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角度解读《飞屋环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及对真善美的思考

对于这部豆瓣9.0的影片,收到的赞誉很多,但更多的解读都是从故事情节出发,这远远不够体现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换个思路,从多个角度多维度对这部影片进行深度解读。

《飞屋环游记》是皮克斯公司2009年出品的首部3D电影,作为皮克斯的第10部动画影片,《飞屋环游记》不仅是戛纳电影节60多年历史上的第一部动画开幕片,而且夺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大奖和最佳配乐奖,是美国动画电影中一部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杰出作品。

影片主要讲述了78岁的老先生卡尔和8岁小男孩罗素前往南美洲的天堂瀑布探险环游的故事。少年的卡尔因为爱好冒险结识了爱人艾丽,两人曾约定要去天堂瀑布旅行,却因为生活的奔波一直未能如愿。直到妻子去世,政府要拆他的房子,卡尔不想充满回忆的房子被拆迁,因此决定“驾驶”着“飞屋”去天堂瀑布,实现对妻子的承诺。出乎意料的是,小男孩罗素出现在他的门廊上,于是两人开始了一场奇妙的冒险之旅。

这部电影着实以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广大观众,而且在3D动画制作技术的支持下,极强地渲染了剧情氛围,实现了观众心中飞屋环游的梦想,体验到了南美洲梦幻仙境的唯美。

但在我看来,仅从表面剧情去解读很难深入领略影片的精彩和魅力之处。在故事情节之外,我更想探讨这部影片的艺术内涵和和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叙事架构、视觉美学、象征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会结合影片和现实生活,谈谈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叙事架构:“经典好莱坞电影”式的叙事方式构建出完整的动画世界观,传达更深层次的思想

视觉美学:利用色彩和光线的相互烘托,3D立体技术的视觉特效,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美学

象征意义:巧妙的几何符号设计契合主题,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引起观众的深度思索

电影价值:基于故事情节,并结合自身的观影感受,谈谈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几点现实思考

从三个角度解读《飞屋环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及对真善美的思考

01、叙事架构:“经典好莱坞电影”式的叙事方式构建出完整的动画世界观,传达更深层次的思想

《飞屋环游记》所采用的主线叙事结构是皮克斯动画影片经典的叙事方式,影片故事沿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轨迹依次展开,这种张弛有度、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结构形式和叙事技巧,牢牢揪着观众的心,使观众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①主副线交织的叙事手法:主线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副线是卡尔和罗素的情感变化

影片主线剧情采用清晰的脉络结构,讲述卡尔和罗素寻找仙境瀑布的逐梦之旅。面对妻子的离世和即将被拆迁的房屋,倔强的卡尔最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用气球带着这座充满回忆的小屋去实现两人共同的梦想。出乎意料的是,一名自称是野外探险队成员的小男孩罗素也意外上了这座房子。

在和冒险家穆兹决斗的过程中,罗素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营救大鸟凯文,卡尔最终被感化也跟他一起救了大鸟和小狗道格,他们的友谊也在坎坷和磨难中得到了升华。最终,卡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把房子安在了仙境瀑布;而罗素也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得到了关爱老人的勋章。两人也成了一起坐在马路边吃冰激凌的忘年之交。

在我看来,主副线交织的叙事手法将梦想的主题和友情通汇贯通,让观众在为梦想感动之余收获跨越年龄的美好友情,也是对梦想真谛的思索。在实现梦想这一背景的烘托下来展现两人友情的发展,更能触动观众的内心,使影片的情感更丰富。

②凝练的蒙太奇剪辑叙事:开篇就将故事发展推到了高潮,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卡尔与妻子艾丽的爱情故事是整部影片的故事背景,而他们夫妻二人深厚的情感也是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开篇卡尔与艾丽那仅有的四分二十秒的画面是影片的关键所在,采用了高度凝练且极具跳跃性的蒙太奇剪辑叙事方法,完成了卡尔与妻子艾丽从年轻到衰老的人生历程:

  • 婚礼场景宣示了卡尔与艾丽幸福婚姻生活的开始;
  • 婚后艾丽发现了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实,于是卡尔与艾丽两人决定用探险理想掩盖这一悲痛;
  • 岁月一直流逝,而卡尔与艾丽终因生活中的种种事情无法实现探险梦想;
  • 最后,妻子艾丽的逝世让卡尔沉浸在痛苦中,面临要拆迁的事实,卡尔决定带着小屋去实现妻子探险的梦想。

我认为,这一段充满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叙事将影片故事推向高潮,节奏很快不拖泥带水,并且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如果没有这一段的叙事,那么影片后面的故事就会很牵强,卡尔实现飞屋梦想的情节也会变得没有意义,影片也就失去了逻辑性及其人文内涵。

从三个角度解读《飞屋环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及对真善美的思考

③叙事节奏清晰明快:恰到好处的叙事节奏总能调动观众的兴奋点,使故事进展之余极具戏剧张力

飞屋刚刚起飞不久,无奈万分的卡尔爷爷出现一个潜意识:把这个讨厌的家伙扔下去!但他很快对自己说:我不能那么做。这是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桥段,把卡尔爷爷的恼火和无奈用幻想的方式发泄出来,同时也反衬出后面他和小罗感情的加深。

在影片的三分之二处,卡尔爷爷如愿以偿地把房子带到了仙境瀑布,但随着危险的逼近和遭受打击,再加上由于发现了妻子真正的心愿,使他对梦想的认识有了很大改变,于是就此开始了真正的冒险和较量。

影片最后半个小时是全片节奏最快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在前一小时温情脉脉的铺垫之后,紧张刺激的高潮慢慢出现。影片用精心炮制的节奏带领观影者慢慢走入卡尔和小罗素的探险之旅,感受他们的热情和勇敢。

可以说,影片的节奏控制与观影者的内心感受总是同步发生共振,影片的感染力大大增强,情感传达效果也更显著。虽然好莱坞电影非常注重影片叙事节奏的把握,但在《飞屋环游记》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两个情节转折点使观众在目不暇接的变化和恰当的节奏间产生认同感和代入感。

从三个角度解读《飞屋环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及对真善美的思考

02、视觉美学:利用色彩和光线的相互烘托,3D立体技术的视觉特效,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美学

影片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新奇有趣的立体世界,通过色彩鲜明的场景设计和逼真的画面,将观众的注意力一直吸引到银幕上,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审美体验。

①不同的色彩组合渲染出不同的氛围,实现梦幻又真实的视觉体验

导演在色彩的渲染与处理上颇为用心,十分贴合影片的整体风格和大背景,同时也能够满足绝大部分观众的视觉审美需求:

  • 电影中五彩斑斓的飞屋和气球,营造了神话般的色彩,与蓝色的天空相互映衬,加上3D技术的呈现,给观众来了完美的视觉享受,也将叙事推向高潮;
  • 稀有物种大鸟凯文被设计成了拥有彩色的羽毛,让观众对大鸟有美好的印象,也增添了大鸟的神秘感,拉近了动物和人的距离。

每一个氢气球在色彩上都非常逼真,在光影的渲染下还能清晰地看清所呈现的半透明效果和层次感。色调的比例、色彩的渲染、光影层次的处理等,这些细节上的动画制作使得整个动画画面呈现出了梦幻又真实的审美效果。

②通过画面色调及明暗的变化,折射出主人公的情绪和处境

在《飞屋环游记》中,人的心情总是与色彩明暗密切相关,画面色彩的变化推动着剧情发展,有效地带动观影者进入到影片中去。在开篇的幸福家庭生活里,我们看到色彩丰富多样、充满变化:

  • 艾莉的头巾是鲜艳的桃红色,裙子是可爱的粉红色,他们住的小屋是粉红、浅黄、天蓝色的组合;
  • 野餐的山坡上遍布黄色的小花,他们穿着淡黄色的衣服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抬头看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
  • 卡尔卖的气球是五颜六色的,特别是卡尔领带的颜色和图案更是让我们眼花缭乱:浅黄、草绿、红色、棕色、星星、圆圈、条纹、叶形……

这么多暖色和图案的组合让观影者毫不费力地接受了这样的信息:卡尔和艾莉的生活是多么得幸福甜蜜。但是不久艾莉去世,电影的色调也由红色转为灰色,幸福生活已经成了回忆,卡尔面对的只有孤独寂寞的晚年,

两种色调的鲜明对比使人物出发寻梦的动机更加真实可信。

从三个角度解读《飞屋环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及对真善美的思考

③3D技术呈现逼真、壮丽的动画场景,带给观众置身于梦幻仙境般的体验

影片中的大峡谷瀑布是一幕夺人眼球的动画场景,在一片白色透明的飘渺云雾气中更加增添了这个大峡谷仙境、天堂般的感觉,一条垂直的瀑布在峡谷间一泻而下。

还可以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巨石、茂密的丛林、相互缠绕的藤条和色彩艳丽的大鸟凯文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处被表现得逼真而梦幻。梦幻仙境中的视觉审美体验会令观众不自觉地惊叹万分,而这些犹如仙境般梦幻的风光与场景足以吸引观众的无限向往,给观众带来的体验更是史无前例的。

事实上,大峡谷瀑布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存在,影片制作团队去实地拍摄了大量照片,将现实中的事物与天马行空的想象相结合,最终设计出了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壮阔场景。而3D立体效果也让峡谷显得更逼真,观众仿佛与动画角色一起置身在这奇境中,能够感受与触摸那些新奇的物种,以及被雄伟壮观的瀑布美景,带给观众极强的震撼与感染。

从三个角度解读《飞屋环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及对真善美的思考

03、象征意义:巧妙的几何符号设计契合主题,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引起观众的深度思索

几何形体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在长期的文化渲染下它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形模式,还被蕴含了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

①形象化的几何造型角色设计,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且富有寓意

电影《飞屋环游记》中设计者将几何形体的象征意义凸显得淋漓尽致,简约的设计风格不会令观众感受到审美疲劳,还使动画角色的性格与造型寓意被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 小男孩罗素身材略显臃肿,胖乎乎的圆脸上眉毛上挑,重点突出了他简单纯真、俏皮可爱的个性;
  • 卡尔老先生的造型设计主要以方形为主,贴合这一动画角色沉稳、固执的人物性格;
  • 探险家查尔斯·曼茨作为一个反面角色,身材细长尖锐,声音也狡猾刺耳,巧妙地暗示了角色的性格。

在我看来,罗素和卡尔两个角色在外形与性格上的鲜明对比,传达出了对立的象征寓意,即圆形寓意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未来,方形则寓意过去时光的美好与怀旧,进而增强了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表现张力。这些细节事物符号都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看得出导演在拍摄时候的用心良苦,增强了电影的欣赏度和艺术魅力。

从三个角度解读《飞屋环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及对真善美的思考

②小屋图形的视觉突显:“房子”象征着现实的羁绊,“飞屋”象征着梦想的实现

小卡尔在破烂的小屋邂逅假小子爱丽,两人的爱情悄然发芽;长大结婚后,两人一起装扮小屋,在温馨的小屋幸福地生活,缔造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小屋也暗示了最平凡的现实生活,他们因为生活中的种种羁绊,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挪用存款,暂时放弃了去探险的梦想。

当爱丽因病去世,卡尔也被告知要去养老院时,他决心驾驶着小屋去天堂瀑布,以实现爱丽的愿望。当小屋远离地面的那一刻,意味着逃离嘈杂的现实世界向梦想出发。卡尔驾驶着自己的飞屋实现了梦想,在这里飞翔既是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同时也是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现实社会中,我们也常常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困于琐碎的生活细节之中,久而久之梦想也变成了空想,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卡尔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的实现与年龄无关,如果你有梦想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努力实现,这也许是影片最能打动成年人的地方。

从三个角度解读《飞屋环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及对真善美的思考

04、电影价值:基于故事情节,并结合自身的观影感受,谈谈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几点现实思考

很多人在这部电影中看到更多的是爱情、是梦想和冒险,这固然没有错,但是除此之外,这部电影还蕴含着更深刻的人文内涵和哲思。

①对自然的热爱:我们始终要有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影片的最后,卡尔付出了失去充满爱与回忆的小屋的代价,带着罗素和小狗道格一起去拯救被曼茨囚禁的大鸟凯文。而如果像曼茨这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付出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管是再远大的理想注定是要失败的。

故事的结局旨在告诉观众,只有人和动物互帮互助、彼此信任才可以和谐相处,我们应该意识到爱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时,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②对欲望的批判:尊重欲求没有错,但不能采用伤害他人的方式来满足欲望

曼茨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的探险家,为了个人名誉,他捕杀了大量的珍稀动物,并把它们做成骨骼标本陈列在自己的“探险号”飞船里;为了防止沙锥鸟落入别的探险者手中,甚至将它们残忍杀害。

在利益的驱使下,曼茨破坏了生态的和谐完整与稳定平衡,将自己的欲望置于自然生态之上,企图从自然中无限制地掠夺和索取,最终也遭到了相应的报应。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需求愿望,满足自己的欲求本没有错,这是我们生命动力的来源。但是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伤害了他人或环境,就是本末倒置了。在人际关系里亦是如此,不伤害他人,是善良的底线,心胸放宽广点,格局更要宽广点。

从三个角度解读《飞屋环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及对真善美的思考

③现实生活中的“飞屋”,彰显人情的冷暖

《飞屋环游记》的成功不仅仅因为他们对于故事的执着追求,还有其情怀与价值理念。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飞屋环游不常有,但拆迁常在。

美国西雅图也曾经有这么一位遭遇拆迁却不愿离开的老太太,她的小房子在西雅图伫立了一百年,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开发商曾几次提高拆迁补偿报价,老太太依然拒绝。神奇的是,她不仅成了美国受人瞩目的平民英雄,还与负责在周边建商业大楼的施工监理巴里·马丁成了挚友。

马丁一直照顾着老太太的饮食起居,直到2008年老太太逝世,把房子留给了马丁用以供孩子上大学。2009年5月26日,迪斯尼公司为宣传《飞屋环游记》,把五颜六色的气球系在这座老宅的屋顶,打造成了现实版“飞屋环游记”。

这个真实的原版故事,让观众在原本虚幻的动画电影中看到了生活中的影子,启发了我们不同的思考。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角度。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朋友、邻居的很多故事一样,学会用一颗包容且温情的人去对待他人。

总结一下:

在我看来,《飞屋环游记》不仅给观众讲述了一个诙谐刺激的探险故事,更是引发了对于人文思想和生态和谐的深刻思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经典影片。因此,本文从多个角度由浅入深地展现了该片的独特魅力和欣赏价值。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创意性地选择老人和小孩作为故事主人公,用了简约的图形设计、色彩丰富的画面和紧凑有序的结构,观众还可以享受到现代高科技带来的视觉审美效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有一个飞屋和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