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飲食文化吃的十大境界和四個層次

《漫談傳統飲食文化》系列第3回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從傳統意義上來講,就是“吃”。“吃”是一門藝術,我們吃有十個境界和四個層次,你知道是哪些嗎?有什麼區別?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介紹

趣談飲食文化吃的十大境界和四個層次


傳統飲食文化可以劃分四個層次和十個境界,四個層次分別是:果腹層飲食文化;中等層飲食文化;小康層飲食文化;達官顯貴層飲食文化;十個境界分別是:果腹、饕鬄、聚會、宴請、養生、解饞、覓食、獵豔、約會、獨酌。

果腹層飲食文化與果腹境界

果腹層是其他層次存在的前提,一般是廣大底層民眾(農民,城鎮貧民及其他貧困者),“果腹”從”食不果腹“這個成語的字面便可以理解,俗話說”填飽肚子“,所以果腹是飲食文化的最低境界,在很多歷史時期中,吃飽飯就成了人民的奢求,除了吃飽,別無他求。很大程度上是純生理需求,談不上文化創造。

趣談飲食文化吃的十大境界和四個層次


中等層飲食文化與獨酌、約會、饕餮境界

中等層的飲食構成比果腹層豐富,是一般城鎮市民,一個人的時候會獨酌品味美酒菜餚,情侶兩人偶爾約會吃的是情調,年結喜慶時飲食置辦的豐富一些,偶爾的饕餮盛宴。“饕餮”形容一個人吃飯時胡吃海塞。現在人們也多用“饕餮盛宴”來指有很多豐盛美食的筵席或宴會。

趣談飲食文化吃的十大境界和四個層次


“約會”,這時吃的已經不是“物”,而是“情”。不一定是夫妻,因為已過了“約會”的階段。凡是到這種地方來吃的,兩人之間大多都有一種心靈上的默契。“獨酌”在於一個“品”字,吃什麼不太重要,關鍵是一個寥落的心情,要麼傷感、要麼閒適。這個時候還應該有一瓶古典的酒,最好屋外再飄著零星的雨絲或雪花。一個人淺斟低酌,物我兩忘。

小康層飲食文化與聚會、解饞、覓食、獵豔境界

小康層次是中等層次飲食文化的進階,大多數人集中在這一層,這一層次有明顯的經濟、政治、文化上的優勢,有較充足的條件去講究吃喝,對飲食講究一定的色香味俱全和飲食營養安全。

“聚會”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吃的基礎上。類似過節、生日聚會、升職搬遷、日常聯絡等,任何理由都可以聚會,也漸漸變為一種禮節上的習慣。

趣談飲食文化吃的十大境界和四個層次


“解饞”是基於養生階段的飲食文化,在保障了營養和健康的前提下,追求食物的美味,吃東西一定要“鮮”。“覓食”探尋食材不僅是對美食的追求,也是對飲食文化的自覺推動,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也大有不同,在尋找中獲得“吃”的樂趣。

趣談飲食文化吃的十大境界和四個層次


“獵豔”是指選擇那些稀奇的食材。稀奇的食材必然有稀奇的味道和功效,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危險,尤其是在古代,大多數人對食物的認識基本都是通過親身試驗得來的。所以少食用野生和稀奇的食材。

達官顯貴層次飲食文化與聚會、宴請、養生境界

達官顯貴層主要由官員及資產豐厚的望族組成,他們家庭飲食生活往往講究營養健康和養生,往往是節假日筵宴相連、燈紅酒綠無絕期。在飲食方面講究悅目、福口、怡神、示尊、健身、益壽

“宴請”就已經明顯轉變為以社交為目的的文化了,實現宴請的前提是飲食文化已經有了高度的發展,對菜餚的營養價值、口味、色澤、搭配等也有不同規格的要求。宴請比起聚會更加正式,宴請範圍也可以上升到地域或國家之間,相應的規格也都有所提升。

趣談飲食文化吃的十大境界和四個層次


“養生”當一個人吃遍了世間美味後,之後無論吃什麼也覺得不再新奇,所以品嚐過多的食物不再是飲食的最終目標,而對於品嚐的食物有比較透徹的瞭解才變得更加重要。食客們又迴歸到了飲食的本真意義,提取食物中的營養來維持身體健康,所謂藥補不如食補,現在食補養生也漸漸變為一種主流。

趣談飲食文化吃的十大境界和四個層次


看完後,你覺得自己屬於哪個層次和境界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恩您的閱讀,若是喜歡,歡迎點贊收藏和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