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多少步才最健康?

用戶59189787218


如今社會里,物質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以後,人們就嚮往著能夠活得更長壽一些,於是到了人們一旦邁入了中年階段就會通過各種養生的手段對身體健康進行武裝。但是在瀏覽各種養生資訊之前,要明白到底哪些養生知識是正確的。比如之前曾經有段時間常傳,人們每天走上一萬步就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其實這個是不夠謹慎的說法。

日行一萬步對身體真的好嗎?

對日行一萬步保持健康這個說法,專家表示,沒有強制要求,要量力而行。如果是慢步行走包括日常散步,那麼1萬步左右是可以的,但是競走、跑步等運動,則每天步數保持在6500步左右就已經足夠了。年紀輕,身體健康的人群可以選擇走多幾步,但是到了一定年紀的朋友則要小心了。過度走路可能會造成膝蓋的損傷,因為到了一定年紀,膝蓋部分的軟骨逐漸硬化,滑液也開始減少,過度使用膝蓋則有一定概率造成滑膜炎,骨性關節炎等膝蓋方面的病症。所以我們一定要量力而行,並非是每日一萬步就能長命百歲,反而有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而且現在走了步數的計算方式,人們大多依賴手機進行計算,其實手機也會有誤差,一些簡單的轉身、左右移動的動作,也會帶來步數的增加,從而造成數據的誤差。所以日常走路步數是否達標,可從實際感知出發,對於老年人而言,每日走路程度到微微出汗即可,不需要過分強求。


奇妙的本草



想達到正常的效果每天6000步足夠了基本滿足身體需求也是最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

真正想達到瘦身效果的每天達10000步才有效。最好配合飲食。



運動不是藥,但卻勝過無數藥,對身體影響的全面性是很多藥物不能代替的。生命在於運動,即使不是有計劃性的去健身,但在生活中我們依然可以通過活動筋骨、散步、做操等方式達到健身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有數據表明,每天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日行六千步即可達到健身效果。特別是患有高脂血症或高血壓等疾病的人,堅持有氧運動,保持平和的心態,就能把血液控制的很好。每天堅持散步等有氧運動就等於每天都流“動汗”,這種血管彈性出汗能夠給人體降溫,更重要的是,人體內的許多垃圾,如乳酸、尿酸等廢物,甚至毒素,是不能完全通過大便、小便排出體外的,這時候就可以通過汗腺排出。華佗有提過“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人在排出“動汗”的時候,體溫一升一降的過程,讓血管更有彈性。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給出了一個促進健康、提高體適能(體質)的最低推薦量範圍,即每天走5400步至7900步就可以達到健身效果。身體虛弱的人每天步行5400步就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而對於身體狀況較好的人,則需要步行7900步。當然,這個推薦量是有一定速度要求的,如果能以100步/分鐘的速度步行就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即步行運動要達到中等強度。如果運動者的目的是通過步行運動來管理體重,達到減肥的目的,那就需要走更多的路。基於人群的研究顯示,男性運動者需要每天步行11000至12000步,女性則需要8000至12000步。


據統計,我們國家每12秒鐘就有一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死亡,最高發年齡在35歲到45歲之間,這是沒有預兆的。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促進血液循環,每天拿出足夠的時間多走走,這對腸道健康和血液流通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還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現在大家都喜歡走路健身,甚至還誕生出來了暴走團。每天堅持走路鍛鍊身體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注意量,否則得不償失,身體沒有鍛鍊好反倒把關節廢了。

最近已經有很多報道,因為每天暴走數萬步,導致關節受損,不得不換關節。這就得不償失了

大媽每天暴走兩小時,結果關節嚴重受損,不得不更換關節

這位30歲的女性每天暴走2萬步,結果關節磨損,跟60歲人的關節一樣了。


我們的關節是一種消耗品,每次走路、跑步、爬樓梯都是對關節的一種磨損。但是,不運動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就一定要掌握好每天運動的量以及運動的方法。

第一,是每天走路、跑步運動的量

正常人,如果是為了養生,保持身體健康,而非為了提高運動成績,那麼建議的量是每天快走或者慢跑30分鐘即可,步數在6000-8000步為宜。所謂的每天10000步是因為當時日本發明了一個計步器,那個公司的廣告是“保持健康,每天10000步”。從此,就流傳下來了這個每天10000步的說法。


第二,在日常鍛鍊方法的選擇上,儘量採用快走、慢跑的方法。不要採用負重、爬樓梯、爬山等方法。因為負重、爬樓梯、爬山,對關節的壓力更大,磨損更快。


第三,鍛鍊的場地要選擇合適的場地。

什麼才叫做合適的場地呢?

首先肯定是要安全,要選擇路面平坦,沒有障礙物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運動傷、跌倒等意外。關節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關節損傷,如果在鍛鍊中摔一跤,得不償失。

還有要遠離馬路進行鍛鍊,一方面是不安全,一方面是尾氣汙染。在馬路上鍛鍊,就等於吸尾氣。


如果地面是塑膠的最好,這樣有緩衝,對關節損傷小。現在很多城市都修有這種專門的塑膠步道,非常適合走路鍛鍊。


第四、要穿合適的鞋。要挑選合腳、底軟的鞋子,這樣可以對關節起到保護作用。


人體探索者



走路是任何群體都適宜的運動且安全方便。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進行累計相當於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數!它讓我們走掉“三高”,走掉多種慢性病,走出健康。有網友問:健身效果指啥效果?6000步如何走才能達到鍛鍊效果呢?一起來看看吧。

走路都有哪些好處呢?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聲明稱:“走路是最好的運動”。專家認為:每天走6000步≈3至4千米行走距離≈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一口氣把這6000步走完,健康狀況就會有質的改善。

1. 預防心臟病 每天健走30分鐘,增強心肺功能和血管的彈性,可維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狀況。

2. 減肥 促進消化,燃燒卡路里,減少脂肪的積聚,有很好的減肥效果。一般來說,每減輕10公斤體重,可幫助降壓10mmHg。

3. 能減少激素、過多腎上腺素的產生。過多的腎上腺素會引起動脈血管疾病,從而使血壓升高。

4. 降血壓 運動使全身血管擴張,減輕了血管壓力,使血壓下降。

5. 防治糖尿病 美國《護理健康研究》刊載,一天健走1小時,對2型糖尿病有50%的預防效果。

6. 提高免疫力 英國拉夫堡大學研究還發現,每天快走可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和呼吸系統疾病幾率降低30%。

7. 預防脂肪肝 研究發現,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環較好。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臟的眾多微血管末端,使肝的代謝功能增強。

8. 延緩關節衰老 美國《關節炎和風溼病》雜誌報道,與跑步相比,走路對關節損傷小,能延緩關節功能衰退,又可強化肌肉功效,有助於維持下肢的良好能力,還可預防骨質疏鬆。

6000步如何走才能達到鍛鍊效果呢?

推薦的6000步,怎麼走呢?在這裡建議大家“集中走,快步走”。用多長時間呢?大概30分鐘至45分鐘左右,這樣的步速應該是較快的。這樣下來,一般身體都會冒汗的,心跳也會明顯感覺到加速和氣喘,這樣的鍛鍊,雖然強度不大,但是很好的鍛鍊方式。6000步大概在3~4公里之間,這個運動距離,運動強度,對於大多數人是非常適合的運動,每天堅持,對於強身健體還是很有效果的。

有效的運動是關鍵,就是要有一定的強度

研究表明:一次有效運動所產生的效果,並非只在運動進行中存在,它所產生的效應可以在體內持續存在12-20個小時左右,因此什麼才是有效的運動即成為一個關鍵。關鍵就是要有一定的強度,這個強度可以通過心率增加的幅度來測量,通常情況下心率達到(170-年齡)這樣的數值即可。

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

每個人一定要量力而行,在行走時,血壓會稍有上升,開始時一定要慢走,其速度約為全力走時的40%~50%。用30~45分鐘的時間走2~3公里的路程比較合適。行走的強度以達到汗液似出非出為標準。走幾天下來,身體適應了,可以慢慢再加大步數和加快速度。

提 示: 人在進食後30-60分鐘血糖會達最高峰,所以運動時間在餐後30-60分鐘這個時間段最好,最有利於消耗熱量,防止糖轉化為脂肪。對減肥的朋友們很適宜哦。

如果您喜歡橙子醫生的問答,請記得關注、點贊哦。並請告訴您的朋友們!謝謝🙏


橙子醫生


我晚上健走,基本保持在5公里,沒數過步數,就覺得5公里到六公里就是我的極限了。

我倒覺得不一定非要走到自己身體極限,可能年輕人可以,四十歲以上的人,我建議走到自己出汗,通暢了就好。

累了就慢下來,再做一套“八段錦”很舒服。


小蝸牛的精神家園


每天走多少步最好?這沒有固定的方式。鍛鍊的目的為了強身健體,益壽延年。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一般人鍛鍊提倡慢走快走6000步,或多少公里。實際上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來選擇自己的鍛鍊方式方法,或走或跑,打拳練劍,游泳,打球什麼也可。原則上掌握,勞逸結合,不覺勞累,身體舒暢,心情愉悅,強身健體為目的。只有做到這些才算達到了鍛鍊的初衷,一味地追求鍛鍊的方式或就得走多少步,結果,弊大於利,那就得不償失了,失去鍛鍊的意義了。

就說我吧,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看著別人每天或走或跑的鍛鍊,心裡羨慕啊!也想去走走鍛鍊鍛鍊,結果不中。因為腰間盤突出,彭出,壓迫神經腺,就不能走路,甭說6000米里或幾公里了,連100步都走不成,開始臀部發驟發麻,繼而往下延伸大腿小腿至腳底麻疼,先是右腿然後左腿,兩腿最後疼麻的能失去知覺,用手掐擰腿上的肉一點疼的感覺都沒有,兩條腿都不知道在哪裡長著了。還走什麼走,只好蹲下,一蹲一起,哎!他又能走了,但走不了幾十米遠,又重複開始疼麻了。沒法,乾脆我也不鍛鍊走了。想出去轉轉了,騎自行車還行,就是騎幾公里也無什麼感覺。休息也沒有疼痛的感覺。在家裡扭扭轉轉也沒有事,難怪老伴說我,得的什麼毛病,純粹是懶病。懶就懶吧,反正也不幹活了,也不能幹活了,幾畝地流轉出去了,兒女們也不叫咱再幹活了。這不,每天除了喝會水就是玩手機,上頭條,參與悟空問答,也挺有意思的。總比串門坐街,胡說八道,拉拉點閒話,說不對勁了說不定再得罪個人強。這也算老有所樂吧!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每天步行的確是不錯的鍛鍊方式,我們並不用非得要去跑個幾千米,要去做多少仰臥起坐俯臥撐,要做多久平板支撐,要舉多少下啞鈴才叫鍛鍊,主要能讓身體獲得運動,都能夠起到鍛鍊身體的保健效果。不過對步行我們應該是有要求的,僅僅是日常出門買買菜,起來上上廁所,上下班走路去車站之類的可能也並不能達到真正鍛鍊的效果,推薦如果靠走路來鍛鍊的話,每日推薦步數是1w~2w步左右,一次性走完的步數最好不少於6000~7000步,所以步數多並不能靠拼拼湊湊來達到,一般來說我們上下班走去車站,上班途中上幾個廁所,午飯出門溜達溜達這就能有個三四千步了。

6000~7000步連續走動根據走路速度的不同可能是半小時~40分鐘左右,最好的走動時間推薦晚餐之後散散步,這樣還有助幫助平穩餐後血糖。走路的時候並不推薦大家慢條斯理走走停停,像平時逛街那樣,最好是一鼓作氣,雖然不用走太快,但最好保持均勻步伐,不要走一會兒休息一會兒。每週最好選一天時間充裕的時候進行更長時間的鍛鍊,可以在2~4小時左右,比如野外徒步就是很好的選擇,這樣可以達到很理想的鍛鍊效果。因為走路的鍛鍊強度不大,方式也很簡單,特別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是最好的鍛鍊方式,對於輕度靜脈曲張的人群,通過走路鍛鍊的方式可以促進下肢靜脈血液的迴流,對於病情有很好的緩解效果。走路鍛鍊也不要求場地,公園、空地、街道都可以成為它的運動場。

走路的好處有很多,例如比起在健身房中的運動方式,我們可以在室外呼吸新鮮空氣,然大腦得到更好的休息。走路雖然是很簡單的動作,但其實它需要動員身體幾乎所有骨骼肌肉和韌帶,所以對身體的鍛鍊比較全面,能提高身體協調性。走路是一種大眾都能完成的運動,已經有很多研究表明,習慣每天都堅持6000~7000步行走的人群能更好地預防肥胖、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另外,走路還可緩解頸椎疼痛,幫助我們緩解一天久坐的身體疲憊,我們可以堅持胳膊網上伸展開的動作走動一段,如果胳膊感到痠痛,說明脖子附近的肌肉得到了不錯的鍛鍊,另外對腰痛也有緩解效果。無論是哪一種運動對於提高心肺功能都有幫助,走路也一樣,走路的時候多學會吐納,有規律地呼吸,有助提高肺活量。

不過,很多朋友走得過於激烈,比如微信步數上那些每天3w~4w多步的人,其實並不用過度走路,過度地運動會導致體力大幅消耗,反倒損傷元氣,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過度走動可能會磨損關節,加速關節磨損,這是十分不利的做法,很多過度走動的朋友可能就會出現關節疼痛發炎的情況,所以並不是走得越多越好。


只有營養師知道


每天走多少步最好?我想說沒有標準答案,一與年嶺有關,二與體質有關,三與工作有關,總之因人而宜,我快走了近二十年了,剛開始為了減肥,血脂高,血壓高,經過快走堅持了五年後,身高171的我體重保持在70公斤以下,原來血壓110一160現在85一130而且在十年前就不吃降壓藥了,快走堅持5年體質有質的變化,堅持10年與5年有又質的提高,越走越輕鬆了,總之快走好處無窮,我剛開始走每天都是走5一6仟步,以後遂年增加,今年65歲了,每天早晚各走1萬多步,很輕鬆,走習慣了想少走都不行,當然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點吃,早睡早起。



用戶羊倌


我今年55歲,看起來象40來歲。從小我體弱多病,身體瘦小但有很好的運動天賦,所以特喜歡運動,但還是沒年打點滴4一5次,每次感昌後先吃一個星期抗生素藥,結果還是抵抗不住需打點滴才行。6年前我們小區鋪設了塑膠跑道,我每天堅持快走一小時,就是自己能走多快儘量走多快,(以前是跑步,可能太累體質差反而效果不好)零下7度,大年初一我都不放過,下小雨撐頂傘照樣走,現在晚上走路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很享受這項運動,因為這6年當中我再也沒有打過點滴,血脂也正常了,精神也足了,今年還拿到了我們單位健步走的冠軍,把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拋在身後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一件事,適合自己的運動才是最好的,運動改變了我的生活,用金錢是換不來的,大家快點行動吧!我等著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