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生兒一出生就要打針?

挨千刀的三筆


根據我國的免疫程序呢,新生兒出生時接種的兩針疫苗分別是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是用來預防乙型肝炎和結核病這兩種傳染病的。可是,為什麼一出生就打呢?

答案是,為了主動應對沉重的疾病負擔和阻斷母嬰傳播。不信,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乙型肝炎(乙肝)

中國是乙肝大國,疾病負擔嚴重:

1、 我國是乙肝高流行地區,我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約1.2億,乙肝病毒感染人數超過7億,其中約2000萬人將死於與乙肝有關的肝臟疾病;

2、僅僅2018年一年,我國就報告新發乙肝病例999985例;


阻斷母嬰傳播是控制乙肝流行和降低HBV感染後危害的必要手段:

1、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30%~50%的慢性乙肝患者是通過母嬰傳播途徑感染;

2、研究發現,新生兒和兒童期感染乙肝病毒轉為慢性感染的比例分別為80%~90%和30%~50%,明顯高於青少年和成年時期的5%~10%;


結核病

結核病是全球致死性最高的傳染性疾病,我國結核病負擔重:

1、結核病是全球範圍內的重大傳染病!據WHO估計,2017年全球約有1000萬結核病新發病例,約160萬人死於結核病;

2、我國結核病新發病例約88.9萬例,僅次於印度,居全球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第2位;

寶寶剛剛脫離了母體的保護之後,如果不盡早接種,一旦暴露在這種存在著乙肝病毒或者結核分枝桿菌的外界環境下,分分鐘可能被感染啊!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建議,在出生後儘快(24小時內)為嬰兒接種這兩種疫苗。我國早在1978年實現計劃免疫之初就已經將卡介苗列入其中,到2002年乙肝疫苗也已經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為剛出生的寶寶免費接種,保護了幾代人的生命健康。


兒科醫生鮑秀蘭


  新生兒出生時,都要接種疫苗,這對一個新生寶寶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接種疫苗能夠為寶寶的身體建立起“保護傘”。

  那麼,為什麼新生兒一出生就要打針?

  在孩子出生之後就需要注射,可以達到預防各種疾病的效果。一般是在孩子出生24小時之內,只要體重達標的話,就可以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然後一歲以內幾乎每隔一個月都要去注射一次,對於國家指定的一類疫苗,一定要注意按時接觸,以後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都需要注射疫苗憑證的。疫苗,也就是預防針,在孩子出生之後就要開始注射,主要是可以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效果,比如說,麻疹,風疹,乙肝等等。在孩子出生之後24小時之內就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一般是在生下來的第一個白天由護士帶去統一注射,如果孩子體重不達標的話,卡介苗會在孩子滿月之後再注射。新生兒要重視接種疫苗,現在由於醫學比較發達,因此國家有明文規定,新生兒出生時,都要按序接種疫苗。但有些父母並不瞭解新生兒接種疫苗的項目和方法,因此不能嚴格按照科學的方法為寶寶接種疫苗。這對寶寶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所以為寶寶接種疫苗一定要重視。

  其次,等到寶寶滿月的時候就要注射第二針乙肝疫苗,在這之前要給寶寶取好名字,領取出生證明,辦理戶口本和疫苗注射本,在滿月的時候接種育苗需要測試黃疸情況是否在標準範圍之內,之後的每個月幾乎都要給孩子注射不同疫苗,除了必須要接種的一類疫苗之外,還有自願自費的二類疫苗,這個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

  所以,孩子出生24個小時之內只要體重達標的話,就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這都是屬於國家一類疫苗免費注射,而且以後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都需要這些第一類疫苗的注射憑證,不管是為了孩子以後上學,還是為了孩子健康著想,一定要注意按時接種疫苗,但是一定要在孩子身體狀況好的時候去接種,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是不能接種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如果父、母有一方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那麼嬰兒在一出生24小時內應打乙肝疫苗、乙肝球蛋白,在1個月時再打乙肝疫苗,在6個月時打第三針乙肝疫苗。這樣做,有99%的嬰兒可以避免感染乙肝病毒。


跪射俑


隨著醫療水平和條件越來越好,嬰兒出生率越來越高,而保障嬰兒健康成長的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完善。

嬰兒出生就要開始打疫苗,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保障嬰兒生命安全。


寶貝觀察


正常足月生產的寶寶是出生之後直接接種兩種疫苗,早產寶寶需要黃疸消退、體重7斤以上才能接種卡介苗,所以體重不達標的早產寶寶一般只先接種乙肝疫苗。

所以大家在電視裡看到為什麼寶寶剛出生就要打針,其實是為了讓寶寶的身體更好的適應他生活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