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什麼時候怎麼從玩qq轉到玩微信的?

空哥大棚


我應該是比較晚的,在2015年上大學開始才用,因為還多老師朋友都在微信聯繫,為了學習工作的方便就開始了。

說實話,對微信的感覺就是一個社交工作軟件,沒有別的,但是qq不一樣,有好多學生時代的故事,留空間、留言,不同的分組,雖然現在基本不怎麼打開,但一直捨不得卸載,每天打開手機看見企鵝,就有一種踏實,大概就是念舊吧。


小言生活


都是回憶啊......

那個時候我們熱衷於討論誰的QQ等級比較高,能有幾個太陽或者是QQ會員的人完全可以吹噓好久。

那時很多同學為了升等級,每天晚上趁爸媽睡著的時候,偷偷摸摸在被窩裡用爸媽的按鍵手機登陸QQ,一旦被發現少不了一頓屁股開花。

那個時候騰訊開發了一個叫QQ寵物的遊戲,我們開始在虛擬社區養企鵝寶貝,給它餵食、清潔衛生、完成產卵任務,我們見證了寵物成長的全過程,沒心沒肺的我們偶爾不小心還會把它餓死,我還記得小時候為了讓小企鵝升級快一點,還給它買過外掛... ...

那時候聊天室裡的人開始流行留著各種殺馬特髮型,用我們看不懂的火星文聊天,於是我也學著在喜歡的女生面前裝酷,說著類似“茹菓噯,言青氵罙口愛”的騷話。

而2013年,開始有意將自己與“玩QQ的小屁孩”分離出來。用了微信之後,頻繁發朋友圈明顯很沒有逼格,於是當我拿起手機點開朋友圈想分享今天的一點趣事時,總是會在編輯好文字,選好9張圖之後,又默默把文字一個個刪掉。

微信紅包成了我們溝通的新方式,跟多年不見得好友聊天,用一個紅包可以打破“尬聊”局面,老哥倆馬上就能友好如初。

2015年,微信推出了真人表情包,一大批當紅明星入駐成了聊天表情包。

2012年8月17日,在微信上線一年半之後,微信團隊推出了一個叫“微信公眾平臺”的東西,在最初那段時間,沒人能想到這個新的功能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很多人都不看好公號的前景。

直到2013年,一個叫張偉的人創建了一個叫“世相”的公眾號,局面才開始明朗:這裡是一個全新的傳播內容的平臺。


筑邦網


微信!!!我們這麼寵你,14億華夏兒女這麼愛你 ,你卻妥協了美國佬,被傷透的心怎麼再愛你

QQ用來懷舊

我QQ年齡10年+ ,記得以前上小學時候別人都註冊QQ,當時只知道它能聊天,沒想到它能陪我一直到現在,現在QQ等級已經66級了,平常閒著沒事就關注啥時候升級[捂臉]我記得我就開過一次VIP專門用來升級,QQ最開始玩時特別喜歡搜索陌生人聊天,那時候是比較憧憬外面的世界,總是帶著好奇去搜索好友聊天,關鍵是那時候你加陌生人他同意你,他還能陪你聊天甚至能成為未曾謀面的知心朋友,無話不談,據說一度還出現不少網戀少男少女,最牛逼的是還有真奔現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過,澄清一下我沒網戀過[大笑]

到後來高中時候QQ就基本不加陌生人了,那時候QQ變成了現實生活中好朋友的溝通工具,有些人特別喜歡發說說,去暗戀的女神那裡留言,或者是一些膽子小的不敢表白聊天的,只能通過每天看夢中人的空間說說和別人給他的留言板,是不是的自戀一下偶爾還會吃醋[捂臉][捂臉][捂臉]

我記得高中時就已經註冊了微信,當時也不玩,感覺微信就是多餘的,別問我不用還為啥註冊,你不也是稀裡糊塗就從眾了嗎[呲牙]

真正用微信可以說是我大學時候,那時候發現身邊人都在用微信了,沒辦法,微信才開始慢慢用起來,以至於到現在發現微信就是我社交感情的全部,沒有了微信感覺天都能塌下來,太多朋友太多關係一下就失聯了,沒有微信我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反而QQ成了可有可無確又不捨得放棄的曾經,每天還會看看空間動態,雖然好幾天可能整個列表就那麼幾條動態說說,就感覺看過後心裡踏實,就像現在每天睜開眼去關注疫情動態一樣

大家看到這裡可能已經發現了我一直在說QQ,微信沒大說,不是我戀舊,是微信太不爭氣了,沒點骨氣,說妥協就妥協,無力吐槽

我對你愛的那麼深那麼認真,你卻為了客戶叛變民心!!!

我拿你當兄弟,你把我當工具!!!




蘇小虎Vlog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記得是2011年底到2012年塞班系統大批量轉向安卓系統,當時塞班系統也可以登錄微信,最火的應該是搖一搖。

這個時間段是國產山寨手機的巔峰時期[捂臉]為此我給換了一部國行諾基亞E5-00(塞班系統)來玩微信。很是懷念。



壹點影集


我是2015年開始就從QQ轉戰到微信聊天,因為大學期間QQ裡會有很多班級群社團群,都是一些學校文件或者是班級通知,所以很少用QQ聊天,感覺QQ聊天頁面也沒有微信方便,現在的QQ都是一些小學生使用,很少有人在用QQ聊天。大部分人都使用微信,不僅使用方便還有各種表情,雖然視頻聊天沒有美顏吧,但是依舊很受人們的喜愛,尤其是中老年人使用起來很方便


小蛋藥的畢業生活vlog


我是2010年,由於工作需要從qq轉到微信的。

但是2016年,又從微信轉到qq的,因為也是工作需要。

我也是無語了,社會在進步,企業在發現,在這方便我真的有點了跟不上了。

有沒有一種網絡通訊app是專門服務於工作的?

在這裡懇請騰訊公司再研發一種app呢?除了企業微信


大山的VLOG


應該是從大二之後吧。

我記得我是高中申請的qq號,當時的qq相當的火啊!還有六位數,一個非常好的社交軟件,功能還是很強大的。

我從qq轉到微信有以下幾方面:(個人觀點)

【1】qq沒有之前那麼流行了。當時能有個太陽是多麼榮幸的事,現在看來我就是那麼回事,並且qq上很多東西都用不到。

【2】微信相對簡潔。微信不管是建群還是發消息並沒有qq那麼複雜。

【3】微信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例如在微信只有同是好友,才能看到都有誰點贊,並不想qq,很多地方都能對你有所瞭解。

【4】適用的人群不同。現在使用qq最多的還是00後,90、7,80基本都是用的微信,尤其事7.80後,因為微信相對簡潔,更適用7.80後,所以微信收到了大多數人的青睞。

總之,各有各的優勢,根據平時需要和喜好來選擇。


無敵鴨子


在沒進入社會之前基本上都是玩QQ,雖然有微信,但也是大學後才有的,那時候玩得也不多,但是後來大概是2017年的時候,要了一個學長的聯繫方式,他告訴我,他不怎麼玩qq,基本上都玩微信,後來就是微信和qq兩遍切換,但是還是以qq為主,正式的拋棄qq是從畢業後,畢業後,公司群和同事們的聯繫方式,加上平時的溝通都用微信了,QQ變成沒有找了,也就自然而然的不怎麼登qq,如果至今不是和一個閨蜜每天保持聯繫,我們用qq維護著我們友誼的巨輪,我可能都十天半個月都不會登QQ了,但是qq裡記錄了我成長是足跡,即便後來不再玩了,有一種情懷卻永遠割捨不了。


城南不喜1


大概是15年時候吧,高三升大學的暑假開始用微信的。讀初中的侄女讓我下載的,一開始下載用微信還不太習慣,用慣了qq。

後來大學發現身邊的人也主要用微信作為生活的社交聊天軟件,班群也是微信群聊的。然後慢慢覺得微信更方便簡潔,隱私性也更好些。比如要共同好友才能看見朋友圈對方的評論,訪問別人的朋友圈也不會留下痕跡。

之所以說一開始用不慣微信是覺得微信界面太過簡單,qq的話更多花樣,讀初中時候熱衷qq分組,弄些好看的列表分組,裝扮qq空間,踩踩朋友圈。可能也是年紀不一樣了,現在更喜歡簡潔明瞭的頁面。現在應該大部分人都是微信不可或缺,qq的話用來儲存以前的照片,用來回憶吧。



小99丸子


從玩qq轉到玩微信,改變是在不知不覺間發生的,就好像你問一對分手戀人,你們是從哪一刻關係破裂的一樣,沒有準確的時間,也許他什麼都沒有做錯,但不愛就是不愛了。也許有新的更好的出現了,說白了是習慣的改變。

微信和QQ之間,並不好說優劣,各有各的優勢,我個人至今都保留著在QQ空間上傳上冊的習慣,也一直在用QQ郵箱,只是用QQ聊天少了。

因為,漸漸地,使用微信聊天的人多了起來,開始可能是為了迎合別人的習慣,步調一致,後來發現自己也有了這樣的習慣,儘管後來QQ聊天的語音、視頻等功能也漸漸完善了起來。

習慣是悄無聲息的滲透,沒有準確的時間點,就看誰搶佔先機,被大家所習慣並推崇了。


關注@天天陪伴,每天分享家庭教育、個人成長相關知識,陪伴孩子,天天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