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染病頭號專家:新冠疫情向全人類發出嚴肅警告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社論《Covid-19疫情應對——在茫茫未知中前行》。該文評價了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團隊在NEJM發表的3篇論文的重要意義,並指出全球都應做好隔離患者、關閉學校和遠程辦公的準備。


社論作者分別為美國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擔負重要責任的美國國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Anthony Fauci博士、副所長Clifford Lane博士,以及美國疫控中心主任Robert Redfield博士。其中,Lane博士曾於上月作為世界衛生組織代表團成員赴中國考察新冠疫情。


《NEJM醫學前沿》在此發表該文的中文翻譯,亦請您關注我們的官網(nejmqianyan.cn)和APP。


Covid-19疫情應對——在茫茫未知中前行

Covid-19 — Navigating the Uncharted

DOI: 10.1056/NEJMe2002387


全球健康面臨的最新威脅是近期被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呼吸道疾病的持續暴發。Covid-19於2019年12月被發現,之後很快證明其病原體是一種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致病病毒相關的新型冠狀病毒。


正如過去18年間出現的兩種冠狀病毒病SARS(2002年和2003年)和中東呼吸綜合徵(2012年至今)一樣,Covid-19疫情對公共衛生、科研和醫學界提出了嚴峻挑戰。


在Li及其同事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的論文中[1],他們詳細描述了疫情中心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報告的最早的425個病例的臨床和流行病學特徵。雖然這些信息在指導疫情應對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該研究實時報道了這一新型病原體在其最早期階段的演變情況,因而存在侷限性。


儘管如此,這篇論文還是一定程度上闡明瞭這一疫情的相關情況。患者中位年齡為59歲,老年人和有合併症人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與流感的情況相似);患者中男性佔56%。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並無15歲以下的兒童病例。這一情況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種是兒童受到感染的可能性低,另一種是兒童症狀輕微,其感染未被檢測出,前者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學意義,而後者對社區感染總數這一分母的大小有影響。


根據 Covid-19病例要求診斷出肺炎這一定義,目前報告的病死率約為2%。在Guan等發表於NEJM的另外一篇論文中(詳見《 》),1099例實驗室確診的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為1.4%;這些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範圍很廣。如果我們假設無症狀或有輕微症狀的病例數量是目前報告的病例數量的數倍,則病死率可能遠低於1%。


這一數據提示Covid-19的總體臨床後果可能最終更接近於嚴重季節性流感(病死率約為0.1%)或流感大流行(類似於1957年和1968年的流感大流行),而非類似於SARS 或MERS,後面這兩種疾病的病死率分別為9%~10%和36%。


呼吸道病毒的傳播效率對於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的研究表明,基本再生數(R0)估計為2.2,這意味著平均而言每個感染者會再傳染兩個人。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在這一數字下降至1.0以下之前,疫情很可能會繼續蔓延。最近有報道稱病程早期的口咽部病毒滴度高,這一情況令人擔心患者在症狀輕微時也具有傳染性[2]


中國、美國及其他幾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實行臨時旅行限制,旨在減緩這一新發疾病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傳播。來美國旅行的中國遊客,尤其湖北省遊客數量大幅減少。此類限制至少暫時可能有助於減緩病毒的傳播:截至2020年2月26日,中國已檢測出78,191個實驗室確診病例,而其他37個國家或地區已檢測出總共2918個確診病例(譯者注:截至本文發稿時,全球累計確診98,114例Covid-19)。截至2020年2月26日,美國國內已檢測出14個病例(曾到中國旅行或曾與旅行者密切接觸),從中國撤回的美國公民中已檢測出3個病例,從發生疫情的郵輪撤回的美國乘客中已檢測出42個病例。


然而,考慮到當前報道的病毒傳輸效率,我們應該為Covid-19“紮根”於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地做好準備。美國發生的社區傳播可能要求我們從遏制策略轉向防禦策略,例如通過加大社會距離來減少傳播。此類策略可能包括隔離患者(包括自願居家隔離)、關閉學校和可能的情況下遠程辦公。


Covid-19疫苗的研發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我們預計第一種候選疫苗將於初春進入1期試驗。目前的治療方案是支持性治療,同時正在探索各種試驗性治療方法,其中包括抗病毒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干擾素-1β、RNA聚合酶抑制劑瑞德西韋、氯喹和各種中藥製劑。一旦可以獲得,康復患者的超免疫球蛋白以及單克隆抗體靜脈注射也可能是應在早期干預中進行研究的有吸引力的候選治療方案。即使是在疫情暴發的情況下,推動該領域向前發展的關鍵因素仍然是確保在科學且符合倫理的研究中評估試驗性藥物。


我們在每次疫情暴發時都有機會獲得重要信息,而其中某些信息的機會只存在於有限的時間窗。例如,Li等報道患者發病與住院之間平均間隔為9.1~12.5天。病情發展到嚴重之前的這段時間可能向我們提供了關於這一新病毒發病機制的重要信息,而且可能為我們提供了採取干預措施的特殊機會。更好地瞭解Covid-19的發病機制對於我們在這一茫茫未知領域採取應對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基因組研究可能可以說明使人易於感染病毒和易於發生疾病進展的宿主因素。


Covid-19疫情向我們發出了嚴肅的警告,我們持續面臨著新出現和再次出現的傳染性病原體所帶來的挑戰,因而需要持續監測、及時診斷並開展高質量研究,從而瞭解新微生物的基礎生物學和我們的易感性,並且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New Engl J Med 2020. DOI: 10.1056/NEJMoa2001316

[2] SARS-CoV-2 Viral Load in Upper Respiratory Specimens of Infected Patients. New Engl J Med 2020. DOI: 10.1056/NEJMc2001737


版權信息 本文由《NEJM醫學前沿》編輯部負責翻譯、編寫或約稿。對於源自NEJM集團旗下英文產品的翻譯和編寫文章,內容請以英文原版為準。中譯全文以及所含圖表等,由馬薩諸塞州醫學會NEJM集團獨家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請讀者持續關注《NEJM醫學前沿》官網,APP和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