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要脫離歐盟?

手機用戶71132670330


這個問題我曾經答過,我就再回答一次

英國脫歐根本的原因就是英國在歐盟中沒有獲得足夠的地位和利益。


一.英國在歐盟的政治地位邊緣化。英國經過13年才在1973年才被允許加入歐盟的前身歐共體,隨著歐共體轉變為歐盟成為歐盟成員。英國在歐盟的地位一直被德國法國壓著,雖然英國經濟在歐洲領先,但在歐盟的地位一直在德法之後,這使英國的上層政治人,認為英國在歐盟的地位,與自身實力不匹配。

二.英國覺得沒能在歐盟中獲得應得的利益。英國每年交納歐盟會費的八分之一,僅次於德法,但獲得的收益,相比德法大大不如,這加劇了英國對歐盟的不滿。


三.歐盟推行一體化,實行統一貨幣歐元。而英國獨立於歐元區,繼續實行英鎊單一貨幣,這也引的歐盟內各國對英國不滿。

四.英國保守派首相卡梅倫上任,保守派民眾支持率降到最低,為挽回頹勢,也為了向歐盟內的德法兩國施壓,以使英國少交納會費,獲得更多利益。卡梅倫提議進行"脫歐公投",他的本意也不一定就脫歐,但沒想到公投通過了,他也只得黯然下臺。

五..美國不希望歐洲成為一個整體。同一個聲音說話的歐洲對美國的戰略優勢有影響。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鼓動英國脫歐。失去英國的歐盟,實力大為削弱,就不足為懼。英國從二戰後就緊跟美國。可以說英國選擇了美國,拋棄了歐盟。



英國脫歐短時間內能夠節約一些歐盟會費,能夠在歐債和移民議題上自己說了算,不用動輒聽歐盟安排。從長遠看,英國離開歐盟沒有什麼益處。只能使英國更加被歐洲孤立,英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會隨著脫離歐盟而削弱。

我是點力,喜歡就來個關注吧。


點力


為什麼要脫歐?通俗一點說就是起初幾個大佬(英法德意)建了個微信群,沒事發發紅包,互惠互利,後來進群的小弟越來越多,只搶不發,大佬不高興了,現在這世道,地主家也沒餘糧啦,於是有個大佬叫英國,退群啦,估計後面還有跟著退的,最後只剩幾個不發紅包的啦![/cp]




七夜丶丶丶丶


英國脫歐主要是因為英國不想承受太多歐盟的貧窮國家給英國帶來的經濟負擔。英國脫歐對英國有非常大的好處。我舉例說明:



1.歐盟地區有28個成員國,歐盟就相當於一個國家,而28個成員國就相當於28個省。這28個成員國的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由來到每一個歐盟國去工作,享受與當地人一樣的福利。



2.英國是歐盟成員國裡非常富裕的國家,由於很多歐盟的成員國經濟水平都比英國落後,這導致大批東歐國家的貧困人民來到了英國進行打工,還有大量的敘利亞難民來到英國打工,這確實搶佔了英國本地人的就業。



3.例如:英國的建築工人是比較辛苦的一個職業。因為這種工作髒活累活比較多,很多英國人都不願意幹。因此英國公司把建築工的工資調到很高,這吸引了大量的英國本地人當建築工人。英國人的錢英國人自己賺,英國政府沒有怨言。



4.可是由於東歐和敘利亞大量的窮苦人民來到英國打工,他們需要的報酬比英國本地工人要低廉得多。而英國的企業家願意聘用這些來自東歐和敘利亞的窮苦人民,這樣可以給英國的企業減少工資支出,節約成本。可是英國當地人就失去了工作。



5.而歐盟國家來到英國的打工者們,都能夠享受到英國的福利政策。例如英國本地的病人需要進入國家醫療體系登記排隊動手術,可是大批的歐盟國家人口也來到英國享受英國的醫療,這就增加了其他英國人等待看病的時間。



6.而英國每年從歐盟國家的進口額,要大於英國對歐盟國家的出口額,因此英國感覺到非常吃虧,所以英國一定要脫離歐盟。英國不想讓其他歐盟國家的人民來到英國,享受英國的福利待遇。


香堂風子


這就好比:

一個村子,經常遭土匪洗劫。村裡合計,村裡聯合起來對付土匪,每家每戶按收入情況繳費作為抗匪費用。連續幾年土匪不敢來了。村裡一個大戶和土匪頭子有交情,一次在一起喝酒,土匪頭子說,你全村一百戶人家,你家承擔百分之十的費用,太虧了,這樣,你退出聯合體,我們要是去村裡,絕不動你家一分一毫。這個大戶就心動了,決定不參與村裡聯合抗匪了。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

歐盟就是那個村子,英國就是那個大戶,美國就是那個土匪。


餘延柱


沒什麼隱情,引擎倒是有好幾個。

持續了3年多的脫歐運動已經讓英國上下焦頭爛額,除了三屆首相走馬輪換,英國民眾也對脫歐運動的剪不斷理還亂忍無可忍。

繼英國首相約翰遜擊敗工黨涉險過關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脫英”運動再度風起雲湧。

從今日英國一地雞毛的狀況來看,英國明顯在脫歐運動中得不償失。那麼,為何英國要執意脫離歐盟呢?難道真的是因為英國的所謂紳士的傲嬌嗎?靜夜史認為當然有這樣的原因,但絕不是主要原因。畢竟英國脫歐事件,雖然從“脫歐公投”的偶然性事件開始,但卻蘊含著歷史的必然。

因為英國太虧了!

如果說加入歐盟是一場交易,那麼英國在40多年的時間裡已經虧得一塌糊塗,如果不選擇及時止損,英國可能輸得傾家蕩產。

作為歐洲大陸旁邊的島國,英國雖然在歷史上受到大陸帝國的深刻影響,比如羅馬帝國,但卻在大部分時間裡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

英吉利海峽的存在使作為島國的英國能夠有效阻擋大陸方向的入侵,這使得英國能夠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中進行文明的演進。

而海洋在作為英國屏障的同時,也成為英國食物的重要來源,加上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滋養,英國具備了率先跨入近代文明的可能。

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盛極而衰後,歐洲西海岸的尼德蘭以及島國英國開始迅速崛起,而因為英國地理位置更安全,所以在傳承性上更加連貫。

而因為島國四面都是出海口,英國依然也比尼德蘭走得更遠,所以英國最終建立了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國,並且繼尼德蘭共和國後,率先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併成為工業革命的發端。

但事過境遷,當本土面積更廣闊的美國迅速崛起,而歐洲方向的大陸帝國德意志完成統一,靠吸血殖民地為生的英國就顯得太過扎眼,並最終爆發了慘烈的世界大戰。

雖然英國是一戰的戰勝國,但巨大的戰爭創傷是英國對殖民地的統治有心無力,於是不得不在1931年推出《威斯敏斯特法案》,日不落帝國解體,英聯邦誕生。

而經歷了二戰的摧殘,戰勝國英國失去的比戰敗國德日還要多。

更令英國難堪的是,二戰後形成的美蘇爭霸格局,將昔日的世界舞臺中心西歐徹底邊緣化,作為西歐一份子的英國自然“未能免俗”。但英國始終無法接受自己徹底淪為二流強國的尷尬事實,所以英國與認清自己處境的歐洲大陸國家開始漸行進遠。

雖然躺贏二戰的法國因為英國的“提攜”有幸成為五大國之一,且因為二戰期間的“識時務者為俊傑”保存了大量實力,法國有心走獨立於美蘇之外的第三條路線。但形勢比人強,法國再雄起,也不過是美蘇眼中的小弟弟。

所以認清自己處境的法國開始和戰敗國越走越近,並聯合意大利、比利時、盧森堡等組建“歐洲煤鋼共同體”,這是歐盟的前身。

在美蘇的夾縫中成立歐盟這樣的組織難能可貴,因為它在整合度上超過一般國際組織,是一個典型的超國家組織。這對美國,起碼是經濟上有競爭的組織,美國竟然能夠聽之任之,實在是匪夷所思。而歐盟也在美國的眼皮子底下不斷壯大,並最終成為世界經濟的一極,並不斷在政治、軍事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這樣的聯合無疑有助於歐洲的東山再起,但卻無法令英國滿意。因為英國雖然也曾提議建立歐洲合眾國,但完全沒想到法國和德國和解然後成了歐盟的兩駕馬車,這讓歐洲另一駕馬車英國非常尷尬。

雖然英國在歐洲實力依然強大,但在論資排輩的歐盟,英國也不得不以先來後到的順序成為法德的跟班,這自然讓英國怒不可遏。

而法德兩國尤其是法國,似乎對英國更加咬牙切齒,因為自古以來英國就是歐洲的“攪屎棍”,是名副其實的搗亂破壞分子,見不得歐洲統一會更好。所以擔心英國破壞的法國在1973年歐洲共同體擴編時,就明確拒絕英國加盟,不過法國的傲慢遭到了其他成員的抵制,最終英國還是得償所願。

而加入歐盟的英國也確實沒有體會到組織的溫暖,因為沒有參與前期建設,英國自然也分不到法德這樣的歐盟紅利,所以英國在歐盟很憋屈。

但比憋屈更難受的是鬱悶,雖然法德兩大創始國不願給英國讓渡更多權利,但卻貼心地給英國攤派了大量扶貧的義務。因為蘇聯解體後歐盟不斷東擴,將原來的東歐窮國波蘭等拉了進來,所以歐盟內部各國的經濟壓力不斷增加。而作為歐洲三駕馬車之一的英國實力從來不容小覷,所以肩上的擔子無疑更重了。

於是英國日了狗了,權利沒多少,義務一大堆,這明顯是拿英國當冤大頭。

而且更要命的是,隨著歐盟在國際社會越來越活躍,難民問題開始在歐盟內部逐漸凸顯。大量難民的湧入不僅讓歐盟社會更混亂,還搶走了寶貴的就業、醫療和教育等資源加劇了社會矛盾,這讓英國非常不爽。

因為英國是歐盟的一份子,加上三駕馬車之一的身份,所以英國要和法德一樣率先垂範,讓更多難民到英國的熱土上安家落戶!鑑於這樣的殷切希望,英國眼含熱淚地表示:都給老子滾!

既然逃不過這樣坑爹的攤派,那麼幹脆一拍兩散,我退出歐盟,看你們怎麼為難我。

於是有了轟轟烈烈的“脫歐公投”,但卡梅倫政府怎麼也沒有想到,當他把選擇權交給廣大民眾後,英國民眾的決定會讓他痛不欲生。雖然投票以微弱優勢確定了脫歐的基調,但幾乎勢均力敵的另一半卻成為最棘手的問題,這最終導致卡梅倫的黯然下臺。

而卡梅倫掀起的脫歐浪潮,也逐漸將英國上下折騰得筋疲力盡。

從英國作為歐洲一份子的角度考慮,雖然脫歐能夠逃過很多義務,比之前更自由。但沒有歐盟這艘大船的承載,雖有英聯邦遍佈世界,但註定對英國的國際地位傷害甚多。

但英國還是義無反顧地投了,除了內心深處的“攪屎棍”情節作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的從中作梗。

作為和英國一脈相承的國家,美國和英國自然有更多共同語言。二戰後美英角色雖然顛倒,但沒有改變兩國沆瀣一氣的事實。

對於英國而言,追隨美國能獲得更多的國家影響力,維持其所謂的大國餘威,對抗法德主導的歐盟;而對於美國而言,通過英國的脫歐將歐盟攪得雞犬不寧,最好是讓歐盟土崩瓦解再好不過。

所以,有美國的撐腰,英國自然敢於對歐盟不屑一顧,所以縱然有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脫歐的隱憂,英國依然一往無前。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1.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清一色的為了跪舔美國不願意說出真相,生怕傷了美國的面子。

2.英國脫歐真正的原因是美國政府在從中作梗。

3.美國為什麼要逼迫英國脫歐?

①英國如果不脫歐那麼歐盟就會進一步一體化。

②歐盟如果一體化成功那麼美國在歐洲的利益就會被邊緣化。

③歐盟如果一體化就會在歐洲推行歐元化去美元化。

④歐盟如果一體化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就會被驅趕。

⑤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如果被迫撤出那麼美國的全球霸權就會徹底崩潰。

⑥美國如果從歐洲撤軍再想對抗俄羅斯就找不到支點了。

⑦美國如果被迫從歐洲撤軍那麼很快美國的中東霸權也會被終極。

⑧美國如果失去了中東霸權和歐洲霸權那麼美國的全球霸權就會徹底崩潰。

⑨美國的全球霸權如果崩潰緊接著就是美元霸權的崩潰。

⑩美元霸權如果崩潰那麼美國的GDP就會從二十二萬億美元垂直下降到五萬億美元,這對於美國來說就是噩夢。

4.綜上所述所以美國不惜一切代價要逼迫英國脫歐。

5.英國為什麼要服從美國命令?

①英國沒有主權。

②英國主權被美國政府控制。

③英國本土有大量美國駐軍。

④英國的媒體、學校、政府等機構高層領導幾乎清一色都是美國人(英國總統除外)。

⑤英國高科技裝備上面的芯片、系統用的清一色都是美國貨。

⑥只要英國敢不服從美國命令美國就會讓英國瞬間爆發大規模黃背心事件。

⑦如果英國敢和歐盟搞一體化美國會在第一時間通過網絡遠程控制癱瘓英國的所有高科技設備。

6.所以英國是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不得不服從美國命令。


明宇智遠


英國脫歐實際上並不僅僅只是英國一時的衝動想要離開歐盟,在這裡面實際上有著很多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的作用,才導致了英國決定在2016年發動公投脫離歐盟,在這裡面美國、法德以及英國自身都參與了這場勢力的角逐。

當然了最後還是美國技高一籌,從歐盟手裡拉走了英國,使得歐盟一下子就損失了一架馬車而元氣大傷。

英國在歷史上是日不落帝國,但是在歐盟中的地位卻不盡如人意,正是這種心理上的落差,使得英國很多人都不願意屈居人下,最終投下了離開歐盟的選票。

英國的近代史,是一段異常輝煌的歷史,從18世紀開始,英國就開始進入全球殖民時代,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地,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是世界上的最強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的其他國家陸續興起,使得英國的國際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由於是主要的參戰國,因此在戰爭中元氣大傷,並被曾經的小弟——美國一舉超越。

事實上從二戰以及戰後的幾十年裡,英國人過得可以說是相當的悲慘,先是在二戰的軍事戰中被德國炸成一片廢墟;接著在戰後的經濟戰裡敗給了美國,被迫向其敞開了所有英聯邦國家的市場;然後在組建“歐共體”(歐盟的前身)期間,也是“歐共體”內部的“二等公民”,一直到1973年才與丹麥、愛爾蘭一起成為第二批加入“歐共體”的國家。

由於英國不是歐盟的創始成員國,因此在歐盟內部的話語權也就比不上法國和德國,再加上過去的英國一直扮演著“歐洲攪屎棍”的角色,使得大多數歐洲國家都不太喜歡英國。

儘管英國加入歐盟之後,成為了歐洲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但實際上英國在歐盟體制內的地位一直都處於被邊緣化的狀態,所以在英國國內在加入歐盟這個問題上一直都飽受爭議,而這股聲音在被美國“放大”以後,才最終成為了英國脫歐的原動力。

英國脫歐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國,正是因為美國對歐盟實施打壓、分化的政策,才使得英國被從歐盟集團裡給拽了出來。

歐盟的成立對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美國了,因為自從蘇聯解體之後,世界上唯一具備了能夠與美國進行競爭的經濟體,就只剩下了歐盟。因此美國對於歐盟的成立,至今都秉持著不遺餘力的打擊的態度。

在歐盟成立以前,美國為了削弱歐盟的經濟實力,就曾經瘋狂的狙擊英鎊,最後硬是把英鎊打出了歐洲匯率體系,等到歐盟發行統一貨幣——歐元之後,美國又再一次狙擊歐元,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通過經濟戰讓歐元貶值了接近30%。

除此之外,美國還2008年~2010年期間連續在歐洲數個國家內策動主權債務危機,並在隨後的幾年裡,在敘利亞、利比亞連續發動內戰,引發中東難民潮,在歐洲人為製造難民危機。

美國在歐盟成立之後所做的一切行動,實際上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阻止以法、德為首的歐洲強國把歐洲整合成為一個統一的經濟體,避免歐洲因此脫離美國的掌控。

因為一旦歐洲統一,那就意味著在歐洲形成了一個擁有足夠實力與美國對抗的國家聯合體,這對於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的威脅非常大,這就是美國為什麼要不遺餘力的毀掉歐盟的根本原因。

在美國人目標裡,歐洲必須是一個分散的歐洲,是一個能夠被美國完全掌控在手裡的歐洲。實際上英國脫歐,與美國對歐的其他行動一樣,也是美國打擊削弱歐盟的一個重要手段,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美國人從來都沒有對歐洲留任何情面。

所以英國脫歐實際上不僅僅是英國想脫離歐盟體系,而且與歐盟內部法德等國的排擠,與外部勢力美國的策動,實際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否則的話,英國也不可能會輕易的脫離歐盟,因為這麼做對於歐盟以及英國自身的傷害都非常的巨大。

但是最後英國還是決定離開歐盟,也正應了那一句老話“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歐盟其他國家不珍惜英國,最終還是害人害己啊。


落下m


英國脫歐,已經持續了整整六年,到現在的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手上才總算有了一點眉目。英國脫歐可以說是歷經艱難,兩任首相倒在脫歐問題上,但是英國人卻堅定不移的要繼續走下去。為什麼英國堅持要從歐盟中脫離出來?為此不惜耗費如此大的精力和物力?難道這裡面真的有什麼隱情嗎?

其實沒有隱情,是英國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和長遠規劃來看,必須走出這艱難的一步。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訴說英國為什麼堅持要脫歐?

第一重要的當然是錢。加入歐盟,英國每年要交的會員費是100多億英鎊,如果脫離歐盟,那麼這筆會員費肯定是能夠節省下來。在英國經濟並不景氣的今天,這筆錢可以用來改善民生,發展公共福利事業,用處多著呢。交給歐盟,如同打了水漂,實是在不划算。

二是貿易話語權。如果說錢重要,那麼對英國來說,比錢更重要的是貿易話語權。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英國的優勢產業正在從傳統的製造業向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業轉變,但是歐盟作為一個經濟整體,沒有應時而變。

這就導致歐盟在和其他經濟體,例如中國談判時,總是把製造業放在首位,其結果是歐盟內部以製造業為主的德國和法國吃盡了甜頭,英國是一點好處都沒有撈到。交了會員費,得不到好處,這樣的事情,只有傻子才會做呢。

三是移民問題。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允許人員自由流動,這就導致大量的非法移民湧入了英國。這一問題在2016年中東北非戰亂期間表現尤其突出。但是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又沒有理由把能夠自由流動的移民擋在國門之外,唯一的辦法就是離開歐盟。

四是法律體系。英國一直以來都有自己獨立的司法體系駕構,但是現在歐洲的人權法院動輒對英國的司法體系說三道四,一向高傲的英國人如何忍受得了這種屈辱。他們就算是想把一名外國的罪犯驅逐走,都要受到重重限制。五是貨幣體系。目前,在歐盟框架內,有8個國家沒有使用歐元,其中就包括英國。而使用了歐元的國家在貨幣問題上話語權的強勢顯示出來,這讓英國現在最有優勢的金融業優勢無法得到全部的發揮。

總之,英國認為,如今的歐盟已經是一架老牛拉的破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難以繼續前進,而且更讓英國人惱火的是,已經腐朽的歐盟卻不願意變革,從而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如此歐盟,再留在裡面還有什麼意義,不如趁早走人。

但是等到真正要分的時候,英國人才發現,脫歐之路原比自己想像的要艱難得多。法律問題、貿易問題、邊境問題、外交問題都需要慢慢解決,英國脫歐甚至還引發了蘇格蘭要求獨立的問題。

但是不管怎麼樣,英國認為,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一定要離開歐盟,現在不離開,恐怕將來受到的損失會更加難以估量。


小小嬴政


我們舉一個例子:

歐洲他們組建了一個微信群,打算大家一起玩的,能夠互通一下大家的資源,降低關稅什麼的。按照原來建群的初衷就是歐盟團結一致,面對美國等國家的。團結的結果有多好?你想想歐盟一起團購買東西,尤其是大宗的產品,是不是能夠便宜很多(降低成本)?

入群了,難免要大家發一點紅包,活躍一下氣氛。英國本身就比較有錢,畢竟是日不落帝國,家底很厚。

然後,英國在群裡定期發紅包,大家搶得美滋滋的。但是,到了其他國家發紅包的時候,其他歐盟國家錢不多,所以發的紅包就不大。英國每一次發紅包都是虧本的。

一次兩次還好,但是每一次都是,英國就不願意了。你們這些國家是薅羊毛啊!

英國雖然家底厚,但是在一戰之後就慢慢衰落了,也沒有以前風光了,家底再厚也架不住往外面送錢!

所以英國就不願意了。所以英國就吵著嚷著要退群了(退出歐盟)。但是英國是真的想要退群嗎?

英國才不想退群,它就是覺得會鬧的孩子有奶吃,你以為英國不團購?你以為英國不會把商品賣給歐盟其他國家?它就是想要鬧一下,不想再被薅羊毛了。

但是,歐盟內部本身矛盾就很多了,尤其是英國的本身內容問題,英國的人就發起了脫歐的公投。然後還真的通過了???你給英國人公投,這真的不合適,大部分人的是因為眼光的目光,放棄長遠的利益。只有真正的聰明人和政治家才能看透英國的未來。所以,公投中脫歐以微弱的優勢通過了......

這一下好了,英國脫歐吧?自己在歐盟經營多年的心血就沒有了,還要給分手費;你說,英國不脫歐吧,國內都公投了。

所以,現在無論誰做首相,都是騎虎難下的,無論英國是不是退群,都不是很好的選擇。

英國也只是說說而已,也沒有想到真的要退群了,所以英國又發起公投,想要再投票一次。這麼兒戲的嗎?難不成三盤兩勝?


太平洋電腦網


歐盟的政策傷害到了部分英國人的利益,所以有一部分英國人一直想脫歐。但是想脫歐和要脫歐,這是兩碼事。實際上,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是一場“政治意外”。不僅歐盟傻眼了,連英國政府也傻眼了。



一、英國脫歐公投的原因

英國並不是歐盟創始成員國,當年法國組建歐洲經濟共同體之前,曾經極力邀請英國也加入其中。但當時英國很自負,拒絕了法國的盛情邀請。於是法國就甩開了英國,單獨和意大利等五國組建了歐洲煤鋼共同體。

這就好比,法國人建了一個群,邀請英國當小群主,可是英國瞧不上。其實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英國人對歐洲大陸的事情並不感冒,他們後來又加入歐盟,完全就是衝著有利可圖去的。如果一旦利益受到傷害,退出歐盟也必然是分分鐘的事情。

上世紀七十年代,歐共體搞得紅紅火火,英國眼紅了,就極力的要加入。起先法國不願意接收,但後來為了利用英國壓制西德,就給英國開了門。於是在1973年,英國正式加入了歐共體。

加入之初,英國享受了歐洲統一市場帶來的紅利,賺了不少錢。英國和歐洲大陸雖然有一些矛盾,但大體上還是和諧的。

可是在1993年11月1日,歐共體正式更名為歐盟後。英國和歐盟的矛盾就激化了。

由於歐盟的集權化加強,而英國又一直反對歐盟的集權化,拒絕出讓本國核心主權。於是就產生了英國堅決不加入歐元區(保護英鎊的地位),也拒不加入申根區(保護本國就業)的決定。

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英國當初的決定確實有其合理性。因為歐盟從創立至今,一直都沒有一個正確的定義:歐盟到底是一個政治經濟聯盟,還是一個國家?

如果是一個政經聯盟,那麼這個聯盟委員會的權力有點太大了!如果是一個國家,那麼歐盟委員會的權力又太小了。就拿統一貨幣和關稅來說,歐盟統一了貨幣和關稅,但卻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這讓經濟基礎比較弱小的國家怎麼玩?

比如說,歐盟沒有統一之前,歐洲國家有很多汽車品牌。可是現在呢?基本上都是大眾的傀儡子品牌了吧?依照目前歐盟的經濟政策,小國家就是砧板上的肉。

並且更讓英國不能容忍的是,英國在歐盟的話語權不大,法國和德國壟斷了話語權。英國公投脫歐的時候,就有人對歐盟的這個問題打過一個比喻。

如果說歐盟成員國是微商,那麼歐盟就是歐洲大微商建立的一個微信群。起初這個微信群裡面都是大老闆,大家一起賺錢,有錢的人就會相互接濟,互相發紅包玩。可是後來微信群裡面混進來一幫小微商,這些窮鬼來了以後只搶紅包不發紅包。英國這個大微商有意見,但是群主法國和小群主德國不理會英國的意見,依然是我行我素。於是英國就生氣了,嚷嚷著要退群。

這就是英國為什麼要萌生脫歐的起因。



二、出人意料的公投結果

英國人想脫歐,但是想脫歐與真正脫歐,完全是兩碼事。英國脫歐的結果,簡單來說是一場政治意外。過程很可笑。

卡梅倫上臺前為了獲得選舉的勝利,承諾選民在他上臺後,舉行脫歐公投。當時卡梅倫認為這個公投就是走過場,最後的結果肯定不會真正脫歐。

卡梅倫上臺後,為了履行諾言,他發起了全民公投。在正式公投之前,英國議會有過一次小圈子的投票。投票結果是留歐,大多數議員都支持留歐。比如看下面的圖片,支持脫歐的主要是保守黨的一部分人,這部分人只是議會的少數派。保守黨的另一部分人以及絕大部分的工黨和蘇格蘭國家黨議員都支持留歐。



有了這種民調基礎,這也是為什麼卡梅隆從一開始就對脫歐公投信心滿滿的原因:無論怎麼算,結果應該都是留歐。

可是最後的結果卻出乎意料,脫歐派以微弱優勢勝出。

於是這就導致出現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卡梅倫從來沒想過公投的結果是脫歐。他毫無準備的捅了一個大簍子。等到公投結果公佈之後,他只能馬上辭職。(連首相椅子都還沒有坐熱)

而英國混亂的脫歐進程由此拉開序幕。



三、英國脫歐帶來的警示

從事後來看,英國一開始就不應該公投。因為脫歐是非常複雜的大工程,普通民眾根本沒有知識、時間、信息和資源去分析脫歐帶來的利與弊。

比如脫歐派告訴選民,英國每年都給歐盟交了幾十億歐元的會費,如果把這些錢拿回來花在醫院上,你們的全民醫療體系就會比現在好得多。選民肯定會投脫歐票。

但是當留歐派告訴選民,英國的醫院裡僱傭了好多外國護士,這些人是廉價勞動力,沒有這些外國人,你啥病都看不了的時候。選民又會投留歐票。

比如當脫歐派再告訴選民,中東難民會搶走你們的工作,會破壞生活習慣的時候。選民肯定會投脫歐票。

但是當留歐派告訴選民,如果脫歐後,你們很難再像現在一樣與歐洲大陸正常貿易,你們的工作會受影響的時候。選民可能又要改投留歐票。

是的,民眾的意見就是這麼反覆無常。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只看眼前利益,不會從長遠考慮問題。但問題是,英國和歐盟是一種長期合作關係,不是一錘子買賣。留歐和脫歐的矛盾,其實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的矛盾。一個人坐在什麼位置,往往就決定了他的思考角度和範圍。

而更怕的是,英國議員和選民的觀點居然不一致!這也就意味,有相當數量的議員走到了選民的對立面,根本不知道支持自己的選民的利益點在哪裡。用一句話來形容,英國的精英和普通民眾,利益點相悖。



但是,這也不能全賴英國。歐盟實際上也有問題。英國嚷嚷要脫歐,直接起因就是中東難民問題。德國和法國要當聖母,部分英國人不想當,矛盾就此產生。

站在英國人的立場來說,歐盟亂了,沒有前途了。歐盟的一攤子破事,嚴重耽誤了英國的發展。經濟和移民問題本來就是大事,但是歐盟卻把經濟和移民問題看的太輕鬆。長此以往,或許歐盟的前途真的會很不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