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人“隱居”終南山,真的是遠離世俗?當地村民卻直搖頭

上萬人“隱居”終南山,真的是遠離世俗?當地村民卻直搖頭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的一首《歸園田居》使得人們對隱居的生活充滿著無限嚮往,他的田園詩在我國的文學史上擁有著不朽的價值,他的隱居理念也更是被我們國人一代代相傳。在現代社會,快與慢似乎成了一對矛盾體。快速發展的社會與追求慢而細緻的生活讓人們無暇細擇。

在這人生之中,不同的時期總有許多不同的際遇。有些人,少年得志,扶雲直上;有些人,飽經滄桑,也終成正果;而也有些人,嘔心瀝血,付出千般辛苦,卻也是壯志難酬

於是他們開始去追求身與心的契合,他們選擇去隱居山林,去體味山水之樂,也是希望在這個過程之中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日復一日的行程之中,有些人找到了自我,迴歸本心;而有些人在這一路上越走越遠,以至於迷失了自己。

常話說,天下修行,終南為冠。坐落在陝西省秦嶺山脈的終南山,因常年雲氣環繞,尤其是因為那裡是道家的發源地,一度成為眾多教派與書生認為的修行隱居的好去處。隨著時間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這裡,終南山的神秘感和名聲度是越來越大。終南山聖地,素來就有“仙都”和“洞天之冠”的美稱。

上萬人“隱居”終南山,真的是遠離世俗?當地村民卻直搖頭

而那句廣為流傳的祝福語“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說的也是終南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在我們的耳邊不知道聽過了多少次,影響了多少人,我們嚮往、我們憧憬,於是拋棄城市的繁華生活,去往大山深處開始自己嚮往的生活。

我們相信來這終南山隱居的上萬人其中,不乏那些具有品行高雅,從內心深處想體驗一番隱居生活的居士。可來此隱居修行的人,這上萬名想來此隱居的人難道真的都是想遠離世俗嗎?還是另有原因呢?他們所謂的上山究竟是為了自身修行還是消極避世、為名為利?在這喧囂的世間是否還存在一塊我們嚮往的淨土?

終南別院下的“新一代人”

其實我們也都明白,在時間的沖刷下,終南山不可能一成不變,多多少少會受到現代社會的影響。在終南山上,隱居不再是一部分人的雅趣。在這隱居也有所謂的“產業化”,一部分人在山上開設一些“隱居培訓班”,從最簡單的住房再到各種隱居技能,還包括終南山的地形分佈圖都在售賣行列之中。

我們一昧的去追尋隱居生活,可我們本身卻沒有一絲的隱居文化,沒有嘗試過自己蓋房,習慣了都市生活也不會種地,如果遇到一些蟲鼠猛獸基本上也束手無策,我們沒有學過自己安裝網線,更不要談去發電,大部分的能源我們都不會學會最大限度的利用。

上萬人“隱居”終南山,真的是遠離世俗?當地村民卻直搖頭

在這遠離都市的山間,甚至是我們得了一些小病,由於我們不懂醫術,再加上得不到及時的醫救,就會對自身的健康形成

威脅。而這些隱居培訓班也就形成了這樣的產業。通過向來此隱居的人講述這些技巧來盈利。社會就是這個樣子,當你發現一種新的消費模式,就會有無數的人蜂擁而上。

在這些培訓班中,也有一些假的道士經過專業的培訓後,能夠把自己偽裝成一個看似真正的修行者。當出現慕名遠來的遊客時,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方法騙取一些錢財。

實際上來說,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論身處何種時代之中,既想出大名、掙大錢卻又不願付出努力,想不勞而獲的人比比皆是。在這的人有想通過一些投機取巧的小把戲賺錢,來這的人也不盡然全是高潔之人。各式各樣的人都有。

而來這最多的人就是一些網紅,他們也想在這實現自己的“終南捷徑”,但是要想在這安一處暫居之所,所用的花銷也是不小的。在終南山上租一間最普通的土坯房,一年的房租費也會在一兩萬左右,如果是想換那種住得更舒服一點的房子花費更多。其實,這也有那些假道士的功勞。

他們終日裡無所事事,靠著到處騙人為生,通過他們還有那些培訓機構讓終南山也成為了一個有名氣的旅遊勝地。雖然說在這居住花銷大,但對於那些品行高雅,而且熱衷於去尋訪古人遺蹟的人,依然願意付出這樣的價格。

上萬人“隱居”終南山,真的是遠離世俗?當地村民卻直搖頭

他們在這購買房屋,置換傢俱,佈置田園,享受真正的個人時光。在終南山隱居的這種人,也許才不是為了那些沽名釣譽而來的人。在他們的身上,才能體現著有異於都市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他們才真的是既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活出

自己的人生

行到水窮處,方可坐看雲起時

總而言之,在我看來不論哪一種修行,最主要的還是對於自己內心的修行。有人身在繁華都市,卻依舊有其本心。他們的每一天,都在享受著酸甜苦辣的人生,他們沒有被生活綁架,沒有日復一日的去做著毫無意義的工作。

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希望,他們也知道這個世界只有一個梵高,沒有必要去模仿任何人,那樣的生活沒有價值。即使經歷萬千苦難,依然心有陽光。在生活裡面有配角嗎,沒有,只要心中有愛,我們每個人就是自己的主角。與其四處奔波,依舊不如使內心行到水窮處,方可坐看雲起時。

對於來終南山的他們,是否真的是遠離世俗,還是為了獲利而來,在經歷了山野之間的洗滌之後,終會明悟本心!也希望來此的每一位為隱居者都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 。

上萬人“隱居”終南山,真的是遠離世俗?當地村民卻直搖頭

在什麼地方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頭腦裡得有東西。敢於去面對自己的想法,懂得思考自己的人生,做到了,你就可以活的很開心,也可以活的很自在,更能活的很有智慧。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就如春夏花開,或寧靜或奔放,或淡然或燦爛。都會在繁華與喧囂之中,被刻上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我們要學會在歲月之中認識到自己,也要於一懷淡泊中,笑望自己的白月光。

我們自己選擇的這一路,終有一天你會發現,生活一直是一種牽引,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