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獨頭蒜、羊角蔥、後孃的巴掌、過堂的風”,老祖宗的忠告!

俗語,可以是漢語文化裡特殊的語種,其書面形式多似詩詞,但又有所不同,它沒有詩詞的高雅,但是卻更加貼近於生活,而且俗語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據生活經驗而創造出來的,其作用大多是用來教人向善的,有時候也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現象及美好願望。

俗語“獨頭蒜、羊角蔥、後孃的巴掌、過堂的風”,老祖宗的忠告!

而在生活當中耳邊經常能聽到一句俗語叫做“獨頭蒜、羊角蔥、後媽的巴掌、過堂的風”,這句俗語乍聽之下,一頭霧水,但是語句卻十分有特點,待作者請教老人之後,才理解其中講的是啥,其意是說這四種東西有比較“狠毒”“毒辣”的特點,因此在民間被稱為“四毒”,那麼這幾樣東西到底怎麼“狠毒”呢?今天就為大家一一分析。

獨頭蒜

獨頭蒜也是我們所說的大蒜,其形成是因為中蒜的個頭選的太小、太瘦,後期由於播種後幼苗生長弱、吸肥能力差,從而鱗盤分體之時受到影響,從而形成了獨頭蒜。正常大蒜都是分成四至八瓣,而獨頭蒜雖然生長不正常,但是卻努力的成長了起來,其辛辣程度要比成長的大蒜更甚,大家都知道大蒜吃多了會感覺“辣心”或者“辣舌根”,令人非常難受,所以因為“獨頭蒜”的特殊,有比“辣心”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特點,所以才被民間成為“四毒”之一。

俗語“獨頭蒜、羊角蔥、後孃的巴掌、過堂的風”,老祖宗的忠告!

羊角蔥

羊角蔥在民間又叫“龍角蔥”或者“龍爪蔥”,這種蔥多是年前種植的大蔥不刨出來,而到第二年春天重新萌發的新蔥。其特點是莖白、葉綠、葉厚,並且生吃非常的辣,甚至吃一口之後都會因其“太辣”而流淚。而在民間這種大蔥一般都是人們刻意為之而產生的品種,雖然也有人喜歡吃這種大蔥,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對“羊角蔥”的“毒辣”特點很少能接受,所以在大部分人眼中“羊角蔥”也是“四毒”之一。

俗語“獨頭蒜、羊角蔥、後孃的巴掌、過堂的風”,老祖宗的忠告!

後孃的巴掌

在生活當中男女雙方因婚姻不和離婚的大有人在,因為離婚而造就了不少單親家庭。雖然有很多二婚的家庭,但是往往都能聽到不好的事情發生,特別是孩子被虐待的現象,而無巧不巧的是這種事情大多隻發生在再婚家庭,特別是“後媽”一詞,在某些孩子的眼中,可能是“可怕”的代表。但是話說回來,對於孩子來說,後媽的感情又怎麼是能和親媽比的呢!就算親媽教育自己孩子,也知輕重。而後孃的巴掌卻是不知輕重的,根本沒有親媽的情感參與其中,所以在多數人看來,“後孃的巴掌”自然是十分毒辣的。

俗語“獨頭蒜、羊角蔥、後孃的巴掌、過堂的風”,老祖宗的忠告!

過堂的風

過堂風又叫穿堂風,意思是說這種等能夠從房間內部通過,這種現象多是由於風壓不同所導致的,多發生在門窗相對或者巷子中的情況下。而在農村房屋坐落方式多以坐北朝南的形式,到了夏季外面天氣炎熱,人們多會大汗淋漓毛孔打開,而當人們夜晚熟睡放鬆之時,人體溫度慢慢下降,如若不注意保暖,任意讓過堂風長時間的吹在身上,那麼輕則感冒,重則會落下“肩周炎”的毛病,在農村人的眼中“穿堂風”會被認為是“邪風”,風吹下容易生病,所以比較“毒”。

俗語“獨頭蒜、羊角蔥、後孃的巴掌、過堂的風”,老祖宗的忠告!

其實這句俗語“獨頭蒜、羊角蔥、後孃的巴掌、過堂的風”,在別的地方還有別的說法,叫做“娘娘蔥、獨頭蒜、仰面女、低頭漢”,畢竟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說法,但是這句俗語卻也體現出了古人的觀察細微之處,所以不管是後孃的心毒、過堂風的冷毒、蔥蒜的辣毒、仰面女的惡毒、低頭漢的奸毒等,這些“毒”,在生活中都需要時刻防範警醒。儘管當今時代在進步,生活中所流傳的俗語仍然有一部分具有借鑑意義,人們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留下好的造福後世,不好的應該摒棄。

以上是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大家對於這句俗語有何看法?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喜歡的可以點擊關注!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