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學不停課”,是“積極”還是“災難”?


“停學不停課”,是“積極”還是“災難”?


今天是“空中課堂”第一天,

弄得我暈頭轉向很累,很累;

半夜醒來摸手機,

恐怕“報平安'拖了後腿,

穿梭於空中課堂和各科群聚會;

疫情嚴重不能出門,

家中課堂體會到了老師的滋味!

上課下課不能鬆懈;

孩子,我問你這個題到底會了不會?

媽媽我想喝點水!

家長課堂沒威嚴,

孩子態度無所謂;

下課一去不回歸;

無力吵嘴,

也不想把孩子批評的滿臉是淚,

我說咱能不能懂點是非。

這個群裡發了課,

那個群裡發了題,

還得拍照忙舍人!

我的老天爺,

手忙腳亂,

心煩意亂,

各種挑戰,

真是親子大考驗!

讓我稍稍的眯一會兒,

孩子喊一聲:“媽媽,我餓了”

原來已暈暈乎乎忙活了一天,

摘菜、洗菜、切菜、做飯……

還得去為孩子的晚餐做準備;

滿身的疲憊,沒有人體會,

還不如去上班呢真是有點後悔。

盼著疫情早日消散,

學生上課回到從前,

生活就緒和暖暖春風來相會。


這是我今天“空中課堂”第一天寫的一首小詩,引起了家長們的強烈共鳴。

“停學不停課”,是“積極”還是“災難”?

有這位不知名的家長說:疫情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明天開始,教育又要出來添亂了!看了很多學校下發的“停課不停學”的課表和任務表,看得雲裡霧裡,作為家長很是反感,很多家長又是買投影儀又是買打印機又是買課本的,那個忙啊!作為既是老師又是家長的,更加焦慮了。非常時期,既會徒增網絡負擔(很多網絡平臺會不堪重負),更是加劇家長的心理負擔。讓老師和家長們都少些折騰,好好宅家享受親子、自主的時光,減少些心理壓力,是對抗疫最大的貢獻!有些學校臨時叫停了明天開始的網課學習(大拇指)!

“停學不停課”,是“積極”還是“災難”?

對於把教育這塊推給家長來說,就像我詩歌裡寫的”家長課堂沒威嚴,孩子態度無所謂;下課一去不回歸。”

何況現在倆孩子的家庭特別多,困難可想而知,都是一天安排的網課滿滿,手機少了直接不夠用。還得拍照,為什麼要拍照呢?這真是一個徒勞無用、多此一舉的事情。我的鄰居父母白天都不在家,只有孫子和奶奶,當奶奶的更是被網課弄得雲裡霧裡不知所措,她跑來讓我給他孫子照相,因為孩子用著她的手機看網課呢,怎麼照相?無法再照相啊?還有就是都宅在家裡不出門,成天臉也不洗,頭也不梳的穿著隨便的家居服,照相往群裡發總得穿的板正點吧,於是家長和孩子一陣忙活,穿好衣服、擺好姿勢拍照片,在這時間孩子根本沒法集中精神學習。什麼用處呢?真真是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

這些也倒罷了,說說我上“空中課堂”吧,都是辛酸淚啊!

10號開始有網課,我積極的安裝校方指定的app,就像死機了一樣,一直無法打開下載。我以為是我的手機內存沒了?或是網絡出問題了?後來看到群裡有人在議論,才知道,這個app的系統崩潰了,到深夜11:30才恢復。裝好發現,明天要上的網絡課,上午和下午分別需要用不同的系統和不同的平臺。饒是我對於手機、電腦還算精通,仍是手忙腳亂了好一陣子。汗!汗!汗!

好吧,網絡算是弄的差不多了,得去買學習資料啊!

下圖是本地一個專賣教輔的書店。得提前預定才有的拿,去拿的時候。在疫情如此嚴重的前提下,居然還排了長隊——就不怕病毒傳播嗎?

知情者告訴我,他們買好幾樣東西,教材、配套練習冊、打印機、投影儀,還有電腦和平板。因為網課開始了呀。

“停學不停課”,是“積極”還是“災難”?

有朋友說,“停課不停學”,已經成為一場鬧劇。我說,不止如此。鬧劇無非毫無意義,一鬨而散即可。目前的停課不停學,實在是瞎折騰,並且是一本正經地瞎折騰。盲人騎瞎馬,瞎子領著聾子走路。看那些愚蠢而不自知的決策者,真令人想起《皇帝的新裝》裡那兩個煞有介事的裁縫騙子。

而結果呢?網上一片譁然,家長老師和孩子焦頭爛額,誇張一點地說,已經釀成一場“人道災難”。

難道教育就是照本宣科嗎?

就是逼著孩子對著電腦屏幕唾沫橫飛地講解知識點嗎?

這無疑是把教育機械地理解為學校教育,又把學校教育機械地理解為課堂教學,又把課堂教學機械地理解為滿堂灌——這裡被劃了一個等線:教育即填鴨。這就是決策者對教育的理解。

所謂的“停課不停學”,完全是對教育的誤解,對學習的誤解,也是對網絡教學的誤解。

可憐我們天性跳脫的孩子,成了這場全民網課大狂歡的試驗品。可憐天下父母,眼睜睜看著唯一的漫長寒假的父慈子孝,活生生演變為雞飛狗跳。

“停學不停課”,是“積極”還是“災難”?

其次,我們來說學習。

所有的被灌輸,都不是學習。學習從來都是一件自主的事情。網課上完,發一堆word版的練習題,由家長自己打印給孩子做。這是目前主張“停課不停學”的行政領導對學習的一種理解。也對,既然他們認為教育即填鴨,那麼學習即刷題,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這樣的方式,除了殘害家長、老師和孩子三方之外,所為何來?僅僅是表示,你看,值此疫情嚴峻的關頭,我們教育部門,並沒有閒著,我們也把孩子的學業看得很重好不好?如果刷存在感是需要一眾人等為之買單的,這成本也太高了一點。


“停學不停課”,是“積極”還是“災難”?

教育是一種藝術,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與對話。儘管當下的課堂教學久為人詬病,但至少,在這個課堂的場域內,是有老師和孩子們多方互動的。老師和孩子一個眼神的對視,便能明白孩子是否心領神會。而同學之間思維的互相激發,彼此借力,更是群體教學的優勢所在。

我想說的是,學習,最重要的,便是在那個可以足夠互動的場域內,可以自由思想的時空裡,通過由此及彼的思維的接力,而形成獨立思考的過程。

“停學不停課”,是“積極”還是“災難”?

有個朋友在圈裡發了上面這張圖片,還附言:喊了一天喉嚨痛。

網課需要家長監督,而且是從早到晚,一刻不得閒的監督;情緒從溫柔到暴躁,口氣從提醒到怒吼,能不疼嗎?

文章最後再回到開頭的詩裡:

盼著疫情早日消散,

學生上課回到從前,

生活就緒一切如願。


願文章能慰藉你的心靈,餵養你的神經,給你帶去一絲的感動和溫暖,提供一些智慧的線索;既美麗又有用,是我最大的心願。歡迎關注、轉發、點贊、留言,感恩閱讀,感謝有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