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疑惑無盡,踐行乃解

老人言:疑惑無盡,踐行乃解

惑無盡也,其行乃解。文中子《止學》

疑惑是沒有盡頭的,踐行就能解除它。

人心充滿多種疑惑。這是正常的,也是必須要解除的。疑惑不能自動消失,不身體力行,不勇於實踐,就永遠找不到正確的答案。在疑惑面前止步不前,畏懼無為的人,絕不是“止”的智慧的顯現,在是非不清的前提下,任何思想都是茫然的,更不可能是正確無誤的。踐行難免存有錯失,不踐行的錯失更大,“止”的含義全在停止錯失,卻不是停止人們為解除疑惑而付諸的實際努力。

不信傳言,更不信傳言之人。

喜歡到處傳話的人,不要與他講重要的事情。

老人言:疑惑無盡,踐行乃解


明憲宗成化年間,莊浪(今甘肅永登)都指揮僉明憲宗事、土司魯鑑曾為大明江山立下過赫赫戰功。論功封賞,他被提升為甘肅總兵。其子叫魯麟,自幼武藝高強,隨父親在軍中征戰馳騁,也屢立虞功。魯鑑死後, 朝廷封魯麟為甘肅副總兵。起初,魯麟很高興。可是,魯麟是一員武將,聽不得部下挑唆。當聽到有人議論“將軍如此大功,卻只得副職”時,他開始不滿意起來,便上書朝廷請求加封為總兵。

但那時已沒有了戰爭,朝廷用不著剽悍之將了,又擔心魯麟擁兵自重,所以才只封他為副職。故而魯麟一再請求,朝廷也不給辦理。魯麟找手下人商量,手下人給他出了個主意,叫做“明退暗進”,讓他藉口照顧家中老幼,請求去職還鄉。

奏本傳到皇上那兒,憲宗召集大臣們商量此事。有人建議皇上答應他的要求,讓他做總兵。但又擔心他擁兵難制,於是提議說將他另派個地方,明升暗降。這時,兵部尚書劉大夏啟奏說:“魯麟自恃有功,一再要求加封,皇上若滿足他的要求,恐他將來慾壑難填,終究不是辦法。據我所知,魯麟暴虐無常,與部下也不是特別親密,孤掌難鳴,是掀不起大風浪的。臣有一計,皇上可以一邊派人嘉獎他父親的忠誠不二,用大帽子穩住他,讓他為了保全父親的名節而不敢輕舉妄動;一邊批准他的請求,讓他回家顧養親小。如此一來,叫他有苦說不出。”皇上依劉大夏之計而行,一邊昭示魯鑑的一片忠心,讓天下人都知道,同時又批准魯麟回家贍養老母和孩子的請求。

老人言:疑惑無盡,踐行乃解

魯麟接到嘉獎父親效忠的詔令,心裡十分高興,滿以為總兵的官職要到手了。但哪裡想到,接下來的詔書是批准自己辭官歸鄉的。這可把魯麟一下子氣得鬍子飛起來,抽刀就要聚眾起事。但靜下心來一想,這樣一鬧,豈不是壞了父親的名聲?再說,駐甘肅的漢兵不少於自己的部眾,起事成功與否,也沒有把握。思來想去,也沒有想出良策。他手下那班小人見朝廷不用他了,就離他遠遠的。魯麟只好自認倒黴,悶悶不樂地回老家去了。最後於莊浪鬱悶而死。

魯麟仗勢要挾,難以以理服人,又被剝奪了兵權,到頭來只得到一張空頭支票,實在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故對這種人是真誠不得的。

有的人稍有得勢就會得寸進尺,以勢力相遇,對付這種人就要費一番心思了。因為他的慾壑難填,滿足他就會招來更大的要挾。

老人言:疑惑無盡,踐行乃解


宋朝丞相張知白向大宋皇帝推薦年輕的晏殊。朝廷召晏殊來到宮殿,正逢真宗皇帝御試進士,就讓晏殊參加考試。晏殊見到試題後說:“這首賦我在十天前已做過,請皇上另外出題。”他的誠實深得真宗的喜愛。 有一天,太子東宮缺少一官員,內廷批示授晏殊擔任。主事官不知道是何緣由,第二天皇上對他說:“近來聽說館閣裡的臣僚,人人都宴樂玩賞的,只有晏殊與兄弟埋頭讀書,如此謹慎持重,正是東宮官的最好人選。”晏殊接受了任命,皇上又當面向他說明任命他的原因。晏殊回答道:“臣下不是不喜歡宴樂和遊玩,只不過是因為貧窮玩不起啊。我如果有錢,也想去玩的。”皇上對他的誠實倍加讚賞。宋仁宗時,晏殊終於做了宰相。

人們之間的談話是不可以亂傳的,喜歡“傳”話的人必定將所傳之話加進自己的主觀成見傳於他人,古人有假傳“聖旨”,今人有眾口鑠金。故有言言相傳,以假作真之說。因此,我們不能聽信傳言,更不能聽信歪曲別人的話而傳言的“小人”。

老人言:疑惑無盡,踐行乃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