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金:藝術家與插畫師》:藝術與文學緊密相連

這是一段“禁足”的春日,也是更適於“開卷”的三月。一冊《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成為了方艙醫院裡的“清流”,那何不讓一本本平日無暇細覽的藝術書籍,變作另一種抵禦疫情的良劑?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推出“藝術開卷”板塊,邀請專家、學者、藝術從業者和愛好者,每期推薦一本藝術類(繪畫、建築、工藝美術、當代藝術等)佳作,共同採擷、分享藝術與文明之光。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托爾金:藝術家與插畫師》封面

推薦理由:作為業餘藝術家的作家托爾金

《托爾金:藝術家與插畫師》(J. R. R. Tolkien: Artist & Illustrator)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 Collins)

作者:韋恩·哈蒙德(Wayne G. Hammond)&克里斯蒂娜·斯卡爾(Christina Scull)

2014年購於網絡

*本書尚未有中文版,因此本文摘錄的引文皆由作者翻譯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插圖均為托爾金所繪,下同。

“我們認為托爾金的藝術應當與他的文字一樣獲得關注。這兩者緊密關聯,他在繪畫中展示的驚人創造力,可以說與他的寫作不相上下。”——《托爾金:藝術家與插畫師》,第7頁

如果你不是英語語言與文學專業的學生,或許只會在2001年到2003年期間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導演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電影三部曲片頭看到過托爾金(J. R. R. Tolkien)這個名字,他是《魔戒》與《霍比特人》的作者。1954年至1955年間,《魔戒》分為三卷陸續出版並且好評如潮,《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稱,“英語世界被分為了兩種人,讀過《魔戒》與《霍比特人》的,以及準備讀的。”作為20世紀現象級文學作品之一的創作者,在托爾金教授的維基百科頁面上“作家”被放在第一位,但寫作並不是他的“正職”——從1925年至1959年退休,他在牛津大學先後擔任了盎格魯-撒克遜語教授和英國語言與文學教授——當然,他在文學作品中對中洲世界(Middle-earth)的創造也與其在神話和語言學方面的學術研究密不可分。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1938年,原本作為《霍比特人》續篇的《魔戒》剛剛展開其超越前者的宏大畫卷,此時托爾金發表了一篇論文《論神話》(On Fairy-stories),討論神話作者作為“次級造物主”(sub-creator)的角色,他認為,神話作者以文字締造一個不受已知自然規律的主宰、擁有獨立運轉規律的次級世界(Secondary World)——一個允許讀者心靈進入的仙境——並且讀者應當至少在閱讀期間相信那個世界中神蹟和魔法的存在。某種程度上,為托爾金帶來大量讀者和讚譽的《魔戒》、《霍比特人》以及由其幼子在其去世後整理手稿出版的《精靈寶鑽》(The Silmarillion)等文學作品正是他對於自己理論的實踐,不過,由於教職繁忙,他通常只能在寒暑假寫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神話創作屬於托爾金的副業。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2013年,我在英國短暫停留,期間有一天突然像是被“植入”了一個念頭,要去倫敦查令十字街(Charing Cross)那些舊書店裡尋一套原版的《魔戒》。逛了三家書店之後,還真找到了那個一套,甚至是三本不同版次的。之後的半年中,我在三次生病住院期間讀完了這些書,或許是托爾金教授筆下那個史詩的世界與我彼時的現實反差最大,我還久久沉浸於那個世界之中,並對作者產生了極大興趣。後來偶然間,我發現托爾金教授還有一項副業:繪畫。1995年,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發行了《托爾金:藝術家與插畫師》一書,系統性地將托爾金的繪畫作品帶到人們眼前,其中包括早年的風景速寫,來自想象的圖景,與中洲世界相關的地圖、插畫和封面設計,還有晚期的章紋設計。儘管托爾金教授曾多次懊惱地稱自己“不會畫畫”,但他實際上留下了大量畫作,不僅有完成的水彩畫,還有在各種小紙片上進行的“塗鴉”。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從任何意義上來說,他都不是一位職業藝術家。但他熱愛繪畫,正如寫作是植根於其思想的視界的輸出,他的圖畫也是一個出口——另一種表達的方式,另一種語言,亦是他所流利掌握的多種語言之一。”——《托爾金:藝術家與插畫師》,第9頁

作為一位業餘畫者,托爾金或許稱不上開先河的藝術大家,但無疑,他延續了19世紀英國知識階層“業餘者”的優秀傳統——那個年代集科學家、藝術家、詩人和哲學家於一身的人物不在少數,學科之間的界線完全不似當下這麼森嚴,比如《愛麗絲漫遊奇境記》(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作者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的本職工作是數學講師,他同時也在攝影上頗有成就。鑑於托爾金在學術研究和在神話創作方面的豐富成就,人們常常以為他過著隱修般的生活,在中古語言和文學之外別無關注,但事實上,他的興趣格外廣泛,即便未曾從學術的角度研究藝術,卻也對流行於其少年時的裝飾藝術十分熟悉。從他為《霍比特人》所繪的一些插圖上採用的裝飾性邊框元素來看,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所引領的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Art & Craft Movement)是托爾金的靈感來源之一,另外,大學時期他還購買了許多日本版畫。這些當時流行的藝術風格,以及中世紀手稿,都為托爾金的畫作增添的獨特的味道。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唉!’他(托爾金)在1954年的一封關於《魔戒》的信中寫道,’[我]極盡所能也畫得很不完美,無法表現我心眼所見。’有一個場景值得讓老一輩的繪畫大師一試;但是否有任何藝術家,無論其技藝多麼高超,可以傳達精靈國度洛絲羅瑞恩(Lothlorien)的瑁瓏樹(mallorn-trees)的莊嚴壯麗?”——《托爾金:藝術家與插畫師》,第164頁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P164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看完《托爾金:藝術家與插畫師》,讓我驚訝的不僅是他的風景速寫中豐富的細節和想象畫作中精妙的配色和技法,還有這一點,即托爾金本人竟然會將心中的中洲形象畫出來,畢竟他曾在《論神話》中寫過,“在人類的藝術中,想象(Fantasy)最好留給文字,留給真正的文學。舉例來說,在繪畫中,對於神奇圖景的視覺再現從技術上來說過於簡單;手常常比大腦快,甚至可能征服頭腦。”或許,對於人類來說,視覺表現的誘惑終究是壓倒性的。

當然,托爾金繪製《霍比特人》插圖和畫下《魔戒》中許多場景的草圖目的並不相同,前者是受到出版商的邀約和鼓勵,後者則常常為了輔助寫作——他會畫下某個地點詳細的地貌特徵,以便在行文中能夠準確地描述事物的方位和人物的行動軌跡——這些細節豐富的俯瞰圖更凸顯了托爾金作為中洲世界造物主的“上帝視角”。近幾年,世紀文景已將關於中洲世界的許多文本翻譯出版,不過大多數中文讀者尚不瞭解作為業餘藝術家的托爾金,這不失為一種遺憾,正如其最小兒子及文學遺產執行人克里斯托弗·托爾金(Christopher Tolkien)所說,如果不看一眼他的藝術,那麼關於托爾金教授的文學作品的任何研究都是不完整的。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在彼得·傑克遜導演的《魔戒》電影三部曲風靡全球之後,很多人想當然地將新西蘭看作了中洲世界,但我們應當記得,托爾金教授從未去過新西蘭,中洲也並不是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國度——若是非要在我們真實的世界中找到中洲各地的原型,我相信霍比特人寧靜的居住地夏爾(The Shire)也應當是英格蘭鄉間,托爾金正是在那裡度過了童年。當然,如今再討論導演對取景地選擇的對錯已無意義,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只是希望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在電影壟斷性的視覺表現之外,一個神話與史詩的世界還有其他的視覺可能性,這些版本存在於作者本人和萬千讀者的心中,每一個人都可以自己去想象中洲世界的危險、希望與美好。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內頁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封底

(本文圖片由作者翻拍並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