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孩子在家怎麼避免孩子長時間看手機?

齊遇上人


家長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給孩子分配家務活,做手工勞作,聽廣播,做做運動等


西西的號


首先大人自己要做好榜樣,可以多陪孩子互動做一些手工玩具或者玩一些小遊戲,讓孩子從喜歡玩手機這件事上慢慢的接受喜歡上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遊戲上,千萬不要一問的打罵,這樣會適得其反,可以慢慢的商量著來,我家倆個孩子前幾天也是整天玩電腦或者看電視,我就是每天給他倆安排一些小遊戲什麼的,要讓孩子感覺到做遊戲比玩手機有意思,到時候自然而然的就不會整天看電話或者玩手機啦!




影視劇生活趣事分享


如今,新冠肺炎防控正處在吃勁的階段!雖然疫情防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個別地區每天病毒感染者還在增加,防疫形勢依然嚴峻!各地學生返校時間,尚未明確!

網課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學生每天手機不離手!有的學生甚至在上課之外,也還在抱著手機,樂在其中!為此,家長心急如焚,焦躁不安!

如何杜絕孩子們長時間泡在手機上呢?

首先,老師應該精心備課,嘗試網絡情景下教學的新模式、新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適當佈置具有層次性、趣味性的作業,實行科學的檢查和評價辦法,督促學生課下完成作業!

網課成功的關鍵在於學生的主動參與!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思想教育,及時的通過各種途徑給學生加油、鼓勁!讓他們認識到:我為什麼要讀書?為誰讀書?怎樣讀書?用先進的典型感染他們,用同伴的成功激勵他們,用名人成功的名言鞭策他們!讓她們的思想經受一次洗禮!樹立明確的目標,堅定信念,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其次,家長是臨時班主任!家長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有的地方開工了!有的家長便把孩子一扔,上班去了!缺少監管的孩子,便如脫了韁的野馬一樣,把手機當成了遊戲、休閒的工具!家長沒有明白:錢,可以以後掙!而孩子一旦耽誤了,將無法補救!如果孩子學業無成,甚至走上歧路,掙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

明智的家長應該寧願先放棄出去打工的念頭,專心在家指導、監督和管理好孩子,督促孩子按時上課,認真聽講,及時完成作業!課後有效管理手機!

同時加強和老師的溝通,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採取措施進行補救!

再者,孩子也應該認識到,假期網課,是提高成績,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最好機會!自控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你的學習效率!

學生自己應當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並明確執行任務的具體部署!

學校更應該做好網課調度和檢查,徵求家長,老師,學生的意見,對原有計劃進行調整和完善!

學校還應當開設專門的家教課程,教給家長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的方法,更新他們的觀念!和他們一起探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的做法!

合理利用手機,上好網課,實現假期“超車”!






蒼穹絕影


作為一個三歲半孩子的媽媽,疫情期間不復工,在家鬥“神獸”,真得有點方法。我是具體這樣做的:

1.首先,我覺得大人首先得有一個意識,孩子沉溺手機,是與我們大人有很大關係的,我們要克服一下自己想玩手機的慾望,少玩不玩手機,就不會給孩子一個外在的誘惑。

2.大人要多學習一些陪娃策略,現在各大教育機構各種網上資源,教給我們很多陪玩的運動、手工、科學實驗等,你先自己偷偷學習一下,然後跟變魔術一樣,每天跟孩子各種學中玩,其實孩子沉溺手機,就是因為現實中沒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吸引他,只要每天變著花樣陪他玩,全家一起玩,可以通過競賽的方式,讓他感到有挑戰性,就會讓他忘掉手機這種存在了。

3、可以根據孩子愛好,將興趣點轉移到愛好上,比如可以讓孩子將興趣點轉移到繪本上,這就需要大人們多給孩子讀一些繪本故事,我家孩子很喜歡聽故事,所以我就給他講故事,圍繞繪本故事展開一系列手工製作運動活動等。

4、制定一個每日打卡的小表格,比如每天拍球、做手工、畫畫、背一首古詩、講3個故事、做一項家務。每完成一項完成一天的任務,逐層獎勵,讓孩子有價值感,有動力。

總之一句話,轉移注意力,找到更有興趣的事情去替代手機。


西鹿媽媽


【歐爸動能資深陪伴師】曾經分享了一個案例:

一個孩子需要用手機,但是他並沒有去問他的家人要,而是直接去翻了他媽媽的包,把手機拿出來。

陪伴師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是不禮貌的。

孩子很奇怪地看著他,理直氣壯地說:我以前玩手機的時候,他們也是直接從我手裡搶我的手機啊。

孩子的自尊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年齡不分大小,金錢不分多少,權力不分高低,在自尊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才是愛,不平等是傷害。——歐爸
父母不想讓孩子沉迷玩手機,不如在孩子玩手機前和孩子約定好時間,什麼時候要把手機還給我,屏幕上有時間提示,到幾分鐘的時候我會和你提前說。

這樣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注意現在的時間,我玩手機的時間還有多少,我該什麼時候結束,這樣孩子就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

如果父母沒有提前給孩子限定時間,孩子會認為你拿走我的手機是不應該的,我還沒有玩夠。

當然,和孩子約定好之後孩子仍然不願意,這時候和他再次強調規則,雖然這時候他很有可能扭過頭不看你。

在拿回手機的過程中,沒有強行制止,也沒有說教,只有不可逾越的規則和有效的溝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是要給孩子增加阻力,讓孩子失去動力。而是做到正向互動,給孩子疊加正面的能量,讓孩子有動力、有能力去面對這個充滿規則的世界。

但是,你不斷地和他強調規則,我們說好了什麼時候結束玩手機的時間,循循善誘,不斷強調規則的重要性,直到孩子把手機交還給你。

有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孩子才知道怎麼去尊重別人。


歐爸動能家庭教育


小孩都有愛玩的天性,自覺自律性差。作為大人或者父母我們要用心去管教,這裡我有幾個小建議。

第一,我們每天可以提前制定好一個小計劃,每天要完成那些學習的課程。我們可以檢查,讓孩子養成自覺自律的習慣。(例如表現不錯,我們可以獎勵些興趣愛好的小禮物)

第二,我們要培養小孩的興趣愛好,引導他做些有意義的愛好,和他一起玩,我們成為他在家裡的好同伴。(有個小建議大家可以陪孩子看看他們喜歡看的電影,每每看完,可以考驗孩子的表達能力,讓他描述劇情的過程。)

第三,我們不能一味的打罵管教,我們要相互尊重多溝通,不能讓孩子有逆反心理,多問為什麼麼,例如我們的溝通他理解嘛?為什麼要讓他們這麼做?這麼做有什麼好處?按照自己想法的壞處,慢慢去引導他,等孩子們和大家打成一片了,我們站在大人或父母的角色也就稱職了。

微薄建議,小弟獻醜了,大家共勉一起做個合格的家長。



益清哈


那家長陪他玩

剪紙

猜謎

小遊戲

鼓勵乾乾家務

小朋友就是體力好 讓他拖地

搞個學分制 幹得還行就加分

積分兌換類看電影 看動畫片 玩手機 當然也不能設置太難 不然就沒有積極性了

要多誇誇 今天自覺上床睡覺可以加一分 自覺關電視可以加一分

小朋友的習慣靠家長互相監督

你如果不是手機就是電視電腦的 小朋友也不愛聽你的

他們覺得自己是大人

請用商量的口氣來溝通

不然他遇到他解決不了的事情時候 你就會變相看到對他生氣的自己


用戶小林


第一,讓孩子有事可做。孩子無事可做,自然會想著看電視玩手機,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有事可做。這可能是第一次你和孩子都待在家裡這麼久,我們應該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正好現階段也不方便帶孩子出去,那我們可以在家多陪陪孩子。比如跟他一起玩樂高學剪紙讓孩子沉浸在這些事所帶來的樂趣中時,自然就不會想到玩手機了。對於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我們也可以讓他們參與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孩子的時間被均勻分配之後,那就能夠有效避免他們沉迷手機和電視了。

第二,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看到孩子看電視玩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打罵孩子,這種做法短期內確實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時間長了不僅會加重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沉迷,還會影響你們的親子關係。以後你說話孩子是不會聽的。家長們要學會理智分析看電視,玩手機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我們要預防的是孩子沉迷這些,而不是全面禁止孩子去玩。所以你可以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看電視的時長次數。比如說孩子違反可以施加一些責罰手段。

第三,合理利用電子產品。電視裡並不都是無腦的動畫,手機裡電子產品是好是壞,那得看我們如何利用它。先說電視,父母可以幫孩子挑選一些有意義的節目。比如紀錄片、綜藝節目、中央廣播,中國詩詞大會等等。這些節目不僅趣味性很高,容易吸引孩子,而且還可以增長孩子的見聞,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手機也有很多實用性的功能,除了我們日常用的拍照錄像,導航,聊天等,還有很多適合孩子學習成長的軟件。你可以多裝一些這類軟件,這樣就不怕孩子沉迷遊戲了。

好的父母在發現問題時,應該是學會理解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粗暴地禁止孩子。父母在家要給孩子做出榜樣,不能帶頭玩手機



柔兒


多陪孩子互動。[呲牙]一起玩,陪伴學習,做遊戲,多溝通。[機智]特別調皮的萌娃,尤其是偏大一點的孩子,對手機裡的動畫片各種新奇視頻,好奇心很大。控制力低,難免會陷入長時間觀看。應該儘量減少孩子接觸手機。用其他互動代替陪伴孩子。他們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心]







根哥剪輯


哈哈哈,這個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啦!可以帶孩子玩遊戲,做手工,玩橡皮泥,畫畫,唱歌,講故事等等。我家孩子就很喜歡,做的東西不精緻但是孩子即打發了時間,又鍛鍊了各項能力,最主要是不依賴電視和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