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安徽省造光緒元寶”的安慶造幣廠

清末的龍幣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安徽巡撫鄧華熙向清政府具奏:“請仿廣東、湖北籌鑄大小銀元,以濟錢荒,而挽外溢之利。”獲准後,成立安徽銀元局。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機器安裝就緒,三月十三日開爐鼓鑄。七月十二日,安徽銀元局將第一套銀元試樣呈遞清廷,目前僅見庫平七錢二分和一錢四分四釐兩個品種,幣正面珠圈內“光緒元寶”,中有滿文,上書二十三年安徽省造,下書庫平七錢二分;背面盤龍居中,AN-HWEI PROVINCE;下書7 MACE AND 2 CANDAREENS。



民國初年的袁大頭

民國三年(1914年)皖督孫毓筠利用原“度支部安慶造幣分廠”舊址和機器設備籌建“安慶造幣廠”。

民國八年(1919年)經財政部批准,設財政部安慶造幣分廠,恢復銅元鑄造(十二月開工鑄銅元,造幣廠開工前應利用舊址的機器設備私鑄過袁大頭銀元)。


當時國幣價格上昂,造幣有利,安徽呈請頒發祖模,鑄造國幣。有人提出異議,認為“限制濫鑄,應慎發新幣祖模”,但因皖系軍閥在京執政,並未阻止。

民國九年(1920年),幣制局批准在安慶設造幣分廠開鑄銀元,並頒發祖模。當時,奉系、直系控制北京政府,安徽不再向財政部報告國幣鑄數。據1930年《財政部錢幣司章制彙編(附統計報告)》載:民國八年(1919年)12月至民國九年(1920年)7月,安慶造幣分廠共鑄1217068枚。民國十年(1921年)以後鑄數未報(《中華民國貨幣史資料》第126頁)。安慶所鑄民國八年壹圓成色嚴重不足,影響幣信,遭其他各省抵制,並聯名上書反對,因而停鑄。


民國九年上半年,安慶造幣廠開鑄紀念幣,共有兩種:

一是“安武軍”紀念幣,正面為倪戎裝半身像,背面鑄“安武軍紀念”和嘉禾圖案,有金、銀兩種,存世極稀。



民國十四年(1925年)2月,祖模繳回財政部,安慶造幣廠結束鑄幣。

小結:

安慶造幣廠有著光輝的歷史,但是沒有完美的結局,其表象是銀幣的私鑄、濫鑄、偷工減料,本質卻是軍閥時代社會動盪的一種體現。它有著歷史悠久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咸豐年間的軍械所,其造幣歷史卻相對簡單,只有不到三十年的時間。


它是中國第一個依靠自己力量建立起來的軍工企業,是中國近代機械工業的發起,其造幣業績,尤其是民國時期的表現卻是反面的,以倒數第一名結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