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一輪高校審核評估試點工作將於今年適時啟動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关注!新一轮高校审核评估试点工作将于今年适时启动

近期,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官網正式公佈了其2020年工作要點。

在院校評估方面,今年,教育部評估中心將適時啟動新一輪審核評估試點工作並總結;組織開展南方科技大學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工作,配合教育督導局進行合格評估整改情況督導複查,跟進學校評估整改情況,讓評估“長牙齒”;完善三類專項評估方案,即《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應用型高校建設項目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評估方案》、《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評估方案》和《繼續學歷教育(網絡教育)評估方案》。

在專業認證方面,今年將控制認證規模,對300個工程類專業進行認證;開展職業技術師範教育、特殊教育、專科類師範專業認證試點工作,開展至少不少於70個師範類專業的第二、三級認證工作;開展臨床醫學、中醫學、護理學等專業的醫學三級認證研究工作;進一步優化理農人文和社科類專業三級認證方案。

在國際評估認證方面,今年將制定中俄聯合國際專業認證管理辦法,規範化、持續性開展聯合認證工作。

詳情如下: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2020年工作要點

2020年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收官之年,《教育部2020年工作要點》提出深化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系統推進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完善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體制機制是提升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系統推進教育領域制度創新、夯實教育發展基礎的關鍵舉措,評估中心將聚焦主責主業,貫徹落實部黨組工作部署,服務各項重點工作,推動評估、認證、質量監測等工作再上新臺階。

2020年評估中心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和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統籌謀劃,整體佈局,不斷完善“五位一體”高校本科教育評估制度,切實發揮評估認證的方向標、指揮棒作用,科學引導高校踐行立德樹人,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迴歸”,實現高校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實施“奮進三部曲”,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一、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主業抓大事謀發展

1.拉高標杆,以黨建領航各項工作

目標任務:不斷改進學習方式,全面提升全體職工政治理論修養和政治覺悟。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結合工作特點,在高等教育評估認證監測工作中落實有關精神。進一步強化黨務工作隊伍,打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以“四強支部”要求為標準,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切實發揮黨群組織力量,做好工會工作。

工作措施:制定2020年評估中心黨支部工作計劃,2020年評估中心黨支部、年輕幹部理論學習小組理論學習計劃,創新學習形式,注重實效,用好《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繼續推動黨支部整頓整改落實見成效;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並形成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在應對處置類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各類突發應急事件中,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提升黨務工作隊伍專業化水平和應對處置能力;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充分激發黨小組活力,促進黨建與業務深入融合。深入學習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貫通協同、形成合力,制定評估中心落實“一線規則”實施辦法,抓好作風建設;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防“四風”反彈回潮;加強警示教育,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以主題黨支部活動及三會一課為載體,組織開展以“教育扶貧”為主題的支部活動。加強工會自身建設,修訂《評估中心工會活動經費管理辦法》,積極組織群眾集體活動,增強凝聚力。

2.提高認識,切實做好專項工作“回頭看”

目標任務:鞏固巡視整改、主題教育、四項整頓、脫貧攻堅、專項整治等專項工作取得的成果,不斷總結經驗,持續推進整改落實,形成長效機制。

工作措施。結合實際,以制訂的“整改方案”為抓手,不斷創新工作方式,繼續督辦牽頭處室紮實推進長期整改措施落實工作。落實部黨組和部內有關司局工作要求,高質量做好各種專項工作“回頭看”的準備和組織實施工作。按照要求做好接受各類審計、檢查、督查等其他專項工作。

3.防微杜漸,加強重點領域意識形態工作管理

目標任務:認真貫徹黨管意識形態原則,旗幟鮮明地抓意識形態,不斷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確保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始終貫穿各項工作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動權。

工作措施:每半年安排一次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專題研究。健全評估中心及掛靠評估中心主辦的網站信息審核發佈制度,加強網絡意識形態管理責任。對各類培訓、研討等會議或活動,出版的各類文件、報告、培訓教材等進行嚴格的意識形態審核。做好評估認證審議環節以及專家意識形態管理工作。全面掌握黨員幹部思想動態,研判意識形態領域情況,對苗頭性的問題及時做出有針對性的政治引導和教育。

4.統籌全局,研製“十四五”期間事業發展規劃

目標任務:以建立中國特色、世界水平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為目標,研製評估中心“十四五”期間事業發展規劃,協調各方面工作,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健康可持續發展。

工作措施:廣泛收集國內外專業評估機構、國際組織發展規劃,科學研判“灰犀牛”、“黑天鵝”可能相關事件,以各處室工作佈局和謀劃為基礎,深入研究、廣泛調研、集思廣益,做好評估中心“十四五”期間事業發展規劃研究工作,制定評估中心五年行動計劃(2020-2025)。

二、發揮高校質量建設主體作用,引導高校建設良好的質量文化5.加強引導,增強高校質量保障主體意識

目標任務:引導高校開展自我評估,建立健全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提升質量主體意識。

工作措施:落實並突出高校自我評估及其實效要求,用足用好合格評估“回頭看”督導複查成效,抓實抓好審核評估整改部署和要求。組織召開高校教學改革與評估工作系列宣講培訓,加強高校質量文化意識。啟動質量監測預警機制建設,分析評價學校填報的教學基本狀態數據質量,及時反饋給學校和各級相關教育行政部門。

6.聚焦重點,充分發揮專業認證推動專業內涵建設作用

目標任務:進一步發揮專業認證推動促進作用,提升認證能力,提高認證實效,推動專業建立以產出落實為主線和以評價機制為底線的產出導向教育體系。

工作措施:完善指導文件,聚焦面向產出評價機制核心問題,形成系列指導文件和培訓教材。繼續分類、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宣講培訓與宣傳推廣,強化認識;在申請與受理、自評指導與審核、專家進校、結論審議與狀態保持等各個環節,全面強化以產出評價機制為底線要求,切實推動專業OBE建設。

7.溝通協作,加強與省級教育評估專業機構交流互動

目標任務:以協同組織評估認證工作為主要內容,搭建評估中心與省級評估機構相互交流、合作的平臺。

工作措施:圍繞院校評估、專業認證、數據常態監測等重點工作,組織召開評估機構交流研討會,推動各級教育評估機構進行有效溝通、雙向互動。

三、高質量開展院校評估,推動高校內涵式發展

8.立德樹人,完成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研製及試點工作

目標任務:根據教育督導局要求,進一步修改完善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研製新一輪審核評估配套文件及評估管理信息系統,適時啟動新一輪審核評估試點工作並總結。

工作措施:配合教育督導局徵求戰線意見,修改完善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做好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發布前後相關準備工作。編制評估指標解讀、評估工作指南、評估工具等配套工作文件,研發評估管理信息系統。研製常模數據及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分析報告模版。選取高校開展審核評估試點並總結。

9.分類指導,做好兩類高校合格評估工作

目標任務:持續加強常規合格評估進校考察規範管理,推動評估工作規範化、制度化。組織開展南方科技大學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工作。引導學校壓實評估整改工作,提高評估整改實效。

工作措施:規範開展2020年常規合格評估進校考察工作。組織開展南方科技大學新型高校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工作。配合教育督導局進行合格評估整改情況督導複查,跟進學校評估整改情況,讓評估“長牙齒”。

10.適應需求,完善三類專項評估方案

目標任務:根據部領導指示和綜合改革司要求,進一步修改完善《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應用型高校建設項目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評估方案》。對標國家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以及《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服務全民終身學習促進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網絡教育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並形成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網絡教育)評估方案。

工作措施:按部領導指示和相關司局要求開展《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應用型高校建設項目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評估方案》研製工作,與綜合改革司溝通委託課題事宜,廣泛徵求戰線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評估方案並上報。組織有關專家進一步完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評估方案》和《繼續學歷教育(網絡教育)評估方案》,從指標解讀、方法技術、數據監測等方面進一步細化評估實施細則;依託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開展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的質量常態監測工作。

四、分類開展專業認證,落實專業教學質量“最後一公里”

11.夯實基礎,深入推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目標任務:提升認證能力,提高認證實效。提升骨幹專家的業務能力,補充一定數量的合格新專家,加強認證專家隊伍建設。系統推進專家評價工作。統籌推進認證信息管理系統和認證工作網站。

工作措施:明確申請受理依據,控制認證規模,對300個工程類專業進行認證。優化程序擴充“容量”,降低成本,提升認證能力。推進“寬進嚴出”認證模式試點,加強自評過程在線指導,嚴格自評審核,嚴控進校專業質量和數量。開展專家、秘書培訓,進一步擴充專家隊伍規模,提升專家隊伍質量。建立認證專家評價制度,根據評價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優化完善新版認證工作信息管理系統和新版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英文網站。開展認證宣傳、提升宣傳成效、擴大認證影響力。

12.提高能力,穩步推進師範類專業認證

目標任務:制定未來6年工作規劃,完善工作體系,加強協同機制建設,認證能力建設。啟動職業技術師範教育、特殊教育、專科類師範專業認證試點。全面開展師範類專業三級認證工作。

工作措施:分類對各地師範類專業布點情況進行摸底,合理制定未來6年工作規劃。從管理體系、方法技術、專家隊伍、信息平臺等方面做好大規模開展認證工作的準備。開展職業技術師範教育、特殊教育、專科類師範專業認證試點工作。對4000個師範類專業實施第一級監測試點,形成一級監測報告。穩步推進第二、三級認證實踐,開展至少不少於70個師範類專業的第二、三級認證工作。

13.理順關係,統籌推進醫學教育認證和其他科類專業認證工作

目標任務:不斷優化醫學教育認證工作體系建設,規範開展醫學類認證工作,積極推進醫學類三級認證體系研究工作,開展臨床醫學等專業的一級監測工作並進行數據研究分析。完善理農人文和社科類專業三級認證方案。

工作措施:加強對醫學類專業認證工作的統籌管理,完成40個醫學類專業認證工作。組織臨床醫學、中醫學、護理學、藥學等專業進一步優化認證流程,修訂規章制度,提高認證工作能力。開展臨床醫學、中醫學、護理學等專業的醫學三級認證研究工作,依託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開展臨床醫學等專業一級監測指標採集及數據分析研究工作。進一步優化理農人文和社科類專業三級認證方案,遴選部分專業開展一級監測特徵數據指標研製。

五、升級國家數據平臺,提升教學質量常態監測水平14.優化升級,啟動國家數據平臺4.0版開發

目標任務:啟動國家數據平臺4.0版研發工作,推動平臺升級改版。

工作措施:充分研判新形勢新要求,啟動國家數據平臺4.0版研發工作,利用先進信息技術,開發研製4.0版採集測試系統。

15.提升水平,高質量開展質量常態監測

目標任務:鞏固常態化的採集制度,優化採集工作機制,保障數據質量;完成數據平臺中控系統開發,建立算法庫,提升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根據評估認證工作需求,完善數據分析報告模板,做好數據服務保障工作。

工作措施:儘早下發年度採集文件,優化採集工作機制,組織專題培訓,保障數據質量,擴大平臺影響力。開發完成數據平臺中控系統,建立算法庫,完善數據平臺應用服務功能。根據院校評估和三級專業認證工作需求,研製不少於25份評估數據分析報告和不少於80份專業認證數據分析報告。

六、加強對外國際交流,服務評估認證發展16.開拓擴展,進一步深化對外交流合作

目標任務:緊密結合中心業務制定年度出訪計劃,擴大和深化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工作措施:加強與境外質量保障機構的聯繫,探索進一步合作可行性。加強與日韓評估機構交流,做好“亞洲校園”項目質量監控工作,組織中方參與“亞洲校園”項目高校研討會。做好外事接待工作,大力宣介中國質量保障情況,提高國際影響力。

17.實質等效,持續做好國際評估認證

目標任務:加強國際交流,做好《華盛頓協議》有關工作。持續開展中俄聯合國際專業認證工作。

工作措施:系統梳理、翻譯和校對有關國際規則、政策、操作文件,全面準備《華盛頓協議》週期性檢查。做好2020年國際工程聯盟年會(IEAM2020)參會相關工作。指導認證協會承辦中國科協2020工程能力論壇工程教育分論壇。制定中俄聯合國際專業認證管理辦法,規範化、持續性開展聯合認證工作。

七、強化能力建設,為評估認證工作提供支持

18.增量提質,加強專家隊伍建設

目標任務:加強評估認證專家庫建設和管理,穩步擴大專家數量,優化專家隊伍結構,完善專家培訓體系,建立專家評價和調整機制,提高專家工作能力。

工作舉措:依據評估認證專家隊伍建設規劃和專家管理辦法,開展新專家推薦、培訓、入庫工作。加強專家培訓,建立專家評價機制,加強專家隊伍動態管理,提高專家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組建培訓講師團隊,開發培訓課程,開展培訓教學案例庫建設。研發/升級認證管理系統,依託系統做好專家管理工作。

19.協調外智,充分發揮各類協會/委員會作用

目標任務:充分發揮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對本科教育教學評估、認證工作參謀把關、研究諮詢、指導服務的功能。指導認證協會進一步完善內部運行機制,提升規範化管理水平。通過發揮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秘書處職能,保證全國統一的認證工作質量。充分發揮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的作用,指導醫學類專業認證開展。依託各類教學指導委員會,推進三級專業認證工作。

工作措施:建立溝通聯絡機制,藉助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智囊團作用,為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工作改進持續提供政策諮詢;邀請專家委員以觀察員或專家身份參加合格評估入校考察;作為秘書長單位,為評估專家委員會工作提供業務支撐和服務。指導認證協會繼續完善協會及其內設機構完善工作制度,規範組織運行;指導認證協會籌備並組織召開2020年會員大會,完成換屆工作。指導認證協會完善專業委員會和專門委員會,優化工作機制和工作模式。支持認證協會秘書處建設,充實人員,完善制度,健全機制。組建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秘書處諮詢專家隊伍、工作人員隊伍,對全國認證機構、認證專家工作質量開展管理和評價,對申請受理、進校考查、結論審議等重要環節工作質量進行把關。組織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工作會議,審定全國認證結論。充分發揮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諮詢指導作用,進行認證工作機制建設,推進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充分發揮教學指導委員會作用,進一步完善各科類三級認證方案。

20.內涵發展,提高幹事創業能力

目標任務:加強幹部思想和能力建設,建立幹部管理體系和青年幹部培訓成長機制,切實增強幹部專業化本領。加強評估研究,高質量完成系列教育質量報告以及監測報告,並在一定範圍內發佈,進一步提升評估中心的專業化水平和戰線影響力。

工作措施:以《評估中心幹部教育培訓實施辦法》為抓手,結合專題學習活動、業務學習例會,持續加強理論武裝和黨性教育,切實提升青年幹部的思想意識、理論素養、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通過系統梳理平臺數據、評估認證過程材料、專家考察意見等資料,完成《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評估報告》研製工作。組建數據挖掘團隊,研製《思政課程質量監測報告》《一流大學本科教學質量監測報告》等系列專題監測報告,研製31個省域本科教學質量監測報告和1個全國本科教學質量監測報告。

八、做好運行保障,服務中心大局

21.擔當激勵,穩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研製工作

目標任務:與時俱進、面向未來,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和評估認證事業快速發展需要的人事管理制度。

工作措施:進一步修改完善、充分論證《評估中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評估中心崗位設置方案》《評估中心崗位聘用及晉升辦法》《評估中心薪酬管理辦法》以及組織實施方案等,待充分廣泛徵求意見,各方面條件成熟後適時推出研究成果。

22.保證安全,做好信息技術服務工作

目標任務:完成中心OA系統的測試、上線運行及驗收工作。完成魏公村辦公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做好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研究制定中心機房雲遷移的實施方案。啟動電子政務內網系統接入工作,完成系統調試。

工作措施:OA系統正式上線,完成驗收工作,適時啟動增加財務和資產管理工作模塊的研究工作。做好魏公村辦公區搬遷,保障通訊和辦公網絡的日常運行;做好運維,保證機房和系統穩定運行。落實內控流程,推動新上線OA系統的科學使用。開展網絡安全自查與定期巡檢防護,順利完成新系統定級與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工作,按時完成網絡安全責任制考核標準所要求的各項具體工作任務。開展調研,制定中心機房和應用系統雲遷移的具體實施方案。啟動電子政務內網系統建設並根據要求開展相關測試工作。

23.完善機制,加強規章制度和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任務目標:進一步建立健全乾部、人事、財務等內部管理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各項業務工作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制度,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能力,逐步形成各類突發應急事件層層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工作格局和領導幹部帶頭擔責、整合資源科學有效、調整計劃及時合理的工作氛圍,切實保障應急處置和日常工作兩不誤。

工作措施:依據中央和教育部的規章制度,督促各處室修訂或完善部分現有制度。加強“空白區”制度建設,制定《評估中心新進人員試用期考核實施細則(暫行)》等規章制度;根據國家及教育部最新政策和要求,結合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經驗,進一步修改完善《評估中心突發事件處置預案》等體系制度,充分發揮應急預案在突發事件防範應對中的作用。

全國產經平臺在疫情期間緊急設立全國疫情信息平臺,如有發佈需求,請聯繫霍老師,電話:18511001888;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