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13/14歲多麼美好的少年時期,

那時的你在幹嘛?

逃課、早戀、面臨被數理化支配的恐懼?

而有一些人的13/14歲,

早已走在大多數人的前面,讓人仰望。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這個13歲的小女孩叫葉礽僖(Hillary)來自中國香港,2017年5月,她開發了一款APP,幫助全球的小朋友在線聊天、互動學習,目前已擁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將近50000名用戶,成為年紀最小的創業家、CEO!

一週閱讀20本書,同學眼中的“怪物”

葉礽僖出生一箇中產家庭,家中還有一個弟弟。因為是姐姐,葉礽僖從小就懂事聽話,學習從來都不讓母親操心。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在別的小朋友還沉浸在童話故事以及動畫片時,葉礽僖則在看哲學和英文原版小說。開會的路上、地鐵上、休息時,甚至上床後,還會揹著媽媽偷偷看書。每週至少讀20本書,是她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葉礽僖說,閱讀讓她思考,為她打開不同的世界。她涉獵的書籍有政治、商業、管理等無所不包,尤其是哲學、創業、英文原版小說讓她痴迷。

但是,葉礽僖在同齡人眼中卻是個“怪物”。儘管她學習成績好,儘管她從小就在國際學校就讀,說著一口比粵語還流利的英語,但依舊掩蓋不了她普通話一團糟的事實。她和人交流時要麼說粵語要麼不開口,所以漸漸地大家都不愛和她玩。

為了提升她的普通話水平,母親把她送進了臺灣一個語言學校。上午聽課,下午進行沉浸式學習。在這裡,葉礽僖遇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小盆友,並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這是她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語言的力量。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她的普通話水平突飛猛進,從最開始怕被人笑話,不敢開口,到後來與小夥伴們打成一片,用普通話交流已無障礙。在這裡,礽僖交到了很多新朋友。

10歲獲新興企業家挑戰賽冠軍,卻遭校園霸凌

離開語言學校後,礽僖忽然想到:學好一門新語言對孩紙們來說很不易,能不能幫小夥伴們解決這個難題呢?於是在回港後,她在思考了自己普通話學習經歷後發現:浸泡式的語言環境是關鍵。怎樣才能足不出戶,就隨時與他人互動學一門語言呢?

她看到媽媽在用 Facebook,Twitter,想到了現在的小孩幾乎人手一部 iPhone,APP 應用商店裡琳琅滿目,卻沒有真正適合兒童用的網絡社交平臺。如果讓孩子在專屬的平臺上交流學習,豈不是事半功倍?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她第一時間將自己想法告訴了媽媽,葉媽媽並沒有覺得這是異想天開,而是認真地鼓勵她,讓她把自己的想法落地。

葉礽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翻閱大量書籍和資料,還和弟弟去街上完成了100多份調研,終於做成了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書。沒想到,2016年AIA新興企業家挑戰賽中,這份計劃書竟獲得冠軍和最佳商業獎!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礽僖雖然找到了自己的興趣目標,但12歲的她卻因校園霸凌而不得不退學。

上初中後的葉礽僖是同學眼中的“怪物”:女同學們熱衷的打遊戲追明星,娛樂八卦、早戀化妝······她統統不感興趣。她覺得同齡人有些無聊。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沒法與班上女生打成一片的她,後來回憶說:“班上差不多每個女同學都欺負過我。”每天放學後,礽僖都躲在廁所中,最後一個從學校中走出來。晚上睡不好覺做噩夢、害怕去學校。

直到葉媽媽震驚地發現:礽僖在一下一下拔自己的頭髮!“我跟她爸爸說,我們必須把她帶出來。”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礽僖她輟學回家後,很快從學校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顯得很開心,恢復了本來的她。

提起遭霸凌的往事,葉礽僖已經看開:“我現在已經不在乎啦,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才最重要。”

輟學創業,13歲成為最年輕的CEO

輟學回家的葉礽僖,在父母和弟弟的關懷和鼓勵下,很快就走出了陰影。也開始認真思考自己要做什麼。非常順理成章的,她想起了自己之前一直在琢磨的那個——學習語言的創業計劃書!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一直支持女兒的葉媽媽深信:

創業,能給女兒多一個非同一般的學習環境,能鼓勵她不停探索未知。於是 APP 的研發被提上日程。葉媽媽大膽投下一筆六位數的天使資金,還給她找來了編程團隊。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另外,當初在 AIA 新興創業家挑戰賽中,被礽僖思路明晰、邏輯縝密的創業計劃所打動的創投圈大佬,也爭相做她的創業導師。這些大佬們,在當年就被這個小女孩的才華和學識所征服。他們幫她瞭解如何開展業務、制定盈利模式等,直到如今,他們還在給葉礽僖的公司做指導。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找技術團隊用了半年的時間,將葉礽僖設計的 APP 開發出來,取名 Minor Mynas(小鷯哥):希望小盆友們學起語言來,能像鷯哥一樣過目不忘。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2017年5月,Minor Mynas正式發佈。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這款 APP 是一個主要針對6-16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交流學習的社區。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它的口號是:learn to speak to the world. For kids, by kids. (學會對世界說話。孩子創造,孩子使用。)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多學一門語言,對孩子來說便打開了另一個世界。葉礽僖深信曼德拉所說的:當你用自己的母語和別人對話時,你說的話只能進入對方的大腦中;如果你能用對方的語言和他溝通,那你說的話就能走到他的心裡。

為了把 Minor Mynas 的價值帶給更多的孩子,讓更多的人類瞭解和支持Minor Mynas,葉礽僖積極參加各地演講和研討會。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阿里巴巴基金會上演講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奇點大學執行官大師班演講

在阿里的創業論壇上,與93歲的“玩具大王”林亮老先生的交談後,她說:無論13歲還是93歲,都可以盡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有夢想,不早不晚,當下就是實現的最好時機。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葉礽僖和"小黃鴨之父"林亮

為了汲取更多的能量和養分,建立和諧互助的人脈關係,礽僖每週都參加香港創業者交流會,她說,“我覺得與成年人比較好溝通!”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雖然她年紀最小,但一口流利的英文,侃侃而談的自信從容,在場的企業家們,總是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在 BBC 的採訪中,被問及當CEO的好處?

葉礽僖幽默地答道:當 CEO 的好處就是,你沒有老闆!

接著又老練地說:但這也意味著你沒有退路,承擔所有的責任和問題。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現在,Minor Mynas 已擁有50多個國家的5000多名用戶。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主創團隊:弟弟、葉礽僖、葉媽媽

目前她仍負責公司所有企劃工作,定期與技術人員開會,一起討論軟件開發升級。

其實葉礽僖在業餘時間裡,除了對閱讀感興趣外,還很喜歡辯論。

問及熱愛辯論的原因,她說:“讓我用分析的角度看這個世界。”

不得不說,創業中的葉礽僖,從閱讀和辯論中獲益良多。每天早8點到下午1點,葉礽僖安排自己學習和閱讀,其餘的時間則自由支配。回家以後更自律的她和弟弟,已完成跳高兩級的課程。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我很感謝爸爸媽媽,無論是我退學還是創業,他們始終給了我最大的支持和信任。”

而葉媽媽則覺得,自己只不過做了父母該做的事情:“她選擇退學,我們很贊同,她和她弟弟經常覺得學校的學習進度不夠快,所以就把弟弟也帶出來,一起在家學。”

“教育孩子最怕盲目追逐,逼迫孩子成為醫生、律師、會計師,卻不在乎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其實,他們更需要的是探索機會和空間。”

“做父母也是一個學習、修行的過程。”

而對創業頗有心得的礽僖,並不掩飾自己有遠大目標。

“我在做一些實實在在改變世界的事情,而不只是擁有一個無知的想法。”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一年前,你問我會不會去讀大學,我會回答,我肯定要去某個國家上大學。但現在我卻可以自豪地說,大學是為你踏入社會做準備的階段······,這我在創辦Minor Mynas過程中已做了。”

對於葉礽僖來說,這個世界有很多種選擇,當自己做對了,就可以改變世界。

13歲成為CEO,14歲能開發APP,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連BBC對葉礽僖的採訪後,都不由得讚歎:後生可畏!

往期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