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感覺高中語文課沒什麼用?

(本文共3255字,閱讀約需9分鐘)

正文

今天的文章比較簡短,但意義重大,我們將討論一門玄學課程——語文課的學法。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數學課、物理課等,上課時有明確的在學東西的感覺,聽課很有用;但是語文課,就感覺雲裡霧裡,聽完了也不知道學了什麼。

最初你可能產生懷疑,是不是運氣的原因,恰好數學、物理等課程的老師水平比較高,而語文恰好碰到了一個水平一般的老師?

不過有這種感覺的人太多了,其實大數據彙總下來發現,這不是偶然現象,語文課學不到東西的感覺就是比數學、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等課程都要多一些!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呢?

1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小問題——語文是高中所有科目中,唯一一門課本與高考脫離的科目

為了更清晰的說明這個問題,不妨來與其他科目做個對比。數學課本上講解了函數、圓錐曲線、立體幾何等知識單元,那麼高考的時候就會真的考察函數、圓錐曲線、立體幾何等知識單元。其他科目如物理、政治都是類似的。

為什麼很多人感覺高中語文課沒什麼用?

連英語都比語文更加學考結合。比如高考考了這個單詞、詞組,那麼英語老師就會告訴你,這是第幾冊書、第幾單元出現的詞彙,你要是認真聽課了就能做出來。

唯獨語文不一樣。除去少量文言字詞、古詩詞和散文默寫是課本內容以外,你很難發現考試內容和課本內容有什麼聯繫。大部分高中語文的學習,是前兩年學習課本,第三年總複習開始高強度做題做試卷,而前兩年課本學習又和考試脫節,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相當於語文學科,你們只為高考做了一年的準備,而數學物理等學科,可都是準備了三年的。

倒也不能說語文課完全沒用。其實語文課本和高中語文課程的編排邏輯是,設計者希望通過這些課文和課程的學習,增強你們的語文素養,提高你們的語文能力,由於你們的能力和素養提高了,於是語文考試的能力自然就增長了。但在實際一線教學操作中,絕大部分老師都無法完成對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的真實提升,於是學生的應試能力也就上不去了。

為什麼很多人感覺高中語文課沒什麼用?

少部分極端優秀的名師能夠帶領學生真實提高語文能力和素養,也確實取得了極佳的應試成績,這證明頂層設計者的邏輯有可行之處。然而這部分老師成功帶領學生真實提高了語文能力和素養,卻又不僅是靠課本學習完成的,而是添加了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學習。有的老師常年給高中生閱讀分析萬字長文(某位上海的語文名師);有的老師常年在班級裡做批判性思維教學(某位江蘇名師);還有的老師甚至自己重新編寫教材,給學生做了28個語文專題(某位深圳名師)。這些真正實現了頂層設計邏輯的教師,偏偏拋棄了頂層設計的課本,說明了語文課本的設計確實是有一定問題的。

2

好了,我們現在明確了:

1、平時語文課學不到什麼東西很有可能是真的(除非你們老師水平很高);

2、這是教育系統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

那麼,你又該怎麼辦呢?

要知道具體該怎麼辦,我們需要知道,高考和語文課本的差距在哪裡?這個有差距的地方,就是我們需要重點補充和學習的地方

最重大的差距在於,語文課本的學習是嚴重偏文學性而輕視邏輯性的;高考則剛好反過來,是嚴重偏向邏輯型而輕視文學性的。

為什麼很多人感覺高中語文課沒什麼用?

你看看高考的閱讀理解都是些什麼題?論述文閱讀,那是純粹的邏輯理解題;文學類文本(小說)賞析,本質上也與文學的關係較小,而是以內容理解為表層載體來考察邏輯能力。

語言應用與文學有那麼點關係,可是又有幾分呢?

至於作文,文筆好不好頂多影響10分,而思想立意與文章結構清晰影響超過40分(剩下的還有點字跡工整、材料時代性的分數)。

意識到了嗎?你學的語文和考的語文是嚴重脫節的。那些要考的內容你根本就沒怎麼學過。

話說回來,文學性重不重要呢?它帶有文學通識、文學審美的意義,所以也重要,但是重要程度絕對沒有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那麼高。高中的語文不應該等於文學,但教材把它基本等於了,這是個重要的方向性故障。

那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要不要好好學課本呢?甚至是還要不要聽語文課呢?它不是與高考嚴重偏離了嘛。

答案是,可以適當學一下

文化通識和文學審美也是有意義的內容,你仔細品味那些文章也能品一些味道出來。尤其是文言文的部分,詩詞虛詞講解之類的東西,那就與生物課、地理課的知識點類似了,確實是高考要考的內容,是需要學的。

為什麼很多人感覺高中語文課沒什麼用?

但是,如果你是純粹以高考拿分為目標的話,那麼(非文言文部分的)課本的重要度就很低了。

3

找到差距以後,就可以定向彌補了。下面也是最重要的彌補方法——

我建議你直接從高一開始,以高考真題為教材進行學習

什麼意思呢?

比如,試卷第一題是論述文閱讀,那篇文章,你不要僅僅把它當一個練習,看完了做完了就過了,而是要當一篇課文,反覆拆解,反覆琢磨。

這種文章,一般都是邏輯性很強、思維複雜度高、本身寫作水平較高的文章,深入研究這些文章往往能提高你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甚至,你還可以通過這些文章來打開見識、積累思想,從而提高你的寫作水平和積累作文素材。

比如2019年高考全國1卷的閱讀:

像這種文章,寫作質量是很高的,往往本身就是名家作品。再比如2卷的閱讀: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於他生而稟有一種極為難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與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與理性兼長並美的詩人,他一方面具有極大極強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觸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華;另一方面又有著極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脫出於一切事物的矇蔽與侷限,做到博觀兼美而無所偏失。

這種優越的稟賦表現於他的詩中,第一點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與途徑之正。就詩歌體式風格方面而言,古今長短各種詩歌他都能深入擷取盡得其長,而且不為一體所限,更能融會運用,開創變化,千匯萬狀而無所不工。我們看他《戲為六絕句》之論詩,以及與當時諸大詩人,如李白、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等,酬贈懷念的詩篇中論詩的話,都可看到杜甫採擇與欣賞的方面之廣;而自其《飲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則可見到他對各種詩體運用變化之神奇工妙;又如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別”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漢魏五言古詩變化而出的一種新面貌。就詩歌內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無論妍媸鉅細,悲歡憂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態,都能隨物賦形,淋漓盡致地收羅筆下而無所不包,如寫青蓮居士之“飄然思不群”,寫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寫醜拙則“袖露兩肘”,寫工麗則“燕子風斜”;寫玉華宮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響;寫洗兵馬之歡忭,寫出一片欣奮祝願之情、其涵蘊之博與變化之多,都足以為其稟賦之博大、均衡與正常的證明。

……


這些都是節選,原文太長了,有興趣自己去查。

但即便是節選,有沒有感覺,他們是很不錯的文章?甚至比語文課本上的文章更適合當教材!

課本上的文章,只有文學性,對你的閱讀理解和寫作並沒幫助——你總不能學魯迅寫雜文,或者學郁達夫寫散文吧?你要寫的是議論文啊童鞋們!上面這篇文章,有沒有感覺就像是高考滿分作文一樣?非常適合拿來拆解、當作文樣本來看?

如果你這樣學閱讀和寫作,保證比用語文教材更靠譜。

記住了哦,這可是策略師秘傳招數。

碰到這種文章呢,具體的學法流程一般是:

1、先通讀全文。

2、做結構化。

中心思想是什麼?分論點是什麼?

3、學習具體的論證邏輯。

每個分論點是怎麼論證的?具體用語言怎麼描述的?這一步做多了,你就能夠做到語言通順、表意精確了

4、做論述文下面的題。

做題,這也是檢查你前幾步做到位了沒。(這是學習的順序,如果考試的話,可以省略第三步,直接進行這一步步)

5、學習其中的文學性。

名家作品的牛逼之處在於,不僅講道理講的很清晰透徹,而且語言也很優美。你看看那上面兩個節選的文章,是不是文字和凝練、優美?

6、思考其作為作文素材。

想一想,能不能把這篇文章當成作文素材用?用到什麼作文題目上?

經典的一魚三吃,絕對效率最大化。


今天的文章沒有過多修飾,但內容絕對是乾貨!好好體會吧!

你品!

你細品!

往期精彩

思維專家,學習策略專家,曾任教育智庫高級研究員,《新校長雜誌》執行主編,企鵝輔導特邀講師,[學習策略師]創始人,暢銷書《深度思維》作者。為幾萬中小學學生、教師、校長進行過學習策略培訓。

想要諮詢問題的同學和家長,可以加我的助理微信:yexiuzhuli001

微信上的諮詢問題,我如果有空,看見了會盡可能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