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90後習慣於裸辭,他們辭職之前不會有所顧慮嗎?

職場全能王


我是90後,那麼就這個問題 我以90後的思維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我想一個人辭職無非就是,升職困難,工作不開心,當然還有一些基本不可阻擋的客觀原因,比如房子拆遷回家坐等拆遷款,回老家結婚等等。


首先我覺得90後生在的環境與60後70後80後又很多大的不同。你們那時候飯都吃不飽,理所當然形成的普遍思想就是能有個工作吃飽飯就不錯了,而我們90後生來的時代就是互聯網剛起步的時代,很少有家庭吃不飽飯吧,那麼形成的思維就會與你們又很大的不同。


我覺得老一輩更加的老實與踏實,這既是優點 也會成為老闆壓榨你的缺點。不管是90後,其實我們後幾代肯定也會與我們當下的思想會發生衝突,社會總是不斷進步的。

只有真理才會永久存在,其他所謂的都會被後代顛覆。就拿房子觀念來說,老一代更看重穩重,希望你找一個老師啊公務員鐵飯碗工作,也希望要求女婿買房才能娶我的女兒,那麼90後 00後對待房子的觀念可能就沒那麼強烈了,很多人擁有更多的思想,嚮往自由而非老老實實,買個房過日子,年輕人希望過好當下,不是說一輩子被房子捆綁了,一輩子就這樣苦過去。


小川的大學生活


【汪Sir觀點】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這是必然會出現的現象。我們不能簡單地給90後貼上“任性”、“家裡有礦”、“非主流”、“情商低”這樣的標籤,這是一種社會現象,很值得我們人力資源工作者深入地進行探討。下面我將從教育、科技、經濟三個角度,來闡明我的觀點。

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於素質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教育部1985年5月27日發文——《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開篇就旗幟鮮明地提出“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到了1999年6月13日,國家在多方準備、實驗後,正式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素質教育大改革。

這個時候,第一批90後才9歲,正可謂是根正苗紅的素質教育受惠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突然有一天,我看到90後表妹的試卷,不再打分數了,取而代之的是英文字母A、B、C、D。

1.素質教育的目的與成果?

a、鼓勵、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與素質教育相對的,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給人的印象是死記硬背,而素質教育更講究獨立思考,多思考為什麼。我們給90後貼了很多標籤,如有個性、另類、任性等等,其實這從側面體現出90後獨立思考的特性。

前幾天看到一位網友回答了一個悟空問答,問題是“為什麼領導會當眾批評有能力的下屬。”我和這位網友展開了探討後,深深感嘆,對於70後、80後來說,領導願意批評自己是在教自己,幫助自己,愛護自己,但是到了90後,就接受不了,就是天大的事了。不得不承認,70後、80後更具備集體精神,而90後更偏向與個體意志的自由。

在我們70後、80後眼裡,覺得90後很任性,動不動就辭職,心情不好辭職,想去旅遊辭職,被客戶罵一句辭職。但是這也恰恰說明,90後更具思考能力,更加明白自己要什麼,不願意將就自己。很明顯的一點,我在面試中發現,越是後面的90後,特別是95後們,他的職業定位、規劃越是清晰。

b、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我記得90年代,我們去上課外補習,無非就是語數英生化物。我們現在看看孩子們學的補習班,音樂、美術、體育,甚至禮儀、烹飪、茶藝,真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接受了這些培訓的孩子,必然是多才多藝,興趣廣泛。

以前流行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講得是有理科知識傍身,不愁工作。但是現在的90後,更多的是多技在身,是斜槓青年(斜槓青年,指的是現在很多年輕人,一人有數個身份或者技能,在個人名片上用“/”來區分頭銜,如小青,程序員/吉他手/微商)。他們不僅可以從主業獲得收入,還能開展更多副業。

70後、80後的共識是要集中精力,將一個技能反覆磨鍊,達到極致。而90後的意識更多的是開放、嘗試、接受新事物,在掌握一門本領以外,更講求拓廣能力範圍。

當人有了很多技能之後,可選擇的工作就多了,當然也就有底氣選擇更合適自己的未來了。 c、終生學習

過去我們要學習一門新技能,要四處打聽,各地拜師;想要學習一門新學科,那得到處求人借書,更有甚者可能還有人經歷過,把整本書抄下來學習的。但是現在我們通過互聯網,可以輕鬆獲得各種知識和技能,還能反覆聽,學完還給你發課件。老師在東北熱炕上,學生在海南打赤膊,距離與時間的問題,一點都不當誤上課,學習的途徑百花齊放。

再來看一下阿里公佈的《2018年中國人讀書報告》我們會發現,80後與90後成為了中國閱讀的主力軍,這似乎不能說明90後比80後更有學習力。下面我們來看看閱讀內容——各年齡段在讀什麼。我們會發現80後購買的大多是孩子的學習書籍,而90後更多的是提升自己的技能書籍。

根據智研諮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慕課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90後已經成為慕課學習的主力軍。

另外嗶哩嗶哩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開提交的招股書顯示,B站用戶中有81.7%出生於1990-2009年之間。總所周知,嗶哩嗶哩網站除了娛內容之外,最為人稱讚的是裡面的學習課程,甚至央視網專門發表名為《知道嗎?這屆年輕人愛上B站搞學習》的文章。

從種種數據上,我們都能看到90後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意識都提高了不少。而學習能力的提高,為90後果斷辭職,提供了堅實的能力基礎。

所以通過多年的素質教育之後,90後有更好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更多的本領傍身,最重要的是還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可以為自己不斷拓展新的未來。

互聯網發展對就業市場的影響

1.更易尋找工作

40年前,在中國是沒有勞動力市場這麼一說的。勞動產品採用配給制,勞動用工包分配。1992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南巡講話中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之後,中國的應屆畢業生有了選擇工作的可能,企業也有了自主選擇人才的機會,這才誕生了中國的就業市場。那時候找工作的方式,無外乎查報紙,熟人推薦,或者參加勞務市場或者人才市場組織的招聘會。找一份心儀工作的成本很高,特別是跨地域求職,還需要貼進去不少路費、住宿費。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的不斷精進。自90年代末期,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其中互聯網招聘平臺,對我們擇業影響至深。現在大家找工作,除了熟人推薦與校招之外,幾乎全部是互聯網招聘。前些年本地的人才市場,組織我們各企業開展春季招聘,我過去一看就傻眼了,全部是HR坐在那裡,大眼瞪小眼,求職者少門可羅雀。

而近幾年,互聯網招聘的方式更是百花齊放,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比如綜合招聘、分類信息招聘、垂直招聘、社交招聘等等。互聯網招聘的優勢日益突然,如求職成功率高、職位匹配精準、企業信息真實、職位信息豐富、信息更新及時等等。這使得求職者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更加精確地匹配到自己心儀的崗位,求職成本大幅降低。

2.更易開展副業

其次是互聯網的發展,對於個人開展副業帶來了便利。如開網店、作微商、寫作、直播、網絡眾包、作網約車司機等等。在工作之餘,大家很容易就能獲得一份副業工作。用心一點,不比正業來的少。

根據重慶匯博網2019年11月份,發佈的文章《重慶職場人開展副業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重慶地區擁有副業的人群中,90後佔比近8成,大多從事微商。其中有24.5%的人副業收入與主業收入持平,23%的人副業收入高於主業。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僅提高了工作崗位的可選擇性,降低求職成本,更提供了許許多多開展副業的機會。這為90後換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

國家經濟發展

隨著國家經濟地不斷髮展,社會經濟日益繁榮。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98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42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2162元。而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4235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6021元。

中國城鎮居民的恩格爾係數從2000年的39.4%下降到2019年的27.6%,農村居民的恩格爾係數從2000年的49.1%下降到2019年的30%。(補充:恩格爾係數是19世紀中期,德國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恩格爾研究出的食品支出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通過一系列的統計,顯示一個家庭收入越少,人們花在食物上的支出就越大。因此總結得出,恩格爾係數越小,一個國家越富裕。通常恩格爾係數在59%以上為貧困,59%-50%為溫飽,50%-40%為小康,40%-30%富裕,低於30%最富。)

另外中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從1998年的18.7平米上升到2018年39平米,已經再向不少老牌發達國家看齊。種種數據表明,中國人民的荷包鼓起來了,住房面積變大了,生活質量在不斷提升。這就為我們90後辭職,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條件。

【工作體悟】現在越來越多的90後出現頻繁跳槽的情況,過去三年一換工作,現在一年不到就跳槽,成了新的趨勢。記得2010年,我剛開始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時候,我的師傅看到三年內換過兩份工作的簡歷,馬上丟在一邊。因為她認為這樣的員工沒有自己的定位,工作穩定性不高,會給企業增加用人成本。

佛教講想要成佛,我們凡夫需要累世千劫地去修行。但是其中的禪宗提出,我們怎麼知道這一生不是成佛磨鍊的最後一世呢?即所謂的當體即空,立地成佛。從這個角度,我這裡的崗位,會不會是這些頻繁跳槽90後們的最後歸宿呢?近年來我的這個觀念日益加強,我通過不斷與90後溝通,不斷改進工作環境,最終幫助十多位90後找到了適合他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總結】隨著國家社會、經濟、教育、科技等不斷地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將越來越豐富。新一代勞動者掌握的技能將越來越多,換工作的成本將越來越低,增加收入的渠道將越來越廣,自身的經濟基礎將越來越厚實。所以90後的“任性”,90後的“裸辭”絕不是偶然,而是國家繁榮富強帶來的必然結果。

少年強,則國強,不管我們是企業家、管理者、還是HR,都不能已過去的眼觀,過時的思維去給90後貼標籤。90後、00後終將成為中國發展的主力軍、頂樑柱,我們更應該跟上時代,積極調整步伐,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工作環境,來幫助他們成長。


我是汪Sir,希望我的經驗分享可以幫助你及每一位職場人。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汪Sir聊HR


“為什麼90後習慣於裸辭,辭職前不會有所顧慮麼?”

我也是一名90後,目前在事業單位工作,家裡無礦,說實話,我是不敢裸辭的,因為我顧慮的東西比較多。

為什麼外面很多90後敢於裸辭呢?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1、工作太繁忙,壓力過大,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據我所知,現在很多90後還未婚,不是找不到,而是沒時間處對象或者對於處對象這件事心中沒想法了。

或者是同事之間,和領導之間關係弄不好。90後其實很多蠻有個性的,是看不慣就是看不慣。弄不好,我也敢辭職。

又或者是給的工資太低,待遇太差,讓人感覺沒有價值。

因為90後更向往自由,所以很多人敢於裸辭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2、家裡條件好。90後很多人家庭條件比較好,父輩積累下來的財富還可以,身邊很多90後根本不愁買房買車,老張很是羨慕。

所以他們有底氣裸辭,就算沒有下一份工作,也能啃老。也有很多人父輩辦企業開公司,人家完全沒必要去別人家打工,去承受那份壓力。

3、顧慮方面肯定有

。有些因為衝動而裸辭的,後面也或多或少會後悔。

但是話說回來,90後既然敢於裸辭了,那還有什麼好顧慮的呢?大不了出去之後重新再來。90後不是孬種,也是有血性的,再找工作,再創業的很多

  • 希望大家對90後裸辭多點鼓勵和信心,敢於裸辭的人也值得我們尊敬,希望這些人後來能夠成功。

我是老張,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有勇氣裸辭。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


老張職場說


作為職場30年,自己一個90後孩子,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也不是普遍現象,身邊一些90後,還是比較穩定,一項工作都做了幾年還沒有辭職。那麼針對這個問題,我就想到的幾點簡單回答一下:

第一、成長過程中,很少遇到挫折,沒有危機意識。90後孩子大多獨生子女,家裡無論條件好壞,都會給予物質方面的滿足,很少遇到挫折,如果沒有收入父母都會提供資金幫助,所以工作後稍有不順心就會裸辭。

第二,和70,80後領導有代溝,思想達不成統一,溝通達不到順暢,有些領導說話嚴重損傷自尊,所以即使沒找到下家,也不願意受委屈,所以裸辭。

第三,90後孩子大多沒有成家,缺乏責任感。沒成家前基本和父母同住,因為不需要養家餬口,所以有沒有收入都不會影響生活水平和質量,所以辭職時是不計後果的。

第四,企業發展前景不好,所以裸辭。年代不同,一個企業幹一生的年代已經不復存在。很多90後,入職私營企業,沒做兩年,企業就倒閉了,此現象比比皆是,所以,對於一個企業眼見沒有發展前途了,沒必要耗下去,所以也會裸辭。

綜上,我覺得年輕人多幹多鑽研,少跳槽少抱怨,未來職業生涯有很長的路要走,謹慎從業,儘量不要裸辭!



JY中堯


為什麼90後習慣於裸辭,他們辭職之前不會有所顧慮嗎?

我從環境、角色與動機、情緒與個性這幾個方面的內在邏輯關係來分析“90後無所顧慮的裸辭”問題。

 

一、環境:這裡麵包括社會環境、公司內部環境、90後的成長環境。

1、現在社會的大環境:發展速度快,知識與信息爆炸,貧富差距大。

隨著互聯網與知識經濟的到來,很多人利用了這種機會,短時間內成功的人比比皆是。正是這種社會現象引起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可能對於剛剛走上社會與職場沒有幾年的人,只看到了別人的風光,沒有看到別人背後的努力與付出。

父母那一代可能更多的是為解決溫飽、養育孩子、贍養父母而努力奮鬥;但是現在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其實現在人的普遍焦慮來源於對成功的渴望。

我有個開公司的朋友,曾經面試過一個90後的碩士,工作經驗不足2年,開口就跟公司要股份,我當時聽了都很差異,很多年輕人只是看到別人獲得了很多東西,卻很難正視自己能夠輸出什麼樣的價值。所以,現在社會的大環境導致了現在人的很多不確定性,不僅僅是90後。

 

2、公司的內部環境:很多公司管理不規範,對90後的引導和影響不到位。

其實環境是可以影響甚至是改變一個人的,我們都知道軍隊紀律嚴明、對軍人要求非常高。當我們看到軍人都充滿敬意,因為他們身上有一種社會人員沒有的氣質,這就是軍隊培養出來的人。是軍隊中的那種環境對軍人產生了影響,如果公司的管理環境規範,要是能做到像軍隊一樣,我想對90後的影響一定頁是非常大的。

 

3、90後的成長環境

他們成長在衣食無憂的環境,相比以前的80後、70後、……,物質條件要優厚的多。我個人的觀點,人在年輕的時候要多吃點苦,因為沒經歷過苦難日後就會不懂得珍惜。正是90後的成長環境導致了他們會無所顧慮的裸辭。

 

二、角色與動機:環境會影響個人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最後影響個人的動機和行為。

一個人在老師面前和在朋友面前,你的心裡動機是不一樣的(因為所處的角色不一樣),動機不一樣就會導致你的語言和行為不一樣。

對於90後而言,在社會和職場中的經歷還不是那麼多,所以很容易找不準自己的角色,說到這就回到“環境”那個話題了,他們接觸社會環境和職場環境的時間還相對較短,這就是找不準自己角色定位的原因。

公司是一個組織,員工只是組織裡面的一個個體。對於在職場行走多年的人,我的觀點是隻有個體適應組織,你才能在組織裡面生存,否則就會和組織產生矛盾,最後導致離職。

社會大環境對90後產生的影響,前面已經提到,現在是知識與信息滿天飛的時代,很多人都想成功,所以一些懷揣夢想的90後認為,從公司離職可以自己去創業,畢竟現在很多人利用互聯網創業成功的也比比皆是,但是從大概率來看,創業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大環境導致了很多年輕人對自己角色的誤判,最後影響了他們的動機和行為。

 

三、個性和情緒

環境會影響個人的情緒與個性。前些年90後剛剛踏入社會的時候,大家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個性鮮明、容易情緒化。

1、個性

有些人說,人的性格很難改變,我並不這麼認為。老年人的性格、成年人的性格、青少年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的觀點是:人的性格就像是一條大河,流向社會以後是會發生改變的。

我前面已經提到軍人和社會人明顯有著不一樣的氣質,在這裡我們反思一下:“是軍隊造就了軍人,還是軍人造就了軍隊?”。我的答案是“軍隊造就了軍人”,因為軍人在沒有進入軍隊之前就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是軍隊的環境對他們產生了影響,然後發生了改變。

所以,隨著90後的年輕人在社會環境與職場環境中不斷的磨練,性格也會發生轉變的。

 

2、情緒

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現在人的情緒越來難以控制了,特別是職場裡面90後的人。因為現在社會發展太快,公司也隨著社會的快節奏,自身要求越來越高。導致的普遍現象就是現在人的工作壓力與強度越來越大,那麼在這種高負荷下,情緒也就越來越難以控制。在企業研究對員工激勵的這個課題上,可能僅僅是靠給錢、給職位並不能很好的解決員工離職的問題(不僅僅是90後的離職)。

其實情緒是一種資源,如果在職場中的人因為工作壓力把這種資源耗盡的話,情緒就會崩潰,結果就是很容易產生離職。所以,現在企業應該把員工的情緒管理納入到企業管理研究的範疇中來。

情緒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和職場工作氛圍,能夠適當的補充這種資源。隨著90後在大環境中的不斷成長,我想這種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那麼裸辭的行為也就越來越少。

 

綜上所述,90後之所以會裸辭而且還無所顧忌,是環境對他們的角色與動機、個性與情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以才導致這種無所顧忌的裸辭行為頻繁出現。隨著他們更多接觸的社會環境和職場環境,會讓90後更好的找到自己的角色,那麼動機、個性、情緒也就會隨之發生變化,最後裸辭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少。



王彬薪酬績效管理專家


10年前,人們嘴邊掛著的是你們80後的年輕人啊,怎麼怎麼……

10年後的今天,人們嘴邊掛的是那些90後的孩子啊……

我想,再過個3~5年,人們嘴邊掛著的就該是這些00後的小孩子啊,吧啦吧啦……

無論是哪個時代的年輕人,他們的思想都是當時那個時代最自由的,最有活力的。年輕人自然會有年輕人的思維和做事方式,正是如此,才會推動社會的變化,否則社會、文化如何進步?當他們逐漸變老,當有更年輕的孩子走出校門,進入社會,他們的新的處事風格又會與前一代人產生衝突,這就是前面說的10年前、今天和三五年後,這個社會的話題。

一代代人思想觀念、價值觀的衝突,推動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步、人們價值觀的變化。

回到題目90後習慣裸辭,是否有顧慮。或許這就是大部分這一代人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這一代的90後,出生於衣食無憂的年代,成長於在逐漸富裕的年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給與了無限的關愛,從小不會因為任何事情委屈自己。自然,一不用為了生存而勉強工作,二不會為了工作的壓力、不開心去委屈自己。所以,裸辭,一點也不奇怪。

或許,再過5~10年,當這一代的90後都成家立業,當他們需要成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時,當更多的00後成為社會的話題,你再來看看,當初你眼中的90後是什麼樣呢?





樂爺很開心


90後裸辭,就我身邊接觸到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上班時間緊,沒時間交男友;沒時間旅遊;加班不給加班費;逢年過節要值班;公司內部矛盾;公司業績大幅衰退;不想混日子。

說實話,作為90年的我,挺佩服那些裸辭者的勇氣,,更欣賞他們遵從自己的內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一種態度。

裸辭確實衝動又大膽,但大部分並不像外界想的欠考慮。相反,正因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更加忠於自己的感受,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更加明確職場中的目標定位,才使得他們義無反顧!

當然,俗話說,辭職窮三月,換行窮一年。辭職,還得慎重!人生,可以去追求詩和遠方,但前提是你得生存下去!

加油,90後!


斜帶帽子


90後裸辭這種做法,我個人其實不是很認同,特別90-95後的,這個階段的90後開始為孩子,家庭,房貸車貸所羈絆了,需要考慮裸辭後需要怎麼承擔這些責任,另外再辭職前,還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你現在有了什麼能力,能夠保證你在辭職後可以找到比現在工作待遇更好的(這個待遇不止是工資,還有是福利待遇等綜合考慮),如果沒有,還是先提升自己後在考慮辭職。



陽子愛讀書


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統計說,到底有多大比例的90後員工習慣於裸辭,但有兩個情況我想是符合基本的事實和大家的判斷的,一是90後員工比80後、70後員工更敢於、更善於裸辭;二是90後員工裸辭的比例在這幾個年代中也是最高的。下面分析一下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

90後員工習慣於裸辭、敢於裸辭,跟他們的成長環境、這一代性格特點有很大關係

1、90後成長環境更加開放、共享、包容。我們常說,90後生於我國偉大的改革開放起始之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摸索中形成並發展。當90後進入小學、中學時,正伴隨著世界互聯網、信息化大潮的蓬勃興起發展,電子商務方興未艾,因此90後被稱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互聯網、電子商務、信息化在他們的成長中是深入骨髓的,因而對他們的影響也十分巨大,對性格的形成也會有直接的或潛移默化的影響。

2、90後個性張揚,思維獨特,獨立自主意識強,明確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想要什麼。

舉例來說,原來60、70、80年代的人在職場中,60、70年代的人大多數想就一份工作從一而終,到80年代後,從一而終已經成為過去,夾在60、70年代和90後中間的80後職場理念也最為矛盾,有的時候搞不清該成為什麼樣的職場人士。到了90後,職場理念就比較鮮明瞭,喜歡幹賺錢多的、體面的、高大上的工作,不喜歡幹綜合、後勤、行政、寫材料等又苦又累的活,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可以直接說不,不想幹的工作直接拒絕,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

90後員工敢於裸辭,與家庭背景、經濟實力有一定關係

90後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捱過餓、受過苦,基本上是一路較順走過來。而其所處的家庭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分享到了國家高速發展的紅利和制度優勢,家庭經濟實力普遍較強。當一份工作不再是為了謀生時,當不怕丟了工作沒有飯吃時,當一份工作乾的不順心順意時,當領導批評了幾句心裡承受不了時,隨時隨地“炒了老闆””炒了企業“”裸辭“就可以理解了。

相對比80後,在這方面的勇氣就小多了。以本人為例,家庭條件一般,剛工作時工作不順心,領導經常批評,但還是堅持忍了三年,為什麼呢,沒有裸辭的資本,沒有直接跟上司說老子不幹了的勇氣,因為上學時欠的債沒有還完,家裡的兄弟結婚還需要我支援,在不確定能找到下一份好工作時,是不敢裸辭的。這就是80後和90後的區別之一。


總結一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特點,這些特點的產生不能怪每一代人,因為是時代造就的。同樣,對90後裸辭這個事件,我們也要抱著包容、開放的態度看待,相信以90後的思維能力和行事風格,會考慮到做每一件事兒的後果,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他們能正確處理好自己的職業發展,從而走出別樣的職場道路。


職場文化及體育達人


也會有自己的顧慮 但是90後是為自己而活 工作是為了生活,生活是為了快樂 快樂對我們來說最重要 還有就是我們也有感恩的心 但是我的付出是要給我願意 值得讓我付出的人 有付出就要有回報 不一定是金錢的回報 內心覺得這個老闆不錯 也好不 可是辛苦半天 老闆只看重你的業績 去的沒有為你爭取什麼福利 連表揚的花都沒有 所以我們也會義無反顧的離開 有好老闆 就會有好員工 可是老闆對我們不夠認可 待著也沒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