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角度解讀《飛屋環遊記》的藝術魅力與創新及對真善美的思考

對於這部豆瓣9.0的影片,收到的讚譽很多,但更多的解讀都是從故事情節出發,這遠遠不夠體現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換個思路,從多個角度多維度對這部影片進行深度解讀。

《飛屋環遊記》是皮克斯公司2009年出品的首部3D電影,作為皮克斯的第10部動畫影片,《飛屋環遊記》不僅是戛納電影節60多年曆史上的第一部動畫開幕片,而且奪得第8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大獎和最佳配樂獎,是美國動畫電影中一部將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傑出作品。

影片主要講述了78歲的老先生卡爾和8歲小男孩羅素前往南美洲的天堂瀑布探險環遊的故事。少年的卡爾因為愛好冒險結識了愛人艾麗,兩人曾約定要去天堂瀑布旅行,卻因為生活的奔波一直未能如願。直到妻子去世,政府要拆他的房子,卡爾不想充滿回憶的房子被拆遷,因此決定“駕駛”著“飛屋”去天堂瀑布,實現對妻子的承諾。出乎意料的是,小男孩羅素出現在他的門廊上,於是兩人開始了一場奇妙的冒險之旅。

這部電影著實以耐人尋味的故事情節吸引了廣大觀眾,而且在3D動畫製作技術的支持下,極強地渲染了劇情氛圍,實現了觀眾心中飛屋環遊的夢想,體驗到了南美洲夢幻仙境的唯美。

但在我看來,僅從表面劇情去解讀很難深入領略影片的精彩和魅力之處。在故事情節之外,我更想探討這部影片的藝術內涵和和現實意義。

因此,本文將從“敘事架構、視覺美學、象徵意義”這三個方面進行深度解讀,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會結合影片和現實生活,談談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幾點思考:

敘事架構:“經典好萊塢電影”式的敘事方式構建出完整的動畫世界觀,傳達更深層次的思想

視覺美學:利用色彩和光線的相互烘托,3D立體技術的視覺特效,營造出美輪美奐的視覺美學

象徵意義:巧妙的幾何符號設計契合主題,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引起觀眾的深度思索

電影價值:基於故事情節,並結合自身的觀影感受,談談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幾點現實思考

從三個角度解讀《飛屋環遊記》的藝術魅力與創新及對真善美的思考

01、敘事架構:“經典好萊塢電影”式的敘事方式構建出完整的動畫世界觀,傳達更深層次的思想

《飛屋環遊記》所採用的主線敘事結構是皮克斯動畫影片經典的敘事方式,影片故事沿著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軌跡依次展開,這種張弛有度、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的結構形式和敘事技巧,牢牢揪著觀眾的心,使觀眾身臨其境,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

①主副線交織的敘事手法:主線是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副線是卡爾和羅素的情感變化

影片主線劇情采用清晰的脈絡結構,講述卡爾和羅素尋找仙境瀑布的逐夢之旅。面對妻子的離世和即將被拆遷的房屋,倔強的卡爾最終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用氣球帶著這座充滿回憶的小屋去實現兩人共同的夢想。出乎意料的是,一名自稱是野外探險隊成員的小男孩羅素也意外上了這座房子。

在和冒險家穆茲決鬥的過程中,羅素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營救大鳥凱文,卡爾最終被感化也跟他一起救了大鳥和小狗道格,他們的友誼也在坎坷和磨難中得到了昇華。最終,卡爾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把房子安在了仙境瀑布;而羅素也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得到了關愛老人的勳章。兩人也成了一起坐在馬路邊吃冰激凌的忘年之交。

在我看來,主副線交織的敘事手法將夢想的主題和友情通匯貫通,讓觀眾在為夢想感動之餘收穫跨越年齡的美好友情,也是對夢想真諦的思索。在實現夢想這一背景的烘托下來展現兩人友情的發展,更能觸動觀眾的內心,使影片的情感更豐富。

②凝練的蒙太奇剪輯敘事:開篇就將故事發展推到了高潮,使觀眾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卡爾與妻子艾麗的愛情故事是整部影片的故事背景,而他們夫妻二人深厚的情感也是推動影片故事發展的主要力量。因此,開篇卡爾與艾麗那僅有的四分二十秒的畫面是影片的關鍵所在,採用了高度凝練且極具跳躍性的蒙太奇剪輯敘事方法,完成了卡爾與妻子艾麗從年輕到衰老的人生歷程:

  • 婚禮場景宣示了卡爾與艾麗幸福婚姻生活的開始;
  • 婚後艾麗發現了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實,於是卡爾與艾麗兩人決定用探險理想掩蓋這一悲痛;
  • 歲月一直流逝,而卡爾與艾麗終因生活中的種種事情無法實現探險夢想;
  • 最後,妻子艾麗的逝世讓卡爾沉浸在痛苦中,面臨要拆遷的事實,卡爾決定帶著小屋去實現妻子探險的夢想。

我認為,這一段充滿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敘事將影片故事推向高潮,節奏很快不拖泥帶水,並且為後面故事的發展做了鋪墊。如果沒有這一段的敘事,那麼影片後面的故事就會很牽強,卡爾實現飛屋夢想的情節也會變得沒有意義,影片也就失去了邏輯性及其人文內涵。

從三個角度解讀《飛屋環遊記》的藝術魅力與創新及對真善美的思考

③敘事節奏清晰明快:恰到好處的敘事節奏總能調動觀眾的興奮點,使故事進展之餘極具戲劇張力

飛屋剛剛起飛不久,無奈萬分的卡爾爺爺出現一個潛意識:把這個討厭的傢伙扔下去!但他很快對自己說:我不能那麼做。這是一個讓人忍俊不禁的橋段,把卡爾爺爺的惱火和無奈用幻想的方式發洩出來,同時也反襯出後面他和小羅感情的加深。

在影片的三分之二處,卡爾爺爺如願以償地把房子帶到了仙境瀑布,但隨著危險的逼近和遭受打擊,再加上由於發現了妻子真正的心願,使他對夢想的認識有了很大改變,於是就此開始了真正的冒險和較量。

影片最後半個小時是全片節奏最快最激動人心的部分,在前一小時溫情脈脈的鋪墊之後,緊張刺激的高潮慢慢出現。影片用精心炮製的節奏帶領觀影者慢慢走入卡爾和小羅素的探險之旅,感受他們的熱情和勇敢。

可以說,影片的節奏控制與觀影者的內心感受總是同步發生共振,影片的感染力大大增強,情感傳達效果也更顯著。雖然好萊塢電影非常注重影片敘事節奏的把握,但在《飛屋環遊記》上體現得更加明顯,兩個情節轉折點使觀眾在目不暇接的變化和恰當的節奏間產生認同感和代入感。

從三個角度解讀《飛屋環遊記》的藝術魅力與創新及對真善美的思考

02、視覺美學:利用色彩和光線的相互烘托,3D立體技術的視覺特效,營造出美輪美奐的視覺美學

影片為觀眾營造了一個新奇有趣的立體世界,通過色彩鮮明的場景設計和逼真的畫面,將觀眾的注意力一直吸引到銀幕上,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審美體驗。

①不同的色彩組合渲染出不同的氛圍,實現夢幻又真實的視覺體驗

導演在色彩的渲染與處理上頗為用心,十分貼合影片的整體風格和大背景,同時也能夠滿足絕大部分觀眾的視覺審美需求:

  • 電影中五彩斑斕的飛屋和氣球,營造了神話般的色彩,與藍色的天空相互映襯,加上3D技術的呈現,給觀眾來了完美的視覺享受,也將敘事推向高潮;
  • 稀有物種大鳥凱文被設計成了擁有彩色的羽毛,讓觀眾對大鳥有美好的印象,也增添了大鳥的神秘感,拉近了動物和人的距離。

每一個氫氣球在色彩上都非常逼真,在光影的渲染下還能清晰地看清所呈現的半透明效果和層次感。色調的比例、色彩的渲染、光影層次的處理等,這些細節上的動畫製作使得整個動畫畫面呈現出了夢幻又真實的審美效果。

②通過畫面色調及明暗的變化,折射出主人公的情緒和處境

在《飛屋環遊記》中,人的心情總是與色彩明暗密切相關,畫面色彩的變化推動著劇情發展,有效地帶動觀影者進入到影片中去。在開篇的幸福家庭生活裡,我們看到色彩豐富多樣、充滿變化:

  • 艾莉的頭巾是鮮豔的桃紅色,裙子是可愛的粉紅色,他們住的小屋是粉紅、淺黃、天藍色的組合;
  • 野餐的山坡上遍佈黃色的小花,他們穿著淡黃色的衣服躺在綠色的草地上,抬頭看湛藍的天空和潔白的雲朵;
  • 卡爾賣的氣球是五顏六色的,特別是卡爾領帶的顏色和圖案更是讓我們眼花繚亂:淺黃、草綠、紅色、棕色、星星、圓圈、條紋、葉形……

這麼多暖色和圖案的組合讓觀影者毫不費力地接受了這樣的信息:卡爾和艾莉的生活是多麼得幸福甜蜜。但是不久艾莉去世,電影的色調也由紅色轉為灰色,幸福生活已經成了回憶,卡爾面對的只有孤獨寂寞的晚年,

兩種色調的鮮明對比使人物出發尋夢的動機更加真實可信。

從三個角度解讀《飛屋環遊記》的藝術魅力與創新及對真善美的思考

③3D技術呈現逼真、壯麗的動畫場景,帶給觀眾置身於夢幻仙境般的體驗

影片中的大峽谷瀑布是一幕奪人眼球的動畫場景,在一片白色透明的飄渺雲霧氣中更加增添了這個大峽谷仙境、天堂般的感覺,一條垂直的瀑布在峽谷間一瀉而下。

還可以看到各種奇形怪狀的巨石、茂密的叢林、相互纏繞的藤條和色彩豔麗的大鳥凱文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處被表現得逼真而夢幻。夢幻仙境中的視覺審美體驗會令觀眾不自覺地驚歎萬分,而這些猶如仙境般夢幻的風光與場景足以吸引觀眾的無限嚮往,給觀眾帶來的體驗更是史無前例的。

事實上,大峽谷瀑布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存在,影片製作團隊去實地拍攝了大量照片,將現實中的事物與天馬行空的想象相結合,最終設計出了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壯闊場景。而3D立體效果也讓峽谷顯得更逼真,觀眾彷彿與動畫角色一起置身在這奇境中,能夠感受與觸摸那些新奇的物種,以及被雄偉壯觀的瀑布美景,帶給觀眾極強的震撼與感染。

從三個角度解讀《飛屋環遊記》的藝術魅力與創新及對真善美的思考

03、象徵意義:巧妙的幾何符號設計契合主題,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引起觀眾的深度思索

幾何形體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同時在長期的文化渲染下它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圖形模式,還被蘊含了不同的文化象徵意義。

①形象化的幾何造型角色設計,使人物性格更加飽滿且富有寓意

電影《飛屋環遊記》中設計者將幾何形體的象徵意義凸顯得淋漓盡致,簡約的設計風格不會令觀眾感受到審美疲勞,還使動畫角色的性格與造型寓意被一目瞭然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 小男孩羅素身材略顯臃腫,胖乎乎的圓臉上眉毛上挑,重點突出了他簡單純真、俏皮可愛的個性;
  • 卡爾老先生的造型設計主要以方形為主,貼合這一動畫角色沉穩、固執的人物性格;
  • 探險家查爾斯·曼茨作為一個反面角色,身材細長尖銳,聲音也狡猾刺耳,巧妙地暗示了角色的性格。

在我看來,羅素和卡爾兩個角色在外形與性格上的鮮明對比,傳達出了對立的象徵寓意,即圓形寓意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未來,方形則寓意過去時光的美好與懷舊,進而增強了動畫角色造型設計的表現張力。這些細節事物符號都值得我們去細細體會,看得出導演在拍攝時候的用心良苦,增強了電影的欣賞度和藝術魅力。

從三個角度解讀《飛屋環遊記》的藝術魅力與創新及對真善美的思考

②小屋圖形的視覺突顯:“房子”象徵著現實的羈絆,“飛屋”象徵著夢想的實現

小卡爾在破爛的小屋邂逅假小子愛麗,兩人的愛情悄然發芽;長大結婚後,兩人一起裝扮小屋,在溫馨的小屋幸福地生活,締造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故事。在這裡,小屋也暗示了最平凡的現實生活,他們因為生活中的種種羈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挪用存款,暫時放棄了去探險的夢想。

當愛麗因病去世,卡爾也被告知要去養老院時,他決心駕駛著小屋去天堂瀑布,以實現愛麗的願望。當小屋遠離地面的那一刻,意味著逃離嘈雜的現實世界向夢想出發。卡爾駕駛著自己的飛屋實現了夢想,在這裡飛翔既是一種對夢想的追求,同時也是對自由精神的嚮往。

現實社會中,我們也常常因為生活、工作等原因困於瑣碎的生活細節之中,久而久之夢想也變成了空想,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卡爾的故事告訴我們,夢想的實現與年齡無關,如果你有夢想就應該義無反顧地去努力實現,這也許是影片最能打動成年人的地方。

從三個角度解讀《飛屋環遊記》的藝術魅力與創新及對真善美的思考

04、電影價值:基於故事情節,並結合自身的觀影感受,談談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幾點現實思考

很多人在這部電影中看到更多的是愛情、是夢想和冒險,這固然沒有錯,但是除此之外,這部電影還蘊含著更深刻的人文內涵和哲思。

①對自然的熱愛:我們始終要有保護環境的生態意識

影片的最後,卡爾付出了失去充滿愛與回憶的小屋的代價,帶著羅素和小狗道格一起去拯救被曼茨囚禁的大鳥凱文。而如果像曼茨這樣,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惜付出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不管是再遠大的理想註定是要失敗的。

故事的結局旨在告訴觀眾,只有人和動物互幫互助、彼此信任才可以和諧相處,我們應該意識到愛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意義。自然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時,才能實現共同發展。

②對慾望的批判:尊重欲求沒有錯,但不能採用傷害他人的方式來滿足慾望

曼茨是一個為了實現自己的慾望而不擇手段的探險家,為了個人名譽,他捕殺了大量的珍稀動物,並把它們做成骨骼標本陳列在自己的“探險號”飛船裡;為了防止沙錐鳥落入別的探險者手中,甚至將它們殘忍殺害。

在利益的驅使下,曼茨破壞了生態的和諧完整與穩定平衡,將自己的慾望置於自然生態之上,企圖從自然中無限制地掠奪和索取,最終也遭到了相應的報應。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需求願望,滿足自己的欲求本沒有錯,這是我們生命動力的來源。但是如果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傷害了他人或環境,就是本末倒置了。在人際關係裡亦是如此,不傷害他人,是善良的底線,心胸放寬廣點,格局更要寬廣點。

從三個角度解讀《飛屋環遊記》的藝術魅力與創新及對真善美的思考

③現實生活中的“飛屋”,彰顯人情的冷暖

《飛屋環遊記》的成功不僅僅因為他們對於故事的執著追求,還有其情懷與價值理念。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飛屋環遊不常有,但拆遷常在。

美國西雅圖也曾經有這麼一位遭遇拆遷卻不願離開的老太太,她的小房子在西雅圖佇立了一百年,見證了這個城市的發展歷程。開發商曾幾次提高拆遷補償報價,老太太依然拒絕。神奇的是,她不僅成了美國受人矚目的平民英雄,還與負責在周邊建商業大樓的施工監理巴里·馬丁成了摯友。

馬丁一直照顧著老太太的飲食起居,直到2008年老太太逝世,把房子留給了馬丁用以供孩子上大學。2009年5月26日,迪斯尼公司為宣傳《飛屋環遊記》,把五顏六色的氣球系在這座老宅的屋頂,打造成了現實版“飛屋環遊記”。

這個真實的原版故事,讓觀眾在原本虛幻的動畫電影中看到了生活中的影子,啟發了我們不同的思考。面對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角度。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朋友、鄰居的很多故事一樣,學會用一顆包容且溫情的人去對待他人。

總結一下:

在我看來,《飛屋環遊記》不僅給觀眾講述了一個詼諧刺激的探險故事,更是引發了對於人文思想和生態和諧的深刻思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經典影片。因此,本文從多個角度由淺入深地展現了該片的獨特魅力和欣賞價值。

作為一部動畫電影,《飛屋環遊記》創意性地選擇老人和小孩作為故事主人公,用了簡約的圖形設計、色彩豐富的畫面和緊湊有序的結構,觀眾還可以享受到現代高科技帶來的視覺審美效果。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有一個飛屋和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