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門有多少座?哪座是“生門”?哪座是“死門”?

自從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後,明清兩朝老北京城的城門見證了北京城內、城外眾多美好與悲傷的故事,老北京城門也就承載了悠久的歷史文化。

老北京城門比較多,那麼,你知道它一共有多少座城門嗎?

筆者告訴你,老北京的城門有“內九外七,皇七禁城四”的說法,加起來一共有二十七座城門。

老北京城門有多少座?哪座是“生門”?哪座是“死門”?

其中的“內九”指:正陽門(前門)、宣武門、崇文門、阜成門、朝陽門、西直門、東直門、德勝門、安定門。

“外七”指: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七”指: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大明門(大清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禁城”指: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老北京城門有多少座?哪座是“生門”?哪座是“死門”?

在這麼多的城門中,哪座是“生門”,哪座又是“死門”呢?它們又有怎樣的歷史呢?

被稱為“生門”的是“內九”中的安定門,其蘊含著安國定邦之意。明清時期,皇帝在每年農曆的夏至,都會經過此門去地壇祭拜地神,以求一年的風調雨順。最特別的是,其他八門的甕城內建造的是關帝廟,而安定門內建的是真武廟。

按照過去老北京人的說法,安定門是朝廷出兵凱旋時必走的門。還有一種說法是,清朝所有的精兵部隊全都駐紮在安定門,所以每次收兵都要走這裡。

老北京城門有多少座?哪座是“生門”?哪座是“死門”?

實際上,安定門也不全是為了收兵之用,從皇城內往外運送糞便的車都會經過安定門。因為當時京城的糞場在地壇附近,從皇城出來到地壇最近的路就是經過安定門,後來也有了安定門走糞車的說法。

安定門還是一座多災多難的城門。明清兩朝,先後遭受兩次火災。明正統六年(1441年)安定門失火,當年明政府重修此門。

清道光六年(1826年)再次失火,清政府同樣進行再次修繕。在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佔北京城時,佔領安定門,將英法兩國的國旗懸掛於安定門之上,並不允許中國人出入此門。

老北京城門有多少座?哪座是“生門”?哪座是“死門”?

那麼,哪座城門又是“死門”呢?

宣武門是京師九門之一,在元朝時叫順城門,明朝時改為宣武門。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是當時的刑場,所以從宣武門帶出去的囚犯都會被行刑,所以宣武門有了“死門”這個稱呼。

明清時期,尤其是在清朝,犯人經過刑部審核後,都會用囚車經宣武門押送至菜市口問斬,因而在宣武門的城門洞上刻有“後悔遲”三個字。

其實,在菜市口並沒有一塊明確規定的刑場,一般都是在菜市口路北的商戶門口,設下監斬官的坐案,到了午時,監斬官即下令將犯人問斬。

老北京城門有多少座?哪座是“生門”?哪座是“死門”?

當然,在菜市口被問斬的人也不完全是罪大惡極的人,其中,南宋末年的丞相文天祥,因誓死不肯歸順元朝,就被問斬於此。

還有晚清時期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他在菜市口被殺前,喊出了“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邁遺言,更是為這刑場增添了一股肅殺之氣。

“生門”與“死門”稱謂正好相反,它們就經歷著不一樣的歷史故事,有歡樂,有悲傷……不過它們作為老北京二十七座城門之一,見證了歷史滾滾長河中的變遷,亦在老北京的歷史文化上擔任著不同的角色。

本文參自:《老北京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