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別容易怯場,該怎麼提高孩子的膽量呢?

小學一年級


關於孩子很容易怯場,

和本老師首先要問一個問題,

大家觀察一下,

孩子們是更加怕生?

還是更加愛表現?

和本老師有7年的心理諮詢經驗,

在學習心理後,

就有意識的觀察了很多孩子的行為,

和本老師就發現了一個事情,

孩子們天性更加愛表現。

愛表現才是孩子的天性。

所以問題其實不是孩子容易怯場,

而是孩子為什麼不愛表現了?

和本老師不知道,

你有沒有聽過一個專業名詞,

叫做【繼發性獲益】。

繼發性獲益是病人通過疾病獲得益處,

如得到外界的關注、承認、

滿足其自戀的心態或獲得賠償。

病人在有病不愈時,

吋以獲得比無病或疾病痊癒時更多的利益。

當然,這不是真的無病呻吟,

也不是在意識層面的偽裝,

而是一種有暗示性的潛意識行為,

並不是真的詐病。

孩子怯場的問題,

雖然沒有患病這麼嚴重,

但也是一種天性的壓抑,

我們應該思考,

到底是什麼事情壓抑了孩子的天性?

01

如果孩子是親自從小帶到大的話,

你就會發現,

孩子其實在安全的情況下,

是很喜歡錶現自己,

和非常有探索慾望的。

和本老師記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對很多事物都非常好奇,

而且很喜歡錶達自己

“媽媽,我今天看動畫片,

那個人物……”

然後巴拉巴拉的就開始和大人說。

這個時候,

並不是所有的家長,

都能很開心的傾聽。

你想象一下,

父母在外面工作了一天,

回家只想好好休息一下,

往往就已經很難有耐心。

而且從父母的視角,

就算很有耐心,

孩子的很多想法往往很幼稚,

這個時候潛意識就會否定孩子的想法。

02

我記得有一次看一個媽媽帶孩子出門,

一路上孩子在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說他和玩具交流的事情。

泛靈論是小孩子經常發生的現象,

兒童由於認知水平的問題,

會認為世界上的一切,

都是有靈的,是活的會說話。

而這個媽媽就接受不了,

直接告訴孩子

“你回去指給我看,

那個玩具會說話,你別說這些傻話了!”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嚴格了,

希望孩子的思維能和大人一樣,

這就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和本老師也觀察過遊樂園的孩子,

裡面也有一些膽怯的孩子,

基本都不太敢和其他人玩。

這部分孩子都有兩個特點,

一個是父母經常限制他們,

不讓他們摸髒東西,

也不准他們玩別人的東西,

甚至不運行他們提出要求。

出去玩需要嚴格按照家長的“規矩”,

你就會發現這部分孩子,

非常的小心翼翼,

生怕不知道什麼情況下,

就被別人指責。

03

孩子膽怯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那就是練習不夠,

能力不夠導致的缺乏控制感。

曾經在兒童游泳池,

非常淺的泳池,

兒童完全可以站立起來,

但是還是會有很多小孩子會害怕,

為什麼呢?

這部分孩子根據和本老師的觀察,

都缺乏肌肉力量,

孩子膽小的原因之一,

就是缺乏【肌肉】。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一個沒有什麼力量的人,

連自己的身體都控制不了,

你怎麼教他什麼是勇敢呢?

很多人教孩子勇敢的方式都是錯誤的,

去唸什麼故事書,

又去聽什麼培訓課,

其實很簡單,

去報一個詠春拳、拳擊、空手道等等,

有了力量,孩子立馬就勇敢了啊!

04

同樣的,

孩子怯場這個事情,

可能孩子要面對很多觀眾,

心理難免會緊張,

而不願意上臺。

這個時候,

就需要看看是不是他能力還不夠熟練,

或者是他對這個事情的控制感不強,

這些因素導致了他怯場,

或者說他的表現慾望被壓抑了。

在這個方面,

父母應該多看到孩子的閃光點,

很多家長都很喜歡挑孩子的毛病,

害怕孩子發生這樣那樣的錯誤。

但是實際上,

會犯錯才是一個正常的孩子,

就算是天才,

也沒有幾個人能生而知之,

犯錯才是正常的情況。

或者很多家長都害怕孩子遇到困難,

忍不住上手去幫他解決,

這樣的一方面是不能培養的他能力,

一方面是讓孩子做事情沒有成就感。

成就感的來源,

就是完成一件困難的事情,

如果事情太簡單,

孩子是不會有興趣的。


為了避免家長剝奪他的樂趣,

那麼孩子就乾脆不表現了,

那麼在潛意識中,

還是就通過怯場這個行為,

來避免掉這個事情的發生。

我們想要改變孩子怯場的問題,

就不能壓抑他的表現慾望,

這點就需要改變他周圍的環境,

讓他處於一個可以表現自己的場景,

這樣他自然而然就不怯場了。

和本老師會更有動力回答你的問題,

當然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如果有什麼疑問的話,

可以在評論、私信留言,

和本老師會抽選部分普遍性的問題,

給予專業回答。


和本博士積極智慧


大家好,我是小紫霞媽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孩子怯場,可以試試以下幾個辦法

1.父母或者帶小孩的爺爺奶奶,經常帶小孩去社交場所。像一些遊樂場所,基本上都是小孩子多,我們大人都喜歡和同齡人容易玩在一起,同樣小朋友也是一樣,看到這麼多同齡的小夥伴,能快速融入進去,小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爭搶玩具,大人這時可以在旁邊引到,都是一次很好的社交經歷,經歷多了,自然而然性格就會變得開朗,也不再害怕陌生環境了。

2.父母給小朋友多些陪伴,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很多父母都是上班族或忙於事業,或多或少會缺乏對小朋友的陪伴,忽略了小朋友的心裡上對父母的依賴,小朋友會變得不愛說話,害怕陌生環境,心裡上沒有安全感。小朋友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說不來爸爸媽媽陪陪我,我需要你們。我們在陪伴的同時是高質量的,是全身上的,陪著小朋友可以玩玩具,做遊戲,父母和孩子的社交,是孩子面對這個世界的第一步,讓小朋友從中感受到美好,自然小朋友就會很開心,性格也會越來越開朗了,喜歡和別人社交,膽子也會越來越大。

3.小朋友對陌生環境害怕也是正常的,這時我們作為父母多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如果你發現小孩很容易對陌生的事物害怕,比如 我家孩子一開始聽到空調響就會膽怯,我這時發現了,就會帶她到空調面前告訴她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響,慢慢的下次她再聽到了,就不會膽怯了。

我是小紫霞媽媽,喜歡我的可以關注哦,我們一起見證孩子成長。


小紫霞


跟孩子在一起不要總是命令式的對孩子,可以嘗試與孩子做朋友,嘗試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我與我家兒子以前也是針尖對麥芒,自從跟孩子溝通以後,兩個人都非常高興,對孩子的希望可以轉換一下,不要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怎樣做人,讓孩子學會做人,其他的事情順其自然!孩子現在本身的壓力就很大,周內學習,週末補課,別人在前進,他不前進,就是原地退步了,這是個惡性循環,只有幫孩子疏通心裡,排除壓力,孩子才能展現出他的天性,天下的父母一起加油!



陝西虎妞


你好,我家寶寶之前也比較膽小,但是他喜歡玩,看見搖搖車就要坐,看見玩具就想買。然後我就讓他自己去問那個店老闆買。所以導致兩歲多就會自己花錢了。

還有一個就是在幼兒園,如果老師負責的話,也會得到很好的改善。

我身邊就有一個小朋友,非常膽小,但是在家裡面非常調皮。去到幼兒園,他一個人玩,老師都沒有怎麼管他,所以也沒有什麼改善。

我家寶寶現在4歲多。雖然不是很膽大,但是我覺得還可以。慢慢培養吧。





元寶vs媽媽


大家好,我是糖果的寶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家大寶就是很膽小,我經常帶他去人多的地方,比如有品牌公司做活動,我們可以讓孩子上臺表演,和家裡人經常互動表演唱歌跳舞等,給孩子鼓勵,家長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慢慢練習孩子勇氣,要相信自己的寶寶!


影頻視覺


我小時候也是容易怯場,站到臺上就忘詞
關鍵在於不停的鍛鍊,不停的考驗
總會有幾次失敗的經歷
經歷這個東西,多多益善
考驗的次數越多
經驗越豐富
反正只要多參加活動,多跟有經驗的人交流
怯場那都不是問題
見到人養成打招呼的習慣,多與人交流,鍛鍊和培養外交能力,培養外向,開放的性格,也就不容易怯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9dd1cfa6d3542a0be69e8960166ac66\

烤五花肉滋滋


孩子特別容易怯場,如何提高孩子的膽量呢?

1、要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之所以怯場一部分原因就是不自信,害怕說錯,遭到大家的嘲笑。做家長的要多鼓勵孩子,告訴孩子錯了不要緊,只要自己努力了,後面會做的更好。讓孩子自信起來,克服心中的恐懼。

2、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多讓孩子在家人面前表現自己。比如給家人讀課文呀,做個小小的演講之類的,讓孩子習慣被人注視的感覺,慢慢就會放開自己,勇於表現了!

3、多讓孩子閱讀課外讀物,增加詞彙量和豐富內心世界。肚子有“墨水”了,說出的話也會被人誇讚和肯定,就會更願意說給別人聽,還會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喔!!

父母的鼓勵,是對孩子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幫助!!




蘑菇貓仔仔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於爸,一個和善與堅定並行的超級奶爸。

孩子很容易怯場,該怎麼樣提高孩子的膽量?

首先了解下原因,你可以測試和評估下,自己家孩子是不是偏內向型的孩子,在孩子的天生九大氣質向度裡面會講到: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適應度,反應強度,情緒本質,堅持度,注意力分散度,反應閾

。孩子很容易怯場,就是屬於趨避性的話題。

趨避性:是指孩子面對新鮮的人事物時,第一個出現的反應。趨避性偏趨的孩子,對所有新鮮的事物都會感覺到好奇。趨避性偏避的孩子這正好相反,任何新鮮的人事物對他而言都是陌生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接受。

據問題的描述,我猜測孩子容易膽怯,就是趨避性中趨避——害羞退縮。(注:天生氣質沒有好和壞,只有不同。)這個類型的孩子他是屬於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特別強的孩子。當我們明白了孩子是屬於這種氣質類型的時候,我們家長也就不必要太焦慮了。我們也就能夠接納孩子的不同,能夠欣賞他,包容他。

尤其是當孩子偏趨避性——內向害羞加上堅持度高,父母自己氣質是趨避性偏趨——主動好奇外向,堅持度高時,你越想鍛鍊孩子的膽量,往往會出現很多的親子衝突和對抗,往往會適得其反。你越想當你孩子膽子大,孩子膽子越小,越害怕越恐懼。

像我自己孩子,它就是趨避性趨避——害羞內向。所以當他要去一個陌生環境的時候,我們就會提前跟他說,我們明天要去哪裡?如果有圖片的話,我們會給他看一些圖片,如果是去朋友家我們也會提前讓他和小朋友進行一個簡單的認識,還會告訴他啊,叔叔阿姨,或者妹妹當我們去的時候,他們已經準備好了什麼樣的午餐。給我們家長的要求就是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孩子需要時間來準備。

如下6個建議克服恐懼與膽怯:

1.確定孩子是否需要調整:這要看孩子害怕的事情會不會影響他的生活,例如很多人怕蛇,但是都是生活中很少遇到蛇,所以不見得需要特別的處理和訓練。

2.制定目標:確定了需要調整的行為之後就要制定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學會游泳15米,或是能夠站在眾人面前說故事等具體的行為目標。

3.評估孩子目前的狀況:孩子目前的狀況可能距離目標非常遙遠,不過至少是個起點,家長可以測試孩子目前能做到的程度。

4.將目標拆解成小步驟,逐步往目標邁進:從孩子能做的事情開始練習,慢慢增加難度,向目標行為接近,例如不敢在眾人面前講故事的孩子,要先練習跟媽媽講故事,然後在家人面前講,在練習,在老師面前講,在好朋友面前講,最後在幾個人面前講故事。

5.每前進一步都要大力鼓勵孩子:孩子學習的過程可能很漫長,但一定要為他的努力喝彩,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才會有信心繼續努力下去。怎麼鼓勵去看我的微頭條上有一篇詳細關於鼓勵的文章。

6.教導孩子放鬆的技巧:在進步的過程中,孩子面對的挑戰越來越難,當他感覺到緊張害怕時,可以教孩子用深呼吸的方式幫助自己穩定情緒。

我是於爸,一個和善與堅定並行的奶爸,本期回答就到這裡,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幫助您,歡迎留言評論點贊轉發,一起交流育兒經驗。


於爸的育兒經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本來一活潑外向的孩子,一站到舞臺、講臺上就怯場了,家長表示很愁人啊。而有些看上去不愛說話,性格內向的孩子,到了場上卻沒一句廢話,hold住全場。其實,這和孩子的表現力有很大關係,而不是性格外向還是內向的問題。孩子怯場,關鍵在於提高孩子的表現力。

1、豐富孩子內心世界。比如上臺演講,要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就得心裡有東西要說才行,如果孩子內向世界貧瘠,自然不知道要和觀眾說什麼內容。所以家長們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旅旅遊,看看大好河山、名勝古蹟,去鄉村體驗生活,給孩子買課外書籍閱讀。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提高孩子閱歷,豐富孩子學識。這樣做,使孩子有話可講,也會讓孩子想要把自己有趣的經歷、知道的知識說給別人聽,自然就不怯場了,甚至還會躍躍欲試呢。

2、家長多與孩子交流。孩子年齡小,口才就不像大人這麼伶俐,家長需要平時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提高孩子語言表現力,讓孩子知道溝通是一件很簡單尋常的事情,以後面對人多的時候交流起來也不會那麼害怕。

3、多鼓勵孩子。孩子怯場,還可能因為對自己不自信,怕說錯話被人笑話。家長要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相信自己能行。以及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如果沒有那麼多比賽和舞臺,可以在在家庭聚會的時候,讓孩子盡情的表現自己。當然,如果孩子不樂意,千萬不要逼孩子,這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因為孩子並沒有那麼高的思想覺悟,只會認為爸爸媽媽在讓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

4、幫助孩子恐懼心理。有的孩子是因為害怕在那麼多人面前說話、表演,但是孩子為什麼害怕?家長們仔細想想,會發現其實是自己的鍋。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夠成功,就會告訴孩子失敗的後果,孩子知道後,出於對未知的恐懼心理和家長無意間給的壓力,而害怕,不敢上場。所以家長們與其告訴孩子後果,不如多幫助孩子克服問題,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失敗的呀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小學老師暖媽


孩子特別容易怯場,那是因為他怕陌生的環境,有一點社交恐懼症,所以當孩子到了陌生的環境或者認識了陌生人,就變得很安靜,不願意跟別人說話,不願意和人交往。甚至一說話就臉紅,一旦孩子出現社交恐懼症,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孩子或者成年人對一些社交活動或者是公共場合以及陌生的環境感到強烈的恐懼不安、無所適從、精神憂慮的疾病。一般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孩子主要的原因就是對自我的認同不夠強大,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敢過多的和人接觸,不善於表達自我,不僅僅是小孩子,有些成年男孩子看到陌生女孩子看自己,會感覺害羞,甚至不敢和對方對眼,這就是一種強烈的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

如果孩子患有社交恐懼症,家長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比如到遠一點的親戚家裡面拜訪,或者到陌生人家裡面做客,平常孩子在家裡還是比較健談,可是到了陌生的環境就安靜下來了,也不說話,有時還會感覺心跳加快,坐立不安,手足無措,說話臉紅害羞,低著腦袋等現象,孩子可能會怕個性當中不好的一面展現在別人的面前,害怕受到別人的過分關注,談論或者取笑,所以就會表現出一系列的不夠自然的表情和行為。

為什麼會有社交恐懼?

  • 有社交恐懼症的孩子其實他們的家庭一般都不夠和諧美滿,比如父母的感情不好,經常吵架,或者父母管教自己太過嚴厲,一點小事或者犯一點小的錯誤,就受到毆打和批評,父母對孩子也不夠信任,尊重,這些都是不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或者不和諧的婚姻關係,導致孩子出現了異常的緊張,焦慮拘謹的行為,如果不加以重視和及早干預孩子的這些社交恐懼的行為可能會一直延續到他長大出生社會,會影響到孩子的事業婚姻和家庭。
  • 孩子如果有社交恐懼症,父母有不可推脫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夠細心,沒有及早發現孩子的這些異常行為,沒有及早加以干預,另外就是沒有給孩子營造一個美好的家庭環境,而且父母和孩子溝通也不暢,不夠尊重孩子,如果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家庭是和諧美滿和睦溫馨的,孩子的個性也就會變得比較自信,在社交活動中也不會害怕。而不好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變得鬱鬱寡歡沉默寡言,變得性格內向,喜歡一個人待著。

有社交恐懼症怎麼辦?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孩子如果患有社交恐懼症,甚至變得很嚴重,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可能會失去天真活潑的個性,變得內向自閉,性格意義,那麼我們要怎樣預防和改變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呢?

  1. 多關注關心孩子: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社交恐懼症的這種矛頭,要及時的給予孩子關心和愛護,多給孩子正面的一些力量,多給孩子正面的鼓勵和支持,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孩子的正確行為我們要給予肯定,孩子的錯誤行為或者失敗,我們要安慰和鼓勵,要讓孩子相信他一定行,他可以。如果孩子可能是在社會見聞和知識面方面比較狹窄,從而造成性格內向之類的,我們要想辦法拓展孩子的這些方面,孩子的見識廣了,在小夥伴面前就會變得善談,也不會被其他小夥伴冷落。
  2. 多參加社會活動: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到戶外參加一些親子游,或者做一些親子游戲,多參加一些戶外拓展的訓練,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性格,增強他們面對困難的勇氣,比如有時候出去不要老是坐車,爬山的時候不要坐纜車,我們要讓孩子自己爬爬山,直到確實爬不動了再想辦法。另外可以多帶孩子到陌生的社交場合,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適當的給予陪伴,比如剛剛認識小朋友還不習慣,家長可以充當一個溝通的橋樑,找一些話題或者小事,讓雙方共同參與其中。
  3. 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內心:我們平時在家裡或者在學校,要善於主動的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一些內心想法和觀點,比較正確的觀點,我們要給予肯定和表揚鼓勵,錯誤的觀點,我們要用委婉的方式去給予糾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言語一定要適當,不要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了,我們要告訴孩子,錯錯在哪裡正確又為什麼正確,父母要多肯定孩子少責罵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就會建立強大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遠離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症其實是兒童時期的一種比較常見的異常心理,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由於孩子對世界上的各種事物,或者各種經歷缺乏經驗和認知,所以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就不敢獨立的面對陌生環境,或者有的時候在課堂上老是讓孩子回答問題,會結結巴巴說不出話來,變得緊張焦慮,家長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干預,展開心理治療,經常帶孩子和陌生人接觸和交往,這種性格是可以逐漸改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