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看古裝電視劇時,不難發現,古人的婚姻極其講究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這種婚姻方式死板且封建,一直束縛著人們對於婚姻的看法,甚至古代國家想得到真正和平,也還要將皇室的公主遠嫁到其他國家和親,雖然有好的例子,如16歲的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聯姻,但這畢竟是極少數案例。
那麼古代婚姻真的沒有任何自由嗎?為何古人成婚都那麼早呢?其實古代有一種情侶被稱為私定終身,他們可以邀請媒人去提親,從秦朝開始,就有每年在專門指定的地點舉行單身約會儀式,甚至如果沒有人參加,還會有處罰條例,除此外,我國的七夕節、元宵燈會和廟會等等都是男女交往的絕佳機會。
可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人找不到老婆,或者嫁不出去,有的人家裡實在太窮了,有的人則是因為長得太醜,又不乏有又窮又醜的人,比如水滸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武大郎又矮又醜,本來註定一生都找不到老婆,但天上掉餡餅,竟然讓他把潘金蓮娶回了家,可他最終還是無福消受。
面對這種情況,在《晉書·武帝紀》中就有記載,司馬炎為了解決社會婚姻問題,特意頒佈了一條詔令,女子到十七歲不是屬於剩女,而是大齡剩女,當地官府要找個剩男逼嫁,到了宋朝,如果女子到了十五歲還沒有出嫁,就要罰600錢。
從這裡便可看出國家對婚姻的重視程度,而我國古代又是一個早婚的國家,《禮記》中記載男性20歲和女性15歲便是合法嫁娶年齡,雖然每個朝代都有所不同,但在現代,十五六歲卻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古代卻成了剩女。
形成這種十四五歲女子就要出嫁的原因,就是古代經歷了很多戰爭,人口是一個大問題,國家需要補充人口,有這些條文也就不足為奇,而且提高婚嫁年齡,不僅可以增高人口數量,還能提高國家經濟,因為戰爭需要,大多青壯男子都被徵召入伍,女子在家務農,各種稅收也隨著增加。
除了這些,我國自古就存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因此養女兒就被認為是一個賠本的買賣,如果女子長得漂亮,甚至還會平白惹來禍端,結束上述,古代男子娶十四五歲女子,也並非完全是自己的想法,主要還是和社會發展有很大關係。
古代並沒有引進馬鈴薯這種高產食物,要想人口增長,就需要提高婚嫁年齡,對此大家又有何看法呢?
閱讀更多 半醉侃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