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為愛痴狂,婚後情婦與妻子共侍一夫,37歲時殺妻自盡


婚前為愛痴狂,婚後情婦與妻子共侍一夫,37歲時殺妻自盡

黑夜給了我雙黑色的眼睛,我卻拿它用來尋找光明。—顧城

提及顧城,大多數人評價應該是一個天才般的詩人。毫無疑問,顧城的文學成就在現在都有著餘暉。而這樣一位天才詩人,私生活卻十分的混亂不堪,為了追求愛情曾經以死威脅自己的岳父,婚後還讓妻子打胎。更奇葩的是他還讓情人在自己家裡住長達四年之久。在最後他親手殺死了愛他的妻子謝燁,留有遺書自殺了。顧城與妻子謝燁的悲劇究竟是如何呢?

火車上偶遇真愛,為娶妻以死威脅岳父

顧城在還沒和謝燁認識的時候就已經出名成為了一名詩人。顧城和謝燁相遇在一輛火車上,當時謝燁沒有位子坐便站在了顧城的後面。顧城在看到謝燁的第一眼就驚歎謝燁的美麗,於是顧城開始找謝燁聊了起來,他們相談甚歡

婚前為愛痴狂,婚後情婦與妻子共侍一夫,37歲時殺妻自盡

顧城和謝燁

顧城在下車的時候便留下了自己的地址給謝燁,希望以後還可以再見面。謝燁這時候才知道在車上和自己聊的這麼久的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顧城。顧城從火車回到家後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謝燁,開始茶不思飯不想。於是顧城下定決心要去找她。

謝燁的母親在看到風塵僕僕的顧城來找自己的女兒時,就覺得顧城不像正常人。當然謝燁媽不是發現了顧城的王霸之氣,而是覺得顧城在精神上有點小問題。因為顧城來的時候比較晚,他竟然睡在箱子裡等謝燁,正常人誰會做的出來?

婚前為愛痴狂,婚後情婦與妻子共侍一夫,37歲時殺妻自盡

謝燁

而且長時間觀察,謝燁媽覺得顧城性格軟弱,又內向,謝燁媽在想到自己女兒想要嫁給這樣一個人自然也不會同意。

所以在得知顧城是來求婚的,謝燁媽和謝燁爸堅決反對。於是顧城便開始以死威脅岳父,他說如果得不到謝燁我寧願去死。謝燁爸也很無奈,這小夥子要死我也攔不住啊。再加上謝燁在父母耳邊說著顧城的好話,謝燁的父母才尊重謝燁的想法同意了顧城和謝燁的婚事。

婚後生活甜如蜜,照顧丈夫像媽咪

於是二人挑選了良辰吉日開始舉辦婚禮了。本以為這應該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搭配,但是婚後顧城的毛病就赤裸裸的暴露在謝燁的面前。

顧城就像一個還沒有斷奶的孩子,啥事也不會做,而謝燁簡直就成了顧城的保姆。顧城因為討厭工作,所以一直都在遊手好閒,而且還不讓謝燁也去工作。顧城有著強烈的

佔有慾,他擔心孩子出生會奪走謝燁對自己的愛,所以他在得知謝燁有了身孕後還逼謝燁去打胎,簡直就是渣男

顧城這樣的大男子主義為啥謝燁會繼續選擇留在顧城身邊呢?因為顧城有才華啊,顧城常常被邀請參加國際上的詩歌活動,顧城每次出國都會帶著謝燁一起。那時候出國又不像現在這麼簡單和方便,所以謝燁覺得在顧城身邊的生活雖然累,但是很有價值。

婚前為愛痴狂,婚後情婦與妻子共侍一夫,37歲時殺妻自盡

因為常常要出國參加各種活動,所以顧城和謝燁直接就定居在了新西蘭。新西蘭某一個大學還邀請顧城在學校做研究員的工作,顧城幹了一段時間後覺得很不開心就又不幹了,又想回家吃老婆本了。而且新西蘭人普遍語言都是英語,顧城不會英語就算了他也不學,全靠謝燁一人去操持這一切。

所以顧城自己活的太理想主義了,不懂生活的艱辛,即使這樣謝燁依舊選擇陪在顧城身邊,誰讓謝燁愛顧城愛的深沉。顧城明明自己可以分擔謝燁的壓力,他有才華可以去賣詩賺錢。但是顧城覺得賣詩就把才華和世俗的汙濁給綁在一起了,自己可能再也寫不出這樣的好詩了,所以顧城堅決不去賣詩。顧城卻不知道謝燁每天要賺錢還要養著顧城這個“大孩子”有多累,理想再美好也要樹立在現實的基礎上。顧城又不工作又不賣詩,最後他們只好淪落到去領救濟金生活的地步了。

因愛縱容丈夫出軌,與情人一起生活

後來顧城在一次講學上認識了一個女學生英兒。顧城很熱烈的愛上了她,沒錯顧城自己還出軌了。沒想到謝燁在得知顧城出軌後沒有選擇怪他,反而讓英兒也住到家裡來一起生活?這怕是近代最和諧的原配和小三了。


婚前為愛痴狂,婚後情婦與妻子共侍一夫,37歲時殺妻自盡

英子

謝燁太縱容顧城了,這本來就是一件家醜,顧城還天天跑去朋友那炫耀英兒的事,還誇讚英兒的衣服都是謝燁洗的。可能天才的想法咱們這些凡夫俗子不懂吧,顧城這到處宣傳是為了突出自己那無與倫比的魅力還是為了突出自己一家三口的和諧呢?

按道理原配怎麼會讓小三住在自己的家裡,主動分享丈夫的愛,但是謝燁卻做到了。不僅如此,謝燁還不留餘力的幫助英兒,為她辦理出國手續,為她買了機票,讓英兒能更快來到顧城的身邊。

英兒在顧城家裡時,還主動當著謝燁的面在洗澡的時候讓顧城給她送毛巾。謝燁在旁邊竟然還無動於衷,反而還慫恿顧城去送,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的時候都沒這麼和諧的吧。

在朋友的不解下,謝燁卻說自己是太愛顧城了,才會同意讓別人一起來和顧城生活,她不願意看到顧城因為愛情而受到一點點傷害,所以才選擇讓顧城也去愛別的女人。就這樣英兒在顧城家住了四年之久。

謝燁為顧城所營造的詩意生活並未一直都能維持下去。英兒跑了,在她和顧城感情陷入低谷的時候,英兒趁著顧城和謝燁不在家的時候偷偷溜了。

再不理智的女人在一次次現實的衝擊下總會能找回自己。謝燁這麼多年照顧顧城早已經身心疲憊,已經萌生了離開顧城的想法。在得知英兒走後顧城又開始了消極神經質的狀態,謝燁對顧城也越來越失望,於是謝燁決定離開顧城。

婚前為愛痴狂,婚後情婦與妻子共侍一夫,37歲時殺妻自盡

情至深處因愛生恨,顧城殺妻終成慘禍

顧城在得知謝燁的決定後,極度依賴謝燁的顧城無法接受,他不停挽留謝燁都無濟於事

最後在1993年的秋天,顧城當時37歲,與謝燁因為協商離婚的事起了衝突。謝燁內心終於爆發了,她立刻準備收拾行李離開顧城,卻被顧城用斧頭在背後給砍死了。

顧城看著自己雙手的鮮血開始清醒了過來,他在寫好遺書後也在一棵樹上吊死了。

有人說顧城之所以會殺妻自殺,是因為英兒的離開讓顧城在愛情上徹底失去了靈魂,加上現實的不如意使得顧城做下錯事。在我看來顧城殺謝燁的背後真相,其實就是顧城的自私和謝燁的縱容

顧城就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一樣,需要被別人照顧,明明他才是家裡的頂樑柱卻凡事讓謝燁去做。這樣的家庭模式又怎麼會維持的長久呢?

婚前為愛痴狂,婚後情婦與妻子共侍一夫,37歲時殺妻自盡

顧城和他的孩子

謝燁的縱容也是這場悲劇的起因之一,作為妻子如此縱容顧城,還讓情人在家裡生活。謝燁覺得這是自己太愛顧城了,卻沒有想到這份愛會成了殺害自己和顧城的幫兇。如果謝燁在結婚的時候就不縱容顧城,讓他工作,讓他學會自己生活,那時候顧城也許不會改變而選擇離婚,亦或者願意去成長,但無論哪種都比現在的結局要好。

愛情需要理智,顧城嚮往自己詩中的烏拉邦,應該自己努力為營造。而不是一味的傷害愛他的人。希望這位天才詩人下一生能活出自己,珍惜愛自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