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個人商業模式的進化史

我的個人商業模式的進化史


進入工作,已經幾年了。今天想自己做覆盤總結,也跟大家分享的是,我這幾年來,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學到了什麼,關於個人商業模式重要的思考轉變,踩過的坑,以及站在今天看以前有哪些忠告,最後,附上每一種思考背後影響我的書籍。

開始。一切回到幾年前,那年我21歲,頭髮還濃密,打一下午籃球還不累...

21-23歲,工作2年,做銷售——關鍵詞:運氣


我的個人商業模式的進化史


作為一般本科院校畢業的學渣,在畢業的時候我毫無優勢可言。我很清楚的記得,我大概2天去面試一家公司,這個狀態持續了4個月。當時兜裡只有400塊的我,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每天20塊錢,買了20天彩票——當然沒中。

當時我對職業規劃簡直毫無概念,什麼行業我都投簡歷,能有份工作就行。賣傢俱的,賣保險的,地產公司的,都去面試過,我記得當時我理想的公司是宜家——不過這些公司都沒要我。最讓我生氣的是後來我去劇組面試演死屍,也沒要我。

在海投中,最終有一家做傳統廣告的公司在招銷售,我有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電話銷售,薪資¥1600。在這工作的1年半時間裡,我打了超過15000個電話,把我這輩子要打的電話都打完了。

我想說,站在現在看以前,我的運氣簡直不要太好。可以說我後來的所有發展,都是以這個“和廣告沾邊”的公司為起點的。是因為做了廣告銷售,才瞭解了媒體、策劃是怎麼一回事,才能從側面或多或少的“學到”,進而我後來才有機會轉崗做策劃,也正是因為做了策劃,才有機會接觸更多互聯網,讓我剛好趕上了09、10年新浪微博特別紅火的發展期。這樣我才能有機會進入互聯網公司,並且最終創業的。

回想昨天,真是驚出一身冷汗。如果當時把我招走的是超市理貨員的話,我的人生可能從此就不同了。

總結:

關於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沒什麼可總結的,因為其實什麼都沒有做,就是隨波逐流,只是運氣好,混進了一個和互聯網發展潮流“沾邊”的行業。

關於個人商業模式:出賣自己的時間。

薪資:¥1600+提成(好吧,我就沒拿過提成)

對我影響很大的人和事:我的工作做的是央視廣告的代理,所以單價非常不低。我曾經無限接近一次成交(600萬的單子,當時我記得是0.5%的提成,這樣大概就是一單可以賺到3萬),但是這單被老銷售搶走了。我學到的是:這個世界壞人不會有報應,只有弱者才會遭罪。總之,這個經歷讓我離開了學生思維,知道社會這個真實戰場是怎樣的了。

忠告是:職業發展超級重要,它直接決定了你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是重要的起點。務必重視。

影響我的書籍:根本不看書。如果說影響的話,影響我很大的就是玩遊戲“魔獸世界”,作為一個8年老玩家,玩了13個賬號,還開了一個工會當會長。在今天看,玩遊戲開工會和開公司一點區別都沒有。開工會涉及到:人員關係、掙錢(金幣),還有組織管理。

23-25歲,工作4年,做項目組長——關鍵詞:努力

我的個人商業模式的進化史


上面提到了我做電話銷售被“搶單”了。這事兒對我影響挺大的。當時最直觀的感受是,這個戰場太特麼不公平了,難翻身啊(在今天看來,這個世界從來都不可能做到公平,只是自己能力不足而已)。所以我把視線轉移到了我認為高大上的崗位:策劃。我辭職了。

這算是半個轉行吧。但實際上,我並沒有轉行到策劃,而是到了一家做網絡營銷的公司(乙方),做更基礎的崗位:執行。我去的時候這家公司9個人。

執行這個崗位是幹嘛的呢,其實就是幹雜活。比如盯著項目的進展,隨時截圖給以後做項目報告用。又比如對接不管是外包的設計,還是視頻導演,大號資源,盯著大號轉發的執行情況。

我用了6個月,就從執行幹到項目經理(手底下有策劃、執行、文案,客戶對接,主要就是這幾個角色)了。

我靠的就是一點:努力。

現在看來,在職業初期,遠遠沒有到拼智慧的時候,靠的就是努力。如果你能做的比別人強一塊,那麼資源就會開始像你傾斜。

舉個例子,當時老闆要開一個分公司,想給新公司起名字。他把這個活兒交給了我和其他幾位同事,告訴我們3天后他來拿結果。(多年後我和我的前老闆喝酒聊天的時候他說,當時這不僅是一個工作,更是他篩選人的方式——真特麼暗藏殺機)

工作結果是,一個同事壓根就忘了這事兒了;另外幾個同事分別給老闆一份不到100字的文檔,列出來了幾個名字——好歹把活兒交差了。

我的報告是這樣的:

第一,我想了十幾個名字。第二,每個名字我都去百度查了一下,如果能查到,說明被人用過了。第三,我寫出了每個名字的意義。第四,我寫出了我個人的推薦傾向。第五,我的報告用有顏色的標識,列出了前三個我的推薦,列出了剩下5個可以註冊使用的,列出並劃掉了我查過、但是不能用的公司名稱(因為有些工作我既然做過了,我不希望老闆沒看到)。

高下立判對吧。所以我6個月就變成項目經理了。

總結:

做對了什麼:就是努力。任何工作,只要比別人更靠譜一點,做的更多一點,老闆會看到,機會和資源會向你傾斜。不僅是老闆,我對我所有的客戶也都足夠靠譜和努力,這樣其實是在積累自己的“運氣”。

做錯了什麼:現在看來,自己開悟的比較晚。沒有大視野,也沒有看書的習慣。總結一下就是,沒有意識去篩選更好的思維、更好的人,更高的見解,得到更高的格局。

關於個人商業模式:仍然出賣自己的時間,但是時間單價變高了。

薪資:¥6000+提成,差不多平均下來2萬多吧(廣告公司的提成是等項目結款的時候發放,所以平均下來差不多是這樣)

對我影響很大的人和事:對我影響最大的,必然是我認識的一個客戶了。因為我下一份工作去互聯網公司,就靠他了。這個客戶應該說是一個誰都不愛理的“小芝麻客戶”,當時大概正常項目的費用在幾十萬到100來萬吧,但是這個客戶——只有5000塊預算。他開了一家賊小的公司,沒錯就倆人。我對客戶一視同仁,足夠靠譜的幫助他,幫他解決問題。所以當他的公司拿到創新工場的一筆融資後,他必然會想到“拉我入夥”。

你可能覺得我運氣不錯,但其實不是,事實上,我們雖然沒法控制運氣,但是可以控制運氣的運氣——概率。前面文章我說過概率的算法,如果只有1%的可能性,你會因為身邊的一個人給你帶來非常好運氣的話。連續做一百次(假設為獨立事件),大概有63%(1-99%^100)的概率,你能得到一次非常好的機會。

這裡關鍵問題是,小概率起作用的條件是有足夠多的樣本,只有一件事重複得多了,小概率才會發揮作用。這麼看的話,我運氣還是相當不錯。

忠告是:在職業初期,要注意三點。第一,要全力以赴做團隊中的top,這樣才有機會;第二,你要給你的老闆發出“信號”,告訴ta你做了這些事;第三,要有意識的接觸各領域牛逼的人,看各學科經典的著作,拔高自己的格局。

影響我的書籍:仍然沒看過什麼書,廣告公司挺忙的(好吧,這其實是藉口,歸根結底,還是沒意識,不想看)

25-28歲,工作8年,做市場總監——關鍵詞:環境

接著上面說,當我的一個小芝麻客戶拿到創新工場的融資之後,我接到了加盟的邀請。同時也意味著,我的薪資將會從2w+變成7k。

可以說,在換工作這個角度,我沒有一絲的猶豫,真的是一絲都沒有。當然,最終結果證明我的選擇太特麼對了。值得關注的是為什麼我沒有猶豫。

因為我一直以來自大的認為,我怎麼著也得年薪百萬啊。這個莫名的自信從何而來呢,我之前的文章也提到過,因為在工作和生活的這些年,我一直在積累「勝利者效應」,即通過不斷的小成功,積累自己獲得更大成功的信心。

比如,我可以零基礎1周學會彈一首吉它曲;比如,我可以零基礎一週畫出來一副看得過去的優化;比如,我可以零基礎一個月會彈幾首鋼琴曲;又比如,我曾經用6個月,就做到項目經理了。

總之,我不是想掙100萬,而是我覺得必須肯定最少得一年掙100萬。

從這個金額的尺度看選擇,不就容易了麼。道理也很簡單,從我有限的觀察裡,廣告圈做乙方的,有人能掙100萬,但是少見啊。互聯網圈能掙100萬的,聽說過的沒見過的——多啊。

當有這麼一個機會出現的時候,抓住它唄。

而事實證明,從我目前的職業生涯來看,改變我人生的,就是這一次跳槽的決定。這也是這段職業生涯的關鍵詞——環境。

我之前也有進步,是線性的進步。當我進入到互聯網環境後,怎麼說呢,太震撼了。我雖然當時只有25歲,但是我覺得自己太落後的。思維方式、技術、工具、認知、組織形式、配合方式、迭代速度,互聯網比傳統企業先進太多了——我簡直就是被連環爆擊。

竟然,還能這麼工作。這也是我學習的爆發期。之前我一直說我不看書,因為沒意識,沒動力。當到互聯網環境,我發現我大大大大大落後於別人的時候,動力一下就來了。我開啟了一輪瘋狂學習的節奏,早上7點到公司(10點上班),晚上11點走(下班看書)。

在1年後,我從市場普通員工,變成了這家公司的市場總監。

而更重要的,是我有了「互聯網資源」,包括思考方式、做事方法、人脈、經驗。這些堆積起來,促成了後來的創業。

總結:

做對了什麼:前面說過了,第一,做的最對的就是選擇了一個模式先進的環境。第二,就是持續學習(支撐學習的仍然是一年怎麼著也得掙100萬的念頭)。

做錯了什麼:其實跟前面提到的一樣,如果說做錯了什麼的話,我會認為我沒有意識去學習更高思維格局的書,我當時更多看的是工具書,現在看來,如果當時我就接觸了查理芒格、貝索斯的書籍和言論,該多好呀。不過理性一點看也正常,因為人的知識選擇大概也和自己的能力階段很有關係。

關於個人商業模式:仍然出賣自己的時間,但是思維已經潛移默化的被改變了,因為我開始意識到,人生並不是只有“上班”這麼一條出路。

薪資:¥1.5w。

對我影響很大的人和事:撿最重要的說,說兩件事,這兩件事也直接影響到我決定創業。第一,當時我去找老闆探討了一個問題,因為我想掙更多錢啊,所以我找老闆提出了一個想法,即:在公司的新項目裡,我去負責,我想分到項目利潤的20%——被拒絕——把我想掙100萬的路堵死。

第二,當時我已經開始分享知識了,講了一些課,積累下來,有了自己的用戶小群,總計估摸掙了6000塊錢吧——我意識到也許這是條出路。

第一點加上第二點:我創業了。知識創業的好處是,沒什麼固定成本,主要都是精力成本。而我,總算是由於持之以恆的嘗試和學習,算是積累了不少的知識。

忠告是:這個忠告也是我在各種文章裡反覆寫到的,當你在職業通道上,努力往前爬的時候,得想想梯子是靠在哪的。這件事在今天會更重要,因為社會發展太快了,稍不留神,公司就到了,梯子靠的牆都沒了,還爬什麼呢?

影響我的書籍:這幾年看的書,可多了去了。屬於像海綿一樣什麼都吸收的那種狀態。我的問題是,我還沒有更好的對書籍來源進行分辨、篩選,屬於什麼都看那種。當然,這也好過什麼都不看的情況。無法列出來所有的書,提幾本現在馬上就能想起來的書好了。

《為什麼是毛澤東》,裡面一段話對我影響很深,也加上我上面提到的,我想有利潤分成,被拒絕。這段話說的是:你無法在別人的屋子裡,搭自己的窩棚。所以我才意識到,我得自己幹才行。

《失控》、《技術元素》...等等凱文.凱利的一系列書,對互聯網、對分佈式、節點,等等這些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遊戲改變世界》這本很薄的書,讓我意識到人是怎麼進步的,涉及到目標、反饋等等這些基礎概念。

《精益創業實戰》很經典的一本書,清晰、落地、具體的解釋瞭如何在做一件工作的過程中,找到質量與速度的平衡點。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是一本可以拔高思維視角的書。

28歲-33歲,工作12年,創業階段1——關鍵詞:轉得越來越快

還得接著上面說,28歲是我很重要的一年,2015年,我創業了,我結婚了。創業最早的時候,沒有錢租辦公室,就異地辦公,幾個大小夥子一天掙了幾百塊樂得不行,會馬上決定約著吃烤串去。

創業第一年,我沒有拿工資,把掙到的錢(當然也不多)都分給和我一起幹的夥伴了。因為當時也沒錢發工資,所有有多少分多少唄,大家信我願意跟我一起搞點事情著實不容易。這樣的話,事情沒幹好,我能相較更多的承擔多少是多少。(要知道別人跟你幹,那是付出了相當大的機會成本的)

我比以前更努力了——也更累了。原因很簡單,我的慾望爆發了。如果說之前我說要掙100萬——這個話有點輕佻的話。我結婚後,在目標之上,加上了一份重重的感情。

我家在北京有處平房,20來平米,廁所在衚衕裡那種。我老婆就跟我在這裡結婚了。冬天她總不喝水,突然有一天我問她為什麼,她樂著跟我說,出去上廁所“凍屁股”。男生朋友們你們肯定能理解,你有一個好到無以復加的好媳婦,然後她過的這麼不好——你就崩潰了。特麼的我的girl過的這麼不好。

創業沒什麼故事,可以說毫無新奇之處,就是一點一點壘內容,壘服務,建構這一切,於是掙到了一點錢。

這個階段的關鍵思考是,雖然我掙到了一點錢,但是我沒有那麼的快樂。我越來越忙,我的後背越來越痛,幾乎每個禮拜我都得去扎針灸,我幾乎不帶媳婦出去玩,我每天工作到深夜。我有一篇文章寫過了,大概在2018年的時候我接觸了一個顧問,對我影響很大。

那個姐姐算是自由職業者吧,給多個公司做顧問服務。收費一年5萬。就拿10個客戶來說,一年收入50萬,她雖然掙得沒我多,但是她特別快樂啊,錢夠花,時間自由,朋友圈經常po帶媽媽出去玩的照片。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差不多同一時間,我接觸到了一個經濟學概念叫做邊際平衡。大概意思是,因為我用力過猛,所以犧牲掉了健康、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所以不那麼快樂。正確的做法是,讓每個單位時間的效用達到最大化,這樣才能更平衡的往進走。

更嚴重的是,我把自己變成了公司系統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就意味著,我無法抽身出去。這讓我很沮喪。

總結:

做對了什麼:“如履薄冰”,我腦子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詞。幾年時間,沒有鬆懈,日拱一卒。仍然堅持大量看書、思考,這讓我很受益。我想,新想法的湧現,絕不是天外飛仙一樣冒出來的,大概都會經歷一個冗長、煩躁、艱苦的積累期,才會冒出來的。

第二個想到的詞是“向上看”,像上面提到的,我的狀態不是那麼好,我很累。所以我才意識到,要再往上一個維度來思考人生更長遠的問題。所以我接觸了芒格、財商,等等這些新的思維。以前看的書比較偏向於方法論或者實用性的書。這個階段,大師的人生觀和做事原則,對我影響非常大。

做錯了什麼:也說不上做錯了什麼,唯一遺憾的就是時間吧。在我有這些所為、所想的時候,我已經大概站在33歲這個年齡上了,能力有限,開悟太慢,就像王小波書裡說的,有點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關於個人商業模式:開公司,購買別人時間,再轉賣出去。這裡核心問題是,沒有把自己的時間抽離出來,把自己融入了公司運轉的系統裡。

薪資:¥100w+。

對我影響很大的人和事:好像前面已經說過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幾年時間,對我影響最大的人,就是我的家人,我老婆,我女兒,我們的父母,他們是我的動力之源。對我影響最大的事,不是某一件具體的事,而是辛苦的、看起來沒有休止的工作讓我重新思考,這對我很重要。

忠告是:錢不是幸福的唯一維度。想清楚自己要過什麼狀態的生活很重要。不然可能會像我一樣用力過猛,讓自己跑偏。我可不想自我反省的時候,出現的都是幻滅感:只是得到金錢、權利、地位、財富——但都不見得能提升生活品質。

影響我的書籍:這個階段看的書就太多了。每年80本算,這幾年大概看了幾百本書。書單有人感興趣的話,翻我前幾天分享的書單就好了。這裡提基本對我改變很大的書好了。

《窮爸爸富爸爸》對,就是這本暢銷書。之前一直認為這本書的名字太low沒看,事實上後來我發現,我看了那麼多書——可偏偏幾乎沒有看過任何關於財商思維的書。裡面介紹的個人商業模式很清晰,推薦大家看。

《窮查理寶典》很經典,非常有必要一看。這本書對我來說除了啟發,更多是幫我梳理了我模糊的意識,就是:解決問題需要多學科思維。就像書中提到的,當面對問題,而你的工具箱只有一把錘子能用於解決問題的話,那必然會出問題。多學科思維,就是要讓自己的工具箱變得豐富,讓問題和合適的工具匹配起來,這也是我這未來幾年要讀書的重點——讀經典,用上各個學科核心的思維模型。

比如,大師會告訴你:你要有一樁和時間一起自動駕駛的生意。即:穩定、持續的睡後收入。

總之,讀書涉及到的領域大概是:數學、工程學、物理學、經濟學、生物、化學、心理學。這些學科。

33歲——至今,創業階段2——關鍵詞:不變量

如果用一個詞描述這幾個月的思考,就是這三個字:「不變量」。

首先,時間和精力的「不變量」。

我發現,我每天可以用來高腦力工作的時間就是4-5個小時左右。超過了這個時間,我的時間利用效率就直線下降。所以,這4、5個小時,就變成了我利用時間和精力的“不變量”。我知道,只要我穩定的每天利用好這4、5個小時,不管是思考、研究、學習還是創造,我的時間就沒有被浪費。我的時間利用效率就是高的。從長期看,我就是在用最短的時間,用最好的精力,處理儘可能多的問題,做更有質量的學習。

有了這個認知之後,我就不再跟自己較勁,或者說對抗了。以前晚上10點明明自己已經很疲憊了,我還在看書,因為我總覺得我需要更努力一點,更艱苦一點——儘管在那個時間,在精力不足的條件下,看書效率很低。

如果優質精力是一個常數,那要進步的更快一點,怎麼辦呢?很顯然,那就要提高單位時間的質量。所以我小心翼翼的挑選要看哪些書,我只關注很少的人,我很注意要交什麼朋友。我會挑選最好的信息來源,總之,我要讓我這4、5個小時的思考質量不斷提高。

其次,做事情的「不變量」。

做教育這事兒,我就卡死在20年不會變的事情上,不斷製作好內容,不斷做能帶來好反饋的事情,不斷創造學習的好環境——總之,勁兒全往這兒使。只要這麼做,我就是在做對社會長期有貢獻,對自己長期有收益的事情。

這兩個不變量加在一起是什麼呢?就是用20年的時間尺度,抓住核心重點,不疾不徐地做事情。

作為一個開悟比較晚的普通人,我知道我有一點好,我就是特別能堅持。現在大方向調教好了,剩下的就是開幹了。

以上,就是我對自己過去13年個人商業模式的總結。未來人生,仍然對智慧負責,對健康負責,對家人負責。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的生活,也盡力而為的做點好事。

我發現,創業幾年,我不會記得哪年掙了多少錢。我會記得的是,我明明白白的看到,我的同學真的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人生,過上了有質量的生活。這些故事才是最讓人念念不忘的。

現在的感覺就像是什麼呢?就像是,我剛剛把一枚硬幣彈進一部迷人的投幣音樂機器,燈光暗下來,一首新曲子要開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