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買書記

閱言悅耳,用文字分享生活百態!

近日買書記


京東網上買了兩本書,一本《春宴》一本《男人幫》,合計四十九元六毛。比毛主席題字的新華書店要便宜些許,而更可貴的是,網絡的便利省卻了兩腿奔波的勞頓,似乎宅久了,愈發討厭人群的喧譁,車輛的如流,以及那些明媚、或者溫暖的陽光。

相當長一段時間沒購書的慾望。曾經買過的那些小說、札記、哲學,散亂在房間的各個角落,靜默相對,無暇翻閱。偶爾懷疑,我的購書行為,非常不靠譜,與女人某種歇斯底里的購物發洩相仿,只是一個過程,呈現的僅僅是買的慾望。

這種慾望於書的質量而言,並無太多關聯。有些書,厚得象口微型棺材,卻從未打開。但我看著那一口口棺材,內心總不經意間有愉悅感湧動。我擁有,似乎我便可以。可以什麼?可以自欺欺人,欺騙自己完全領悟了棺材的表象與內涵。

在京東網購書,還是第一次。以往不是易趣就是噹噹,噹噹更多一些。這次為啥選擇京東,可能是因為想升級成京東金牌會員,四十九元六毛雖然不多,卻足以把我的京東會員等級升到金牌。其實,金牌會員有無意義,我也比較糾結。

選擇《春宴》,是某個場合聽某人說,這本小說很不錯,安妮寶貝的最新力作。不是文化人,也經常不高興看小說,覺得看小說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的一種壞習慣,若你沒足夠的文化、足夠的金錢、足夠的時間成本,請與小說走開。

文化消費,成了時間消費,小說功不可沒。沒頭腦的我難得去趟星巴克、迪歐,或者類似於以上兩者的公眾場合,總會發現帥哥靚女手中捧著張愛玲、村上春樹的小說在孜孜不倦地攻讀,那神情、那姿態、那格調,那氣勢,堪比高考前夕的莘莘學子。

安妮寶貝的文字以前只是聽說,很小資,也很都市。關於她的印象,隱匿在十年前與一位陌生的女網友搭訕中。

“hello,妞,能聊聊嗎?”

“對不起,沒時間,我在看小說。”

“女文青?看什麼小說?米蘭昆德拉的?”

“不是,安妮寶貝的《告別薇安》。”

“安妮寶貝是誰?作家?很有名?”

“一個網絡寫手,寫得很感人。”

“哦,那你忙,88”

“拜。”

十年前的記憶,情節有些失真,但主題不會出錯。十年前的我沒興趣去翻閱安妮寶貝的小說,十年後的今天,我居然會買她的小說,十年,真的可以改變許多東西,愛情與愛好,習慣與習性,夢想與夢遺。

十年前,她只是一個網絡寫手,十年後,她成了身價百萬的暢銷作家。

似夢迷離的十年,每個人都在改變。只是有的人從壞變到好,有的人從好變到壞,當然,還有一些人從壞變到更壞。

近日買書記


沒來得及看完《春宴》,或者永遠看不完《春宴》,閱罷自序,安妮寶貝的文字確實清新、優美,不拖泥帶水,意象萬千,富有哲理。可這又有什麼呢?並不是優美的文字就必須看完的,正如這個世道最美的愛情沒必要非得海枯石爛天長地久。

《男人幫》就是一本剖析都市男人愛情心理的寶典。我承認購買《男人幫》,是因為連續看了幾集同名電視劇。大腕雲集,美女如雲,這是吸引觀眾的最大賣點,但激起我綿延不絕的收視慾望顯然不在於此,而在於那些深刻而又不失詼諧的臺詞。

一集一個故事,類似美劇。但每集片頭和片尾的獨白,配上趙寶剛式的背景音樂,總能恰到好處,讓人思索,讓人回味,讓人琢磨,最終有所感悟。正如導演趙寶剛所說,《男人幫》就象一個愛情萬花筒,將所有的愛情類型一網打盡,每個人都能從中或多或少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小說與電視劇,都是時間消費,娛樂消費,但小說人物需要讀者去理解、揣摩並勾勒,而電視劇已通過導演的選型直接把小說人物直觀在觀眾面前,撲面而來有種現實感。這就是往往一本優秀的小說普通大眾沒耐心讀完,而由此創作的電視劇卻能堅持看完的原因。

所以我坦白,雖然買了兩本小說,但基本不會讀完,而《男人幫》電視劇呢?我想會和看美劇《尼基塔》一樣,一集不落。因為,本質上我就一普通大眾,不文化非知識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