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和康熙的地宮都被盜了,為什麼只有乾隆的對外開放?

第一秘史


皇陵歷來是被盜竊的重災區,由於中國曆來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所以皇帝在執政期間,就會耗巨資為自己修建陵墓,而且在陵墓中還放置有大量的陪葬品,而這些陪葬品要不是皇帝生前最喜愛的寶貝,要不就是價值連城的文物古玩,還有金銀珠寶,總之皇陵的地宮之中就是一個小型的寶物儲藏室。而就會這些東西引來了各方盜墓者的瘋狂盜掘。

清八旗

由於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後,中國進入近代社會,而近代時期各路軍閥混戰,國內動盪不安,再加上帝國主義勢力的侵略,這更加造成了國內形勢的不安,而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清朝的皇陵逐漸成為各方勢力關注的重點,盜墓者、軍閥、日本帝國主義等等。於是清東陵在當時動盪不安的社會格局之中,遭遇了瘋狂盜掘。這其中就包括康熙大帝的景陵和乾隆帝的裕陵,其中最著名的盜掘活動主要有孫殿英,1928年7月,孫殿英帶領部隊對清東陵進行了瘋狂的盜掘,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陵墓均遭到巨大的破壞,寶物被搶劫一空,在這之後,孫殿英又進行了第二次的瘋狂盜掘。在這其後,又遭到日本帝國主義的盜掘,以及國民黨有關勢力的瘋狂盜掘,1945年9月,當地一個姓張的人糾集了300餘人對景陵開展盜掘,將塵封200多年景陵地宮打開,珠寶全部盜走,康熙皇帝及4後骸骨散落在地宮之中。而且景陵地宮的盜口一直“對外開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成立才封堵住盜口。

而如題所問,康熙大帝和乾隆帝的地宮全都被盜掘,為何只有乾隆帝的地宮對外開放,康熙帝的地宮為何沒有開放?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清東陵

【1】從清東陵兩座陵墓的代表意義上看。

清東陵一共有皇陵五座,分別是順治帝孝陵、康熙帝景陵、乾隆帝裕陵、咸豐帝定陵、同治帝惠陵,以及慈安、慈禧陵墓。從五位皇帝陵墓來看,順治帝的孝陵始終沒有被盜掘,地宮保存完好,按照國家文物保護的相關規定,是不可能主動開啟的,所以孝陵排除。而咸豐帝、同治帝的陵墓都是處於清朝的晚期,他們陵墓不管在哪一個方面,都無法與之前皇帝相比,他們的地宮開啟不具有代表性。而康熙和乾隆是將清朝推向頂峰的兩位代表人物,而康熙帝的景陵和乾隆帝的裕陵相比,從史書上關於兩者記載來看,他的地宮藏品、規模、建設上面能夠代表著大清王朝的頂峰,尤其是乾隆地宮牆面全部是石雕圖案,包括各種經文以及佛像,精美絕倫,而康熙帝的景陵地宮中是沒有的。而且乾隆地宮中共計有6個人物,除了乾隆本人,還有其他5位妃嬪,他的地宮文化歷史價值與景陵相比是最大的,作為展示大清王朝一個方面的內容,相比較而言,乾隆的地宮更加具有代表性。

康熙景陵

【2】康熙帝景陵地宮實際情況所決定的。

康熙帝景陵在1928年孫殿英盜掘東陵的時候就被打開過,但因為當時景陵的地宮中全部是水,再加上孫殿英當時畢竟是盜掘,所以時間非常緊迫,所以鑑於地宮中全是水,不利於盜掘,於是放棄了對康熙地宮的盜掘。而在這之後景陵被盜後,康熙帝的地宮之中仍然全部是水,康熙帝及皇后妃嬪的屍骨散落其中,而且到盜洞一直開放了七年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裡,一定會有人進入地宮之內。當1952年文物管理者進入地宮時,發現裡面全部是積水,而當時文物管理所剛剛成立,在技術上、資金方面不具備對地宮進行清理的條件,於是當即就把盜洞封死。而後國家文物部門對萬曆皇帝定陵發掘慘痛的失敗教訓,周恩來總理明確指出停止對帝王陵墓的發掘工作,再加上當時的條件也不具備,所以康熙景陵地宮一直處於為清理封死的狀態至今。

尼克松訪華

【3】當時文化外交的需要。

乾隆的裕陵之所以能夠於1975年開始進行清理,這還要歸功於當時國家外交發展的需要。在當時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受到限制,中國一些文物古蹟很多都處於關門狀態,尤其是故宮,在文化部文物局局長王冶秋的努力下,故宮於1971年重新對外開放,而後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來我國為尼克松訪華打前站,特意安排了幾個小時時間對故宮進行參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於後來尼克松訪華時,大多數時間都安排了很多參觀中國歷史文化古蹟,對促進兩國外交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文化外交的深入開展,以及中國社會自身的發展,中國歷史文物對外展示交流的需要越來越強烈,最後依舊是擔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王冶秋對清東陵進行了摸底,而東陵會計謝久增也一直想推動乾隆地宮清理工作,他當面向王冶秋局長提出建議,因乾隆地宮已經被盜,對地宮清理符合國家政策,況且乾隆地宮在東陵的幾座陵墓中是最具代表性的,為研究清朝的葬制、習俗、歷史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能為日文化外交做出重要的貢獻,後經過國家文物局的審批,決定自1975年開始乾隆裕陵地宮的清理工作。

裕陵地宮

所以,在面對究竟是開啟清理康熙景陵地宮還是乾隆裕陵地宮時,最終還是決定清理乾隆地宮,就是因為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而清理乾隆地宮的決策也是非常正確的,乾隆裕陵地宮確實向我們展示出了非凡的技藝和藝術。



清東陵和清西陵中共有9座帝王陵墓,其中被盜掘的有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豐的定陵、同治的惠陵、光緒的崇陵。而在這5座被盜的皇陵中,僅有乾隆的裕陵和光緒的崇陵兩座地宮被清理並對外開放。

(乾隆地宮)

那麼康熙的景陵地宮為何不清理?這個問題其實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景陵地宮因滲漏嚴重,裡面早已被水灌滿;其次是地宮已無高價值文物,僅剩帝后的遺骸;最後就是遵循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的這一原則。

乾隆裕陵地宮的開放過程

乾隆裕陵始建於1743年,歷時9年建成,耗銀200多萬兩。裕陵地宮內葬有乾隆和兩位皇后及三位皇貴妃,陪葬的豪華程度僅次於慈禧的定東陵。

1928年,軍閥孫殿英以演習為由,將部隊開進馬蘭峪準備盜掘清東陵。這夥盜賊在清東陵瘋狂盜掘了七個晝夜,盜走了大量的陪葬珍寶。其中慈禧的定東陵和乾隆的裕陵均被洗劫一空,兩位均被毀棺棄屍。

裕陵的地宮大門基本上都是被炸藥炸開的,原因就是地宮中有水,導致乾隆棺槨浮在水面頂住石門而無法打開。由此可知,乾隆裕陵的地宮當時也有滲水現象,由於滲水時間久遠,以致地宮積水有四五尺深。

(乾隆地宮)

裕陵地宮的珍寶雖然沒有定東陵的多,但其地宮規模要比慈禧定東陵大的多。孫殿英對裕陵的破壞程度也要大於定東陵,裕陵中的六具屍骸全被拖出棺外,棄於泥水之中,他們的棺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

孫殿英盜掘東陵案發後,溥儀派人對慈禧和乾隆進行了重殮。慈禧的定東陵地宮至今還保存著重殮時的原狀,而裕陵地宮重殮時僅有數節白骨和五具頭顱,其中最大的頭顱是在石門處發現的,應為乾隆頭顱。

已無法辨別還有一具完整的女屍漂浮在地宮一角,後來判斷可能是孝儀皇后。裕陵地宮中的水花了好幾天才被抽乾,清朝遺老將乾隆與后妃的遺骸重新放入棺槨,將地宮石門關閉,再將地宮入口的盜洞填埋。

(康熙地宮)

1975年,國家文物局在調查之後,決定開啟裕陵地宮。經過三年的清理工作,裕陵地宮對外開放。裕陵地宮開放至今,每逢雨季都要進行抽水,否則滲水就會上湧。滲水原因一直未找到,這也是地宮的大隱患。

從裕陵地宮的現狀可以看出,地宮滲水問題很難徹底解決,這不但會對地宮本身構成安全威脅,而且每年還要花費不少的人力物力來進行維護。這也是康熙景陵地宮沒有被清理的原因所在,景陵滲水更加嚴重。

康熙景陵地宮為何不開放?

康熙景陵始建於1676年,歷史5年建成。景陵地宮內葬有康熙及其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貴妃,景陵地宮是先葬入皇后,地宮石門沒有關閉,直至康熙葬入後關閉。

1928年,孫殿英在盜掘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後,隨即瞄準了康熙的景陵。當孫殿英剛要打開景陵地宮大門時,門中湧出大量的黃色液體,裡面還有黃火閃現。再加上乾隆地宮發生詭異之事,於是孫殿英慌忙撤出。

之後景陵再未發生盜掘之事,直到1945年,一夥來歷不明的土匪再次將景陵地宮的大門打開。土匪們一開始想用斧頭劈開棺槨,但未能得逞,於是有人找來一把大鋸將棺槨鋸開,期間還從棺材縫中噴出一團大火。

隨後土匪們把隨葬品洗劫一空,將康熙和幾位后妃的屍骨從棺木裡拖了出來,隨手仍在地宮裡的積水中,之後逃之夭夭。土匪逃走時並未關閉地宮大門,就這樣,地宮大門一直敞開到1952年,地宮出現大量積水。

與乾隆裕陵地宮一樣,景陵地宮每到雨季,積水能達到二米多深,再加上地宮大門一直敞開,裡面是潮溼陰冷,情況不明。1952年,河北省文化局派出了三名考古人員,準備對景陵地面牌樓和地宮進行摸底查看。

當時三人都佩戴了槍支進入地宮隧道,隧道中全是積水,走到地宮門口時,水位逐漸升高,且異常冰涼。三人在幽暗的地宮摸索前行,在走過兩道石門後,積水的顏色漸漸變黃,積水是冰涼刺骨而且越來越深。

最後一道石門處的積水已經沒過胸部,而且裡面還有異味散出,隱約能看到石門已快被積水淹沒,查看只能到此為止,三人隨後退出地宮。文物局在聽過彙報後,決定關閉地宮,直到現在地宮大門再未開啟。

近年來也有不少人呼籲開發景陵地宮,無非有兩種目的,一是發展旅遊業,二是滿足一些人的好奇心。康熙景陵看似符合搶救性發掘的條件,其實不然。景陵地宮早已被盜掘一空,裡面已經沒有可搶救的東西。

即便是有些遺落的文物,經過幾十年的積水浸泡早已面目全非。事實上,景陵地宮早已喪失搶救發掘的時機,保持現狀是最好的保護。還有就是景陵地宮中的滲水情況非常嚴重,抽水容易,但後期的維護很難。

景陵地宮被大量的積水泡了數十年,地宮地基、地面夯土是否依然牢固,都是未知的情況。即使將水抽乾,在找不到滲水原因時,難免再次被淹,再加之後期無窮盡的維護修理,早已失去清理開放的實際意義。

總之,帝王陵墓的開啟是慎之又慎的大事,無論是被盜與否,開啟帝王陵墓的缺口一定要嚴防死守。稍有鬆懈,發掘帝王陵墓就會蔚然成風,不但道德上站不住腳,還會使不少的文物毀於無形,除非是萬不得已。


野史也是史


清東陵旅遊區管理委員稱:康熙景陵地宮於禮於法不宜開放。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1945年日本投降後,當時中國仍處於動盪不安之中。清東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盜掘清東陵文物的狂潮。1945年9月,當地一張姓男子糾集約300餘人,將塵封了200餘年的景陵地宮打開,把隨葬珍寶全部盜走,康熙皇帝及四後一皇貴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宮之中一片狼藉慘不忍睹。據說當盜匪揭開康熙帝的棺蓋時,突然從棺內噴出一團火焰來,將兩名盜墓賊臉部灼傷。景陵地宮的盜口在之後的七年中一直沒有封口處於開放狀態,這七年裡地宮發生了什麼?,做什麼用途?不得而知!感覺有什麼避諱話題。

直到1952年清東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當時的工作人員把景陵的盜洞口密封起來。為保護遭受過盜墓厄運的景陵地宮與其內康熙皇帝的骨骸,有關部門在清理地宮後,1995年到1996年,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對景陵的地面建築進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繕,使景陵的地面建築基本上已經恢復歷史原貌。決定暫時對遊人不予開放景陵地宮。



深海沉鉤


大清最為出色的三位皇帝,莫過於康熙、雍正、乾隆。其中康熙開疆擴土,雍正努力讓大清富足,乾隆登基一舉成為“十全老人”。本人認為乾隆是接受了前兩位皇帝的功績,並且在乾隆皇帝墓葬中現有的壁畫上就能看出當初的他的地宮曾經是多麼的輝煌,如果沒有被孫殿英盜,現在才發掘相信這一定是目前為止大清皇帝中最輝煌的一個墓葬。

康熙與乾隆墓葬都在清東陵,康熙地宮不允許開方,乾隆地宮卻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本人接下來依次為大家分析!

墓葬中積水問題

墓葬中有積水相信是很多皇帝的墓葬中都有的,有些是故意的例如:水葬。有一些是天然形成了,例如:修建地宮時並沒有水,可經過很多年之後,地下的天然水到處亂竄,很可能造成墓葬中擁有很多的積水。乾隆的裕陵中積水是比較少的,在後期的維護上工作難度並不大。

然而康熙爺的景陵中有著很多的積水,對於遊客的安全沒有真正的保障。將景陵開發成景區,根本不是想的那麼簡單,要知道景陵中的積水有些地方有兩米多深。更重要的是,康熙的地宮也被盜墓賊盜過,受損程度很大。當然受損程度是地宮中的水造成了,人為破壞還是比較小的。

以至於考古學家打開景陵地宮後,康熙爺以及其妃子的屍骨還在水裡泡著。很多人都在想為什麼不開發景陵呢?康熙一生功績很高,墓中的陪葬品也很多。對此本人的解釋是:誰也不知道康熙爺墓中中的水有少,陪葬品的受損程度,從墓道中的壁畫受損程度來看,盜墓賊拿走了很多的陪葬品。

據專家推斷,墓葬中應該還有很多陪葬品沒有被全部拿走,可是在地宮中積水長年累月的浸泡下,這些曾經的寶藏應該被損傷,顯然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裕陵觀賞性比景陵高很多

裕陵作為乾隆皇帝死後居住的地方,單單建造便花了十年的時間,然而康熙皇帝的景陵卻只花了五年。二人墓道牆壁上的壁畫也是相差非常大,裕陵中雖然有水,但並沒有到了淹墓道壁畫的程度。可景陵則大不相同。很多壁畫都是這樣被毀的,加上康熙爺墓葬修建的時間比較短。因此裕陵中的壁畫要比景陵中的觀賞性要高出不少。

既然開發首先就是要保證遊客的安全,以及能讓遊客心滿意足的從地宮中看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景陵明顯不符合這這兩點。遊客的安全都不能保證,談何開發呢?

總結:裕陵的開放成功,讓我們看到古代人的聰明智慧。相信景陵如果沒有被大水浸泡的話,一定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關注我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


荊襄名士


世俗講究“因果業障”一說,乾隆和康熙的陵墓讓多數人覺得就是其縮影,兩陵皆被盜,其一源於本身內含有盜價值,成為業中的“盜亦皆盜”,然而,該陵墓的建成何嘗不是報應業障,因為陵寢的木料、石料皆是劫掠明十三陵而來,建成的背後,涵蓋大肆拆毀明代而來;也造就,兩陵被盜,康熙地宮“前拆建後再炸”已無開啟條件,乾隆地宮尚可,遂對外開放,如若不然,興許世人還真難窺真容。

兩陵被盜,為何獨乾隆對外開放?

先來看下康熙陵墓,康熙陵墓比乾隆陵墓早建,於1676年耗費五年方可建成,建成之後一直並未關閉,隨後相繼下葬4位皇后、1位皇貴妃,直到康熙壽寢正式閉合。

由於建得更早,實則裡面的一些文物經過漫長歲月,已經不具備多高價值,後經1928年孫殿英暴力炸墓後,該墓價值更是有限,而且因為時間久遠,陵墓地宮多處滲水,哪怕孫殿英之流盜竊後,收穫並非巨大,反而對其破壞,加速陵墓的熔衰。

1952年,該墓敞開至今後,後世打算維護已經來之不及,據悉,當時康熙陵墓的大門地宮已經呈現大量積水,積水的背後,其陵墓已經達不到維護標準,不僅耗時耗力耗財不說,一旦動工維護,該陵墓興許面臨更加快速的人道毀滅,於是,直到當今該陵墓都沒對外開放,不動,即是最好的保護。

乾隆陵墓為何對外開放,源於陵墓比較完整,便於修復,地宮本身也具備維護的價值,乾隆陵墓始建於1743年,耗時長達九年,較於康熙,多達67年的“建築壽命”,距離孫殿英被盜更是縮短到185年,而且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乾隆陵墓滲水不及康熙嚴重。

1928年,孫殿英最念念不忘的慈禧開棺後,乾隆陵墓位列心中第二,據史料記載,乾隆由於“盛極”陪葬品在大清王朝,只高不低,僅次於慈禧,這也導致讓有心人早已惦記很久。

拋開慈禧陵墓不說,乾隆的墓據載因為寶物眾多,盜墓長達七個夜晚,除開大門因炸藥損壞嚴重外,其它尚可,但與康熙陵墓比較,一樣滲水,只是康熙水更深。

1975年,國家文物局權衡再三,遂定於維護乾隆陵墓,其一源於溥儀重殮過,其二源於年代比較近,建築壽命長,易維修,其三源於乾隆滲水沒有康熙地宮嚴重。

遂經過三年清理後,乾隆地宮對外開外,但即便開放,每次維護也需要大量資源,因為至今其滲水原因都找不到,也阻止不了,凡雨季都要人工抽水維護,否則地宮久而久之就會面臨塌方意外。

這也是為何康熙與乾隆陵墓,為何獨乾隆對外開放的原因。


探索歷史奇聞


是的,位於河北馬蘭峪清東陵的乾隆皇帝裕陵和康熙皇帝的景陵悉數在動亂時期被不法分子盜掘了,盜取乾隆地宮的不法分子是民國的風雲人物孫殿英,他除了把十全老人乾隆的給炸了後,順便也把慈禧的定東陵給掏了。而到卻康熙的人卻不太清楚,可能是附近的土匪。


目前清東陵作為知名的景區,爺孫倆的地宮,確實只開放乾隆的地宮,但是有原因的。請聽我下面為您分解。

清東陵在建國後成立了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對這些帝王帝后的陵寢統一管理,並且逐步的開放一些陵區作為景點之用,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因為十分豪華,在地宮內部全都是精美的佛教浮雕,儼然是一座超精美超豪華的地下佛國,可看性極高,所以優先被管理處清理,乾隆及妃子的遺骨被統一收斂到了乾隆的棺槨內,地宮內安裝上了照明,爛掉的后妃棺槨都被複制好放歸原處。就這樣,地宮收拾好後便開放了。


而到了康熙皇帝景陵地宮這,由於地勢問題他的地宮全都是積水,最深處達到了2米多深,而且其地宮的奢華程度遠遠比不上乾隆的,可看性一般,如果把這裡收拾出來費的功夫要大的多,可能管理處覺得花巨資弄出來效益也一般,就一直沒給康熙地宮清理,僅僅是把原來的地宮門給封死了,康熙皇帝和他的后妃現在還泡在冰冷的水中。。。。


老豬的碎碎念


康熙下葬的是清景陵,乾隆下葬的清裕陵,兩個人同在一片陵區,都是位於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還有順治、咸豐、同治這幾位也葬於此。現在清東陵已經變成了旅遊景點,部分陵寢的地宮可以進去參觀,而有些陵寢的地宮則還不允許對外參觀。

康熙的景陵

康熙的景陵動工於康熙十五年,景陵在順治的孝陵基礎上又有很多創新和改變,如景陵之前的清代皇帝遵循的是滿族習俗,死後火化了才葬入“寶宮”,而景陵則是遵循漢俗以棺槨入葬,此後清朝的皇帝皇后就都是“土葬”,並且景陵還有些做法也成了日後清代皇陵的定製。景陵的選址雖是一塊“寶地”,但也遭了兩次大的火災,一次是光緒三十一年,一次則是1952年遭雷擊。更奈何沒有什麼帝王陵墓像是盜墓題材的作品那樣機關重重有進無出的設定,景陵在1945年遭到大規模的盜掘。景陵的地形可能很容易積水,然而被盜之後盜洞一直敞口了7年,直到1952年才開始清理,此時地宮內已經積滿了水,當時又沒有條件把這些水抽出來,所以當時的工作人員就把盜洞堵起來了,又到了1995年,景陵的地面建築開始按照原樣恢復,但是並沒有地宮進行排水和考古發掘,所以也就沒有開放的條件。




乾隆的裕陵

乾隆的裕陵動工於乾隆八年,裕陵在東暖閣建佛樓也成了之後清皇陵的定製。裕陵是清東陵內最早一批被大規模盜掘的陵墓之一,1928年的時候被孫殿英盜掘。裕陵比景陵稍好一點,被盜之後被多久被發現了,溥儀派人清理了一番從新入葬並且封墓。1975年考古人員打開裕陵地宮,並且對地宮進行清理,這次又是乾隆的棺材頂著“不讓進”,這次的清理基本上確定了裕陵遭受了第二次盜掘。裕陵雖然也滲水,但是並沒有像康熙的景陵那般進不了人,所以經過清理後和修復後,於1978年開始對遊客開放,這時候技術條件已經具備,地宮的排水已不是什麼難事,所以當然允許參觀了。





所以說雖然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都被盜了,但是被盜之後遭遇不一樣,所以當然一個被開放了,一個則是以後再做決定。


淡看天上月


相對於國外而言,我國考古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曾經在對已經發掘出的文物進行保護方面吃過大虧。

比如,著名的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據已經探明的規模遠遠比目前展出的規模要大得多,但是目前只發掘了三個俑坑而沒有再繼續往下發掘了。



為什麼不完全發掘呢,原因就在於之前發掘的那些剛剛出土的陶俑都是五顏六色的,可是因為保護不當,才出土一會兒,顏色就因為被氧化而剝落。吃了這個大虧,考古部門決定暫緩發掘,留待以後考古技術更加成熟了以後再由後人發掘。

其實,在考古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在現階段我國的考古政策基本上是不主動發掘帝王墳墓,如發現墳墓被破壞(一般指被盜挖或自然災害損壞)而不得不發掘時則採取搶救性發掘。



有了上述信息作為鋪墊,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題主的問題。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兩人的陵墓都被盜,為什麼只有乾隆皇帝的陵墓對外開放?

話說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生前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其中康熙皇帝更是被讚譽為千古一帝,對於這樣知名的歷史人物,儘管陵墓中的珍寶已經被擄掠一空,但陵墓本身還是有很多參觀價值的。


實際上,政府也曾經想將康熙皇帝的陵墓整理出來,但是要知道自1928年康熙帝的景陵被孫殿英盜了之後,景陵在數十年間發生過數次大火和浸水事件。尤其是1945年,大批土匪更是將景陵破壞的體無完膚,據說連康熙皇帝及四位妃子的屍骨都被扔的散落了一地。更要命的是,盜墓賊們走的時候,還將景陵大門洞開。因為處在亂世,沒有人打理,知道七年後的1952年才有工作人員前來整理,然而此時,經過多年的進水,景陵已經完完全全成了“水墓”,以當時的考古技術根本無法發掘,所以在周總理的批示下,將景陵進行了填埋,以待日後再行發掘。1995年考古工作者對景陵再次進行了簡單整理,具體情況不得而知,但恐怕近百年的浸水,景陵早已失去了發掘價值了。故此,在眾多考古學家的建議下,國家文物部門對景陵做出了永久封閉的批示。


相對而言,雖然乾隆皇帝的裕陵也已經被盜,但是陵墓本身的狀況比康熙皇帝的景陵要好的多,所以,我們今天才能看到開放的乾隆皇帝的裕陵。


史海鉤沉


清朝的9座帝王陵墓當中,其中被盜的就有5座,包含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豐定陵,同治惠陵,光緒崇陵。而這5個人被盜的皇陵當中,僅有乾隆的裕陵和光緒的崇陵對外開放,那麼康熙的景陵地宮為何不清理,對外開放呢?

清東陵俯視圖

被軍閥孫殿英盜取的寶藏陵墓

在考古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盜墓,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1995年10月,考古部門想發掘永樂皇帝的長陵,遭到了有關部門的拒絕,又改為發掘規模相對較小的萬曆皇帝的定陵,由於技術不成熟,使得出土的絲織品遭到了嚴重破壞,因而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成了考古界的鐵律。

然而由於技術不成熟,對一些出土的奢侈品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因而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成了考古界的鐵律。

孫殿英的軍隊正在搬運清東陵中的寶物

1928年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將部隊開進馬蘭峪,用炸藥炸開了慈禧與乾隆的陵墓,將其中的財寶洗劫一空,還將慈禧與乾隆的屍身拖棺外。

被水浸泡的萬年吉地

康熙景陵始建於1676年,歷時5年建成,乾隆裕陵始建於1743年,歷時9年建成,但是這爺孫倆的陵墓都遭遇了一個相同中的滲水問題,被盜墓後,導致地宮門大門,滲水問題更為嚴重。

滲水的康熙景陵地宮

孫殿英盜墓後,康熙的景陵滲水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了,最深的地方達2-3米,在積水下泡了幾十年,地宮地基、地面夯土是否牢固都是未知數,而且地宮中遭遇盜竊後,文物盡失,又在積水中泡了幾十年,縱然還有文物,也失去了其價值。若是貿然將地宮中的水抽乾,而又無法找到滲水原因,下次雨季到來時,還是會遭遇相同的問題。

而且搶救清理後,還需要定期對其進行維護,後期成本很高,所以景陵並沒有實際發掘的必要性。

景陵不清理發掘,為什麼選中乾隆的裕陵進行清理呢?

第一:被盜墓後陵墓需要清理保護,而且裡面埋藏了除乾隆外,還有兩個皇后,三位后妃,為古代帝王墓葬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價值。

第二,乾隆皇帝在位60年,影響力巨大,且乾隆地宮設計獨特,內部牆壁進行了雕刻,地宮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而且清理難度不大。

乾隆裕陵地宮

第三:裕陵清理後作為清東陵的一個窗口開放。

但是滲水這個問題至今也沒能解決,每年到了雨季的時候 ,還是需要進行抽水。

近年來,總是不斷有呼籲發掘康熙陵墓的聲音,無非是為了旅遊發展,增加收入。還有就是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但是不主動發掘是考古界的鐵律,若是這個口子輕易被打開,那人們的好奇以得到了滿足,以後是不是還會呼籲打開秦始皇陵,打開雍正的陵墓,發掘帝王陵墓蔚然成風,不僅有失道德,還會讓不少文物毀於無形。

所以保持現在,是最好的辦法,當我們到景陵的時候,康熙的萬年吉地依舊保持著它被盜墓時的樣子。

雨霽視角


景陵是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的陵寢,位於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東陵之東稍南二里許。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開始動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營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創了先葬皇后,地宮門不關閉,以待皇帝的先例。

1945年日本投降後,當時中國仍處於動盪不安之中。清東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盜掘清東陵文物的狂潮。1945年9月,當地一張姓男子糾集約300餘人,打開景陵地宮,將隨葬珍寶全部盜走,導致康熙皇帝及四後一妃的骸骨散落地宮,景象慘不忍睹。

景陵被盜後,地宮的盜口一直沒有被封,直到1952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成立後,才採取措施封住盜口。為保護遭受過盜墓厄運的景陵地宮與其內康熙皇帝的骨骸,有關部門在清理地宮後,決定暫時對遊人不予開放景陵地宮。目前,景陵地宮一直未對遊人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