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清晨》|一场八卦引发的血案,揭露了无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血色清晨》|一场八卦引发的血案,揭露了无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血色清晨》围观的人群


人群嘈杂的环境下,众人的沉默无语,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渗入骨子里的冷漠。

电影的一开头就是血案现场,众人搀扶着一个七十岁的老奶奶往回走,另一边则是几个人一脸冷漠地在确认死者,村民们都在围观。

01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作为一个农村教书先生李光明,温润斯文,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尽心尽力地在农村坚持教书,无怨无悔。教书,教会学生读书认字,明白事理。却没能教会愚昧无知的农村人,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农村人一辈子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勤勤恳恳地劳作,背朝蓝天脸朝黄土,把一生都奉献在这片土地上。

穷苦的乡下人,他们一辈子没有见识过外面繁华世界,他们没有文化学识,只懂得种田养殖。因为那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和智慧,口耳相传。靠自己双手劳作了农民,看不起不会种地的乡村教师。在他们认知里,只有会种粮食才能养活一家老小;不会种田的人,就被贴上没出息的标签,在他们眼里,是没出息的人。这是愚昧无知之人的可笑。

《血色清晨》|一场八卦引发的血案,揭露了无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事故现场


整部电影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把九十年代中国农村落后无知又愚昧的思想现状暴露无遗。

这是一场事先就被告知的谋杀案,有人相信,有人怀疑,有人不信。无知的村民低估人的冲动程度,和死要面子的心理,还有男人的尊严不可侵犯。最可笑的是,全村人都知道那哥俩(李平娃李狗娃)要杀明光,却只有当时人不知道。这是多么可笑的事,多么的讽刺。

出门经过的路上也遇到知情人,却也没人明确告诉他。那些自以为当家做主的男人,只是冷眼旁观发生的一切,因为这一切都不关他们的事。他们只是一个看客,被杀的人不是自己,不会有人真的干出这种杀人的事。而那些看似胆小无知的妇人,却宁愿相信有,不相信无。她们害怕出事,害怕真的被杀死。所以匆忙赶去报信,但因为中途让小孩去报信,那个女孩虽然知道事态的严重,惊吓得连水桶掉了没担回去,被母亲臭骂一顿没能去送信。聪明的女孩写好纸条让弟弟去交到老师手上,不明缘由的弟弟只是把纸条送到老师的家中就跑了。

这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地巧合,也是那么地可恨无助。眼看着可以避免发生的事,却要眼睁睁地目睹它发生。所有人都有无法逃避的责任,或直间或间接,或有意或无意。


《血色清晨》|一场八卦引发的血案,揭露了无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散落一地的教科书,沾满了鲜血

02

平娃和狗娃并不是真的要杀人,只是想出一口气发泄一下,但又被他人的话语激怒和挑衅。就像一条备受凌辱的狗,愤怒可怜又无助,得不到帮助,旁边还有人落井下石,嘲笑他们的悲惨境遇和懦弱行为。狗急了还跳墙,人在被逼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唯有同归于尽。

在知识匮乏的时代,无知又封建迷信的农村,他们不懂得一个教书人担负的社会责任,他们不懂得法律。平娃和狗娃大字不识几个,在他们眼里杀人不识什么大事,但是可以让人知道他们哥俩的胆量,对他们刮目相看,挣回面子和尊严。他们不知道杀人要偿命,那些愚昧冷漠的村民也不知道要一命抵一命。在他们眼里,这不过就是犯了一次比较大的过错,惩罚教育一番就好。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自以为是。

年少时看不懂《故乡》,只觉得那是一个中年男人对于故乡深厚的怀念之情,感叹岁月的流逝,世事的变迁。以为鲁迅先生刻画故乡人物饱满的心里变化,和丰富犀利的语言对话,不过是为了塑造鲜明独立的人物。而今,恍然发现那是先生看透一切,又无力改变的悲伤情怀。他深刻地体会到被封建思维捆绑的人,更看清道德绑架不过是弱者的一种处世方式。

鲁迅先生看透当下的社会,看清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心,知道这是病态的。而这病不在人的身体,而在于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质朴的乡下人,也会为了生存做出坑蒙拐骗的事,想尽办法占小便宜。人与人之间不再互帮互助,转变为相互算计。

生在改革开放的和平时代,没有经历过动荡时期,就无法体会人生悲苦,生存的艰辛。看完《血色清晨》,才明白鲁迅先生为何能够直击人心,句句见血,还写出《狂人日记》小说。敬佩鲁迅先生的洞察人心和卓越远见!


《血色清晨》|一场八卦引发的血案,揭露了无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鲁迅雕像

03

村民的自以为是没能挽救一条人命,村长的自大轻视了事情的严重性,杀人凶手自以为是挽回尊严,但不知道是要以自己生命为代价。

当这一切风波过后,没有人会记得有一个人在公开是谋杀里丧生,没有人会因此而内疚。他们会把这个故事当成一桩风流韵事导致的悲剧讲给他们的后人听,也不过感慨一个年轻小伙子死于非命。

案发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冷漠无情的村民没有一个人阻拦,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明光说一句话,哪怕只言片语都没有。直到明光倒地的前几秒,一个苦苦寻找他的人终于赶来了,大声呼喊明光。这一声“明光”却成为最后的绝唱。

明光在最后一刻听到有人喊他,在他绝望的时候,又给了他一丝欣慰。在这众多人中,还有人担心他的安危。明光倒地前用尽全身力气挤出一句话:

“爸爸,他们把我杀了……杀了。”

此时的明光看清了所有人无情的嘴脸,和冷漠的人心,他睁着眼倒地而亡。明光是含恨而去的,他怨恨自己无法改变麻木不仁的村民,他恨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一句话,只是冷眼看着眼前的一切。

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农村老师,没有死得其所,却被一个没有经过证实的八卦信息夺走生命。伤死他的不是平娃和狗娃,而是那帮自以为是的农民,认为那是他的罪有应得。这不是一场临时起意的谋杀,而是一场公开默认的谋杀。

凶器只能残杀一个人的身体,而语言可以毁灭一个人的心灵,诛人又诛心,风言风语伤人于无形。


《血色清晨》|一场八卦引发的血案,揭露了无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04

一个人的沉默,直接导致一个人被所有人唾骂,即使他对这件事一无所知。

李红杏保持沉默,一方面是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说清楚;另一方面,她对于男女这些事根本不了解,女孩子天生的羞耻心,更让她羞于启齿。在她被哥哥拳打脚踢逼问的时候,她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只是在喊叫在哭。她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怎么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没见红。但她又没和别的男人发生过关系,她记忆中就没有一个具体的男人名字,让她如何开口?在最后她二哥说出怀疑人物李明光时,她却放声大哭,低头默认。她的这种行为或许在她自己看来,并不是默认,但是在她的家人眼里,却是默认了,说出了真相。

当她知道他的两个哥哥要杀了明光的时候,她也始终没有反驳辨正一句。她没有说出真相,她也不敢替无辜的明光说一句事实。一个上学读过书的女孩子,能看懂诗,为什么就不敢为这件事说只言片语呢?背后的伦理值得每个人深思。

这部电影非常的压抑,并不是画面多么阴暗,而是作为一个正常人,看到一切就像彩排好的故事一样。他们知道前因后果,知道最后的结局,一切都可以逆转挽救,但所有人和事都那么巧合地错开。鬼使神差般不受控制。

这一切可以怪谁?到底为什么发造成这样的结果,没人知道。等到法律制裁的时候,观众还是观众,三个被毁家庭的苦与痛没人关心。因为,那一切跟他们半点关系都没有,他们还是依旧过他们的日子。而被害者的家人,凶手的家人,无辜被牵连的芳儿,他们往后的日子谁又会关心呢?谁会想起事发事的点点滴滴,为之内疚悔恨呢?

影片的最后,小村庄又恢复往日的宁静 ,落日下的村庄,显得格外的美好。

《血色清晨》|一场八卦引发的血案,揭露了无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黄昏下的村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