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清潔真的對孩子好嗎?

夏天我們帶著孩子到公園裡玩,總能聽到孩子屁股後邊媽媽的呵斥:不要玩土,太髒了。不要摸那個,太不衛生了。雖然我們不讓孩子乾的事情很多,但是在這種保護下,我們的孩子並沒有更加強壯,身體素質並沒有提高。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過度清潔。在這場疫情來臨之後,人們對於細菌更是談菌色變。目前用酒精和強力殺菌洗手液日後可能會成為習慣。在疫情的特殊時期,這種方式是必要的,但是疫情過後我們萬不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無菌倉環境”。而是需要我們區分細菌和病毒,並且要避免過度清潔。


1999年,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生活在農場的兒童他們發展成為過敏體質或者發生過敏性疾病的概率明顯低於非農場裡的兒童,這一現象被稱為“農場效應”。而進一步,來自美國的amish傳統農場和Hutterite相當農場環境的對比研究,甚至是用城市和農村的對比研究,均證實了一點,那就是農場環境具有保護作用。而眾所周知,農場兒童的生活環境要明顯比非農場兒童有更多的“汙染”或者“過敏原”,這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接觸更多的“過敏原”之類的,反而對人類是有好處的,可以有效地降低過敏的情形。


眾所周知,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無菌的空間裡,環境“不潔”是個客觀事實。幾十萬年人類進化的過程,是人類與細菌的搏鬥過程,在共同生活的幾十萬年裡,細菌對人類的每一次侵襲都讓人類產生了一次強大的抗體,從而人與細菌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和諧”。我們的免疫系統慢慢地變成強大的保護系統,保護我們免於遭受大部分細菌的侵襲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醫學院的理查德·加洛教授帶領團隊研究發現,皮膚表面一種常見細菌—葡萄球菌在發炎進程中關鍵步驟上發揮阻礙作用,防止人體免疫反應過度引起大範圍發炎,有助於皮膚傷口的癒合。


這種免疫能力並非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隨著後天成長不斷建立起來的。這種建立就是不斷地接觸環境中的微生物和過敏原,這樣不斷地訓練自己的免疫系統不斷壯大。

過度清潔真的對孩子好嗎?


然而,現在大量的殺菌用品,例如,強力洗手液和洗衣液,不但殺死了有害物質,而且連對人類有用的細菌都全都被殺死了,從而過度的清潔破壞了孩子的免疫力。家長們的過度清潔,導致寶寶很難接觸到病菌,結果是免疫力難以建立。免疫低下,這也為過敏等免疫疾病的發病提供了土壤。


慈善組織“英國過敏”說,40%的英國人有過敏症狀,人數是上世紀90年代的2倍,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方式越來越衛生。


二,缺乏鍛鍊。隨著我們城市化程度的加快,我們發現城市的孩子的抵抗力往往低於農村的孩子,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城市的孩子,尤其是兒童時期的孩子缺少鍛鍊,生理機能較弱。


強化的生理機能除了需要免疫系統的保護之外,還需要強健的身體。生理節能的狀態與呼吸功能、氣道防禦功能、全身防禦修復功能密切相關,生理機能不強是起到疾病,並反覆感染不愈的重要原因


較弱的生理機能從中醫角度可以籠統地表述為“虛”。出現身體虛弱是因為人體的正氣不足,不能徹底地清除邪氣,而形成“正虛邪戀”,疾病反覆不愈。

過度清潔真的對孩子好嗎?


三,環境汙染。環境的汙染,其中包括大氣、土壤、水資源的汙染。而環境汙染,目前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在治理霧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給我們的直觀感受,環境在變好。


但是土壤和水資源的汙染,卻依然存在,甚至在有些地方極為嚴重。


四,其他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康爸認為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例如,農藥、食品添加劑的濫用;還有藥品的濫用都是導致孩子們身體素質下降、抵抗力減低,致使孩子們反覆感冒和咳嗽的原因。


針對以上原因,為了能讓孩子們更加強壯,我們家長該怎麼做呢?


一,我們家長需要學習一些醫學常識。大部分人認為,醫療衛生知識應該是醫生的責任,我們聽從醫生的指導就可以了。但是無論是對於我們自己,還是為了孩子,我們都應該學習一些簡單的醫學常識。


之前有一條新聞:青島有一位媽媽,因為半歲的寶寶經常腹瀉,整天愁眉不展。鄰居看到後跟她建議:“有個偏方治小孩腹瀉特管用”。即用無花果葉子煮水泡腳。這位媽媽便用無花果葉煮了一鍋水,給寶寶泡了一陣腳。哪知道泡完後,寶寶腳上便長滿了水泡。由於腳癢,寶寶疼得哇哇大哭。媽媽趕緊將孩子送到市婦幼。醫生一看,就有點生氣:“這樣治腹瀉完全是瞎弄。無花果葉含有光敏性成分,用它煮得水泡腳時,光敏性成分會進入皮膚,跟陽光一接觸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引發化學性皮膚灼傷、瘙癢、氣泡、紅腫、刺痛。”


可見懂點醫學常識對於我們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的疾病是多麼重要。也是因為我們缺乏醫療常識,讓我們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藥,不知道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到底有什麼不同。

過度清潔真的對孩子好嗎?


二,讓孩子多接觸自然。毛絨玩具、地毯、柏油馬路和天井已經代替了自然中的動物、水、泥巴、樹叢和空地。幾十萬年來人與自然的相處狀態,被水泥森林所隔離。讓孩子多與自然為伴,因為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是孩子抵抗力強壯的源泉。


三,多參加戶外活動。在知識論的壓力之下,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過多地注重孩子知識的學習,而孩子鍛鍊的時間成為被壓縮的重點。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我們做家長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去參加戶外活動。


康寶剛上幼兒園的那一年,感冒和咳嗽是經常性的,尤其是缺乏戶外運動的冬天。甚至一咳嗽就特別難好,必須到醫院做霧化。後來只要有太陽,我們都會帶著他外出,騎平衡車、滑板車、跑步。隨著運動量的增加,感冒和咳嗽的次數也慢慢地減少了。

過度清潔真的對孩子好嗎?


四,合理科學的作息時間。網絡和手機的興起,家長們“機不離手”,尤其是晚上。很多父母覺得晚上才是自己的個人時間,因此往往晚上“刷屏”的時間過長,導致作息時間紊亂。受此影響很多孩子的作息時間也不規律和科學,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育,父母們要讓孩子養成規律的、科學的作息時間。


五,合理的飲食。孩子和大人畢竟不同,即使某種食物有營養但是隻要他不喜歡吃就不會吃。尤其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孩子們,父母需要花些心思在孩子的飲食上。飲食要做到健康、營養、均衡和合理。

過度清潔真的對孩子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