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木桶效應+橄欖球戰術,工業化如何驅動阿里文娛自制?

《重生》:木桶效應+橄欖球戰術,工業化如何驅動阿里文娛自制?

撰文:EW 媒體|習 睿(泛娛樂|消費)

採訪:EW 媒體|陳志鵬(影視|電影)

審閱:霓虹

聯繫:[email protected]


3月7日晚間,懸疑探案劇《重生》在優酷平臺獨家上線。


該劇由優酷、阿里巴巴影業、鳳儀娛樂出品,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熠宣文化聯合出品。這樣的出品陣容,也意味著該劇的“不普通”,尤其這是一部阿里文娛推行自制劇模式下的新作。


事實上,自2019年上半年,阿里文娛開啟自制業務的組織架構調整,自制劇業務併入阿里影業後,阿里文娛的自制劇還未多有曝光。


此時推出《重生》多少有點“交卷”的意味。


上線前,《重生》就已在優酷積累了近70萬預約量,#網劇重生#等相關話題在微博上閱讀量破億。豆瓣開分達到8分,算是不錯的開局。

未映先熱的一個原因,是這部網劇與之前的爆款作品《白夜追兇》同屬於“白夜宇宙“,該劇的編劇正是《白夜追兇》的編劇指紋,而7號首更的五集中也出現了在《重生》中客串演出的潘粵明。同一IP宇宙的設定也喚醒了前作的觀看人群,進而更為迅速的佔領用戶心智。

《重生》上線前,該劇的總製片人敦淇、張為為向東西文娛講述了更多的幕後故事。


敦淇的另一身份為阿里影業副總裁、自制劇敦淇工作室總經理,這是阿里影業現有的自制劇領域兩個工作室中的一個,主打行業劇,刑偵類和泛人群的頭部劇工作室。另外一個工作室則聚焦年輕女性用戶,短劇,垂直細分領域。

對於阿里文娛來說,這部劇更像是一塊試金石,將檢驗這場埋下伏筆已久的自制劇“實驗”,而敦淇、張為為對製作過程的闡述,除了可以看到劇製作背後,阿里大文娛在製作流程上每個模塊的協同作用,更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阿里大文娛在製作決策環節上所融合數字手段。


《重生》整體已是高度工業化體系下產出的作品,而這或許是阿里自制獨特價值。


《重生》:木桶效應+橄欖球戰術,工業化如何驅動阿里文娛自制?


《重生》的“木桶效應”

《重生》講述刑警秦馳(張譯飾)作為“714槍案”的唯一倖存者,在頭部受到重創引發失憶的情況下,堅持與警局同事開展前線刑偵工作,最終揭開“714槍案”真相的故事。

在懸疑題材爆款頻出的當下,如何精準判斷用戶需求成為關鍵。


阿里影業副總裁、自制劇敦淇工作室總經理、《重生》總製片人敦淇表示,不同於其他題材,行業劇屬於市場中的常青樹,這也意味著拍攝門檻高,製作難度大,既要讓觀眾接受,還要得到行業認可,相當考驗製作團隊的專業性。


他用“木桶效應”形容劇集的製作,“劇本、導演、演員,以及細節表達、專業性、畫面製作等各個板塊,想要達到整體水平的輸出,這些都要站在頭部的水準上。”

首先,在團隊陣容上絕對的“高配”。

敦淇從業以來製作的影視作品,無論是《幸福像花兒一樣》《金婚》《甄嬛傳》還是行業劇《急診室醫生》,皆在當時引發了全民追劇熱潮;另一位製片人張為為則曾製作《好先生》《戀愛先生》等熱門作品。攝影、剪輯和錄音選用都是行業內的專業指導老師,同時片中所有的音樂都由國際首席愛樂樂團在錄音棚內錄製完成。各領域專業人士的聚集構成《重生》的主創班底,也奠定了其在創作板塊的高水準基調。

其次,在製作方面,《重生》也大膽嘗試追求電影質感。

據張為為表示,《重生》中採用的是國產電視劇和網劇極少使用的hawk鏡頭,一般出現在極高品質電影中;而在鏡頭數量上,以往40分鐘的電視劇鏡頭量普遍在三四百左右,《重生》一集的鏡頭量已遠超這個數量,接近美劇的水準,而鏡頭量決定著劇情的節奏感。更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共有30集的劇情但最後還是剪到只有28集,同樣是為了保持整體劇情的緊湊感和節奏感。

最後,在選角上,團隊選擇了張譯這一實力派演員作為主演,合適為第一原則。


《重生》:木桶效應+橄欖球戰術,工業化如何驅動阿里文娛自制?

除張譯外,參演的宋春麗、呂涼,江柏萱、老劉冠成等都是老戲骨,為整部戲搭建起穩健的框架。而談及選用趙今麥、程小蒙、張昊唯等幾位年輕演員時,張為為表示,年輕演員的選用都堅持的是合適第一的原則,其更透露,趙今麥在經過幾輪比較後才最終選定。

而這一切“木桶效應”下的配置,也是因為《重生》是阿里文娛在精品內容戰略下產出的作品,是自制劇模式推出的“排頭兵”。

過去一年半左右時間,阿里文娛在內容、產品技術和宣發取得進一步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已經形成兩個自制劇製片人工作室:由敦淇負責的敦淇工作室,由張文麗負責的拾穗工作室。敦淇所在的工作室正是在類型劇和泛人群頭部劇等領域深入佈局,《重生》此時的推出,後續的市場反饋可能會決定著阿里影業自制劇工作室後續的方向。


《重生》的創新

基於橄欖球戰術,針對女性化受眾打造文藝氣質懸疑劇

懸疑劇近年在視頻平臺上,不乏各種風格雜糅的探索先例。這就使得,如何形成差異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便是目前內容製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這一點上,《重生》的創新在於針對女性化受眾打造文藝氣質懸疑劇。敦淇表示,作為一部懸疑劇,通常情況下,大多人無法想象如何和“文藝”進行結合,這正是《重生》的“逆向思維”。

首先,從劇本本身來說,在保持類型化的同時,與大多數懸疑劇的“強情節”不同的地方在於,人物內心的掙扎和內心的矛盾非常強烈,人物特質尤其凸出。


在採訪中,張為為也表示,這一與眾不同的風格得到了團隊一致的認同。而為了還原劇本這一特色,劇中穿插了多個人物的話外音。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產網劇多為單一人物畫外音多角色畫外音這一做法同樣也是一大創新。整體上都是為了使《重生》更具有文藝氣質。

同時,為了突出文藝風格,團隊特意選擇重慶作為拍攝地點。儘管增加了拍攝過程中的難度,但重慶高高低低的地勢、雲霧、潮溼的氣質都能更好的體現團隊所需要的“清冷通透”文藝風格。

劇本上的另一大創新在於劇情發展採用的是雙線並行的方式,這一劇作方式常用於美劇。在《重生》中,表層案件底層案件同時發展,只有看到最後一集才知道最終的結果。主人公一直在追尋自己到底是誰的同時,每個表層案件也都很吸引人,並且都結合當下社會熱點話題,引發觀眾對於當下的思考。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表層案件中所體現的父子關係、母子關係、兄弟情等能實現情感上的觸達,拉近懸疑劇與觀眾的距離。

當然,選擇文藝風格的背後,除本就是劇本特色外,也是為迎合優酷平臺的女性用戶。

敦淇表示,阿里自制劇工作室還採用“橄欖球”戰術,即鎖定橄欖球兩端,放棄中間無核心競爭力部分。橄欖球一端是垂直細分市場,專門打圈層用戶需求,對於優酷平臺來說,年輕女性用戶是我們最重要的用戶,另一端聚焦高舉高打的泛人群,發揮優質內容上面的輸出。這兩端打好了,既滿足年輕女性用戶的需求,又滿足頭部內容的可能性。

因此,團隊在保持“強劇情“、“類型化”的同時也營造文藝清新風格。同時,為滿足女性用戶喜好,劇中也有張譯和趙今麥,大叔配蘿莉的特殊情感糾葛。


《重生》:木桶效應+橄欖球戰術,工業化如何驅動阿里文娛自制?


阿里文娛的自制劇策略

對於去年以來組建的阿里自制劇團隊來說,《重生》如今的呈現,無論是與各領域內專業人士合作還是阿里影業與優酷的資源打通方面,都是阿里文娛目前協同策略的體現。

阿里文娛總裁樊路遠曾表示,整合之後各業務版塊將實現“化指為拳”的協同。未來劇集和影業會有非常緊密的聯動的。經過阿里文娛各板塊的打通協同,優酷的劇集自制已經轉入阿里影業,成為未來內容製作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這種協同在自制劇領域體現為協同的“前置化”,根據阿里文娛的構想,通過整合旗下各頭部資源實現資源聯動和內容的打通,這也是敦淇在《重生》項目中最深的體驗。


“各部門的同學聚焦在這一個項目中,在資源的聯動上和內容的打通上都在賦能,這個戰鬥狀態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敦淇說。

《重生》:木桶效應+橄欖球戰術,工業化如何驅動阿里文娛自制?

敦淇


舉例來說,《重生》中的協同前置化在選角上便有體現。除各主創的挑選外,《重生》各角色的挑選也參考了優酷大數據智能預測系統“北斗星”所提供的數據。


選角流程首先需要界定演員的基本條件,再根據劇本提煉出角色特質,包括實力派、睿智、狠、沉穩,之後通過網民評價、新聞語料等進行匹配訓練,給出初篩建議,然後結合劇方人工判斷,最終敲定符合角色要求的張譯為最佳人選。


通過大數據的介入有利於製作團隊在初期提前聽取市場的聲音,從阿里文娛的角度來講,這給後期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的挖掘增加了一份保證。

談及後續的規劃,敦淇表示,自制劇工作室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在於排兵佈陣和鍛鍊隊伍,重在培養整個平臺的製片人體系和策劃體系,讓平臺有自己的製作能力,依靠對內容的瞭解,建立自制的生態能力。而通過目前自制劇的排兵佈陣,可以發現阿里文娛希望的是,通過打造系列化作品來培養用戶習慣,實現與用戶的心智建立。

此次《重生》選擇在重慶取景,故事同樣發生在虛構城市津港市。在《重生》的前五集中,《白夜追兇》裡的兩個角色——警隊顧問韓彬,以及潘粵明扮演的長風支隊長關宏峰都一一出現。這意味著從《白夜追兇》到《重生》,創作者屬於同一個世界觀,只不過視角切換到了西關支隊,主要人物也變成了張譯扮演的西關支隊副隊長秦馳。

這種類似美劇的宇宙打法下,意味著對於內容有一個相對長線的佈局。


據敦淇介紹,2019年,阿里文娛共儲備了十幾部自制劇,將於2020年起陸續上線。《重生》是刑偵題材的排頭兵,後續有一系列和公安部合作的刻畫公安幹警形象的作品;在檢察題材上,2019年與人民檢察院合作的《你好檢察官》很快也會播出。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刑偵題材,敦淇表示,它是面對生死,敬畏生命的,阿里文娛更多的是在文化輸出上有家國情懷和人文的思考。而另一方面,從長遠角度來說,這些題材背後的社會共情性能夠更好的拉近平臺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放大內容對於平臺的價值。

而我們從阿里自制劇這些策略中更可以窺見的是,阿里內容製作的背後是為了實現阿里文娛放大阿里商業體系價值這一長遠目標。阿里文娛自制劇的這盤大棋才剛剛開始,《重生》也只是派出的第一個棋子。這盤棋會怎樣變動,將如何收尾,交給時間和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