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福晉、侍妾、庶福晉有多大區別?

等待千年彼岸花開


側福晉的地位高於庶福晉、侍妾,而庶福晉與侍妾,這兩者其實就是一個意思,沒啥區別。


首先,側福晉、庶福晉(侍妾),本質上來說,都是小老婆。但是,雖都為小老婆,可地位卻有著天壤之別。



側福晉,是清代親王、郡王的側室夫人,地位低於嫡福晉、繼福晉。清制定:“親王、親王世子、郡王的側室,凡生有子女者,可每年一次由宗人府匯奏請封側福晉,經過皇帝的認可後,由禮部冊封,有朝延定製的冠服,入冊”,就是說,在清代,側福晉與嫡(繼)福晉一樣都是由禮部進行冊封,都有著朝延定製的冠服,都可享受到相應的與服待遇。

簡而意賅的說,側福晉是被朝廷認可的小老婆,是有名號的。而在清代,也正因側福晉是被認可的存在,是要入皇家族譜的,因此側福晉的人數也是被嚴格限制的,順治、康熙、雍正時期,親王可封側福晉兩人,郡王可封側福晉一人。乾隆時期,親王可封側福晉四人,親王世子、郡王可封側福晉三人。



庶福晉(侍妾),說得好聽,是“福晉”,但這福晉卻是不受到朝廷承認的,這只是別人對於那些親王、郡王最寵愛的,但卻沒有得到朝廷認可的妾室的一種客氣的稱呼。說白了,庶福晉的地位僅僅只是比婢女高一點而已,實質上,她還是一個婢女,一個可以被呼來喝去的奴婢罷了。

由上可知,側福晉的地位顯然是要高於庶福晉的,畢竟側福晉是被朝廷承認的,是被朝廷正式冊封的,被皇帝所認可的,是可以入皇家族譜的,而以上這些,庶福晉都得不到,她只是一個無名無分的小妾,在有些時候,側福晉都可以隨意的使喚庶福晉。



同時,如果要具體的說側福晉與庶福晉的區別,那就是比如親王側福晉所乘的轎子、馬車可用紅蓋,紅幃,蓋角青緣,青垂幨;郡王側福晉的轎子、馬車可用紅蓋,紅幃,蓋角藍緣,藍垂幨,而庶福晉單獨出行時,卻什麼都不能用。再如親王側福晉冠頂等可飾東珠九顆,所穿吉服褂可繡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郡王側福晉冠頂可嵌東珠七顆,可服用蟒緞、妝緞,各色花、表緞,而庶福晉卻是什麼都不能穿。



如上可以看出,庶福晉的地位真的要比側福晉低的太多了,雖然她們都為妾,但地位卻真的是差的太多,一個是有名分的,而另一個卻是沒名分的,一個在陽光下,另外一個卻只能在黑暗中。


澳古說歷史


福晉這種東西是滿語,翻譯成漢文的意思,就是夫人的意思。在努爾哈赤時代附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職位,努爾哈赤自己的夫人和侍妾都統稱為福晉,只不過正室稱為大福晉,其他的侍妾和小老婆都稱為福晉。

到了後來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學習了中原文化,自然一切事情都按中原的來,所以這個時候皇帝的嬪妃也不再叫福晉,而高人一等,用中原嬪妃皇帝的封號。但是其他王爺的夫人及侍妾都按這個來,例如正室的話叫叫做福晉,而側室的話叫做側福晉,側福晉事實上就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平妻。

平妻地位比正妻的地位要低一點點,但是比其他的夫人和老婆地位要高,其他的庶福晉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妾室。庶福晉只是一個體面上的說法,至於直接稱的侍妾,那地位就更低了,恐怕也就和通房丫頭差不多。所以說從這些人的稱呼人來看,就能看出這些人不同的差別。

一般的王爺有一個正福晉,再加上一個側福晉,這兩個是朝廷所認可的,經過正式冊封的,並且在皇家記錄中。而其他的庶福晉和侍妾,則是王爺自己所納,在朝中沒有正式的記載,也沒有什麼冊封儀式。到了現代社會已經實行一夫一妻制,也就不存在著這些差別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福晉”在滿語裡面的意思就是夫人。

順治十七年規定,親王、親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晉,側室則稱側福晉。 

努爾哈赤有16個老婆,統一都叫"福晉"。


(福晉)

正室稱“大福晉”,繼室稱“繼福晉”,側室稱“側福晉”。後來滿靖建立宮庭制度,就把大福晉稱為皇后,其他的側福晉稱妃子。

清朝入關後,為了表明自己也是文明人,後宮的稱呼就慢慢多了,也有了劃分。

但直到康熙時才形成完整的制度。

福晉又叫“嫡福晉”,專指正室大老婆;側室一律稱“側福晉”。

嫡福晉的孩子就是嫡出,側福晉的孩子則是側出。但是側出不是庶出,側出也是嫡子。


(側福晉)

側福晉是經過朝廷認證的,身份遠遠高於庶福晉及妾的,側嗣的地位也要高於庶子。

“庶福晉”不是個封號,只是對妾的一種客氣的非正式稱呼。

庶福晉就是婢妾,沒經過朝廷冊封,在皇藉中不登記入冊,也沒有冠服。

她們在家庭中承擔著生兒育女的義務,卻享受不了"妻"的待遇 “嫡福晉”是家中第一女主人,是正妻。“側福晉”也是妻子,是平妻。

正妻和平妻的孩子都算是嫡出。“庶福晉”則是妾,地位遠遠不如側福晉,所生子女是庶出,比嫡福晉和側福晉的孩子差多了。

“侍妾”連妾都不如,她們一般都來自下層家庭,甚至是戰敗方的禮品。


(侍妾)

"侍妾"是相比"妾"多了一個字,這個字註定她們比妾更加低等,"妾"還有一個名份,但"侍妾"代表招之即來,呼之即去的,身份更加低賤。

一般"侍妾"都是陪嫁丫鬟給名份升上來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馮生


剛日讀史


滿清沒有入關之前,是一夫多妻制。所以皇太極的哲哲、海蘭珠、大玉兒、娜木鐘及巴特瑪璪都是妻子,只是後來發達了,學習漢制,有了皇后、宸妃、貴妃、淑妃、莊妃的封號,以前都是叫福晉。而且那時候婚姻沒啥講究,哲哲海蘭珠大玉兒是姑侄,娜木鐘巴特瑪是寡婦,據說海蘭珠可能也是二婚。

清順治以後入關,學漢制,要冊封女眷。才有了什麼嫡福晉和側福晉,成了一夫一妻多妾制。但是側福晉出身也不低,要經過朝廷冊封,冠服也是內務府統一,不過宗法上還是妾室,高貴一些的妾,大多是皇帝指定,嫡福晉也不能隨意處置。

其餘庶福晉不過是客氣的稱呼,並沒有什麼宗法上的地位,像妾、侍妾、格格不過是稱呼不同,大多一般出身。像乾隆的高貴妃做了10年的侍女才冊封為側福晉,那十年大概就是侍妾的身份。


月滿西樓呀


福晉、側福晉、侍妾、庶福晉,這些都是來自滿語對女人的稱呼,滿語我們都知道,是女真人說的一種語言。

女真人還建立了一個朝代,就是我們最為熟知的清朝。清朝的建立者,就是努爾哈赤,當然了努爾哈赤是沒有當上皇帝的。

比如努爾哈赤,若是娶了妻子,而且不止一個。那麼,他的所有的妻子,都是被稱為福晉的。

女真沒有入關當皇帝之前,他們覺得女人的地位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有了統一的叫法,就是福晉。

但是,到了他們入關當了皇帝了,這個時候就必須要有講究了,一個人的尊卑就必須體現在名稱上了。

當然了這是漢人叫給他們的。

然後就有了福晉、側福晉、庶福晉方面的稱呼。

當然了皇帝稱呼自己的女人肯定是不能在叫福晉了。畢竟皇帝要遵守漢人的規矩,最為尊貴的女人被稱為皇后,然後皇貴妃,貴妃......。

這是皇帝對自己的女人的稱呼。

只有皇帝可以這樣像漢人一樣稱呼自己的女人,王爺們就不不同了,王爺們還要繼承傳統的叫法,只不過也有了高低貴賤之分。

王爺們和皇帝對妻子的稱呼完全不同,王爺們稱自己的妻子為福晉,比福晉底一個等級的就是側福晉。

一般清朝的王爺們,都是准許娶兩個老婆的,而且清皇裡王爺的福晉和側福晉都是清皇室冊封登記在冊的。

其它的庶福晉和侍妾地位就更低了。

庶福晉其實就相當於是漢人的小妾了,侍妾的地位更低一些,他們充其量也就是通房丫鬟之類的。

所以福晉、側福晉、庶福晉和侍妾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史學達人


側福晉的地位雖低於嫡福晉,但也是擁有正式朝廷誥封的命婦,入宗籍之冊。而侍妾也就是“格格”,並沒有這樣的待遇。所謂“庶福晉”只不過是旁人對侍妾的客套稱呼而已,其實並沒有這樣的命婦品階。

滿洲語中的福晉意思是“夫人”,類似於於漢人所說的“妃”。滿洲入關之前,各種妃妾制度並不完善,比如努爾哈赤的16個妻妾都叫做福晉;皇太極時才完善了後宮制度。


“福晉”之前所加的“嫡”、“側”,突出的就是嫡庶地位。嫡福晉就是正妻,而側福晉就是側室。其實在滿洲入關前,側福晉更類似於漢人所說的“平妻”而不是妾室,大多數情況下嫡福晉只不過是先過門或者家世更高而已。側福晉所生的孩子當時也屬於嫡系,地位並不比嫡福晉之子低。入關後,嫡庶尊卑開始建立起來,嫡福晉與側福晉的區別才真正顯示出來。

側福晉、格格均屬於側室,不過不同的是,側福晉雖是妾,卻與嫡福晉一樣有正式冠服,由禮部冊封。側福晉的名字也入宗室之籍,相對於嫡福晉而言只是地位較低,卻也是正兒八經的正式命婦。


而低階侍妾也就是所謂的“格格”,就沒有側福晉的這些待遇,朝廷都不會正眼看她們一眼。除非生育子嗣後,皇帝同意才能晉封成側福晉。清朝的“格格”多指的是侍妾或者貴族家的女兒,“庶福晉”雖帶著福晉兩個字,卻只不過是旁人對她們的客套稱呼而已。格格也就是庶福晉,其地位就是婢妾,地位也就比王府中的侍女高一點。

康雍乾時期,親王可有側福晉兩人、郡王只能封一位側福晉,《甄嬛傳》中果郡王同時有兩位側福晉其實是不可能的。乾隆朝,親王可以冊立四位側福晉,親王的世子以及郡王可以冊立三人。


相對於側福晉有明確的人數限制,侍妾就沒有了。格格,或者說是庶福晉想要多少都可以。以乾隆皇帝潛邸時為例,除了嫡福晉富察氏,側福晉那拉氏與由格格晉封的側福晉高氏,當時弘曆府裡的珂里葉特氏、蘇氏、金佳氏、富察氏、陳氏、黃氏、柏氏等均為格格身份。

所謂子以母貴,生母身份不同自然其子嗣待遇也不同。清朝嫡福晉所生的兒子,除世子外均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女兒封郡主;側福晉與庶福晉雖然都是妾,卻也不同。側福晉兒子為鎮國將軍,女兒為郡君;侍妾所生兒子封輔國將軍,女兒沒有明確的相應爵祿。


澹奕


側福晉:清代親王、郡王的側室夫人。福晉乃是音譯詞,意為夫人。順治十七年(1660)規定,親王、親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晉,側室則稱側福晉。

簡單來說就是副老婆,有一定的品級的,一般是兩位

庶福晉:就是侍妾的一種,沒有定數,庶就是多的意思,叫福晉只不過是尊稱。沒有品級

侍妾就好理解了,沒有品級。


子沐小才女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古代,嫡福晉和側福晉都是由禮部冊封,有朝廷定製的冠服!側福晉的冠服比嫡福晉降一等,每年由宗人服匯奏請封,諮送禮部入冊!

而庶是指妾室,庶福晉地位比較低,相當於婢妾,不入冊,也沒有冠服,庶福晉只是別人對她的客氣稱呼,是沒有經過朝廷冊封的

但是嫡福晉與側福晉都是被作為妻子看待的,一個相當於正妻,一個是平妻,所生的子女,地位也相同

而庶福晉是女奴或者是奴婢的身份,相當於妾,地位遠遠不如正室,所生的子女不能與正室所生的子女相提並論


初遇在那個夏天


側福晉

側福晉,清代親王、郡王的側室夫人。

福晉乃是音譯詞,意為夫人。

順治十七年(1660)規定,親王、親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晉,側室則稱側福晉。

①發展

福晉乃是音譯詞,意為夫人。

順治十七年(1660)規定,親王、親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晉,側室則稱側福晉。

亦用以封蒙古貴族婦女。

清制又規定,親王、親王世子、郡王的側室,凡生有子女者,可每年一次由宗人府匯奏請封側福晉,經過皇帝的認可後,由禮部冊封,有朝延定製的冠服,入冊。

順治、康熙、雍正時期,親王可封側福晉兩人,郡王封側福晉一人。

乾隆時定親王封側福晉四人,親王世子、郡王封側福晉三人,奉特旨賞給者不拘額數。

②定義

為了強調正室的嫡妻地位,又稱嫡妻為嫡福晉。

嫡福晉與側福晉都是由禮部冊封,有朝延定製的冠服,見於《大清會典》。

側福晉冠服比嫡福晉降一等。

每年一次由宗人府匯奏請封,諮送禮部都入冊。

庶福晉

庶福晉,指滿人皇室宗親的婢妾(福晉是音譯詞,意為夫人)。

這個稱謂其實只是別人對她們的客氣稱呼,是沒經過朝廷冊封的,僅僅比自己所在府中的婢女侍從略高一等而已。

福晉乃是音譯詞,意為夫人。順治十七年(1660)規定,親王、親王世子及郡王正妻封福晉(為了強調福晉的嫡妻地位,又稱其為嫡福晉),繼室稱繼福晉,側室則稱側福晉。

亦用以封蒙古貴族婦女及稱呼後宮嬪妃(到了康熙時期典制完善了,用“福晉”和“格格”稱呼後宮嬪妃的情況才消失)。

庶福晉地位比較低了,相當於婢妾,不入冊,也沒有冠服。

這個稱謂其實只是別人對她們的客氣稱呼,是沒經過朝廷冊封的,僅僅比自己所在府中的婢女侍從略高一等而已(在府中甚至有的庶福晉被當作婢女使喚)。

侍妾 [shì qiè]

氏族社會時期,國中有“媵制”,這是一種氏族首領才有資格實行的婚姻制度。

即女兒出嫁時,岳家必須以同姓侄女輩陪嫁。陪嫁過去的姊妹或女奴,自然屬於媵妾,而姊妹媵妾的身份比女奴要高,那就不必多說了。

歷史沿革

再往後,便正式出現了“妾”。

妾在家庭中,雖然承擔著生兒育女的義務,卻享受不了“妻”的待遇。為什麼呢?

最初的原因很簡單——為妻的女子,家庭出身都要高於妾。

妾一般都來自卑*低下的家庭,甚至是戰敗方奉獻的禮品。

“侍妾”是相比“妾”,有時意思相同,但更多情況下是更加低等的一種身份,“妾”本身還有一個名份,但“侍妾”,就是呼之即來,呼之即去的,身份比起“妾”,更加低賤。

有時的陪嫁丫鬟就是被稱為“侍妾”,如《紅樓夢》中王熙鳳的丫鬟,就是侍妾。

姚冶誠就是蔣介石侍妾。


一視覺YSJ


用一個公式:側福晉>庶福晉>侍妾 側福晉在嫡福晉死後有望轉正,其餘兩類沒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