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饑饉靠不住

從不知饑饉到饑饉將臨

“要得小兒安,常帶幾分飢與寒”。”頓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這都是前人總結的健康經驗。動物園中的老虎,因吃得飽,耍得好,不會搏擊,慵懶攸閒,所以失去雄風。富貴人家子孫,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思進取,不求創造,很快衰退敗家。越王勾踐,如無兵敗亡國慘痛,他決不會去臥薪嚐膽,奮發圖強。蘇泰如有水田二頃,他就不可能佩六國相印。

不知饑饉靠不住

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在記中寫道,川西壩子是“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這句帶文學色彩的、誇張的諛詞,誤了一代又一代的川西壩子人。川西壩子人,比之於其他地方,尤其是下五縣苦寒地方的人,要閒散、慵懶得多,得過且過,不想幹活,攸哉遊哉,貪玩好耍如今,川西壩子因房地產肆意蔓延,已近不見農田,即使待修樓盤的土地,也大部荒蕪荊棘叢生。留守農民無所事事,打麻將成風,躺茶館成風,遛鳥遛狗成風,衝殼子趕耍場成風。。。。。。

長期以來,過分的、片面的“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炫耀性宣傳,形成了川西壩子人懈怠、驕傲、慵懶、攸閒的風氣,使他們失去了危機感和憂患意識。以至於許多苦活累活,都是由下五縣或其他苦寒地方之人,跑到川西壩子來做。唐代現實主文學家杜甫,早就觀察到了川西壩子人的這種矜驕和衣食無憂的優越感。杜甫在《石犀行》中寫道:“蜀人矜誇一千載,氾濫不近張儀樓,今年灌口(今都江堰市)減戶口(水災淹死很多人),此事或恐為神羞。。。。。。。嗟爾五犀不經濟,缺訛共與長川逝。”當川西壩子人迷信造神,以為石犀能消彌水災之際,一個外地人,卻清醒地看到了,花冤枉錢打造石犀鎮水,是不經濟的。水災的發生,是川西人對“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文學語言(非科學語言)的迷信造成的,是對水旱災害放鬆警惕造成的。 奇怪的是,道教發源地青城山就處在川西,川西人卻沒有被道家“福兮禍所倚”的辯證思想喚醒。從大禹時代直到近現代,川西百多次的水旱災害歷史,無人告之,無人警示,報喜不報憂。如漢惠帝五年(前190年)川西”夏大旱,江水少,溪谷絕“.開成四年(839年)秋,西川大雨,水害稼及民舍”……1933年疊溪水瀑發,川西變成澤國,僅在都江堰河灘上無人認領的屍體就700多具,灌縣政府在北門外新官山下,挖了了兩個大坑埋屍,人稱萬人墳..1958年,洪水沖毀南橋,灌縣街道被淹,.”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的諛詞,更使川西人,在大躍進中吃了大虧,大膽丟荒,大幹快上,大鍊鋼鐵,大砍林木,大拆民房,大辦公共食堂..結果,饑饉大行,川西成了大饑荒重災區之一,成了全國餓死人最多的地區之一。如今的房地產大躍進,更是毀壞荒蕪了川西平原的無數良田,人們只能買外省米、外國米吃一旦外地停止賣米給川人,川人將再次嚐到饑饉的滋味。..但願今後的川西壩子人,不要象關羽那樣,只講過五關斬六將,不說走麥城,不要太悠閒太慵懶,不要只是躺在祖宗功勞薄上吃老本..更不要輕信古代一個文人文學化的"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溢美之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