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左右打乒乓如何重新規範動作?平時打球找怎樣的拍檔練球提升?

杭城城


我今年50歲左右,哈哈,符合標準。以前不常打,右手直拍,技術不全面,也不規範,尤其沒研究過發球,對旋轉一竅不通。近來看許昕打球興趣大增,乾脆從左手開始重新練,顛球、對牆打、看視頻學動作、研究拉孤圈、發球、旋轉……轉型基本成功,至少比原右手水平還上了一個臺階,非常好玩。


隨形5


五十依然算年輕,只需有志事竟成。

動作板形均到位,轉換重心腿須蹬。


海天漁夫


很好。五十歲左右打乒乓球,依然是很棒的年齡段。如果是從小打起的話,其體力和靈活性依然如新!

若是要重新規範動作,這裡面就要仔細推敲了。為什麼要重新規範動作呢?一定是認為自己的打球動作不夠規範,不象高手那般瀟灑自如。

實際上所謂的規範動作說白了,就是協調發力。那麼打到了五十歲的年齡,會不會協調發力呢?正手攻能否把球打的脆響?能否隨心所欲的打各個點位?最後問自己會不會拉孤圈球?如果這些都會,那麼你的動作就沒問題,也就是規範的了。

如果到如今還不會拉弧圈球,那就要考慮重新規範動作的問題了。一般業餘球友所出現的不規範動作問題,突出表現在正手攻發不出大力,即不敢大力抽打,總是縮手縮腳,因而總是打不出鞭打的效果,因此也拉不出弧圈球。

如果發現了自己的這一問題並想在五十歲左右重新建立正確的手感,並學會拉弧圈球,我想還不遲。

首先講一講正手攻球的協調發力的問題。通常發不了大力的主要原因有四點。

一、手腕上翹。這是很多業餘球友普遍存在的問題。去看一看劉國樑,許昕,秦志戩,蔣澎龍等直板高手的握拍手型吧,橫板有王楠,王勵勤,薩姆索諾夫等都是自然放鬆下垂的。而我們的業餘球友握拍時手腕緊張,有意讓球拍與手臂成一直線,(往往有人特別強調要求如此)這就是災難所在!手腕上翹會帶來一系列的負作用。一是難以協調發力。二是容易打成滑板。三是手碗僵硬難以控制擊球落點。有朋友會說:劉國樑那是吊腕,動作不規範。其實手腕放鬆後,就呈自然吊腕狀態。而正手的吊腕與反手擰拉時的手腕極度內收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就是為瞬間觸球時給手腕提供了協同發力的空間。

吊腕究竟是對還是錯呢?前些時我們學校的球友告訴我,幾天前來了一個小夥子到我們這來打球。其人太厲害了,把我們最厲害的趙工都打敗了!為什麼那麼厲害?因為他會拉弧圈球,還會拐彎的。好傢伙,可惜那天我沒來。接著又說:但是,我們發現他有一個大毛病。什麼毛病?吊腕!!??哈哈,我們所有的人都不弔腕,但我們都不會拉弧圈,而這個外來的且吊腕的小夥子竟然會拉弧圈!?哈哈,這就是吊腕的玄妙之處。其實在我們拉弧圈球的時候,必須在體側,同時球拍頭必須向下。如此才能兜住球的側下部,從而完成拉弧圈球的第一個動作。此時的手腕和球拍都必須是下垂的(吊腕),隨後的弧圈動作就順水推舟了。

二、小臂收縮過多。或者是被強調只收縮小臂打球。這種動作只適於臺內半高球的擊打,並不是正手攻的全部。由於過分強調用小臂打球,因而造成大臂僵硬,夾緊,更難以形成鞭打效果。

三、擊球點錯誤。通常會被強調正手攻球一定要在身前。身前,是一個含混不清的概念,甚至被理解為身體正前方。錯了!正確的擊球點應該在體側三點鐘或九點鐘方位。(右手三點鐘位置,左手九點鐘位置。這也就是用鐘錶的時針時間位來感之與人體的方位)可略向前移。也就是體側手臂自然伸開的那一個點。

我們通常會看到有球友在練正手攻時,側著身子,手臂從後向前推。打成了正手推!這就是錯誤強調在身體正前方擊球的結果。而正手推在乒乓球的技術當中無任何意義。由於是正手推,因而造成下肢和腰根本不需要怎樣用力,所以又造成了以下問題。

四、下肢和腰部的力量無法與揮拍時的上肢力量形成統一。

換句話說就是不會協調發力。由於以上三個動作的毛病進而造成了整體的擊球力量脫節。怎麼打都看著彆扭,且自己也覺著怎麼打也發不出大力。

好了,最重要的內容開始了:

如何協調發力和如何學會拉弧圈球。(且聽下回分解)

好,咱既然答應了的事,就要實踐諾言。咱們接著往下聊。

各位已經從我以上的分析中比較淸晰的瞭解了正手攻不能有效發力的原因和問題,按說已經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我已經不必多說了。但事實上,這事積重難返,否則我也不必這麼多費口舌來談此事了。同時關於怎樣才能練好正手攻的問題,也爭論了很長時間,公說公有理,婆講婆正確。總之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經常聽人說:練正手攻時,一定要練好框架,一定要慢慢地打,按照動作的規範去練,這樣才有利於動作定型。一定不能用力亂打,這樣不利於動作定型。

"動作定型"論,這就是我首先置疑的論調。

二十年前,有一個乒乓球愛好者在一個曾經在國家隊呆過的主教練的帶領下,教一幫十歲左右的小學生們練乒乓球。重點練了拉下旋球的動作,練了有大半年。於是他手下的一個最得意的同學參加了暑假乒乓大賽。當時我正好當裁判。其結果是這位同學拉下旋球時幾乎全部下網。當時這位教練也站在邊上指導,乾著急,沒辦法。不停的說:練得不是很好嗎?(動作很規範了)為什麼拉不起來?

其實,那位教練不明白所謂的規範動作,僅僅是在拉弱下旋球時的動作。(因在訓練時用的就是弱下旋多球訓練法)一旦到了賽場,對手搓的下旋球稍轉,便一概拉不起來。

更多的實例,我就不再贅述了。所謂的動作定型論題,實際上是個偽命題。或者說是用了不恰當的詞彙來描述擊打各種旋轉球的手感。所以本人認為:對各種旋轉的來球,能夠隨心所欲的予以回擊,且能有效地發出大力,這就叫"協調發力“!尤其在正手的進攻中更顯突出。

好了,講了這麼多的道理,希望不是廢話。因為不明這個道理,以下講解也成為"水中望月"。(尤其是在學拉弧圈球的時候。)

再次強調:協調發力,重點在發力。不發力,何來協調?以下便是全新的訓練理念和訓練方法。

協調發力訓練方法

〈一〉掄擺式練習法。

以往的正手攻,都強調從後向前揮拍。而掄擺式練習法則強調:以腰為軸,左右旋轉。

以右手為例,可徒手站立,兩腳站立寬於肩。此時右臂全部放鬆,(手掌伸開放鬆,不拿球拍)由腰腿發力轉動腰肢帶動手臂從右側後方轉至左前側方,再從原路轉回。讓整個手臂感受到象一根鞭子一樣在甩動,此後不斷加大力量。達到全部力的七成即可。可連續轉動10一100個回合。在此強調一下,年紀大的球友在練習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因這個動作主要是練腰部和腿的力量,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練習結束後一定要做好放鬆活動。總之不可用蠻力!一定要量力而行。

〈二〉掄擺擊打法(搧耳光法)

在上一個練習的基礎上,想象面前站著一個假人,用正、反手去擊打假人的耳光。但不是擊打側面,而是正面。

以右手正手擊打為例。想象假人在右手三點鐘位置,此時全身用力去用正手去搧假人的耳光。(正臉)無論你腳下怎樣站立,只要你能夠全力搧到假人的耳光即可。此時你就會發現,你的手腕在揮動時是放鬆的,毫無翹腕的問題。同時整個手臂也是放鬆的,不存在夾臂或只有小臂在收縮的問題。此時擊打最有效的點,就是正手最佳擊球點。

反手練習也是如此。只是要注意,反手擊打的位置在身體的正前方,或稍偏反手位。反覆擊打之後,你很快就會找到協調發力的感覺。只是要注意一點,一定要用全力去打。以上的練習全都是不握球拍的徒手練習。

〈三〉聯合擊打法

即將正反手的擊打聯合起來。正手一下,反手一下。此時要配合步法的移動,即反手在正前方擊打,正手側身跳步,在三點鐘方位擊打。反覆練習即可。

隨後即可手握球拍開始照此練習。須要強調的是,一定要忘掉以前的揮拍動作,一定要以此項練習的手感為準。這種練習一個星期即可。

〈四〉上臺練習法

可以自己用多球去練習。站在球檯前,一隻手將球拿起落臺,待球彈起時揮拍擊球。先練正手,再練反手。這裡特別強調,擊球時要用全力。不要求你打中球檯,而是要把球打得越遠越好!要把球打的脆響。好了,十分鐘之後,你就找到了協調發力的感覺!至於要打中對面的球檯,那只是分分鐘的事。

好了,當你用全力去擊打球的時侯,當把球打的脆響,此時此刻你的動作正是最瀟灑的規範動作!只是打的不夠準。沒關係,照此練下去,一個月以後,你就是正、反手進攻的高手!

到此,本文也該結束了。怎樣學拉弧圈球和怎樣拉側拐高吊弧圈將用另外的文本論述。到此打住。謝謝!





江城老水775


乒乓球是一個老少皆宜的項目。50歲打乒乓球,只要不是初學者,自己的打球動作基本定型,不要過分追求動作的標準化,只要你有自己適應的動作,適合自己的打法與發力等就好,追求快樂乒乓,愉悅身心。與高手拍檔練球,有助於提高自己,高手拍檔練球,不會一直陪你哦。但與自己水平相對差不多的拍檔打球,更有對抗與回合。也有趣味性。


工業除塵器


從最起初的腳步,推擋練習開始,攻球練習注意發力順序,由腿到腰再到手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