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演義小說 第3章 龐勳起義鬧回家 李克用初出茅廬顯身手

沙陀獨眼兒,初起勢頗悍。

赴難雖有功,拒汴終不展。

侷促居河東,四戰豈長算。

契丹既背盟,幽州復中變。

愛女不能保,晉陽幾輸款。

徒知相斫爾,霸業去已遠。

譽兒真暮氣,三矢殊可憫。

李克用(原名朱邪三郎),公元856年出生於神武川的新城,位於山西雁門郡北。沙陀族。

沙陀族為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原名處月,西突厥別部。處月族分佈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一說為尼赤金山)南,蒲類海(今新疆東北部巴里坤湖)東,名為“沙陀”的大沙漠一帶,因此號稱沙陀突厥,簡稱沙陀。

唐代將沙陀原來的名稱處月,譯寫成“朱邪”,作為沙陀統治者氏族的姓氏。後來在唐廷的要求東遷,至朱邪執宜掌權時已牽至山西北部雁門關附近,朱邪執宜死後,兒子朱邪赤心繼位,並將其發展壯大。

要了解李克用,首先,我們得從他和他爹朱邪赤心鎮壓徐州人龐勳起義說起。

公元863年(鹹通四年)。

大理國(歷史一般叫南詔國,今大理洱海一帶)國王酋龍帶領軍隊攻陷依附於唐王朝的安南(今廣西南部、越南北部地區)地區,安南都護高駢(pian)率軍退守嶺南(今南寧以北),並向朝廷發出緊急救援,於是朝廷派兵馳援,在馳援的隊伍中,其中有八百人派至桂林(今廣西桂林),這八百戍兵基本上都是來自徐州,以勇悍聞名,唐廷擔心一般的將領帶不了,於是就特派徐泗(今徐州、泗陽)觀察使崔彥曾前來鎮領,自古徐州民風彪悍原來是有原因的。

按照當時唐廷的約定,戍守邊疆的士兵,三年一換,換言之,就是這八百戍兵在三年後由新募的戍兵替代,他們就可以回家鄉了,可當三年期滿時,崔彥曾以種種理由,將他們強留了下來,他們就勉強的留了下來,可又一個三年過去了,公元868年7月本以為能按照當初的約定回家與妻兒老小相聚,可崔彥曾觀察使大人卻以回家軍費不夠為由,要求他們再留一年,但這時的戍兵已經不再信任崔彥曾的話了,頓時激憤的情緒瀰漫全軍,都虞候許佶、軍校趙可立、糧料判官龐勳等人,秘密醞釀兵變,殺死了看管他們的軍官,那天剛好崔彥曾不在城中,僥倖逃過一命。

起義部隊推舉了頗有威望的糧料判官龐勳為首領,搶劫了倉庫,北向徐州打去,沿路的各州縣毫無阻擋之力,不到半個月時間起義軍就已經攻打至湖南北部一帶。

八月,唐廷聞信後,遣使臣張敬思赦免戍兵之罪,並答應將他們送回徐州,然而,張敬思到了湖南之後,卻設計引誘起義軍放下武器,山南東道節度使催鉉又派重兵把守北去的交通要道,引起了龐勳的懷疑,龐勳與起義軍將領商討後,一致認為,朝廷之所以赦免我們,是因為害怕在路上消滅不了我們,潰散為患,如果到了徐州,必然會對我們下毒手的。

於是,義軍紛紛拿出個人錢財,打造甲兵武器,重新武裝起來,乘船東下,過浙西進入淮南地區,淮南節度使令狐絢因沒有接到鎮壓的命令,遣使慰問義軍,並送來軍糧,龐勳乘機召集散落於鄉間的士兵藏於船中,眾至幾千人。

十月,龐勳軍到徐州城南的宿州,派使者到徐州遞申狀,要求讓北還將士有自己的軍營和建制,以保持自己隊伍的獨立。

崔彥曾這時已回到徐州,接到申狀後不予理會,決定討伐龐勳,遂命都虞候元密為將,率兵討徵,同時命宿州出兵邀擊。龐勳率軍悄然向符離方向進發,不久到達符離,和宿州兵奮戰在濉水上,宿州兵一觸即潰,望風奔逃,龐勳直搗宿州。

龐勳軍進宿州城後,散發財米,選募壯丁,得數千人。夜晚,城裡民眾協助守城,龐勳集中城裡大船隻,裝滿資糧,順流而下。

元密認為龐勳臨陣畏懼逃跑,驅兵進擊。不料中龐勳軍埋伏,兩軍從中午殺到傍晚,最終,元密引兵敗退,陷入沼澤,龐勳軍追到,元密等諸將死於亂軍之中,龐勳探問降卒,得知徐州空虛,立即引兵進攻徐州。

十月中旬,龐勳率軍殺至徐州城下,殺聲震天,不久攻下徐州城,殺主將崔彥曾,龐勳軍聲名大震,徐州城中願附從者萬餘人。

攻下徐州後,龐勳馬不停蹄派大將李園率軍攻打安徽泗縣,兵臨城下,然而泗縣守將李雅有勇有謀,守備有略,四出迎擊,終沒有攻破。龐勳再派精兵幾千攻城,依然攻不下。

十一月,鎮海節度使杜審權派兵馳援泗縣,然而次日,在淮南被龐勳軍消滅,龐勳乘夜渡淮河,包圍了盱眙。

十二月初,龐勳攻佔盱眙,活捉守將李湘、郭厚本等人,進佔淮口,控制了江淮運輸線,起義軍人數已增至20萬人。

此時的唐廷再也不敢對這支只是要求回家的起義軍掉以輕心了。

唐廷以右金吾衛大將軍康承訓為徐州行營總招討使,

沙陀部落首領朱邪赤心為先鋒大將軍。

神武大將軍王晏權為徐州北面行營招討使,

羽林將軍戴可師為徐州南面行營招討使,

此次鎮壓龐勳的起義軍,朱邪赤心特意帶上了自己剛滿15歲的兒子朱邪三郎(李克用)。

求戰心切的羽林將軍戴可師冒進率兵3萬渡過淮河,轉戰向前,欲奪淮口,義軍乘夜退出盱眙,留給戴可師一座空城。恰巧第二天大霧,義軍將領王弘立引兵數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殺回,殲滅戴可師軍2萬餘名,戴可師單騎出奔也被擊斃。

初戰唐廷就損失了一員大將,羽林將軍戰死,朝廷感到無比震驚。

鹹通十年(869年)正月,主帥康承訓率各路軍7萬餘人自宋州向徐州進發,部隊連營30裡。

二月,康承訓遣使朱邪赤心帶領沙陀騎兵為前鋒,衝鋒陷陣。

朱邪赤心帶著剛滿15歲的兒子朱邪三郎,率領沙陀騎兵一路勢如破竹,屢敗起義軍,此時的朱邪三郎雖然才15歲,但作戰勇猛異常,經常率兵衝在隊伍的最前面,在戰場上博得了一個不俗的稱號:“飛虎子”。

朱邪赤心率領沙陀騎兵迅速逼近徐州,駐紮在徐州近郊的村寨中。義軍將領王弘立自淮口回徐州,願率部眾3萬迎戰。王弘立率部晝夜進襲,潛在寨邊,將寨團團圍住,朱邪赤心得知自己被義軍圍住,並不驚慌,兒子朱邪三郎也表現得異常冷靜,他們集中兵力,率領鐵騎,左衝右突,縱橫馳騁,衝散了義軍陣勢。王弘立敗退,朱邪赤心率領沙陀騎兵追至義軍於宿州濉水邊,展開屠殺,義軍損失2萬餘人。

三月,康承訓集中兵力攻打義軍姚周部,姚周引兵撤退,朱邪赤心和朱邪三郎率沙陀騎兵中途邀截屠殺,姚周兩萬軍隊全軍覆沒。姚周只帶幾十人逃奔宿州,卻因與宿州守將梁丕有隙,竟被慘殺。

五月,官兵攻克泗縣

六月,官兵攻克濠州。

同時,唐王朝又詔神策將軍宋威為徐州西北面詔討使,將兵3萬屯於豐縣與蕭縣之間,進逼徐州。

七月,康承訓派遣朱邪赤心的騎兵攻克安徽濉溪臨渙集。在官軍步步逼近的情況下,義軍節節敗退,康承訓乘勝長驅,進抵宿州西,築城圍困宿州。

九月初,遣朱邪赤心為前鋒將軍,攻克宿州。三天後攻至徐州城下,潛藏在城裡的崔彥曾的故吏路審中,此時打開城門,引官兵入城。城中所有戍卒親族,都被斬盡殺絕。

無路可去的龐勳率兵2萬,奔襲宋州,攻打宋州失利,準備轉攻亳州,康成訓遣使朱邪赤心領沙陀騎兵為前鋒尾追到亳州,龐勳欲折道返回徐州,被朱邪赤心和朱邪三郎率領的沙陀騎兵追上,沙陀騎兵驍勇善戰,義軍不敵,幾乎被屠殺殆盡,龐勳在突圍中戰死,被朱邪赤心割下首級,至此,龐勳起義失敗,朱邪赤心父子倆因此而一戰成名。

同時,神策將軍宋威攻取蕭縣,等多地,將所有義軍全部斬殺,歷時一年兩個月的龐勳起義,落下帷幕。

鎮壓龐勳起義結束後,朝廷召開慶功宴,除主帥康承訓外,功勞最大非沙陀首領朱邪赤心和兒子朱邪三郎莫屬,他們受到唐懿宗的親自接見,朱邪赤心被封為振武節度使,並賜國姓:李,名:國昌。朱邪三郎封為雲中牙將,賜名:李克用,他們的封地也擴大至山西大同一帶,沙陀族的崛起大勢已不可阻擋。

四年後,公元874年春。

濮州(今山東菏澤鄄城縣)私鹽販王仙芝和尚讓、尚君長兄弟,率領數千農民在長垣(今河南新鄉)起義。起義軍發佈檄文,抨擊唐朝廷奸吏亂政,賦稅繁重。王仙芝號為“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自稱是一切反唐武裝的首領,宣佈要來替天實現人間的平均。

由於連年饑荒,老百姓苦不堪言,王仙芝一聲令下,於是便雲集響應,迅速聚集了一萬多人的隊伍,於當年初夏,起義軍攻下曹州、濮州。

王仙芝率眾起義攻下曹州時,身在曹州的黃巢下定決心跟隨起義,此時的黃巢已經55歲了,昔日的豪氣雲天,凌雲壯志,和對唐王朝的憤恨,在這一刻被迅速點燃了,它們似乎並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黃巢連夜召集自己的親戚和子侄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起兵,散盡家財並迅速聚集千人,響應王仙芝的起義。

得知黃巢率眾人響應起義,王仙芝迅速召見了黃巢,並做好了戰略步驟。由於秀才黃巢的加入,幾個月後起義軍的隊伍,迅速發展到5萬人多人,他們如風捲殘雲一般迅速佔領了山東的許多城邑。

公元875年春,起義軍勢如破竹的消息很快傳至各地,這個消息傳至朱溫的耳朵時,強烈的撩動著他發誓要出人頭地和迎娶張氏佳人的敏感神經,為了不再被人看不起!為了心目中天仙般的俏佳人!他決定狠狠的賭上一把!他跟二哥朱存一商量,兩人意見一致,決定加入起義軍,於是他辭別了年邁的老母親,帶上曾經跟他混過的小弟朱珍,義無反顧的踏上了造反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