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古玩收藏怎麼才能撿漏呢?

龍嘯天鑑藏


古玩撿漏,是圈內人常掛在嘴邊的詞,何為漏,應當是東西經過多人的手,大家不識,到你手裡,你認識了,低價買走,賺得多就大漏,賺得少就有漏,形象比喻,人家捧著一把砂石,從指間裡漏下,你撿的是石,就是大漏,你撿的是沙,自然是小漏。古玩圈裡如果沒有漏可撿,那還有吸引力嗎?所以說玩古玩市場因漏而生,無漏則亡,無漏古玩收藏也就失去了魅力。怎樣撿到漏,一靠你的知識,二靠你的運氣。關於撿漏例子,實在太多,看看馬末都,撿的漏即大又多,他又懂講故事,多看看他怎樣撿漏,享受他撿漏過程,學到漏的知識,你自然會撿漏了。我說說我撿的一次漏,我喜歡釣魚,我們住的城市有一個最早的星級賓館,因地偏,客人少,酒店失修,最終倒閉了,酒店中的花園池壙,變成了釣魚場,魚場旁邊的幾間客房,改作包廂,讓釣魚人吃飯,因環境好,我經常去釣,如此一釣二年多。一次釣完魚,大家在其中一包廂吃飯,我忽地發現包廂裡掛了幾幅老畫,畫幅很小,框盡是灰,我見其中一幅山水畫,畫的技法好熟,便好奇去抹灰看看,畫中有一方小印單字黃,我一看大喜,這畫是美協副主席黃格勝先生的早期畫,那時在廣西畫畫有名頭的,經常住這店,吃住不花錢,久了,留幾張畫就走,這畫也許是這樣留下的。於是我就當即決定將那幾張畫拿下,魚塘主人見我是常客,多算了十斤魚錢,就把畫給我了。這不是漏麼?呵呵,魚場開了二年多,見畫的人不下數千,讓我撿漏了。想想撿漏過程,如果我不是畫畫的,我自然看不懂,也拿不下,這是靠知識。如果看到這畫的幾千人中,有懂的,這畫輪到我麼?這靠的是運氣。玩古玩,要有撿漏的堅強信念,這樣你才玩得下去!嚴重提醒:那些開古玩店的時常跟你說,市場無漏可撿,那是要你接受他出的高價,那是坑!所以砍價要狠!發知之堂書畫




知之堂主


古玩收藏撿漏

古玩收藏是一件考驗知識、眼力、經驗、運氣的一項綜合性興趣愛好。

我認為,要想在收藏的世界裡,撿到漏,收藏到好的藏品!至少個人要具有以下基本的技能。

一、知識的儲備

每一件古玩,都是歷史文化的載體,要想收藏到一件好的藏品,首先得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只有足夠了解了文化了,才能夠對藏品有了基本的判斷。

就比如“戰國”時期盛產青銅器!“宋朝”盛產瓷器宋瓷,“元朝”盛產青花瓷。如果你對這些基本的歷史框架,一點都沒有了解。

那就絕對撿不到漏,踩到的只會是坑;古玩市場,經常會有人買到,所謂的戰國青花瓷,宋朝的青銅器;經常會鬧這樣的笑話,如果你對文化底蘊比較瞭解,這種簡單的“坑”就能夠避免。

二、向專業人士請教學習

有句話說得好“不要拿你的愛好,去挑戰別人的飯碗”專業人士,比如資深藏家、行業內的研究者,他們是靠這個行業吃飯的,他們都會身懷各種本領,向他們學習,可以少走彎路。

他們有藏品,可以多看看人家收藏的,虛心請教,古玩一定要多看多學習,才會有進步。

三、古玩實物上手觀察學習

有了前面知識文化的積累以後,就可以上手一些藏品來看,記得一定要看真品;可以去資深藏家那裡請教,看他們的藏品;假貨有千般模樣,真品都有一個特點;一開始學校,最好是看真貨,這樣就不會被假貨誤導思路,對今後的購買、收藏有幫助。

如果一開始接觸的就是假的,那彎路就長了,所以儘量去接觸一些真品。

上手觀察、學習,多思考,多請教。古玩藏品,都是要多看、多問、多接觸,才會有經驗。

有了以上經歷和學習以後,就可以慢慢入一些小藏品,先從入門的開始玩;然後隨著經驗積累,學識和對藏品的理解足夠以後。

再到市場上買貨,只有準備充分;才能夠在魚龍混雜的古玩市場上掏到一些寶貝。

最後再說一句,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把收藏當做一件娛樂愛好來玩就行,如果你沒有很高的天賦和很強的古玩知識能力儲備;就不要把古玩收藏當做職業。


海南花梨哥


古玩撿漏必須具備的條件:

一、你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敏銳的鑑別能力與前瞻性,你才能把握先機,在別人還沒發現其真正價值之前先出手購入,坐享升值的紅利。

二、你要有大量的閒錢,有些漏撿回來可能沉澱很久都不會上漲,要等一個風口才能飛起來,你如果沒有一定的資金來作為維護成本、收購成本,是不可持續的,舉個例子,北京某紫檀傢俱收藏大家就是在當時別人未真正發現其收藏價值與藝術價值時大量購得的。成龍收藏的古建築大多以紫檀作蓋房子木料,這些都是以前以很低價格購入的。

三,你要有時間,多走走,多看看,漏不會自己送上門來的,古語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博覽群書的同時也要博覽實物,畢竟撿漏也象買彩票一樣,講概率的,能撿漏的概率很小,必須要看很多貨才能遇到機會。

一位老師說得好“買賣是提高鑑賞能力的最好導師”,古玩收藏也象股票投資一樣,空有理論知識是不行的,你要實戰,你認為撿的“漏”是不是真的漏呢?讓買賣來幫你印證,能夠以高得多的價格出手或者有人願意買才能說明撿到漏。





肇洪哥日常的VLOG


謝謝,撿漏一詞說白了就是:賺了,撿到寶了,其實也就是佔個大便宜!撿漏也分大小,看怎樣去理解,一是賺錢多少都是撿漏,另一種是學識不精假貨當真,交點學費賣個教訓,吃虧是福!賠了也是賺了,照樣也叫撿漏!

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夜暴富,只會賠了夫人又折兵!要想土疙瘩變黃金,需要三分運氣七分打拼!只有學多些知識,同頭條上老師大神們溝通交流增長了見識,做到慧眼識寶才可領悟!一定戒貪!做到平常心。

我喜歡收藏,去到鄉下要說誰家有古董,個個都說有寶,網絡天下,誰不想一夜暴富,沒有幾斤幾兩,免開尊口!我留意到一些當柴燒的廢舊門板,算盤大秤的,有些還真是寶貝!我也算撿漏吧,紫檀的!雖不值什麼錢,但我知足!

我喜歡收藏收購交換,喜歡交朋友,可以關注我,歡迎留言。











齋行者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反問一句,憑什麼去撿漏呢?

首先得有眼力勁吧,這是必須的條件。沒有眼力怎麼去判別真偽、辨識好壞?先在工藝特點、歷史掌故、傳承講究、揣摩對比等,下夠足夠多的細緻功夫,才有可能基於專精的知識以博聞的眼界作為支撐,去發現被別人忽視的寶貝,換句話說,你眼力要足夠,否則也不過是撿別人漏下的沙變成了芝麻,又漏下去成為另一人的西瓜。凡是講到收藏的文化層面,想來沒有誰會認為不需要一定的素質打底。

其次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還有昂貴的時間成本。購買能力相對決定產權歸屬,這很重要。能感受看到僅僅再加一百元的大漏,卻因為比臉還乾淨,比腎都虛的底氣,眼睜睜被別人拿走,那種錐心地痛嗎?有足夠的本錢,可以讓你更能盡心去淘換挑選,有能力支撐尋奇獵寶的活動(包括但不僅包括各地文玩地攤的打望搜尋;偏遠地區網羅古舊物品的差旅支出;結交三老四少用於消息的打探和竊聽不經意露出的口風),從而增大撿漏的可能性。

最最重要的一點。運氣!古人講因緣際遇,命理所歸。現在玩老祖宗留下的寶貝,是不是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認知?我不知道這樣理解是否對,但在當下,我不認為一個缺少眼力的人,怎會有這樣的際遇,那得有多大的德性,幾世的修行?撿漏,更多的是江湖中的流傳,撿漏的想法往往是伴隨打眼的悲催。我們無妨把撿漏看著是天意,淡然處之,不因得到而狂喜,不因失去而驟悲。如果抱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的隨性怡然,完備學識,泰然無心之下,撿漏倒是真有可能。


詩渡石光


古董收藏從鑑寶節目估價開始就漸漸了變了味道,一個個撿漏的故事刺激著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們,從而人們開始投身於“撿漏”行業,將“撿漏”誤以為是收藏,這樣一來古董商高興的合不攏嘴,越來越多的小白進入市場又抱著撿漏的心態,這簡直就是在給古董商送錢!這些人收藏古董並不是為了它的藝術性、歷史性,他們只是為了撿漏一夜暴富可想而知結果都是讓騙!所謂摟薄撿漏不是收藏界的指導,而是古玩商人的商業專用語,為了獲取利潤要求古玩商必須以最低的成本而獲得最大的利潤。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採取摟薄撿漏的手段。很多收藏愛好者們在那些外行的忽悠下,錯誤的理解撿漏,實際上那些所謂的行家藏家自己都弄不明白摟薄是怎麼回事。因為現在是高速的快餐社會,人們喜歡攀比、總想著快點實現人生的巔峰。於是會出現很多新手好奇和迫切的疑問:到底哪些古玩能賣到上百萬呢?古玩收藏的理智是什麼?是最基本的邏輯推理。當一個人和你說你家裡隨便翻出來的古董能賣上百萬的時候,你應該馬上換位思考一下。有這麼好事情,為什麼人家要和你說呢?為什麼他不偷偷低價買過來然後高價轉手呢?同理,當一件看似天大的“漏”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也應該思考一下,為什麼傳說中博物館的頂級國寶就能這麼隨便“撿”到了呢?





傅老師古玩鑑定


古玩收藏從古至今一直經久不衰,現在一些資深的藏友,或許不屑去看那些地攤擺賣的古玩,覺得這樣去淘貨好像跌自己的身份。但如果在地攤上卻能低價淘到好東西,才是地攤淘貨最大樂趣所在。


先來講講地攤淘貨的基本禮數

1.淘貨先觀賞

如果對某件東西感興趣,應該蹲下來或坐到攤主準備的小凳子上,表示對攤主的尊重。開口說話之前要先相互點頭致意。

2.淘貨勿把玩

看到合適的東西儘量不要自己去拿,看不清楚的,可以用手電照照。真的要上手,不要讓賣家遞給你,要讓他放在地上,你再去拿起來。如果東西比較遠,非要用手去接不可,你在伸手接住之前要說:拿好!我要接了,然後再伸出手來接住。接住之後說:好了,我看看。看過之後遞還給賣家,也要說:拿好了,我要鬆手了!拿東西和走路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碰到別的陳設物品,非經攤主允許,不要跨越攤位上的物品。

3.不買的話保持原樣

看完的東西,要輕輕的放回原位。某些出土生坑的物品,不要用汗手直接拿取,要戴一副手套。沒有手套的,經過攤主允許用手指穩定的拿住器物的邊緣,不要用手盤玩。

4.看情況問價

不想要的東西,或者不確定的東西你可以隨便看隨便上手,但是不要問價錢,問了價錢,你就應該還價。還價多少都沒關係,一分錢都行,但是對方一旦答應了你的價錢,通常就要交易。當攤主向你介紹假貨時,不要直接揭露,要斷然的說:這個我不喜歡!

5.勿評勿多語

別人在看東西的時候,你可以在旁邊看,但是未經攤主同意不要評論。別人看完的東西,你才能看。別人議價的時候,你可以聽,但是不能參與。別人議價結束,未達成交易,你才可以和攤主議價。

6.淘貨勿當面評

作為顧問幫朋友一起看東西的時候,不要當著朋友和攤主的面直接評論物品的真偽、等級與價值。應先和朋友說好,不要當著攤主的面問這東西對不對。一樣的道理,你的朋友作為你的顧問幫你看東西的時候也是一樣,你也不要當著攤主和朋友的面問這東西對不對。這是犯了行內的大忌,會使你的朋友很難做。離開攤位後你們才可以交談對某件物品的看法。

7.淘貨常交流

自己看不準的東西,要請朋友掌眼。之前要和攤主明說:這件物品我看不準,要請朋友掌眼。攤主願意的前提下,你才可以請你的朋友來看。這個時候你的朋友就是你的代理人,可以直接和攤主品論物品的真偽、價值,並代表你討價還價。

未經攤主同意,你請的朋友不能直接參與交易,只能私下裡給你提供意見,注意事項參見第6條。

8.淘完貨好壞都要悶聲

地攤上的東西,不論真偽。你想撿攤主的漏。攤主也想撿你的漏。這是千百年來古玩行業的規矩,向來如此。買到假貨了就自認倒黴,算是吃了藥了。通常地攤上的物品價值都不很大,淘完就不能再去找人家理論。撿了漏,通常對價格秘而不宣,除非人家願意自己告訴你,不要問人家多少錢買的。


接下來說說撿漏的十個竅門

1.早上剛出攤的時候。

這個時候大多數攤主都未開張,一般都想盡快開張圖個好兆頭,這個時間段裡通常都會比較容易討價還價。因此很多老玩家都會一大早就跑到地攤上看東西了另外這個時間剛剛開市,有些民間收來的東西第一次出現,高手看家也不很多,撿漏的幾率也比平時大一點。

2.快收攤的時候。

一般的攤主都想在賣點東西,這叫做“釣魚心態”。最後收攤之前要是能賣點東西,也是個好兆頭。這時候通常也會比較容易討價還價。很多古玩市場的定期集市上,攤主擺了一天的攤子,一件都沒賣出去的人很多,本來心裡想著賣100的東西,快散攤的時候可能三五十就賣了,這很正常。

3.看好一件貨要酌情還價

與攤主討價還價,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人家要的還算是合理,那麼你就不要一次壓得太低了,這樣會使得對方認為你沒有買東西的誠意,那麼下一步就很難談到一起了,人都有個脾氣,說不定人家就把價錢板死了,就這麼多錢,你愛買不買!

4.拿捏好心裡價位。

你心裡的價位很重要,攤主都是人精,厲害著呢。人家就是做這個的,經驗比你豐富得多,別小看了人家,看著不起眼的人,賣了你,你還幫人家數錢呢。你的心理價位,和攤主的心理價位比較接近的時候通常會比較容易達成交易。心裡沒底價的東西,你通常就不要問價錢了,等你心裡有個價位了再還價。哪怕先問問高手,不瞭解價格的前提下,通常很難避免吃虧。

5.多次議價。

有時候有些東西,不是一次能夠談成的。我有這樣的經驗,還不下來價錢,就先不談了,走人。轉一圈回來,再談。這個時候攤主通常會讓點價錢,通過多次的交流,人也熟悉了一點,話也就好說了。多次熟悉了雙方都好說話了,對方也不會甚為己甚。

6.撿漏前熟悉市場

古玩市場通常都會有一類人只賣一種東西,賣水晶的就賣水晶,賣木頭珠子的就賣木頭珠子,賣籽料原石的就賣籽料原石。通常這些人都有較為穩定的進貨渠道,手裡真東西多點,他們的眼力也好點,這類人認識幾個那是很有點好處的。

還有就是外地來的小販,有山西的、有河南的、回疆的,來自五湖四海。哪裡有了大型的古玩交流會,他們就會成群結夥的跑到哪裡。這類人通常都會有點好東西,想賣個好價錢。因為地域的原因,有的東西在他們當地賣不上價錢,轉戰個地方就能多賣點錢。

通常遇到著的樣的攤主,你要看價論事了。東西對了,價格不便宜,有時他們不瞭解行情亂開價,不要看買的人多了你也去湊熱鬧,只有真的達到你的心理價位了,你再去買。當然,真的碰到便宜的好東西了,千萬不要放過.....

玩家下海的,有些玩家,手裡東西太多,玩的膩了想換換玩,就把自己不太喜歡的東西拿出來賣掉,這樣的攤位東西都比較少,但是質量都比較高。價格公道,至少是不會專門的忽悠你。儘管如此,還是要按照你自己的眼力來決定是否購買。還是那句話,不聽故事,只看東西!

7.淘貨莫貪心

人有了貪心,這貪心就會矇蔽你的雙眼。

很多人在地攤上淘東西就是為了做買賣,老是想著撿漏,花上個幾十一兩百塊錢的,買個價值連城的寶貝。要麼就是見到一個東西,

就想著我要是買下來回頭賣出去,能掙多少錢。人一旦有了這樣的心態,就危險了。本來能夠看出來的很顯而易見的假東西,當時在地攤上腦袋一熱,就什麼都看不出來了。

8.歡喜不表露

淘貨記住別讓攤主覺得你特別喜歡什麼東西。你看上了東西,就是真的喜歡死了,你也別露出來。不就這個破玩意兒麼,想買不想買的,我再看看再說吧......

久經沙場的地攤老將們都是很會察言觀色,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能要出高價來,什麼樣的表情和狀態說明你非常喜歡某個物件。你喜歡吧,那我就多要點好了,反正我不怕你跑了,你就是假裝跑了,你也還會回來找我買的,我不著急。

9.假貨都很髒

絕大多數假貨都想冒充個老物件,不是酸蝕做舊的,就是沾滿了骯髒的泥土。有的乾脆就是直接在糞坑裡泡出來的,內個噁心呀......

真東西,不管是傳世的還是出土的,都會比較好看。老東西有很明顯的陳舊感,但是絕大多數並不會很髒。即便是帶著土的出土物件,也不會很髒,只是帶著些土而已,東西都是規規矩矩的。看起來很髒的物件,大約就是假貨了。作為新手,見到不認識的很髒的東西,千萬不要認為是老東西,直接抱有懷疑的態度就行了。因此見到地攤上的不認識的髒東西,直接無視是新手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

10.成名文物不會出現在地攤上

這個是真理,你要是在地攤上看到了和博物館裡一樣的物件,那大都是假貨,可以直接過濾。比方說玉器,你要是見到個商代玉鳳,那不會是真的,真的只有婦好墓出土了一件,在國家博物館裡呢。你要是見到個紅山文化玉豬龍,那也別抱幻想,真的全國也沒十幾個,那玩意落不到地攤上的。再比方說神馬官窯瓷器明代宣德爐唐伯虎的仕女圖神馬的,那都是不可能在地攤上出現的東西,撿漏歸撿漏但也別指望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最後這裡要告訴所有古玩藏友們,去地攤撿漏雖然有幾率遇到真品,但這樣的幾率並不算大,而且大家不應該抱著這樣的目標去淘貨,即便沒有淘到貨,至少也可以從仿品與贗品中學到一點鑑別的知識


戀惜工作室


什麼叫揀漏,古玩收藏沒有揀漏之說,有的人玩了一輩子,以電視為教材,以街頭賣破爛為師。不去研究歷史,不去攻讀中國文化的形成機制。總認為古玩就是老破殘,好東西全在博物館,每天潛心研究片片。視野短淺,思想禁固。沒有深厚的功力,沒有對古代藝術品的理解。甘作井中之蛙。即好東西從眼前過,一個仿字就被打假。城門樓麻雀永遠不明白雄鷹為什麼博擊藍天。當幾萬買到一個民國嫁妝瓶就如獲至寶。而對旁邊放的二百元宋代汝洗卻視而不見。這就是文化的差距。當高價買個普品卻以為揀漏了。一句時興話沒文化真可怕。漏是給那些勤奮學習,刻苦研究的收藏人。機會是均等的。一句歌詞寫的好。借你一雙慧眼吧。慧眼是那些風雨中行舟人








晚山古玩


古玩是人最興趣之最有漏的物件,買之前定要說的一無是處,要有耐心,臉皮要厚點要有長期說服精神,更不要急成,機會往往在急中嘗失!





廣廣人生


我的觀點是:可以撿漏。但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知識性。有豐富的知識積累,有辨別真假的水平,漏才不會與你插肩而過。二是前瞻性。有的東西眼下不一定是漏,但你眼光獨到,對市場的走勢有明確判斷,就會有巨大的增值潛力,這何嘗不是漏呢?就如買了潛力股票一般。三是機緣性。漏可遇不可求。碰到漏,也是一種緣分吧。在下就從一個收廢品的老者手中花15元,買到了三本福建版的通俗前後漢演義。巧就巧在我就是專門搞連環畫收藏的。這也佐證了我的三性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