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深圳工廠,三星偷偷逃跑,在中國市場待不下去了

近日據媒體報道,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深圳三星電子通訊公司正在整體裁撤。據悉,4月初該公司的員工接到上級領導通知,公司要關門,員工要遣散,此後公司就開始就補償方案與員工進行協商,計劃4月底完成全部人員的遣散。一旦完成資產處理、工商信息撤銷的收尾工作,三星電子在中國唯一一家網絡設備公司就此關閉,同時也意味著了三星在中國通信設備市場的敗退。

拋棄深圳工廠,三星偷偷逃跑,在中國市場待不下去了

此次被遣散的員工約320名,大多是生產性崗位。由於是口頭通知,且事發突然,時間倉促,大多數員工感到很被動,認為公司沒有考慮好員工的後續工作和生活。在4月8日第一版賠償方案出來後,員工相當不滿甚至一度考慮拉橫幅表示抗議,後來進一步協商直到4月17日,除了核心高管外,絕大多數員工都簽了補償協議,據估算300多名員工的遣散費總額將超2000萬元。整個協商裁撤過程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沒有發佈正式的通知或公告,可見三星總部希望儘快低調快速的處理完這一處資產。

拋棄深圳工廠,三星偷偷逃跑,在中國市場待不下去了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深圳三星電子通訊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中外合資企業,股份比例幾經變動到現在為止,由韓國三星電子株式會社控股,持股95%,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持股5%。公司一開始主要是做CDMA手機研發和生產,後來轉型為網絡設備生產,也是韓國三星唯一海外通信設備企業。

拋棄深圳工廠,三星偷偷逃跑,在中國市場待不下去了

據內部員工透露,導致三星深圳公司關閉的直接原因是公司的網絡設備生產基地已經遷往越南,18年已經有部分訂單轉交給越南工廠生產,所以深圳工廠的裁撤也是遲早的事。然而科技行業資深人士分析,深層的原因則涉及中國勞動力和用地成本、對手的激烈競爭以及三星業務組合調整等方面。

隨著中國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的趨勢不斷髮展,勞動力成本上升,漸漸難以匹敵東南亞等地的優勢,這是三星裁撤深圳工廠的基本大背景,但是小編認為影響更為劇烈的原因還是三星在華消費者市場份額的快速下滑,一旦公司賺不到足夠的利潤,運行成本又攀升,自然只能選擇撤退。三星電子在華業務一方面是消費電子類的產品,諸如手機、家電等,另一大塊就是為中國消費電子企業供應原材料。固然三星在內存芯片和屏幕面板上佔據絕對的市場霸主地位,但是在消費者業務上卻被不斷蠶食市場。

拋棄深圳工廠,三星偷偷逃跑,在中國市場待不下去了

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四季度,三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經跌至0.8%,而就在5年前這個數據還有近20%;17年的銷量份額也降到2%,作為國際一線手機品牌甚至低於魅族和金立。這個急劇的變化,除了一方面是三星自身不把握產品質量,導致了爆炸門的重大安全事件,另外長期店大欺客,本土化不足,對中國消費者不重視、不上心,另一重要方面就是中國手機企業的崛起和壯大,以華為、榮耀、OV、小米為主力的中國手機品牌快速發展,成功搶奪了三星的中國市場份額,在加上蘋果的擠壓,三星的潰敗遂成定局。

拋棄深圳工廠,三星偷偷逃跑,在中國市場待不下去了

從三星電子17年財報看,雖然整體營收239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9%,利潤為53.7萬億韓元,更是同比增長83%,但其終端業務包括消費電子和移動通訊業務均下跌,也就是說起業績增長主要依賴上游業務存儲器和OLED板塊。三星也因此做出相應業務調整,比如在韓國國內追加投資,引進新設備,加大對存儲器芯片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同時擴大了高端面板的的產能。看起來三星有從終端品牌向產業上游轉移的傾向,部分人士認為三星同一些日本公司策略相似,正在搶佔產業鏈利潤最豐厚的頂端。

拋棄深圳工廠,三星偷偷逃跑,在中國市場待不下去了

但在小編看來,上述觀點經不起推敲,作為韓國經濟頂樑柱的三星,姑且不論終端品牌利潤率高於上游原材料的事實,單從全產業鏈退縮到依賴上游業務來看,就說明三星目前的競爭力在衰退。而且由於中國企業比如京東方、長江存儲在國家政策和基金的支持下,積極進攻包括芯片、面板在內的市場,三星的唯一優勢也在面臨巨大挑戰。目前在下游品牌上中國企業有了更多市場份額,也會更多采購上游中國企業的原材料,這將更加有利於中國實現電子信息全產業鏈制霸,從而助推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