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是我與2020年2月4號開始,一直讀到2月14號。本書不長,看了這麼久,不是因為我感悟頗深,只是,動畫和美食的誘惑太大。所以間隔了那麼長時間。

其作者是岸見一郎,古賀史健兩個人,在本書裡主要由青年和哲人關於人生的探討。其圍繞的觀點,便是“阿德勒心理學”--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本書開篇提出了一個觀點“再怎麼找原因,也沒法改變一個人。”很引人注意的觀點。作者提出,人們會做什麼行為,現在所處的狀態,與過去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即過去不是導致你現在的原因,而未來才是。

被討厭的勇氣


比如,你有個朋友,他少時被嘲笑而恐懼社會,導致現在一出門就生病。你肯定會說,那是因為過去的原因導致的心裡創傷,“阿德勒心理學”否認了心裡創傷的存在。作者提出,因為朋友不想出去接觸社會,以此為目的,所以一出去便會生病。這叫“目的論”,即現在所有的行為都符合你的目的。

凡事,並非有因便有果,事實上正真決定過去的,是我們賦予過去的意義。為此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青年說:“自己因為被潑上咖啡,而憤怒繼而大發雷霆,難道不是有因必有果嗎。”

哲人:“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即你是為了大發雷霆,才捏造了憤怒這種感情。”為了自己的善--善,就是對自己的好處。相同意義上,若有人,總是說自己如何如何不幸,這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為了自己的善。關於,這個不理解,可以去看看【十二國記】,你會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否定了可以通過找原因來改變一個人,但是他提出“人是可以改變的。”

生活是不如意的,似乎很多人,都希望成為別人。但是作者提出,人是不可能成為別人的,因為想成為別人的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不幸的。似乎抱著這樣的想法,就是對自己的善,因為這樣就可以安慰自己,然後四處怨天尤人,哭哭啼啼,一旦有人勸說,便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你懂嗎?你瞭解我們這種人的苦嗎?”以此,來謀取福利。

不行,在此處,一定強力安利【十二國記】,當你看完大木玲那一段,你會有很深刻的理解。

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而是否幸運,其實更取決於自己的主觀想法。那為什麼,那些認為自己不幸的不改變自己呢。

因為人人常常決定改變,但之所以改變不了,是因為他們常常下定決心不改變。人們,常常說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什麼。等我考完這個試怎麼怎麼樣,彷彿這樣便可以促進他們的改變。其實,這就是我們面對人生最荒唐的騙局。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存在並非以線狀存在,而是以點狀。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未來和過去是不存在的,如果講改變寄託於未來,其實毫無意義。因為未來,其實現在的每一個剎那的集合,認真的過完每一個剎那,其實你就是在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