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滯銷,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粵農號


農產品滯銷困繞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極大地打擊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因素有下面幾種:

|丶盲目跟風造成的農產品過剩,這種現象在農村返復重演但也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往往是衝在前面的受益,跟在後面的受氣。這其實也是思路癥結所在。

2.產銷不對接,農產品種植丶養殖應採用訂單形產業模式。先打通銷售渠道然後再產出,也就是產地與消費者通過網絡直接勾通,免去中間環節,使產銷一體化。這樣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使消費者嚐到了甜頭。

3丶農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缺少品牌效應。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為了提高產量,防止蟲害超標使用農藥丶生長劑,使農產品質量缺少安全感,達不到消費者的要求,失去品牌效應。

除了上述幾種農產品銷售的癥結之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農產品包裝的缺陷。現在的人們的消費觀念除了講究質量還需要美感,憂其是90後更注重產品的包裝,同一種商品因包裝的差異,價格相差甚多,如同人們對服裝的審美觀點一樣,好的包裝能增加美感當然會受到人們的青眯。





黃黃苗01


農產品中的糧食價格雖然一直不漲不落,但是因為耐儲存,易保管,農民可以不急於出手,很少出現滯銷問題。近些年來農產品滯銷,主要是水果和一些蔬菜。

因為糧食價格低,付出的勞動量更大。前幾年水果走俏,農民就一窩蜂而上,毀田種果。

實際上很多地方的水果是控制在收購商手上的。比如我們當地的特產農產品:蘋果。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的蘋果個頭碩大,色澤鮮亮,表面光潔,可是沒有了原來蘋果的口感和風味?

認識一位果農,他把容易澆水上肥的好地塊留作商品水果,精心打理,長出的蘋果顏色白裡透紅,粉嘟嘟的好看。旮旯衚衕長出的蘋果,留作自家吃或者在當地出售,蘋果個頭小,顏色暗淡。但是品嚐之後,二者的味道反差不小。好看的蘋果肉質虛糠,水而不甜。不好看的蘋果又甜又脆,風味濃郁。農民道出其中的秘密,就是:“好看的蘋果是套袋的蘋果,每隻蘋果要增加成本至少兩毛錢”。那麼增加了成本,會抬高售價嗎?答案是:“不是價錢的問題,是根本沒有客商收購。”農民完全按照收購商的指令標準生產水果。銷售到消費者手中的,就是越吃越感覺味道不足的套袋蘋果了。

~水果產量過剩,同時味道缺少吸引力,也是導致水果滯銷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出現蔬菜滯銷,因為他們過分追求產量和效益,施用化學制劑刺激蔬菜快速增長。這種蔬菜的特點就是特別水嫩,但是沒有蔬菜應有的味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看著多,做熟了以後迅速縮水。

農產品滯銷的原因,作者三農小評總結有三:1、農民盲目跟風。2、脫離了遵循自然的農產品本質。3、缺少專業的計劃和指導。





靜靜地看你表演


產品沒有特色

為什麼說眾籌環節出了錯呢?因為根據現在的市場消費情況來看,品質好的農產品永遠不夠賣,但是你卻還在滯銷,主要就是因為你的產品沒有特色,你現在在種植的時候已經需要追求品質了。所以首先你的種植環節就有問題。

跟風擴種供大於求

近期來農業上跟風擴種的現象極其嚴重,,以柑橘為例,前幾年的時候感覺盈利很多,然後就出現了大面積的跟風擴種現象,造成了第二年的柑橘滯銷賣不上價的現象。所以在種植的時候,一定要理性,不要盲目的跟風擴種。

該出手時不出手

農產品在上市的時候,時間會很集中,一股腦的這類農產品全部都上市了。你就想著你再等等,等果子少了,價格會不會就會提高了?所以在收果商大量收夠的時候,而你不願意售賣。而最後因為供大於需,和品質等的一些問題,你的果子賣不出去了。

產品的滯銷可能會有很多的原因,不僅僅只是這幾點。但這幾點是比較重要的,希望農民在種植的時候能夠理性思考。









羌山小強


看了這個問題,回想了下,年年都有很多地方出現農產品滯銷的新聞出現,那麼農產品滯銷,是哪裡出了問題?

首先,很多農民跟風種植,不考慮市場行情以及自身情況,盲目跟風種植前面價格好的物種,導致供大於求,競爭大;

其次,市場飽和,市場的大小程度,造就了這個城市每天能消耗多少農產品,城市小的就消耗的少,而面對突然多起來的農產品供應,導致市場飽和,飽和之後勢必有一些農產品滯銷;

再次,銷售鏈路的問題,傳統的銷售鏈都是弄收時節,由中間商到地裡面收購農產品,在經過各種渠道最終進入市場;這是一個單鏈,市場飽和勢必帶來中間商優先處理手上的貨,而不是去收購農民地裡的農產品,而農民呢?沒人來收購,自己能處理的量很少,勢必造成滯銷;

該怎麼解決?

首先、從自身角度出發,而不是跟風種植,種植自己覺得適合的,避免出現無人收購的情況;

其次,開拓營銷鏈路,避免出現中間商不收購農產品情況出現,有多條營銷線路,總有人會收購的,而且是面對不同的受眾,有可能你前面面對的中間商只是在一個鎮有渠道,而其他人可能在更多的城市有渠道,人群的增加會很大程度稀釋根帶來的風險;

再次、開拓線上營銷,跳過中間商,跳過菜市場,直接面對網上觀眾,網上觀眾的帶貨能力不比中間商差,已不會由於中間商原因造成局部飽和帶來的影響;

所以,農產品滯銷,是銷售鏈路上出現了問題,市場飽和直接導致自己的貨沒地方出,這是現在傳統銷售帶來的弊端,畢竟中間商不可能說是我虧本去收購,又轉不了手;


豬豬壹號


你好,我結合我知道的信息認為農產品滯銷並不是那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1、按以往的經驗,節後農產品會有個小高潮,特別是玉米會有個小高峰,但持續時間不會太長。但是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收糧的二道販子進不去村,農民也不能拉糧出來賣,導致現在糧食滯銷。隨著疫情的控制,糧價會有個小高潮。

2、據農業農村部報道, 為切實解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重點地區重點品種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3月6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召開農產品產銷對接視頻會商會議指出,前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受疫情影響造成的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得到一定緩解,但未來一段時間,部分地區個別“菜籃子”產品仍存在銷售困難和價格波動較大的風險。各地要高度重視,強化責任擔當,切實把農產品產銷對接作為當前的大事要事急事,多措並舉,抓緊抓好抓實。要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統籌抓好生產、流通、調控、質量安全等各項工作,確保主要“菜籃子”產品價格平穩。要暢通流通,鼓勵就近消化,積極推進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復工復產。要與轄區內重要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建立定點聯繫機制,想方設法有針對性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要主動與交通、商務、財政等部門協調,爭取對農產品流通的支持。要用好媒體以及益農信息社體系,做好產銷信息引導和對接。

3、從上面的報道我們能看出,國家應對農產品銷售是做足了工作的。為了使農民不受損失,正加大力度引導農民解決糧食滯銷問題。

所以說,現在糧食滯銷並不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三農科普


農產品(蔬菜水果)的品種類別很多 ,種植輸出大省地方的農產品(蔬菜水果),都是大規模種植單一品種,而這些品種卻供應著全國各地 。


許多地方農民普通存在著跟風種植的觀念,有時候一個鄉,或者幾個鄉,根據市場行情信息,市場哪個品種火,就會種哪個品種的農產品(蔬菜水果)。

所以每到上市高峰,豐收的大戶和普通的農戶們普遍存在“價賣不高、量賣不出”的銷售難題,時常發生主產區、區域種植某種蔬菜水果(農產品)“產地賣難、滯銷”的週期。

“菜籃子”農產品(蔬菜水果)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價格浮動涉及千家萬戶,是關係到 “國計民生”一件大事。

一會兒城市價高,城市居民消費不起。一會兒產地賣難、滯銷,農村農民血本無歸。農產品賣難、滯銷是件很“揪心”的事。


為使蔬菜水果(農產品)走出去, “從田頭到餐桌”這段路,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然而在市場內也依然勢單力薄,沒有站穩腳跟。

歷年來,各地政府在賣難、滯銷的情況下,一會兒當起了蔬菜水果(農產品)的“救火員” ,衝到“心急火燎” 的產地幫助推廣銷售。在城市價高的情況下,一會兒當起了蔬菜水果(農產品)的“消防員”,給“煩躁火烤” 城市困難群體發放救助補貼。


一個神奇的大市場

農產品流通環節中,計劃經濟年代的社會資源配置,在市場經濟年代裡運營中出現了短板、缺失。

市場有市場的遊戲規則,經營者有經營者的生存成本法則,在這種作用下,形成了一個大市場固有的“魔咒禁錮”、“價格堡壘'”。


補齊短板,填補缺失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有市場的自由運轉,也要有政府的調節。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而不是起全部作用,看不見的 “無形手”和看得見的“有形手”都要用好。

歡迎評論 歡迎各位同行指教


夢中翔之夢


每當看見農產品滯銷的新聞心都會很痛,因為我也是農民出身,能感受到他們的心酸和無奈。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有很多,從收穫到消費者手中會產生很多環節,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農產品滯銷,加之農產品本身具有的特性更容易導致農產品滯銷,出現滯銷的原因有很多,個人認為主要有:

一、種植面積過大引起的滯銷。市場上某一農作物種植賺錢後,就會有大批跟風者,盲目擴大種植面積,產量過高,供大於求的現象就會出現,就會導致農產量滯銷和銷售價格低迷,一旦銷售價格低迷,經銷商無利可圖就更不願意拓展銷售渠道,銷售出路基本堵死,滯銷就會再說難免。

二、銷售渠道出現問題引起的滯銷。生活在城市的人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蔬菜滯銷,但到超市買菜後價格卻高的離譜,這方面說明渠道產生了問題。由於很多農戶沒有銷售渠道和銷售手段,不知道怎麼將好的農產品銷售到消費者手中,加之環節過多,導致大量農產品積壓滯銷。

三、農產品本身具有的特點引起的滯銷。很多葉菜類蔬菜很難儲藏和儲運,往往同時大面積採收,這必然要求農產品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銷售完,在種植面積一定的情況下,或許短時間內可以銷售完,但當種植面積過大的情況下,產量增加滯銷就會容易產生。

四、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引起的滯銷。如交通不便、不良天氣氣條件和不可抗拒因素引起的滯銷。如連續陰雨天氣、疫情影響運輸等都會引起部分農產品滯銷。

作為農戶在種植某一農作物時一定不可跟風種植,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農作物,要拓展銷售渠道比如網上銷售、訂單銷售和商超對接等多種銷售方式努力讓蔬菜滯銷變暢銷。


農作物栽培知識講解


農產品滯銷存在很多種因素,現在隨著農產品品類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了,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些農產品的質量達不到人們所需要的品質,就會有新的高質量高要求的農產品品類所替代,質量達不到要求了自然就沒有了銷量,消費群體沒有了,就會形成滯銷。

其一:可能就是中間商的問題,中間商多了而每個人都需要賺錢,就說收購商,運輸費,保鮮費,還要買保險,人工費等等,所以導致農產品的價格越來越高,高額的農產品會針對高消費人體,這就形成了農產品價格戰,導致某一類農產品銷售不出去了。

其二:農民盲目種植農產品品類,並沒考察現在市場所需,或者種植的農產品在以往可能會銷量很大就盲目的種植,畢竟時代在變,!生活所需也在變。

其三:就是供大於求了,就是農產品量太大,導致通貨膨脹。





鄉村阿喬哥


農產品滯銷,這個有很多因素,下面我來說說我們遇到過的同樣的問題吧。

農產品滯銷,最根本的原因是,產品太多,

種植戶多,市場處於飽和狀態,消化不了那麼多的產品,而且有些收購商故意挑毛病,以便把收購價壓到最低,讓他們自個的腰包鼓起來。

我說說我們村遇到的一模一樣的問題吧,18年和19年入冬前陸地的最後一季娃娃菜,因為我們這邊種菜的比較多,挨著北京市有大型批發市場,好銷菜,陸地呢娃娃菜比較好種也比較好管理的,所以種的人就多啊,每年都有很多人種的,這倆都是最後一季賣不上價格,趕好了能把本錢掙回來,趕不上價的話,那一季就是白種,去年入冬前的價格,比往年更低,倆毛、一毛五基本上都是這價,沒有高價,沒辦法只能這麼賣了,細算了一下,這一季白忙活一場,後來分析原因是,種植戶都是從採購商那裡拿種子,等菜可以摘的時候再回收,這樣菜價基本都是在收購商那裡壓下去的,幾個收購商和起來把價壓下去,這是很常見的事,別看超市賣那貴,實際都是收購商和賣菜的商販把錢掙走了,當然了種植的多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農民品滯銷,這個是不可避免的,誰也不能保證每年都能掙著錢,每年都暢銷,是搶手貨,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最後是自己多尋找幾條銷路,還可以發展網絡營銷,線上線下相結合。





外號石頭


關於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可以說是農民心中的痛。本來種植的初衷是想掙點錢,即使辛苦一些也無所謂,但現實情況則不盡如人意,投入了精力和金錢,付出了那麼多,辛苦了一整年,到頭來種植的農產品賣不出去,這讓很多農民傷透了心。

我們從新聞中可以看到,每年都有一些地方出現滯銷的事情,有蔬菜、水果、糧食等,或者是一些當地的農特產,想要解決滯銷的問題,我建議從以下幾點開始。

1、電商

農民種植的農產品在線下賣不出去,可以轉移到線上,因為線上面對的消費者群體多,不過,電商路子對於農民朋友來說是有難度的,因為很多農民朋友不會上網,更不懂得在淘寶、京東開店,那麼可以在村裡找當地的大學生或者是懂這行的人,也可以在今日頭條找三農大V,跟他們合作,談好利益分配,讓他們在網上銷售,解決滯銷問題。

2、訂單種植

訂單種植的話,就省去了銷售的煩惱,你只要簽訂了合同,按照技術好好種植,等收穫時,就會有人來回收,很方便。比如一些深加工的工廠,在當地可以讓農民朋友種植農產品,等到成熟時,直接回收到工廠,然後進行加工銷售。

不過訂單種植有侷限性,比如訂單量少,或者某些地區才會有訂單種植,不能大面積推廣是它的侷限性,適合一些地區的農民。

3、批發

農民種植的農作物,聯合當地種植同樣作物的朋友,聯繫經銷商,直接走批發環節,舉個例子:某地種植甘蔗的較多,在快要成熟時,聯繫當地的種植戶,合起來找批發商來談,出的價格可以比市面上的稍微低一點點,這樣就能吸引一些批發商的興趣,但是要保證甘蔗的質量,這樣的話,就能避免一些滯銷事情的發生。

這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質量問題,只要你的農產品好,就不怕沒銷量。相反,即使你是訂單種植,質量差的話,也是沒人要的,所以,多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還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4點解決辦法,大家覺得怎麼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借鑑,當然,在解決滯銷的事情上,還有其他更多更好的辦法,希望大家不要保留,有好的辦法或者是思路,可以在下面評論中說出來,大家互幫互助,共同解決滯銷問題,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