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江家花園也有原型,現實結局更令人唏噓,劇中做理想化處理

由孫儷、羅晉主演的都市職場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中,該劇以房屋中介為職業背景講述了安家靜宜店一眾店員們為了理想和美好生活奮鬥拼搏、共同成長的勵志故事。在劇中,很多買賣房屋的案例都有原型,最新出現的江家三姐妹的老洋房也有其原型,只是現實中的結局比電視劇裡還殘酷,也更令人唏噓,劇中的安排對現實做了理想化處理。

安家:江家花園也有原型,現實結局更令人唏噓,劇中做理想化處理

上海的老洋房是這座城市房屋的一大特色,《安家》劇中算上江家三姐妹的老洋房已經出現了三次有關老洋房買賣的故事,而不幸的是每一棟老洋房的背後一揭開都有一段殘酷的故事。龔家花園太表姑奶奶為了錢惡意霸佔別人房產;向公館向文森為了錢不承認贈予書,林茂根為了錢玩跳單;而江家老洋房裡的兩個侄子為了錢做出的事簡直可以說是謀財害命。說到底,這些令人唏噓的故事都和錢有關,錢最能考驗人性。

安家:江家花園也有原型,現實結局更令人唏噓,劇中做理想化處理

在故事的原型中,江家老洋房的主人去世後把房子平均分給了三個女兒,每人一層。三姐妹關係很好,但是三姐妹年齡都很大了,電視劇中的江奶奶也是現實中最小的妹妹已經八十幾歲了,兩位姐姐相繼去世後把自己的房產都留給了自己的兒子,至此江家老洋房產權就歸江奶奶和兩個外甥三個人所有。

安家:江家花園也有原型,現實結局更令人唏噓,劇中做理想化處理

老洋房因其獨一無二的無法複製性和特有的歷史文化意義而頗具投資價值,在原型中有人想買江家的老洋房,江奶奶夫妻倆也很想把房子賣掉。因為兩位老人年齡大了,老洋房雖有意義但上個世紀早期的房子住起來肯定不如現代化的電梯房舒適,於是兩人就想把房子賣掉換個電梯房來安度晚年。尤其是江奶奶的老伴身體不好,她也想賣掉房子能湊出老伴的醫療費。

安家:江家花園也有原型,現實結局更令人唏噓,劇中做理想化處理

看劇時很多觀眾都會不信怎麼會有這樣的外甥,他們怎能做出如此卑鄙的行為?但其實江奶奶兩個外甥的行為皆來自於現實。現實中的大外甥也像劇裡一樣口裡說著答應賣房子卻在交易時提出各種苛刻條件,甚至在所有條件都被滿足時裝病逃避籤合同。更甚的是當房屋中介和江奶奶去醫院看望他時,他不但破口大罵還向中介公司投訴她騷擾病人,現實中的這個房屋中介比房似錦還慘。

安家:江家花園也有原型,現實結局更令人唏噓,劇中做理想化處理

比起大外甥,二外甥的行為更令人討厭。嘴上高風亮節,說什麼少數服從多數,都聽大哥和江奶奶安排,但一到關鍵時刻便不配合工作,還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大外甥,而且到賣房的最後還提出很多過分的要求。他的這種行為簡直是“又當又立”!

安家:江家花園也有原型,現實結局更令人唏噓,劇中做理想化處理

在原型中,兩個外甥和劇裡的目的一樣,現實中的江奶奶已經八十多歲了,又無兒無女,他們便想著把老兩口給熬死,這樣屬於江奶奶的那一層老洋房便順利成章的歸他們兩人所有。

終於如他們所願,不管是劇裡還現實,江奶奶夫妻倆都沒有等到房子賣出去便去世了。在劇中,編劇給的安排是江奶奶在去世前把屬於自己的那一層老洋房捐贈給了國家,這樣這套老洋房的產權便不明晰,因此理論上便再也無法出售。兩個外甥籌謀多年就為了把小姨的房子據為己有,但是最後卻落得連自己的那份也得不到了,這對他們簡直就是當頭棒喝。氣急敗壞的兩家人集體鬧到中介,把責任怪到房似錦身上。

安家:江家花園也有原型,現實結局更令人唏噓,劇中做理想化處理

為了錢兩個外甥可以不顧親情,不顧道義,甚至不顧別人的生死。江奶奶想把自己的房子換成錢挽救自己老伴的命,可是作為親外甥他們卻因為江奶奶年齡大便想著用拖延的辦法把小姨的財產佔為己有,這種行為不是謀財害命又是什麼呢?然而到最後他們不但沒有得到不屬於自己的那份,就連本屬於自己的那份也因自己的貪婪而失去了。面對這樣的結果他們不懂反思反而把責任怪到別人頭上,因為像他們這樣自私貪婪的人永遠不會明白貪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

安家:江家花園也有原型,現實結局更令人唏噓,劇中做理想化處理

對於編劇安排的這個結局,觀眾看得還是比較解氣的。但是電視劇中的安排畢竟是編劇對現實做了一些理想化的處理,其實在原型中並沒有江奶奶把自己的那一層房子捐給國家這一行為。理論上,兩個外甥應該是得到了江奶奶的房子,這樣的結局更令人生氣和唏噓。電視劇中的安排是為了更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心術不正的人最後都會受到懲罰。


謝謝你這麼可愛還關注我噢

安家:江家花園也有原型,現實結局更令人唏噓,劇中做理想化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