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為什麼這麼不堪一擊?

一隻活潑的小豬


大秦帝國其實沒有不堪一擊,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中央集權,這其實是比較激進的,從六國剛統一後,秦國並沒有去安撫六國的百姓,和貴族,特別是貴族,對秦國是沒有任何的歸屬感的,在秦始皇時代,在始皇帝的威亞下,秦國看著在往好的發展,邊疆括土,內治也在穩步推行,如果始皇帝還能在活20年的話可能不一樣了,始皇帝死後,二世繼位,二世對自己的責任沒有任何認知,只知道自己的權利,雖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也沒必須自廢武功,從蒙家兄弟,到自己的兄弟姐妹,都美放過,


人無完人那做半人


秦帝國的脆弱至少有三個深層次原因:

第一,秦帝國的法治存在漏洞,那就是最高權力始皇帝的黑洞,他一旦去世,就立即形成了可怕的真空,沒有規範的機制承接延續,這也就給了趙高等人可乘之機。

第二,就是丞相李斯以及身邊近臣趙高的不忠。在始皇帝的統領下,大家齊心協力統一六國;但是始皇帝一離開,他們人性當中不安分的因子就出現了,最終攪得帝國崩潰。

第三,就是忠於始皇帝的太子扶蘇和將軍蒙恬等人,沒有鼓起勇氣選擇抵抗,而是比較愚蠢的以“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為理由,接受了叛亂者的意志。






百舸爭流莫等閒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大秦帝國並不是不堪一擊,最後它其實是衰弱了 ,沒有了當初秦王掃六合的力量了,最後導致了滅亡。

大秦帝國為什麼會衰弱

大秦帝國滅亡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還是自身的政策出現了問題,以前大秦帝國用商鞅變法,來鑄造了一支戰必勝的銳士,

大秦滅亡六國後,這時候要做應該是立即改變嚴厲的酷法,施以仁政,是那些六國的遺民,得以快速加入到秦國統治中,

秦始皇則是讓蒙恬率30萬秦軍抗擊匈奴,又開始修建始皇陵,長城,阿房宮等建築,這些工程耗資巨大,還要徵用巨大的人力,

這些六國遺民本身就是剛剛進入秦國的統治,秦國便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壓力,他們自然是不願意的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過秦論》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憑藉威望可以震懾天下,到了秦二世的時候,他更加的奢靡,這時候便是《陳涉世家》中的一句話“天下苦秦久矣”,這時候便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這些還沒有結束,秦國內部也爆發了派系之爭,也導致最後秦國滅亡了,所以秦之所以會被滅亡(不堪一擊)

“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嘴痕


大秦帝國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國家之後,秦始皇做了一個偉大的決定,將秦國的主力軍隊都派到了邊疆,一部有蒙恬率領開往北方茂邊,並修建了長城,而另外一部則由趙佗代領前往嶺南開拓疆土,這兩人帶走了當時全國的大多數軍隊,使得秦朝內部軍力空虛,而逢戰事之時無兵可用,反叛的勢力乘機越做越大。

當時,蒙恬問秦始皇,我們都被派往了邊疆,萬一秦國國都有難,我們能否來救?秦始皇回道,他日秦國有難,你不可班師回朝。蒙恬跪倒,流著淚說,如果這樣,我豈不是秦國的千古罪人?秦始皇說了一句話,保住了華夏族群,護住了中國版圖,秦國可以滅,但是華夏族群不能!

這就是為什麼劉邦項羽兩萬人的雜牌軍,就可以攻破咸陽!你可知道當年秦國百萬大軍,橫掃六國,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秦始皇乃中華民族第一英雄也!



笨小孩情感


歷史都是分分合合,沉迷於自我陶醉的帝國老大,對六國滅亡的教訓居然沒有反省。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任用讒臣擾亂朝綱導致眾叛親離,面對諸侯叛亂卻無將可差遣。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防止叛亂,一直在不停的大修棧道、厲兵秣馬、加強警戒。然而,發動起義的陳勝們,啥玩意先進武器都沒有,振臂一呼,天下就亂了,諸侯們紛紛自立為王。特別尷尬的一點是,當時帝國派章邯東征平亂,而章邯這哥們卻傭兵自居,在外威脅朝廷。從這一點來說,眾叛親離可以是帝國滅亡的現象之一。

嬴政統一天下,自認為功勞比五帝還大,領土比三王還廣,內心就開始膨脹了,取個名字也取得要“我們不一樣”——始皇帝。天下初統一,始皇帝修長城而抵禦外繞,這項浩大的工程可謂世界奇蹟,雖然對於抵禦外來騷擾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天下初定,百廢待興,這個時候應該是重點發展經濟,安撫民心。秦始皇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如此,還大修驪山陵墓要永垂不朽。這為其快速滅亡埋下了伏筆。

始皇帝死後,二世胡亥又愚蠢到了極點。驪山陵墓尚未修好,就下令再度修建阿房宮,既是完成先皇的計劃,又說什麼凡是貴有天下的人都可以“為所欲為”,大臣的勸阻就是想廢掉先皇的豐功偉業。謀殺李斯、馮去疾等賢臣,任用指鹿為馬的趙高。其做法,始皇帝的棺材板都蓋不住了。

子嬰繼位本想力挽狂瀾,奈何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密謀除掉趙高這個奸臣,沒有想到賓客姻親都還沒來得及犒勞,飯沒下喉、酒沒沾唇,南邊楚國的大軍已經攻破關中,大漢黃帝已經登臨霸上了。大秦帝國的滅亡就如同黃河氾濫,擋都擋不住了。

歷史上對大秦帝國的快速滅亡原因,大體是暴政、課稅、奸臣當道。始皇帝第一個造下罪孽,二世達到定點,到了子嬰繼位已經來不及收拾河山了。

其實縱觀歷史,亂世統一的規律不難發現。統一之後,老百姓已經飽受戰亂之苦,希望得到安定的生活,而不是搞個人崇拜、梳理個人權威。要知道煎餅天下雖然崇尚武力,安定百姓則貴在順時權變。大秦已經脫離了戰國諸侯紛爭的局面,步入全面統一的時代,然而治道不變,政令不該,還用以前那一套。此其短治的起因,也是其根本。

滅亡的王朝還有個標配就是大BOSS昏庸無能,親小人遠賢臣。二世胡亥在這點上就做得非常到位:任用奸臣趙高、殺害賢臣李斯,增加刑法、嚴厲誅殺,吏治苛刻、賞罰不公,賦稅徵收沒有底線導致百姓怨聲載道,當官的為了防止犯錯而在其位不謀其政。總之,從君卿到百姓,人人自危。所以,陳勝在沒有先進武器、沒有雄才大略、沒有高貴的出生,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全國響應,大秦轟然倒下。





阿狸阿


原因有二:一是統治集團內部的原因,秦帝國經歷了三位皇帝:始皇嬴政~二世胡亥~三世子嬰執政15年,嬴政雄才大略建立強大的秦帝國,但用人很失敗,重用奸臣趙高、李斯等人,使公子扶蘇沒有順利繼位,含冤自殺。大將軍蒙毅、蒙恬被害,使秦帝國元氣大傷。

胡亥即位以後,實施暴政,在趙高等人的教唆下,大肆撲殺包括扶蘇在內的兄弟姐妹,幾乎滅族。殺害包括蒙恬在內的文臣武將,使秦帝國無人可用,李斯包括胡亥本人也被趙高所殺。

三世子嬰即位,秦帝國已千瘡百孔,難以慰籍。子嬰又把趙高誅殺,雖然報了仇,但秦帝國已完全無人可用,滅亡在所難免。

二是統治集團外部原因,秦帝國曆代帝王都實行暴政,使得民不聊生,爆發陳勝吳廣起義。是滅亡的導火索。

同時楚王項羽,漢王劉邦勢力不斷壯大,替代秦帝國的條件已經成熟。

個人觀點,請高人指教!




天道酬勤66


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這句話形容大秦帝國的敗亡再適合不過了。如果秦始皇沒有早逝,會有天下大亂嗎?並不會。如果扶蘇正常繼位會有天下大亂嗎?也並不會。秦朝真的不堪一擊嗎?當然不是了,否則又如何會平滅六國呢?一切都是從秦王朝統治階層的內部出現動盪,而導致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這才引發了秦朝的滅亡。歸根結底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所在全都聚集一人之身。這個人身負嬴姓趙氏的血統,並且還是一個平常很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就是趙高。

從秦朝衰敗到滅亡,你可以發現,有一個人起到了貫穿始終的作用,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才導致秦朝快速的滅亡。這個人就是中車府令趙高。秦朝的滅亡就好像一塊多米諾骨牌,趙高就是第一個下手推到它的人。整個秦朝的滅亡都是帶有連鎖反應的。首先就是趙高私自截留了秦始皇傳喚扶蘇回來奔喪繼位的詔書,之後又暗中聯繫丞相李斯,假傳聖旨立胡亥為新帝。除此之外趙高還假傳聖旨殺害了公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趙高此舉一方面把秦朝和胡亥推到了風口浪尖。另一方面又徹底激怒了駐守北方抵禦匈奴的秦朝大軍。他們深知扶蘇和蒙恬的為人。冤殺二人導致北方大軍和中央開始離心離德。

趙高掌權後開始在朝廷內部扶持黨羽清除異己,一心為公的臣子死傷無數,上位的都是趙高黨羽,這就導致秦朝中央想辦實事的少,溜鬚拍馬的多。唆使胡亥屠殺兄弟姐妹導致胡亥沒有了宗室的幫助,更加使得趙高開始肆意妄為起來的。而趙高實行的殘暴統治終於也激起了民憤。隨著陳勝吳廣起義後,六國舊貴族也爆發了復國運動。彷彿一夜之間秦朝就成為了風雨飄搖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覆滅的可能。而造成這一切的就是趙高。

本身如果趙高不搗亂的話,以秦朝的實力是完全有能力鎮壓叛亂的。但趙高對於農民起義和六國舊貴族起義絲毫不關心。他更關係的是自己的權利。他擔心秦朝的將領會在掌權之後推翻自己,重新確立胡亥的統治地位。所以趙高一直在打壓秦朝各路將領。這就導致平叛的將軍不僅得對付起義軍。還得考慮來自內部趙高的攻擊。在後勤補給和兵員補給上,趙高也是設置了重重障礙,在這種條件下秦朝焉能不敗?

秦朝大軍多分佈在南北兩方。北方可用之兵不多,畢竟還需要防禦匈奴。南方由於趙高的殘暴統治,導致趙佗有了自立的打算,根本不管秦朝的死活。秦朝最後一位名將章邯,他在奉命平叛的時候無兵可用,只能以勞役和囚徒作為軍隊攻打起義軍。但即使如此章邯也是連敗起義軍,一度有了徹底平息叛亂的跡象。但趙高一看這還得了,如果章邯打敗了起義軍在對付我怎能辦。所以趙高暗中給章邯下絆子,甚至想要除掉章邯,最終在鉅鹿之戰中,毫無援助的章邯敗給了項羽。章邯一敗,也標誌著秦朝滅亡已成定局。

此時的趙高還想著殺掉胡亥,把所有的責任推給胡亥,然後自立割地為王呢。但貪婪無度的趙高最終被所有人所拋棄,他的叛逆之舉終究沒能成功。而他自己也命喪子嬰之手。趙高的瘋狂一生算是終結了,但他也成功的把秦朝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拖下了水。歷史上禍國殃民的太監,無人能出趙高之左右。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讀史閱世常會頓生疑竇,以秦國七代君王宵衣旰食,秦始皇也堪稱雄才大略,何以千秋帝國的大夢剛開了個頭,就二世而斬,只活了十四年。

當時的很多問題都超出常識,拼死命去挖一座動用七十萬民力連修三十餘年都無法完工的陵墓,修墳修到把國家摺進去,秦始皇屬於頭一份。這絕對不正常,不是一個理性人的行為。

當然也可以說秦始皇氣魄大,但氣魄再大,他關起門來也要跟趙高、李斯算經濟賬。秦陵的問題其實跟法老造金字塔是一回事,唯一的解釋是不得已,秦始皇肯定是遇上了一個大麻煩,正是這個大麻煩催生出的秦代這一系列超級工程。道理要從老贏家發家說起。

秦國崛起靠的是併購

1

秦國是從西陲貧瘠之地崛起的爭霸新星,並顯示出了超越一切對手的進取心。“從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之年)到公元前221年(秦滅齊完成統一),秦國在96場有大國捲入的戰爭中發動了52場戰爭(佔54%),並取得了其中的48場勝利(佔92%)。”

這種超乎尋常的進取心,根本原因在於窮。秦國窮得相當有境界,甚至超越了階級。不但老百姓一窮二白,貴族乃至君主也是窮困潦倒。

當時的情況,對於秦國來說,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數百年的貧困把秦國拖入通縮的深淵,政府喪失了向這塊土地上辛勤勞作的人們兌付財富的能力,不管是金屬貨幣還是糧食、食鹽。貧困如癌症一般四處蔓延,甚至侵襲到王室,不變革的結果就是上上下下組團殭屍化,社會崩潰。

窮則變,變則通。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為左庶長,相當於分管經濟的副總理,拉開了秦國變法大幕。新官上任先要立威,於是找托兒在國都南門演了一出徙木立信的話劇。實際上,商鞅搞根木頭就立信,這是針對通縮開出的“緊財政、寬信用”藥方。

緊財政就要勒緊褲腰帶、例行八項規定。而寬信用就是寬貨幣,彼時全世界都尚處於貨幣剛性兌付的年代,寬貨幣的形式不多,能搞的只有存量博弈。

簡單說就是把“低端”的人口手裡的錢搶給“高端”人口用,因為“高端”人口擁有更好的產業效率,所以資源傾斜於“高端”人口,是寄希望於效率的改進可以拯救這個國家。

既然需要存量博弈,以命相博。商鞅的方案是鍋往東邊甩,發動群眾斗六國。商君軍功爵制規定,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簡單說就是要想富,交頭顱。頭顱越多,錢就越多。政府與官兵兩家,你幫我打仗,我與你分賬。

在這個背景下,一切社會產業、國家政策都轉而以供養及擴充軍隊為目的,能否滿足軍隊建設是檢驗產業有無必要存在的唯一標準。

秦國的戰鬥分成經濟

但戰國時代的生產力畢竟有限,當時環境下要維持一支20萬人的常備軍,需要400萬人當後勤,這比早期秦國總人口規模還要大。

也就是說,秦國要想擁有一支成規模的戰鬥部隊,意味著全體國民都必須圍繞著這支軍隊打轉。男人要去修路、架橋、開礦、冶煉,女人要養蠶、繅絲、耕種、紡織。不如此,軍隊就不會有足夠的鎧甲、武器、戰袍和糧食。

於是在“打戰—發財—擴軍—再打戰”這個正反饋循環下,全體秦國人民或被迫或自願都坐上了全面奔向小康的敞篷車。對於秦國中央政府而言,劫掠與滅國則成為充實政府利潤表,擴大國家總資產的不二法寶。

貧困的秦國算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但是秦國政府壟斷產業,國內產業效率奇低,缺乏產業支撐的秦國自然收穫不到戰爭利潤帶來甜蜜的果實,只能走上以戰養戰的流動性之路。流動性模式同時受制於流動性資產的量與價,任何一個參數落於閾值之外,等待玩家的只有崩盤。

秦國在戰爭機器正反饋鏈的自我驅使下,先掠河東,再並韓滅趙,實際上,就是把非常規的併購經營活動,當成了國家發展的常規路線。捨棄了自身對於盈利產出的要求,而用外部流動性掩蓋巨大的資產負債不匹配的風險。

隨著併購生意的持續深入,秦國軍隊產業開始不滿足吞噬一域一地所得的營收與利潤。嗜血慾望呈指數式增長,需求從一城變為一域,再由一域升格為一國。此時的秦王政,正得心應手地驅動著這頭效率怪獸,他的目標已經從滅國變成了一統天下。

始皇帝的大麻煩

2

公元前221年,秦軍兵不血刃,攻破臨淄。東方六國中曾經首屈一指的大國齊國,就此滅亡。此時的秦王政尚沉醉在勝利聲中,萬萬想不到一個大麻煩已浮出水面。

天下一統對於秦始皇自己當然是不世之功,可天下一統後沒戰可打了,你讓那些指著軍功爵制發財致富的軍民同胞兄弟們怎麼辦?

這個遊戲玩到滅國的層面,已經玩無可玩。齊王建斷氣的那一剎那,數十萬軍力以及背後支持軍隊的數百萬勞動力突然無事可幹,誰是秦始皇,都一定慌神。滅齊時才五月份,今年接下來的GDP怎麼辦?

六王畢,四海一

秦國崩潰的開始

秦帝國的就業人口、國家營收、產業利潤、政府稅收絕大部分都從這支軍隊處來,靠的是養羊薅羊毛。現在一把玩High殺羊吃肉,羊肉雖美,但羊毛卻沒得薅了。後面最少三大風險:綁架就業、產能過剩與流動性危機。

政府找不到事情給軍隊幹,軍隊效率就會驅使著自己找事幹,更何況是秦國軍隊的效率。關於秦軍的效率,有一個例子:

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了一份秦國家書。兩個在淮陽打戰的弟弟黑夫和驚,給在老家安陸侍奉母親的哥哥寫了封信。信裡說,我們在前線打戰,讓媽媽趕快幫我們做夏天的衣服送到前線。但做之前,先比較下價錢。安陸的絲布便宜,就在安陸做好了送來。如果淮陽的比較便宜,乾脆直接寄錢給我們在淮陽自己做。

這表達出的意思是,當時秦國軍隊的運轉效率已經遠遠高於秦國的商業效率。軍隊的運轉效率分攤了運輸成本,加上馳道、直道的修建,進一步壓低物流費用。一件絲布做的夏衣,可以從家鄉幾百公里送過來,跟現在上網買衣服也差不多。賴於全國性高等級道路網絡運輸體系的支撐和高效率的物流產業,運費完全在可接受範圍內。

另外,在這封家書裡,兩個弟弟請哥哥確認,他們為家裡面爭得的爵位有沒有得到落實,這是全家主要收入來源。正是由於前線出了人,後方分錢的時候,黑夫和驚的家裡才有了一份。

軍隊運行綁架了整個國家以及全體國民的命運走向,是秦國自己形成130年的路徑依賴。上至君王,下到蟻民,都在這個正反饋鏈中獲益頗豐。對於秦國人來說,幾代人的奮鬥,總算是殺出了一條血路。

但問題隨之而來,其實就是軍工產能尾大不掉。耍猴耍成齊天大聖,就耍不下去了,接下來是他耍你的問題。怎麼辦?

本質在於解決政府對於軍隊產業(軍工產能)的兌付問題。軍工產能作為債主,它要向皇室收債。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帝國的大業就能永續。解決不好,那軍工產能就要重置政府。

這個過程中,秦帝國第一代領導集體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貨幣剛性兌付屬性,剛兌極大地擠壓了政府騰挪的空間,給以始皇帝為核心的帝國中央政府空前壓力。

從後面施政的情況看,也體現出了這一點。秦帝國幾乎在完成統一的同時,就開啟了若干超級工程。包括但不限於壘長城、挖陵墓、修馳道、建靈渠、築阿房、北卻匈奴、南平嶺南,每一項都是這個星球上的頂級體量,其中尤以秦陵與長城為標誌。

這個地球上,再沒有比秦陵更大的墳頭,比長城更長的圍牆。這也從反面雄辯地證明了兼併六國的秦國軍隊已經具備了當時世界上的頂級戰力,因為只有化解頂級戰力,才會催生出頂級工程,這是相匹配而毋庸置疑的。

脩金字塔也就是這個原因,經過長期發展,法老工程隊已經被鍛鍊得無比強大,宮殿神廟滿足不了過剩產能(效率),只能死磕金字塔。秦國要不想上馬超級工程,理論上,只能去迦太基搞定漢尼拔。

帝國資產負債表的崩潰與重建

3

秦始皇的那些大手筆作為,當然是驕奢淫逸、好大喜功,但同時進行如此多的大動作,比戰爭頻繁的戰國時代還要折騰得多,則還有其他的原因在內。

秦始皇有利用超級工程這個相對平和的方式出清人口產能、化解軍工產能(減速)的意圖,這樣就可以解除產業集中度風險,以維持政權的基本穩定,為國民經濟恢復贏得時間(換軌)。但這種不人道的方式,也只有高度集權的秦制能夠辦到。

一言以蔽之,對軍工產能實行供給側改革,以時間換空間推動縮表,完成國家主要矛盾的戰略切換。

此計要成需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軍工產業吸納的人口分流要有序,二是軍工產能的效率要軟著陸。

對於第一個問題,秦始皇選擇大力發展國防與基礎設施建設。范文瀾計算過戰爭結束後軍隊分流情況,“徵發造宮室墳墓共一百五十萬人,守五嶺五十萬人,蒙恬所率防匈奴兵三十萬人,築長城假定五十萬人,再加上其他雜役總數不下三百萬人。”

這種處置方案的著眼點有二,一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有計劃地吸納並逐步減少壯年人口規模(儘可能的弄死一部分),來降低效率。通俗說,就是修橋補路無屍骸;二是把作戰部隊的建制進行拆分,南北遠調,利用組織架構的去中心化,壓制軍隊效率。

修阿房宮——靠虐殺青壯年來解決問題

第二個問題的處理,要求管理結構與生產效率相匹配。從關係上說,產業效率決定了管理體制,互聯網企業的組織架構為什麼與傳統企業架構大相徑庭,原因就在這裡。

現在問題是,秦國的軍隊運行效率遠高於行政管理體制,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出現了明顯的脫節。因此,壓制軍工產能效率的同時,需要提升行政體制運行效率並儘快培養其他產業獨立承接就業人口和產能需求。確保戰略切換,做到同速換軌,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全國統一後,秦政府快速建立皇帝制度,強推郡縣制而拒絕選擇與六國貴族和解穩定政局,並實施了以“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為標誌的制度標準化改革,目的都是為了儘可能快的實現行政體制效率提升。超級工程是一箭雙鵰,既為效率革命提供物質基礎,又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完成對軍工產能人口的出清。

只不過生死有命、漏算人壽,秦始皇只活了49歲。缺乏雄主的帝國,根本無法壓制軍工產業,超級工程也只能被捨棄。

秦朝最終沒能有效出清軍工產能,產業無處轉移,政權組織又無法消化,效率於是硬著陸。軍隊效率沖垮了官僚體系與國家組織形態,秦政府縮表計劃失敗,國家資產負債表崩潰,政權從內坍塌。

帝國的崩潰釋放了制度牢籠裡的效率怪獸,戰爭被再次推向全國。楚漢內戰一打四年,中國人口折損近半,一千萬人歸於塵土,其中大部分是精壯勞動力。輸贏不再重要,戰爭本身解決了出清問題,這讓後起的王朝立穩了腳跟。

勞動力的消失讓國家對於軍工產能及國民勞動的兌付責任一筆勾銷,楚漢戰爭的本質就是通過戰爭消滅債主,從而顯著降低國家負債率,幫助國家逃脫債務追索。

漢承秦制,雖然換了皇帝,但西漢皇室選擇與貴族相妥協,相當於承認帝國老人們的既得統治利益。又取巧地繼承了郡縣制,為新進人馬劃定權力場。所謂中華第一帝國,從內核看,秦漢一體,並無本質上的不同。但換了個馬甲,完成了資產負債表的清洗。

從這個意義出發,陸賈進諫劉邦那套“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的大道理並沒有說到要點。西漢帝國能活下來,是有人埋了單。不管是劉邦還是項羽,最後之所以能去敲鐘,是因為他們拿到的是淨殼。


破乞


我是情義無價,分享問題看法。

序言:

秦國統一,在秦始皇死了以後,只有短短十餘年的時間,就走向了滅亡。背後的問題,值得我們分析和研究。

一、連年征戰,徭役賦稅不堪重負。

在秦始皇的強權政治和強大軍事下,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在20多年時間內,逐漸被一一消滅,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

與此同時,北部的匈奴,南部的百越等也經常騷擾邊境。秦始皇在北方派蒙恬率30萬大軍抵禦匈奴的同時,還安排了20萬苦力把長城進行了連接。

在南方派屠睢率領50大軍,征討百越、南嶺等勢力,以穩固帝國政權。

這樣戰爭的背後,都是強大的勞動力和賦稅在作為支撐。

二、人民負擔更加嚴重,百姓被逼上絕路。

秦始皇時期就已經開始的長城、阿房宮、驪山墓、靈渠和直道等大型工程,胡亥登基後還在加大力度推進,這些工程使用的勞動力總數不低於200萬人。

秦朝,在秦二世胡亥繼位以來,由於他只是一個趙高的傀儡,每天醉生夢死,追逐奢靡享樂,修建亭臺樓閣,搜刮全國各地的奇石花鳥。不但沒有降低徭役賦稅,還變本加厲地增加,更進一步地把百姓們逼上了絕路。

老百姓就是水,朝廷就是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不給老百姓留活路,老百姓自然不會再維護你的統治。只是,憤怒的火山,在等待一個爆發的機會而已。

三、排除異己,人心惶惶,離心離德。

趙高憑藉胡亥的信任和放權,也為了自己篡奪皇位,更加地肆意妄為,在朝堂上打擊異己。不但滅了胡亥的兄弟姐妹,也殺了蒙恬、蒙毅、馮去疾等忠臣良將,連一個戰壕的丞相李斯也被誅殺九族,搞得京城烏煙瘴氣、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這裡,也使國家失去了穩定的脊樑。

同時,趙高到處安插自己的親信,使整個朝廷的主要人員都成了他的人馬,貪汙腐敗、欺壓殘害百姓,無惡不作,這些不僅破壞了政治結構,更加大了老百姓的不滿情緒。

四、楚國等落寞貴族不甘心失敗,捲土重來。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對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的貴族,並沒有進行政治和經濟拉攏,給予他們一定的社會地位,而把他們的權利、地位剝奪得一乾二淨。

這些人都是各個地方的豪強大族,在當地擁有廣泛的、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凝聚力。他們享受了數百年的好處,說沒就沒了,自然是心有不甘。自然,也會時刻準備著,打一個翻身仗。

胡亥登基後的驕奢淫慾,趙高的亂政行為,不斷加大普通老百姓的痛苦,就給予了他們帶頭反抗的藉口和機會。一呼百應,自然很快就能號召起龐大的起義軍隊伍。

再加上,漂亮的政治口號,給老百姓們一個生活希望,誰會不造反!

結語:

秦末時候,的確有百萬軍隊,但他們的內心思想都是為了統一國家、抵禦外部侵略,讓自己的親人過上好日子的。在看到自己的父母兄弟等親人,都被黑暗的朝廷逼得,一個個走上了絕路,他們能還會願意去抗擊起義軍呢!

大秦帝國的短暫滅亡,核心問題是經年累月的嚴重徭役賦稅,嚴酷刑罰,離心離德,使老百姓失去了生存希望,不得不造反,朝廷上奸臣當道禍害百姓,加劇了老百姓的反抗情緒。

一句話,你不給他生路,他就給你死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只是最低要求的生存,都不能滿足。造反會死,不造反也是死,橫豎是死,他們造反還會有一線活下去的希望。對他們來說,只有選擇造反才有活的希望。

所以,面對洶湧澎湃的農民起義,大秦帝國自然很快就走上滅亡的終點。

情義無價,真誠分享。歡迎關注點評,感謝有您。


情義無價品歷史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這樣如此龐大強勁的帝國,為何會覆滅的如此之快呢?我將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百姓的疾苦

大家都知道,為了抵禦匈奴的騷擾,秦始皇在修建長城這件事情上花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為此保障中原的生產生活。

雖然在抵禦匈奴上取得成效,但那時的民間卻流傳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可見在當時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之後的時間為了修建秦始皇陵墓,又花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我想這對原本生活就不好過百姓無疑是雪上加霜。



朝廷的腐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的途中突然去世,當時這件事情並沒有傳出去,只有極少數人知曉此事。其中就有趙高和胡亥,他們一行人回到咸陽之後,胡亥登上王位,成為秦二世。

趙高為了清除異己,假傳命令殺害了扶蘇,蒙恬等人。

胡亥在趙高手上就是一個傀儡皇帝。朝廷政治的黑暗變故,引起了大臣們的恐慌。這使得原本就在風雨中的大秦帝國變的更加搖搖欲墜。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拉開了反秦的大幕,全國各地紛紛開始行動。

此時秦國的實力並沒有這麼薄弱,秦國還有最後一名大將章邯。

章邯擊敗了許多反秦將領,但當時趙高在朝廷已經隻手遮天,想要的援兵趙高遲遲不給,擔心自己也被趙高迫害。鉅鹿之戰後,被項羽擊敗隨後歸降。

鉅鹿之戰秦軍主力精銳被消滅,秦朝名存實亡。

另一邊的劉邦軍進入咸陽,而後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秦朝失去了民心加上朝綱的黑暗,想必滅亡也是遲早的事。


誰能想到秦始皇嬴政和之前秦國君王的努力,多少年的汗水換來的統一,卻只在短短時間裡付之一炬。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能幫到你。一家之言,有不妥的地方望大家指教,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