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擔當!看威海高新區“疫”線鏗鏘玫瑰的24小時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8日訊 社區是此次戰疫情最重要的戰場之一,社區當家人也成為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關鍵的群體。他們是指揮員,是戰鬥員,是保障員,是應急員……他們時刻站在第一線,用實際行動展現社區負責人的硬核擔當。記者從威海高新區田和街道瞭解到, 田和街道各社區共有15位女當家人,在第110個婦女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疫”線,感受鏗鏘玫瑰的24小時。

5:30金峰塔社區

窗外寒風呼嘯,風夾著雪漫天肆虐。金峰塔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劉立娟將沙發上的被褥疊放整齊,看了看正在臥室熟睡的丈夫和兒子,躡手躡腳地出了家門。接連降雪,路面溼滑。她小心地走到社區卡口,從小帳篷裡拿出清雪工具,開始清雪……

從大年初一上崗至今,劉立娟常常每天工作18個小時。為了不耽誤整體工作,又能減輕其他人的辛苦,她承包了每天早上6:00-8:00,晚上22:00-24:00兩個時段的卡口執勤任務,“我家離社區也就三兩分鐘。”兒子即將中考,劉立娟不僅無暇孩子的學習,生活已然顧不上了。

8:00田東社區

“畢管家,早上好啊!”看到90後主任畢月明急火火地在路上走著,居民苑大姐笑著打招呼。作為社區當家人,小到宣傳喇叭錄音、宣傳條幅懸掛,大到小區的人員調配……“好想腦子裡裝一個超級計算機,要考慮的事情太多。”畢月明笑著說,她事無鉅細,親力親為,同事親切地稱她為“畢管家”。

9:00李家夼社區

“叔啊,咱們出發吧!”叢清華麻利地背起40多斤重的電動消毒噴霧器招呼著李家夼社區消毒志願服務隊出發了。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年過五旬的叢清華已經在2月份辦理退休手續了。但是疫情面前,她毫不退縮,堅守最後一班崗。

作為當家人,叢清華要考慮的事情很多。樓道消毒、通行證發放、口罩發放、居家隔離人員管理服務、志願者服務保障……“想到就得做到,做到還得做好!”叢清華親力親為,時刻守護在一線。看到她回到家腰腿疼得唉聲嘆氣,兒子默默地給她捶捶肩膀,不說話,因為叢清華說過“疫情不退,我就不退。”

10:00華晟社區

“您在家耐心等會,我們很快過去。”朱虹一邊講著電話一邊抓起外套往外走。居家隔離對象打來電話說,家裡的生活垃圾需要處理。為了讓其安心居家,朱虹扔下手裡的工作,第一時間出門了。作為華晟社區黨總支書記,朱虹已經不是第一次給居家隔離對象服務了。

正要下樓,家裡的電話打過來了,“媽媽,媽媽……”是女兒的聲音。朱虹的心顫抖了一下。朱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女兒只有一歲多一點,因為疫情防控不能回家給二寶餵奶,她不得不給孩子斷了奶。“女兒每天都會打來電話……可是我不能回去陪她。”她強忍著淚水,心裡滿滿的愧疚,隨即跑下樓。“我相信兒女長大了都能理解我的。有一天回家,兒子跟我說,媽媽你辛苦了!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此時,華晟社區的另一名當家人,居委會主任王紅正帶著一袋子蔬菜來到了另一戶居家隔離對象樓下。她靠在一樓樓梯直喘粗氣:“跑過來的。社區人手緊張,恨不能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四十多歲的王紅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月,但是她一刻鐘都不懈怠,卡點值守、發放口罩、樓道消毒……她和朱虹合理搭配,無縫銜接,永遠精神飽滿地出現在一線。她有時會躲到會議室裡悄悄地打電話。原來她的老父親住在養老院,作為女兒無法床前盡孝,她心裡滿是愧疚。“家裡人都理解,我更沒有理由不堅守!”她長舒一口氣,繼續堅守。

12:00洪智社區

送餐的車剛到,洪智社區黨總支書記唐華芹就趕緊分好盒飯,招呼著志願者就餐:“趁熱趕緊吃,我守著卡點。”她把志願者推到小帳篷裡,自己站到了卡點中央。

硬核担当!看威海高新区“疫”线铿锵玫瑰的24小时

“志願者很辛苦,不能再讓他們吃冷飯餓肚子。”唐華芹一邊查看著進出車輛通行證一邊催促著志願者趕緊吃飯。事實上,從疫情防控開始,唐華芹就沒有吃過一頓熱乎飯。志願者先吃、工作人員先吃,她最後吃。“每個崗位都不能空人,大家都很辛苦,我替他們倒一會,讓他們歇歇。”她笑著說。“書記主任都是特殊材料,不過我這特殊材料只剩了半年的有效期了!”再有半年,唐華芹就該退休了,但是“站好最後一班崗!”是她的信念、承諾。

13:00 寨南社區

“那是誰?”寨南社區卡口的志願者們看到一個頭頂桌子的女子朝這邊走來,小聲議論著。走近一看,大吃一驚:竟然是王璐!寨南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原來,得知卡口沒有桌子,王璐想方設法借來了一張桌子。社區裡唯一的男同志在卡點執勤,等不及換班的王璐,親自送了過來。

大年初一開始,王璐一家三口便走上了疫情防控一線。丈夫是華晟社區的包居幹部,始終靠在防控一線;在家休寒假的女兒加入了寨南社區青年志願者隊伍。一家三口家攜手上陣,成為田和抗“疫”隊伍中的“親情檔”。身為社區當家人,王璐付出的格外多。風裡雪裡居民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閨女啊,怎麼每次出門都能看見你,你怎麼總在這裡呢?”一天,一位阿姨路過卡點不禁問著王璐。王璐聽完心裡暖呼呼的。自打疫情防控以來,王璐一家三口從沒休息過,王璐總說,疫情不結束,不敢休息,一定要一鼓作氣戰勝疫情!

14:00 西河北社區

西河北社區黨總支書記徐海英忙著組織蔬菜便民車進小區賣菜。“大家排好隊,不要聚集。”徐海英引導著居民有序排隊。“徐主任啊,真想到我們心坎上了,這比去超市買菜又安全又方便!”正在排隊的谷大姨翹起了大拇指。徐海英笑了笑。口罩遮不住的雙眼有些紅腫,她剛剛哭過。

半個小時前,徐海英接到了女兒的電話。“媽媽,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怎麼都不來看我呢?”面對女兒的詢問,徐海英的眼淚溢出了眼眶。從疫情防控開始,徐海英便將自己的女兒放在父母家裡,沒回去看過一次。“從小到大,這是我們分開時間最長的一次!”徐海英有些不捨,但是並不影響她繼續戰疫的決心。“疫情不退,我不退!”

15:00 佛頂社區

新一批政府惠民口罩送達社區後,佛頂社區居委會主任王衛華便帶領工作人員快速分包。“叮”傳來一個微信,王衛華拿起來一看:父親手術順利結束!她的心突然亂了……走到一旁,靜靜地流淚……是喜悅、愧疚、後怕……原來自己並不是那麼堅強。

疫情防控以來,王衛華全身心撲在社區。6歲的女兒交給丈夫照顧;父親突然患病,但是王衛華不能床前照顧,她安慰父親說手術的時候一定去陪他。但是因為疫情防控,只允許1位家屬陪護,她只能在心裡為父親祈福。等待的時候,她並沒有耽誤社區疫情防控。“我是父親的女兒,也是社區居民的女兒!”擦乾眼淚,她繼續忙碌起來。

16:00 黃家夼社區

“我發燒了,來彙報一下!”正在忙碌著的黃家夼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張乃壬聽到一個怯怯的聲音響起。“發燒!”張乃壬瞬間繃緊神經,第一時間把居委會門關上。詳細瞭解情況後,張乃壬馬上上報,並囑咐所有工作人員自覺隔離。120救護車將居民接走後,張乃壬和工作人員靜靜地坐在各自的椅子上,忽然,她拿起消毒噴壺,挨著牆角開始消毒,工作人員一個個都加入其中……“沒有如果,時刻準備。”四個人的手握在一起。

守護從來不是口頭上的承諾。疫情防控期間,每天2萬步,已成為張乃壬的常態。除了值夜班,打掃門崗、發放消毒液、購買物資、發放口罩等,凡事她都親力親為,忙到太晚,她直接在社區留宿。

17:00 寨西社區

晚高峰期來臨,寨西社區黨總支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叢朝霞,帶著自己的“娘子軍”浩浩蕩蕩地站在了卡口上。卡口處進出車流量大,十幾個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忙著查看通行證、掃碼,叢朝霞站在最前面。為了快速方便掃碼,她直接站在了馬路中央,一輛輛車從身邊駛過,她奔走的雙腿有些沉重,口罩遮擋下,她表情痛苦。被圍擋砸傷的腰腿開始隱隱作痛,但是她咬緊牙,堅持著。

硬核担当!看威海高新区“疫”线铿锵玫瑰的24小时

寨西社區是田和街道最大的一個社區。為了保護6000多戶居民安全,叢朝霞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日夜奮戰。從南路到北路,從東街到西街,到處可見她的身影。路上,她和居民在溝通,講解防範知識。家中,她給殘疾人送去了口罩和消毒液。孤寡老人家中收到了她送去的蔬菜和日用品。她說,“我盡一份責任,換群眾一片安心”。

18:00 古寨社區

傍晚時分,古寨社區一處擋土牆忽然坍塌,正在卡點值守的劉世雯迅速趕到了現場,第一時間疏散人群,拉起警戒線。劉世雯是古寨社區工作站站長。天色漸晚,劉世雯配合區建設部門現場勘驗的同時,組織開展對居民的安撫解釋工作。不到一個小時,人群散去,涉及到的居民也找到了臨時住處。此時,劉世雯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女兒。老公值夜班,8歲的女兒獨自在家。

她趕緊給身在牟平的媽媽打了一個電話:“媽,你給婷婷視頻說說話,陪陪她。”媽媽強忍著憤怒,沒有發作。掛了電話,劉世雯笑著說:“我媽明天肯定會呲我的,我都習慣了。”是的,她習慣了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習慣了有困難的時候往前衝,有危險的時候往前頂;習慣了守護這居住了3700多戶居民的老舊社區。她說:“身在社區,我便心安。”

20:00 田村社區

田村社區居委會主任王囡的手機不時傳來嗡嗡的振動聲。當天晚上有一批居家觀察對象到達社區,王囡時刻盯著工作群,生怕漏掉消息。她13個月大的兒子正依偎在懷裡即將入睡。兒子尚未斷奶,每天都要等著王囡哺乳後哄睡。忽然一條消息跳出:十分鐘後到達田村卡口。王囡條件反射一樣地站起來,把兒子往媽媽懷裡一塞,準備穿衣出門。尚未睡熟的兒子被驚醒,看到媽媽準備出門,“哇哇”地哭了起來,一雙小手朝著王囡亂擺。兒子還不會叫媽媽,一邊哭一邊咿呀叫著……王囡在兒子臉上狠狠親了一口,咬牙走出家門,關上門的一瞬間,淚水湧出來……

作為田村社區居委會主任,王囡已經在“疫”線堅守了40天。她早出晚歸地堅守,兒子和家都交了父母。“我不僅是媽媽,更是社區主任。虧欠兒子的以後慢慢補上。”

22:00 柴峰社區

柴峰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姜秋萍剛推開家門,還沒來得及換鞋子,電話就響起來了。“柴峰居委會麼?我想問一下什麼時候發口罩?”你好,咱這一批口罩已經發完了,您留一下電話,下次賣口罩的時候我們給您打電話。”姜秋萍找出紙和筆記下了電話號碼。“打擾了哈,沒想到你們這麼晚還有人接電話啊,辛苦了!”居民滿意地掛了電話後,姜秋萍疲憊地坐在了鞋凳上。

疫情防控開始後,姜秋萍就時刻忙碌在社區,為了不漏接居民電話,她將辦公室的電話與自己手機綁在一起,24小時待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不會輕言放棄。”姜秋萍說。

23:00 宏泰社區

子夜時分,萬籟俱寂。宏泰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張玲看了看熟睡的丈夫、女兒,輕輕地走出家門。晚上11:00-12:00是她在卡點值守的時間。一束雪白的燈光射過來,張玲迅速走出帳篷。“深更半夜的,你咋還在這裡守著?”早已熟悉了每天卡點查詢的戚大哥搖下車窗說著。張玲笑著說:“24小時守護!”她仔細查看通行證、測量體溫後,戚大哥豎起了大拇指:“倍兒倍兒的!”張玲哭了,許久的辛苦和委屈決堤而出。張玲心裡也有柔軟的牽掛。雙方父母年事已高,她一個多月沒去探望了。“家人都能理解。我們守好每一個崗位,疫情就能早日結束!”張玲說。

因使命而擔當,因熱愛而堅守,雖溫柔卻堅強,雖瘦弱卻高大。致敬每一位參與疫情防控的女性,她們是鏗鏘玫瑰,綻放在“疫”線;她們是忠誠衛士,堅守在“疫”線。願歲月靜好,世事安穩!

閃電新聞記者 譚蓓 威海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