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蔓延,糧價或將上漲,農村卻興起了“種樹熱”,咋回事?

新大風歌


蝗災蔓延,糧食肯定短缺。世界糧缺可不是好現象,也可能會引起世界騷亂。

關於種樹,可能有補貼,這和國家政策有關吧?

再說,人現在有個誤區,認為有了錢就有了吃得這種想法不一定對。

如果再有錢,沒糧食也不是白搭嗎?

為什麼從美國人的這次疫情看出,人的邪惡而不是穩定社會,而是搶槍,從這個動態中,你們看出了什麼?


然自利人陳全孝


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因為老家就是農村的,糧食上漲也是有限的,我認為主要是有以下幾點,

1.種樹好管理,現在在農村種地的也都是60後了,種糧食管理起來太費心,

2.收益一樣多,雖然種糧食國家油各種補貼,但是化肥,種子,收割,澆地,等等,一畝地裡才收入900元左右,種樹等成材再賣掉與種糧食的收益差不多,所以種糧食的吸引力不夠

3.種糧食佔有勞動力比較多,種樹比較少,多出時間外出打工,掙錢多,

4.土地不集中,浪費管理資源,也是有這個原因的

現在的農村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收入高,感覺種地不是一個體面的工作,種地的都是年齡大的,農村現在成立合作社,土地集中起來管理,科學種植,發展會越來越好的





一個被遺忘的花生


【木木觀點】“種樹熱”和“魚塘熱”可以算作南方農村一個普遍現象。“種樹熱”指的就是農村許多土地農田用於種植經濟樹木或者果樹;“魚塘熱”指的是大量農田被改做魚塘。這類現象主要發生在地塊小、坡地多,不適合機械化,土地承包費用低

的地區。我們村子裡就是這樣一個現象,幾乎所有青壯勞動力都在城裡上班,再加上機械化程度又低,於是家裡面土地就成了負擔,許多人又不願撂荒,於是選擇山地種樹、水田挖塘


下面木木為大傢俱體分析一下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


一、“丘陵地區”機械化程度低,種糧食作物費力不討好


1.地形特殊、機械化程度低,無利可圖

拿我們四川丘陵地區來說,我們這兒種植“油菜”、“水稻”用來滿足自家的油料和日糧;另外種玉米用來餵豬;還種一些蔬菜自己吃,或者多餘的拿去賣。不過這已經以前的景象了,現在種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大家看下圖這個地形就明白了,油菜種在山坡上,辛苦且產量低;水稻種在溝裡田間,機器無法下田,大部分靠人力;玉米作為油菜後面的接茬作物,也種上坡上,費力不說,產量也是低而不穩。


2.上班忙,種地累而無利,土地無人流轉


於是,有條件能去城裡上班的人,都在城裡上班,平時工作就挺忙,再加上種地費力不討好

,許多人已經不太願意種地了。於是大都留兩塊離家近的地種菜,再挑點合適的水田挖魚塘,將坡地種上不用管理的樹木。可能有人會問,為啥不承包出去呢?這自然是因為即使100/畝都沒人要,就算是包出去,可能還是被人拿去挖魚塘、種樹,何不自家挖魚塘種樹呢?


而這種模式也有其好處,在逐漸的被人們認可。效仿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下面我們來看這種模式有何好處。


二、“樹木+養雞,魚塘+養魚”落個清閒,還能提高收入


種樹有個好處就是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管理,幾年過去還能有些收入,如果同時還在林間散養土雞,又能增添一筆收入,從這來看就比100元/畝承包出去強。而且放養土雞

的管理也是比較粗放的,只需注意早晚投食即可。此外;挖魚塘養魚就更加悠閒了,每天上班回來,就近割點草、投點飼料就行了。週末時候,還能約兩個好友,釣魚玩,很是舒服。年底了還能起一網魚,賣些錢,不是挺好嗎?


種樹、養魚不是很適合這些白天需要外出上班的農村人嗎?我反正覺得挺好。對於部分農村人來說的確是個好事。但糧食安全問題也的確很嚴重,雖然這些地區糧食一般只能自主,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種了,需要買糧,勢必也會對我國糧食造成巨大壓力。

所以政府合理引導佈局農業結構是非常重要的適宜產糧的地方種糧、不適宜的地方挖魚塘,種樹沒什麼不好。



三、佔地將至,種樹挖塘賠得多


還有個小眾的原因讓大家選擇種樹挖魚塘。這就是許多城市近郊的現象了。因為土地未來將要被佔,但又不知道是好久。什麼樣的宜機化改造,示範基地都落不到他們頭上,於是農業陷入僵局,而選擇種樹挖魚塘不僅能夠落個清閒、提高收入。還能在未來被佔地的時候多一些賠償金,不挺好嗎?我們這邊賠償是按照戶口簿上的人頭數+樹林+養殖設施等等算的,所以種樹、挖魚塘能夠增加賠償金。


【木木總結】


“種樹熱”和“魚塘熱”農村人進城務工和農業產值低下而產生的一種現象,對於不適合種糧地區的農民而言其實是一件好事。目前對於糧食安全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因為發生這些現象地區多是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地區;但是如果這個現象太過,在市場供需無法調整農業結構時,就需要政策扶持當地因地制宜的發展。


三農木木


雖然因為蝗災蔓延,糧價有可能上漲,但是農村卻很多人不願意種糧食了,反而興起了種樹熱,這是咋回事呢?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現在種糧食不賺錢,維持不了生活開支。


雖然明知道糧食價格有可能會上漲,但是很多農民還是把地裡種了樹,不願意去種糧食,那是因為大家心裡都清楚,糧食價格再漲也不會漲太高,因為這一二十年的糧價歷史在那擺著呢,漲價從來沒有高過五毛過,而且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降下去,既使種糧食能賺點錢,還是不可能維持了生活的各種開支,因為我們的生活成本一直在上漲中,而糧食價格已經二十多年沒啥大的變化了,這次上漲幅度也不會太高。

因為農民知道種糧食不掙錢,但是也不忍心土地啥也不種就荒在那,所以乾脆就種上樹,種樹除了投資個樹苗錢,以後幾乎就不用投資了,等樹成才了還能賣一筆錢。在這期間農民還可以長時間的去打工掙更多的錢,只有這樣才能掙到更多的錢維持生活開支,過上更好的生活。


總之,農民不願種糧而去種樹,也是無耐之舉。畢竟現在幹啥都需要用到錢,既然種地掙不到錢,就只好把地種上樹,出去打工了。


逸風三農


現在的農村對種糧意識淡薄了,栽樹不用加強管理可以出外打工掙錢有更高的收入。糧食近兩年不會大幅度的價格上漲,蝗災蔓延對國內人來說,還沒有這個認識,都有一種僥倖的心理,不可能進入國內,由於國內幾十年沒受到很大的饑荒。把種糧的積極性都沒放在心上,還是以經濟為主。


站集鎮孔治業


謝謝你的提問:

進入二O二O年以來,世界各國也動盪不安。非洲蝗蟲,森林大火,美國的流感,中國的新冠病毒。等多種自然災害困繞著人們,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威協。從歷史上看,中國的庚子年,在世界上波動很大,引是了各國的高度重視。

“蝗蟲”這種東西,是局部性的自然災害,老百姓叫它“神蟲”。所到之處,棵粒不收。危害極大。在中國局部也時有發生,沒有象今年的非洲蝗蟲那樣歷害。一百年前就在我們這裡也曾發生過,但面積不大,時間很短就沒有了。它的神奇之處就是發生突然,消失也突然。不象今年的非洲“蝗蟲”那樣慢延時間之長,受害面積大。

作為中國老百姓,不用擔心蝗蟲的出現,該種麼的種麼?俗話說,“種在人,收在天”,夭不收無苗的莊稼。也別擔心糧食價格的波動,看今年這個情況,是世界性自然災害偏重,糧食價格有上漲的趨勢較大。本國多種糧食沒錯。

栽樹是重錢輕糧的一種表現,也受近年糧價很低的影響。都往錢看,忽視了農業上的發展。都進城打工,大量的土地栽上樹。這也是一種辦法,比荒著強。但是一旦世界糧食緊張,你拔都來不及。所以,農民還得以農為主,在不放棄糧食生產的同時,多掙點錢合情合理。錢再多,沒糧也等於零。但願世界穩定,風調風順,五穀豐登吧!


老吳趣談


蝗蟲和糧食漲價這都是未知,誰也說不好,只是猜測,不會準確。

我居住農村,又是農民,乾的活也是農業。下面我從我的知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農村盛行的“栽樹熱”。

一:農村土地荒蕪造成種樹熱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農村年輕人紛紛走向城市、走向工廠、家中留守的盡是老人、婦女、兒童,這類人群無力耕種,造成農村土地撂荒,就拿俺村來說,等級高和等級低的農田各佔50%,六十歲左右這類農民,也只能耕種等級高的良田,次級農田也只好栽樹了。

二:農業的產率低下造成種樹熱

由於以上原因,年輕人邁出家門,走向城市,家中留守人員,只有種點省事的莊稼,加上近幾年農產品價格低下,農民的經濟收入不高。又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明顯比種地高,他們只是認為種點糧食,有吃的就可以了。這樣也是造成土地撂荒們原因,也只有栽樹省事。

三:國家對種樹補貼的金額提高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植樹造林力度,拿出了一大筆錢來補貼農民。往年們種樹補貼國家每畝補貼170元,據村幹部們說,今年的補貼標準將提高到每三年3500元的補貼。拿一些低等級的農田,栽一畝樹,享受每年每畝一千多元的補貼,還是很划算的。

四:天氣乾旱造成種樹熱

近些年來,大自然有點跟農民過不去,拿我們黃河中下游地區,常年降水量少的可伶,地下水位下降,農業基礎設施老化,種地澆水更是困難。我村的一些沙質土地,在三伏天,每一星期都要澆一次水,花生生長期120天左右,按一星期算是要澆十七次水,再減去汛期降水量大,收一季花生也得澆十次水。勞動程度太大,每畝收入不足千元。種樹就不一樣了,就拿楊樹來說,栽上後澆一次透水,三伏天最多再澆兩次水,來年基本上都不咋澆水了。再者,樹苗也不能很澆水,你澆水多了並不好,因為澆水多了,樹根不往下扎,澆水少保住命不死就行,這時樹根要向下深扎尋找自需水源。由於種樹的勞動強度小。所以才會自覺去種樹。


XGC上善若水


由非洲蔓延而來的蝗災,或許能催生糧價,但是未來的事情很難說。同時,雖然蝗災的畫面恐怖至極,但在農村人的眼裡,都是遙遠天邊不可及的事。畢竟有皚皚雪山在那擋著呢。至於,興起種樹熱,我覺的本質上還是與糧價偏低有關。

糧價的低廉,導致了種地很難賺到錢。於是,靠地吃飯的農民只有另尋僻徑,種樹就是其中的一種。比如,如今興起種植水果熱。全國各地,只要稍微有點種植條件的都種上,政府鼎力扶持,群眾熱衷響應,形成的合力是巨大無比的。但現在的問題是,種樹慢慢也淪落成種糧一般了,水果過剩滯銷,價格在慢慢吞噬成本了。估計這樣下去,今年,種樹的又將承受虧損的局面。如今,在我們煙臺蘋果產區,蘋果的價格已跌至1元附近的成本價,種蘋果也到了適者生存的淘汰冷凍期。

種糧委實不掙錢,具有深刻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農村種植成本的巨大,比如缺少規模化和機械化,缺少精耕細作,這些都是種糧難賺錢的原因。在目前,我國經濟轉型中,面對全球市場大分工,國家更多的精力用在服務和技術產業,糧食依賴廉價的進口即可,目前,不需要多大的扶持種糧力度,解決溫飽,保障民生就行。

農民就是在這樣的轉型尷尬中,依然依靠著土地生活。在我們本地,還有栽植楊樹的。聽說是造紙的原料,我家裡就植了不少。種糧難掙錢,父母年紀又大了,就把地裡全部栽種了毛白楊。至少土地沒有荒蕪,比種糧還省心,不用管理。如今四五年過去了,看著已經長大的白楊林,將來銷售到哪也是未知。

總結:種樹熱是農村建設中的新特徵,實際上反應瞭如今農村,吃飯已經不是大問題。種糧之外,依靠土地種樹,也是多種經營的模式,至於掙錢不掙錢,那就兩說了。

朋友,您是如何看待這種現象的呢?


流水無聲


種糧有沒有積極性,主要看價格有沒有吸引力,換句話說種糧能不能掙到錢。15年前玉米0.9元/斤,今天玉米1,1元/斤。價格雖然上調了,但趕不上化肥'農藥'人工工資的上漲。現在糧食價格都和世界接軌了,國外的糧價更低(美國,烏克蘭,俄羅斯)也衝擊著國內市場,國家雖然也在變相保護國內糧價。但總的看糧價不會大漲,種地很難掙錢,依靠種地養活不了家庭。現在國家給一些政策補貼也是杯水車薪。所以一些青壯年勞動力都選擇了外出打工維持家庭生活。農村勞動力的不足,人們只能改種一些樹木。


養殖利哥


今年春天鄉村耕地種樹的更多,很多村大部分耕地都種了速生楊樹!原因很簡單,種了楊樹基本不用管理,農民剩餘時間出來打工賺錢,過幾年楊樹成材賣了,算下來每畝地每家1000多元的收入,種糧食成本又高,糧價又低,就算種糧食兩年三作,在加上國家那點種糧補貼,算下來收入也比種樹差不少,農民是最講實惠的,就是少種點莊稼夠自己吃的就行了!至於國家缺不缺糧跟個人沒有什麼關係!假如很多耕地都種了樹!勢必影響糧食生產!這個要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