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奇談,你知道嗎,老子是周口的,鬼谷子也是周口的

鬼谷子王禪系列故事
王明見

你不知道王禪?總聽說過鬼谷子吧?如果連這也不知道,那你應該知道“孫子兵法”、“毛遂自薦”、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吧?而孫子、毛遂、蘇秦、張儀、孫臏、龐涓都是鬼谷子王禪的徒弟。
  在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洺河王子昇仙橋(大橋),王子求仙的故事代代相傳:“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史料記載,鬼谷子王禪,楚國人,縱橫家的鼻祖,與老子道教淵源頗深。《民國五年淮陽縣誌》在古蹟章節第十頁載:“王禪冢,在城東南三十五里。”清順治《陳州志》、乾隆《陳州府志》和民國二十二年《淮陽縣誌》也均有同樣的記載。


古今奇談,你知道嗎,老子是周口的,鬼谷子也是周口的

鬼谷子像


   王子莊裡說王禪
  王子何許人?生卒年幾何?吃了老子煉的仙丹去向哪裡?是神話傳說還是確有其人?帶著諸多歷史疑問,鄲城文人志士、史料專家沿著歷史發展脈絡追尋著王子的足跡。
  古代在姓氏後面加“子”,是對人的尊稱。那麼王子是對王禪的尊稱不無道理。王禪葬在楚國,鄲城戰國時屬楚國,王子就是王禪也有可說。這些歷史淵源成為鄲城人研究王禪的線索,該縣還成立了歷史文化研究會,專門組織專家、學者穿越歷史長河尋訪鬼谷子。
  鄲城縣寧平鎮戰國時期屬楚國苦縣(鹿邑),該鎮北2公里黑河南岸有個王子莊,“U”字形河灣將王子莊環抱其中。遠看王子莊,村內低窪;但從村裡向外看,一馬平川,十分神奇。
  王子莊有個王子廟,在王子廟遺址,隨處可見的秦磚、無數個地下墓葬見證著這裡遠古的鼎盛繁榮。趙中和、趙傳林等10名七旬以上的老人對“少年王子”“賢聖人王子”“王子得道成仙”“王子云遊”“王子推車送家人”以及王子就是鬼谷子王禪的故事如數家珍。王子確有其人,並且是老子同時代人,求道於老子是可信的。縣文化局博物館曾對王子莊出土文物進行考證,確認為戰國時期遺址。


   少年王子取名禪
  傳說王子在其姥姥家出生,雖然二月二天氣寒冷,卻有蟬聲大噪而得名。王禪少年聰明伶俐,母子相依艱難度日,但王母仍把兒子送到學堂讀書,因窮買不起書包,只好用自己的扎腿帶子包著文房四寶上學。王子上學很用功,文章寫得出奇地好。


古今奇談,你知道嗎,老子是周口的,鬼谷子也是周口的

鬼谷子像


  一天,大雨傾盆,他娘揹著王子去學校上學,老師見了半開玩笑地說:“以母為馬。”王子隨口答:“望子成龍!”老師聽後嘆曰:“此子長大後不成聖也成神也。”就為其改蟬為禪,寄予厚望。
  王子十三四歲,因學業超群引起富家子弟忌妒,造謠說他有娘無爹,還要拳腳相加。時間長了,王母懷疑兒子在學校不好好上學,欲斥責訓誡。王子見狀,哭訴在上學路上受人侮辱之事。母親聞聽放聲大哭,並實言相告,你父姓王,娘懷你三月即離世,說著拉著王子來到王子父墓前痛哭一場。娘怕兒再受人欺負,就讓王子退學幫娘幹活。
  王子輟學後,就到東崗上打柴,到當地唯一的集市鄲城集變賣,鄲城北關正是當地最大的木柴交易市場。王子單日打柴,雙日到鄲城賣柴,至今鄲城仍雙日逢集。王子每賣了柴,就用一半錢給娘買吃穿和家用,另一半舍給大橋附近的殘疾人和窮苦人家。天長日久,窮人認識了王子,尊稱他為“王善子”。王母得知王子賣柴錢的去處後,仍誇兒子做得對。
   老子“丹成” 王禪得道


  鄲城因老子在此煉丹成功而得名。當時,王子打的柴裡有一種叫“龍角木”的乾柴,是煉丹冶金所用木柴中最好的柴。所以,老子在大橋北頭設立的煉丹爐一直買王子的柴用於煉丹,王子與老子結成了忘年之交。老子常給王子講修身之本,做人之道,王子受益匪淺。
  一天,王子又來送“龍角木”。老子說:“今天我領你到大橋下看棋,對手是玄武真人,那可是棋中高手,你到那裡,只管看不要多口。”王子扛著扁擔,拿著斧頭,跟在老子身後來到大橋下,進入一個橋洞。橋洞裡走出一個紅臉赤發大漢,二目圓睜,身著道袍,開口便問老子:“來者何人?”老子回道:“當今大孝子王子也。”王子把扁擔、斧子放在地上,靜觀二人對弈。
  王子發現玄武真人身邊放著一卷書,在兩人下棋間隙拿來閱讀。王子瞄眼一看,封面寫著“天書——用兵之道”。王子躬身求借,玄武真人允諾王子暫閱。對書籍如飢似渴的王子,把“天書”用兵之精華全記在腦子裡。


古今奇談,你知道嗎,老子是周口的,鬼谷子也是周口的

老子雕像


  轉過話題,老子煉丹爐自得了王子的“龍角木”,原計劃要煉三百三十三天,結果只煉七七四十九天便丹成。這天,煉丹童子拿上兩顆金丹用盤子託著,準備到橋下讓老子品嚐是否到火候,因怕凡人認出搶去,將其點化成兩隻“白屎殼郎”。到了橋下,老子抓起其中一隻,用手除去頭爪、翅羽撂到口中品嚐:“丹成也!丹成也!”玄武真人一看盤中還有一隻“白屎殼郎”,也抓起來去掉頭爪,撂到口中,連說:“真神品也!味正丹純,恰到火候。”二人吃後繼續下棋,一旁的王子看愣了,他看到地上扔的屎殼郎頭爪、翅羽,拾起一嘗,果然口內生香,就把地上的統統拾起來吞下去。說也奇怪,王子吃後覺得迷迷糊糊,正感到奇怪,玄武真人道:“七天已過,吾等當去矣。”老子也說:“汝亦當去矣。”眨眼間二翁飄然而逝。王子回到王子莊,見村人皆面孔生疏,說自己是王子。村人大怒雲:“王子乃我五代先人,已過世數百年。”眾人舉手欲打王子。王子掉頭就跑,因鞋中有土,邊跑邊磕鞋,一共磕了三次,鞋中的塵土變成了三個大土堆。王子越跑越高,直至昇仙而去。村民見王子昇天,跪地叩拜起來。


  現在的鄲城大橋就是王子昇仙處,原橋頭有民國時期鄲城名人謝澄江撰寫的:“洺陰勝曲地,王子昇仙橋”對聯。據鄲城80歲以上的老人講,解放前大橋下北邊確實有個洞,裡邊擺放有石桌子、石凳子,歷經滄桑,如今蕩然無存。現在能看到的,是多次復修過的王子橋、王子槐(被黃水衝倒後在原處又長出的槐樹)、王子井。在橋北槐樹下,據傳從此井放下鴨子,可從古塔井下鑽出來。此外,還有王子莊、王子廟(大躍進年代拆除)。
   鬼谷洞修道王禪授徒
  王子得道昇仙後,雲遊四方尋找老子、玄武真人,一路上,傳道講學,扶困濟貧,搭救黎民。他曾到過江西九江,湖北遠安、當陽,河北臨漳,河南淇縣,最後在淇縣雲夢山創辦了有史以來第一個軍事學校。他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周陽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當時春秋戰國、七雄五霸爭天下時期,最緊缺的是懂軍事知兵法的將軍。各國慕名而求學於王禪的人絡繹不絕,其中最著名的弟子有孫臏、龐涓,還有管仲、鮑叔樂,就連齊國國君時稱霸主的姜小白(後來的齊桓公),也求教過王禪。凡受過王禪傳教過的弟子,如蘇秦、張儀等人多封相或大將。王禪最得意門生莫過於孫臏。孫臏根據王禪教法,編撰了《孫子兵法》,當代戰爭仍沿用此三十六計佈陣方案,可謂功垂千古!


古今奇談,你知道嗎,老子是周口的,鬼谷子也是周口的


  鄲城遺蹟尋王禪
  王子作為勞動人民的化身,大孝大愛,併為華夏軍事作出重大貢獻。“普救眾人,造福人間”是王子倡導的宗旨。可惜王子少年時期在鄲城留下史料蹤跡甚少,得道後又云遊他鄉,有關王禪傳說甚多,歷經兩千多年,王禪的故居在鄲城一直是個謎。


  為深挖王子文化,探索王禪歷史,鄲城縣成立了鄲城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研究探討王子文化和王禪史籍。經過大量資料和對王禪其人其事研究,人們開始重新考慮王子的歷史定位,不少專家對王子和鬼谷子王禪是同一人的說法越來越堅定不移。
  《中國歷史名人大辭典》稱“鬼谷先生,蘇秦、張儀嘗從之學縱橫術。在世數百年後不知其所終……”《辭海》《辭源》《漢語大辭典》等權威典籍也沒說出個長短來。
  2010年11月,鄲城史料專家徐公卿在查閱資料時,發現了王禪的史料記載。《民國五年淮陽縣誌》在古蹟章節第十頁載:“王禪冢,在城東南三十五里。”後又多次到淮陽縣政府辦、縣誌辦查閱大量資料,發現清順治《陳州志》、乾隆《陳州府志》和民國二十二年《淮陽縣誌》均有同樣記載,再次驗證了歷史上確有王禪其人並且和“丹成”的傳說有較好的關聯驗證。這一重大發現引起鄲城、淮陽兩縣高度重視,隨即組織有關人員,在淮陽縣東南的馮塘鄉、大連鄉、朱集鄉和鄲城縣汲冢鎮、巴集鄉、錢店鎮等處進行多次考察,進一步考證王禪墓冢。


古今奇談,你知道嗎,老子是周口的,鬼谷子也是周口的

淮陽九曲橋


  王禪冢或在淮陽朱集
  2011年7月15日,鄲城研究人員從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焦華中那裡得知,王禪冢在淮陽縣朱集鄉高井行政村。鄲城縣政協副主席、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雲山立即安排研究會成員儘快到該處考察。
  7月19日上午,鄲城縣歷史文化研究會一行5人在嚮導楊立新的帶領下,赴淮陽縣朱集鄉高井行政村考察王禪冢。在高井行政村,正在村邊放羊的張老漢說:“孫莊南地的池塘就是王禪冢。”
  上世紀70年代“翻淤壓沙”時,硬是把一個墳冢挖成現在的一個池塘。當時還在冢裡發現了鹿角、鼎、青銅劍等文物。
  高井行政村吳莊北、孫莊南現有一個方圓二三畝地的大池塘,岸上綠樹成蔭,池塘裡碧水盪漾,鄲城縣文化局長徐新建、副主任科員巴雲中在塘邊發現大量的陶片,初步認定是戰國時期的陶片,更進一步認定是王禪冢遺址。
  吳莊村84歲的楊青營老人說:“當時這個大坑的兩個冢子,比兩個太昊陵墓還大。”加之這裡離淮陽縣城“三十五里”、“北稍偏西”,距離、方向和淮陽縣誌相吻合。


  史料專家徐公卿、吳金德、閆春茂分析認為,王禪葬在淮陽,可能是王禪老年時有“葉落歸根”的願望,因病重或其他原因未能回到故里鄲城王子莊,死後就地葬在了高井村,並由後人標記載入地方名志,延續到今天仍有記載。
  這一史實為論證王子就是王禪提供了重要證據,這一發現將揭開“王禪出生地、終歸所處不詳”歷史謎團。目前,淮陽、鄲城兩縣正在積極合作,共同研究王禪、王子文化,讓這一遠古歷史文化再次發出璀璨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