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鐗——韓流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1896年10月17日,一則英國人主辦的報刊《字林西報》刊載了一篇英國人寫的文章,文章中直言不諱地將中國人描述為Sick man of East Asia(東亞病夫)。這樣極具侮辱性諷刺性的言論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群情激奮。但奈何,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人民被鴉片、戰爭、剝削、自然災害等沖垮了身體和意志精神,加上懦弱無能的政府,這個被欺壓的蟄伏已久的古老民族,終是沉默了下去,籠罩在了“東亞病夫”的陰影裡。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1936年,中國參加了柏林奧運會,申報項目將近30個,派出69人的代表團參賽。可是比賽中除了撐杆跳高選手進入複賽,其他選手均在初賽中被淘汰,全軍覆沒。這個成績讓當時的中國淪為了“國際笑柄”,參賽選手和帶隊領袖紛紛羞愧難當。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在代表團途經新加坡時,當地人特意刊載了一則漫畫,諷刺中國人的無能,並且漫畫題名就是“東亞病夫”。這一消息傳回國內引發了巨大爭議,有的人抨擊國家的無能,有的人指責新加坡的無禮行為,怎奈何奧運會慘敗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就只能將這苦果往心裡嚥下去,有苦說不出。這個被狠狠羞辱的民族再一次沉默了。那座名為“東亞病夫”的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後來時代變遷,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在一段段苦難的歲月之後,中國終於強大起來了,中國人的尊嚴也被重新拾起。1972年李小龍主演的電影《精武門》上映,他踢碎了“東亞病夫”的稱號,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不是孬種,狠狠地回擊了西方惡劣的言論攻擊,引得無數中國人熱血沸騰,為之驕傲。此後,中國人在幾十年的成長中逐漸告別了“東亞病夫”的陰影。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但時過境遷,時光漫溯到今天,我們發現,原本被李小龍和數以萬計中國人踢掉的“東亞病夫”的標籤,似乎被我們當中一些人撿回來了。

不知什麼時候,網絡上出現了一個叫“娘炮”的詞語,產生的具體時間和原因不可考究。不過今時今日它具有特殊的含義,被用來指代那些頂著男兒軀體,外表形體和行為舉止卻偏具女性化的一類人。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這類人已經不乏多見了。他們中有的出門化妝,打耳釘,行為舉止頗具“搖風擺柳”之姿,給人一股矯揉造作的感覺。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精心打扮之後的他們和女性走在路上,難以分辨性別,一時間竟只能感嘆“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不過在這裡還有必要區分一下,“娘炮”不是性別認知障礙者(認為自己是異性),也不是《霸王別姬》里程蝶衣“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那樣的性別認知錯亂。“娘炮”本身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性,但他們卻出於一種共性又兼具個性的原因讓自己本身女性化,共性在於“人皆有之”的愛美之心,個性在於“因人而異”的自我意志。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男性化妝出門本身並非是一種奇怪的事情,男性“愛美”也很正常,男性有個別的女性特質也沒有什麼問題(比如白白淨淨,愛乾淨整潔、傲嬌、說話溫柔、嬌滴滴等等)。可是如果把上面這些特點全都或者部分集中到一個男人身上,就會顯得不倫不類,而如果這類型的男人再互相傳染,形成一個群體,那麼就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了。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而這些“女性化”的“標籤”一旦集中貼在一個男人身上,女性柔弱的感覺就會替代男性的剛強,所以人們在“娘炮”身上很難看到男性的陽剛之氣。沒了陽剛之氣的男人,驟然間便與一百年前吸食鴉片喪失了精氣神的“菸民”們的影子模糊地重疊了。這時候,“東亞病夫”們,在時隔一個多世紀之後,又一次在這片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復活”了。

你是否覺得這種現象百思不得其解?其實不然,它有“根”可查,有“跡”可尋。

魯迅先生曾經感嘆:“我們中國的最偉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藝術也就是男人扮女人”,雖然其中帶有很大的諷刺意味,可是似乎它也印證了一些事實,並且提供了一些依據。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根”,其實可以從我們自身的文化中尋找,中國流傳幾百年的戲曲文化中,男人扮女人是常事,那些名旦、“角兒”很多都是男人,戲臺上雖然他們盡展女性的“柔美”,但舞臺下,他們該有的陽剛之氣其實一點也不少。然而,事情也並非絕對,戲曲文化終究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事物,出於很多原因,內涵被錯置後的“男人扮女人”的戲曲文化種子,失去了合理性,變成了“男人女性化”的扭曲的種子,而這顆被扭曲的種子很有可能在歷史長河中的某一段內,種在了我們的文化因子中,伴隨時代更迭卻未隕滅。一部分人讓這顆種子沒有機會成長,而另一部分人卻使它生“根”發芽了,並藉著其他“養分”成長,而這部分人其實就是被稱為“娘炮”的人。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但單憑這個解釋還無法足以說明它的問題,我們還必須從外部因素入手,尋找“娘炮”的“跡象”。提到這個,我們就不得不說起我們的以泡菜和整容出名的“鄰居”——韓國。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韓國自從與中國建交以來,一直與我們國家保持著密切聯繫,經濟上等各方面的,特別的也包括文化上的,要說韓國文化對世界上哪個國家影響最大,我想莫過於中國。為什麼這樣說呢?大批量的韓國影視音樂湧入中國,大量韓星選擇到中國大陸發展(“撈金”),帶來的這股夾雜“意識性”的韓流特別明顯地席捲了中國的青年一代,它從很多方面影響了中國的年輕人。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審美價值取向。它表現在“外貌”、“穿著打扮”、“審美觀念”等方面。比如,傳統中國的審美,男性以陽剛大氣,儒雅俊朗等為上乘的外形標準,但韓流席捲之後,卻變為女性化地以陰柔美豔、奶油可愛等為外形上佳的標準。同時我們不難發現,我們青年一代的衣著服飾文化,幾乎全部傾向於歐美系韓國系審美,校服除外。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當然,服飾是無可非議的,但那股充滿濃濃“娘炮”之氣的審美意識形態卻是必須深究的。我們說“三觀決定方法論。”如果思想上變“娘”了,那行為舉止上何愁不“娘”呢!

加上韓流席捲之後,韓系審美和產物受到廣大年輕人的追捧(這些產物包括韓系明星、韓系服飾、韓系電視劇、韓系音樂以及受此影響下產生的人群等),“韓流”這頭猛獸不斷被青年一代餵食,成長壯大,已經成了一股無法阻擋的力量。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而我們討論的“娘炮”人群,就是在這股“韓流”席捲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人都是希望自己被關注的,韓流受到追捧,自然很多人就會投入到其中學習它 以求得到追捧和關注,愈演愈烈的趨勢下,它的“規模效應”是令人震驚的。

聯繫今天這個自由開放的時代,它提供了環境和土壤,再加上先天的文化因子和後天的“娘化”韓流影響,以及青年一代的養分澆灌,“娘炮”人群的誕生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我們說一種氛圍如果沒有人衝破,就會向它本身的主要性質所代表的那個方向發展,一開始的時候,或許“娘炮”並不是那麼娘,甚至也不能被叫做“娘炮”,可一旦這種“娘”的氛圍無人打破,甚至自我發展,那麼,“娘”得就會越來越厲害,“娘炮”的誕生也是時間催化的產物。

沒有了男人強健的體魄,沒有了男人堅強的意志,取而代之的是“女性化”的身體,女性化的意志,那男人還叫“男人”嗎?而這又和100多年前的“東亞病夫”何異?都有著“病殃殃”的身體,“病殃殃”的精神。

21世紀的東亞病夫——娘炮,“泡菜大國”韓國的殺手鐧——韓流


如今這個看似和平的時代,實則暗流湧動,國家的博弈一直持續不斷。《孫子兵法·謀攻》篇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別看韓國軍事政治經濟等實力不如中國,但韓國卻憑藉這股“韓流”不費“一兵一卒”就“打倒”瞭如此多的中國年輕人,實在是不能小覷的,這或許也就是它的“殺手鐧”吧!

最後,開個小玩笑:今天,你“娘”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