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多安之死

如果將土耳其歷史上的政治人物做一個排名,那麼排在首位的毫無疑問是土耳其的國父凱末兒,誰將排在第二名呢?我想大概就會是現在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毫無疑問,埃爾多安是政治強人,土耳其在他的領導下成為了中東事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埃爾多安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辦成了從前許多土耳其總理都沒有做到的事。他不僅成功地將土耳其由總理制改為了總統制,在連任了總理之後,又通過更改憲法的方式成為了總統,繼續領導土耳其。

自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輸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就在列強的主導下分解為了許多國家,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面臨亡國滅種的時候,凱末爾將軍站了出來,他帶領的土耳其軍隊成功擊敗了西方聯軍,從而守住了現代土耳其的版圖,因此雖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失去了絕大部分的領土,卻保留住了核心精華的部分,為日後土耳其的東山再起奠定了基礎。

凱末爾將軍推崇世俗化,因為原來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個宗教國家,而在當時的世界看來西方是先進的,毫無疑問,一個國家要想富強就只能向西方靠攏,學習西方的制度,學習西方的文化,為此凱末爾將軍將土耳其變成了一個世俗化的國家,處處學習西方,至今土耳其仍然是伊斯蘭國家之中最世俗化的一個。為了防止土耳其重回宗教國家,凱末爾將軍做了許多安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軍隊,在凱末爾將軍的安排之中,軍隊是保證土耳其改革最堅定的力量也是最後的力量,一旦有人試圖將土耳其帶回到宗教國家的時候,軍隊就會站出來毫不猶豫地將它推翻。後來的事實證明,凱末爾將軍的安排十分奏效,為此土耳其成為了世界政治史上一個特殊的存在。軍人時不時的站出來將政府推翻成立軍政府,隨後又將權力交還給國民議會。土耳其民眾對軍人推翻政權這件事也見怪不怪,在土耳其民眾看來,軍隊就是土耳其的保護神,軍人是值得尊敬的。

在土耳其的政治生態之中,軍人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敢於得罪軍人,軍人之所以能夠擁有崇高地位,不僅在於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出身軍旅,而且在於當時的整個土耳其政治人物全都是軍人出身,這就使得後來土耳其的政治家們雖然掌握著國家的行政權力,卻不得不聽命于軍人。這種頭上有一個太上皇的滋味十分不好受,在埃爾多安執政的時候試圖改變這種現狀。此前雖然也有許多土耳其的領導人試圖改變,但他們無一例外的都失敗了,而埃爾多安不同,他成功了。

埃爾多安深知軍隊在土耳其根深蒂固,絕不能一開始就操之過急,於是他先從邊邊角角開始,尋找一些軍隊的黑歷史黑材料,這種東西總是存在的,土耳其的新聞媒體破天荒的開始報道軍隊的負面新聞。一開始由於事情很小,誰也不是太在意,就這樣,潛移默化之中軍隊在土耳其人民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印象被打破了,軍隊走下了神壇,於是埃爾多安大刀闊斧試圖改革軍隊將軍隊至於政府的領導之下。這毫無疑問觸怒了軍人,於是他們又試圖故技重施,就像他們的先輩一樣推翻埃爾多安的政權,成立軍政府,但這一次他們失敗了。在政變前的幾小時,埃爾多安收到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情報。告知他軍隊試圖發動政變為埃爾多安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於是埃爾多安匆忙出逃,遙控指揮首都支持埃爾多安的力量。最終成功地消滅了政變的軍人。埃爾多安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在於此前的土耳其政府得不到土耳其民眾的支持,而埃爾多安不同,埃爾多安在土耳其民眾之中的聲望極高,這也是他能夠執政這麼多年的根基所在。

為什麼土耳其民眾如此支持埃爾多安?不為別的就在於埃爾多安是土耳其的民眾富了起來,如果說凱末爾使土耳其人站了起來,那麼埃爾多安就讓土耳其人的腰包鼓了起來,在埃爾多安的領導之下,土耳其的人均GDP突破了1萬美元。同時土耳其也是伊斯蘭國家中不多的具有工業基礎的國家。正是由於埃爾多安治理土耳其出色的成績才使他贏得了土耳其民眾的支持,但是這種支持絕不是一成不變的,埃爾多安需要不斷的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對土耳其是有意義的。

但是我們知道國家的發展絕不是一帆風順的。土耳其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1萬美元,這個過程相對容易,可是一旦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這之後的道路就艱辛無比。尤其是土耳其面對的國際生態並不十分有利,需要土耳其的領導人靈活多變的外交策略。在國際形勢風雲突變之下,土耳其的經濟發展波折不斷,再也不復當年一派突飛猛進的繁華景象,這就使得土耳其民眾心中不滿正在積蓄。最明顯的例子就在於土耳其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發黨失掉了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的市長寶座,這對埃爾多安來說是一個十分糟糕的信號,所有的土耳其領導人都是從伊斯坦布爾市長這個特殊的位置開始的,土耳其政壇一向流傳著誰得到了伊斯坦布爾誰就獲得了領導人的位置。

經濟上埃爾多安已經不能夠迅速的讓土耳其民眾滿意,於是只能另闢蹊徑,庫爾德人一向是土耳其國家之中特殊的存在。埃爾多安將庫爾德人視為土耳其的毒瘤,一直想將庫爾德人除掉,為此他將庫爾德工人黨列為恐怖組織,不斷打擊庫爾德人,不僅如此,由於庫爾德人橫跨多個國家經常是跨境流通,使得土耳其很難將庫爾德人徹底消滅,於是埃爾多安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出兵敘利亞,試圖一舉消滅掉庫爾德人最不濟也要將它們互相分割,各個擊破。

土耳其出兵敘利亞,在毫不相關的幾個國家看來,土耳其的行為就是赤裸裸的侵略,雖然打著反恐的旗號去也不能讓人信服。而對於土耳其人來說,土耳其進攻敘利亞是天經地義的,因為土耳其一向將敘利亞等原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視為自家地盤。土耳其出兵敘利亞不過是收復失地罷了,連開疆擴土都說不上。這是埃爾多安敢於出兵敘利亞的最大底氣,那就是土耳其人完全支持他的行為。更何況敘利亞一向是中東的一個特殊存在。雖然菲利亞也是阿拉伯國家。但是由於敘利亞統治階級信奉什葉派和以遜尼派為主的阿拉伯國家並不和諧。於是敘利亞就成為了阿拉伯聯盟中的另類。以沙特為首的阿盟一直試圖推翻敘利亞的政權,重新建立一個遜尼派領導的敘利亞。所以土耳其出兵敘利亞所遭受的外部阻力並不會太大。

唯一的外部阻力來自俄羅斯。不同於美國在世界上到處都有盟友。俄羅斯在世界上的盟友並不多,敘利亞算是為數不多的一個。更何況由於敘利亞四面都是敵人,使得敘利亞政府只能緊緊地抱住俄羅斯才能夠得以生存。為此敘利亞成為了俄羅斯的鐵桿盟友。俄羅斯自然不會放任這個中東唯一的盟友坐視不管,在俄羅斯的大力支持之下,敘利亞政府不僅扛過了恐怖組織,扛過了反政府武裝。現在正試圖收復敘利亞的所有領土。但是由於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使得俄羅斯也必須要照顧到土耳其的利益,使得俄羅斯不能夠完全的幫助敘利亞打擊所有的政府軍敵人。

土耳其出兵敘利亞,埃爾多安計算好了一切,我想他大概唯一沒有算到的就是土耳其軍隊的戰鬥力。毫無疑問,土耳其比敘利亞強大,但是敘利亞政府軍經歷了多年戰爭的洗禮,戰鬥力並不差。而土耳其軍隊的戰鬥力雖然比敘利亞軍隊強,但強大的並不多。敘利亞固然不是土耳其軍隊的對手,但是土耳其軍隊也不敢將所有的力量集中到敘利亞戰場。這就使得戰事打成了持久戰,而這種持久戰對於土耳其這種非正義行為來說是最為不利的。

中國有句老話叫遲則生變,還有一句叫夜長夢多,類似土耳其這種行為必須要速戰速決,迅速的敘利亞政府簽訂一份條約,讓土耳其能夠獲得一塊實實在在的利益。埃爾多安的胃口顯然不止於此,於是雙方只能夠達成持久戰,在這樣不斷拖延下去,土耳其民眾對埃爾多安的支持熱情就會打消從一開始對戰爭的熱情就會轉變為對生活的擔憂。精神上的亢奮往往是短暫而強烈的,隨之而來的疲憊卻要持續很久。更何況軍隊並不是埃爾多安最值得倚重的力量。

土耳其選擇介入敘利亞局勢的時間點不可謂不巧妙,但是土耳其的實力能不能夠支撐土耳其的野心還是個未知數,現在土耳其的攤子已經鋪得太大,試圖將整個東地中海都變為自家地盤,這種野心實在是遠遠超過了土耳其的能力,最終必然反噬埃爾多安。尤其是現在國際局勢風雲激盪,不確定性直線上升。各個國家都開始以穩為主,採用保守手段,土耳其卻四面出擊。試圖火中取栗。這種冒險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埃爾多安處境的艱難,但凡埃爾多安有其他的辦法都不會選擇這種風險極高的手段。

為此我判斷埃爾多安的政治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