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球上的星星》為例分析,雅斯貝爾斯教育理念在電影中的呈現

教育就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雅斯貝爾斯

《地球上的星星》是阿米爾·汗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他拍的每一部影片都深刻揭示印度社會的痛點。因此,有著“印度最美手術刀”的稱號。《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是一部兒童劇情片,以一個兒童的視角來呈現教育弊端。曾經獲得寶萊塢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獎。影片在中國上映後,13萬網友給出了8.9分的豆瓣高評分。

影片講述了一個有閱讀障礙的8歲小男孩伊夏的故事。父母不滿意他的各種不良表現,把他送到了寄宿制學校。在他孤獨、黑暗的小世界裡,突然出現一道光,也就是新來的美術老師尼克。在尼克充滿智慧的教育行為下,伊夏的繪畫天賦被充分挖掘,最終成為地球上璀璨的星星。

如果單純從劇情內容來看,是一部淚點多,讓人感動的電影。我們之所以感動,是因為智障兒童伊夏遇到了視他如珍寶的老師。尼克老師像一盞溫暖的燈,照亮了伊夏黑暗的自我世界。為什麼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難遇到這樣愛心和智慧並存的老師和父母呢?因為我們不清楚或者不想弄清楚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在我看來,教育的本質是導演阿米爾•汗想要深層次表達的東西。下面我將結合影片,深層次分析教育的本質,也就是喚醒靈魂的四個階段:愛的溝通、挖掘潛能、精神成長、成為自己,以及這四個階段帶給我的一些育兒上的思考。

以《地球上的星星》為例分析,雅斯貝爾斯教育理念在電影中的呈現

一、關愛是教育的原動力

雅思貝爾斯認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愛,施教者必須是具有愛心之人,才能喚醒孩子矇昧的靈魂。”

《地球上的星星》中的伊夏從小就有閱讀出現障礙,連簡單的算術和拼讀都不會,作業本上全是叉號。更搞不清楚距離、速度和質量這些概念,不得不在三年級的時候留級。父母又恨鐵不成鋼,把他送到了寄宿制學校。

尼克老師一直以來的教育對象就是有智力障礙的學生,因此,當他看到伊夏的孤獨和無助之後很心疼。他跑到辦公室找出伊夏的作業本,搞清楚他有拼寫障礙的原因。又單獨去伊夏家拜訪,無意中發現他有繪畫天賦,說服伊夏父母接納孩子的缺陷和天賦。

在學校,他用充滿智慧的教學方式幫助伊夏走出困境。比如在課堂上,他講了很多有閱讀障礙的偉大人物的故事,這讓伊夏開始集中注意力;下課後,他又跟伊夏說自己也是這樣的人,伊夏的眼睛開始有了光彩;尼克老師又用自己的方式幫助伊夏克服讀寫障礙;最重要的是,伊夏的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

伊夏生活在缺愛的家庭,父母不理解、不接納他的缺陷,讓他生活在一個孤立無助的環境中。從他畫的小冊子不難看出,他跟父母的關係在漸行漸遠,他把這些感受都放在心裡,畫在紙上。要不是尼克老師的的出現。及時給與關愛,伊夏就會成為性格扭曲的人。

尼克老師用耐心、愛心和信心,讓可能呆傻的伊夏人格發展逐步健康、完善,成為情感豐富,在藝術上有所創造的人。因此,愛的溝通和情感上的慰藉是喚醒靈魂的第一步。

以《地球上的星星》為例分析,雅斯貝爾斯教育理念在電影中的呈現

二、挖掘潛能是喚醒靈魂的關鍵

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能的發揮,讓他按照自身的規律獲得自然的自由發展。德國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也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

伊夏的思維跟一般孩子不一樣,在他眼中的世界跟真實世界是不同的。這讓老師們認為他笨的無可救藥,連父母也對他心生絕望,把希望寄託在了他哥哥身上。

其實,在他自己的世界裡,世界如此豐富多彩。他用充滿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畫筆來描繪內心的感受。尼克老師發現了他在美術方面的天賦和潛能,特別注意挖掘他的繪畫才能。

他說服校長舉辦一場全校性的繪畫比賽,讓校長和老師們都參加。伊夏在這一天凌晨就起床,走到大自然中觀察靜寂的自然、湖泊和星空。最後,他的作品《星空下的自然》獲得了第一名。

從來沒有獲得過榮譽的伊夏興奮異常,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尼克老師對他潛能的發掘,給他充分的信心,打開了人生的新格局,確定了人生的方向。

教育只是根據人的天分和可能性來促使人的發展,教育不能改變人生而具有的本質。但是沒有一個人能認識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來喚醒人所未能意識到的一切。

以《地球上的星星》為例分析,雅斯貝爾斯教育理念在電影中的呈現

三、精神成長是教育的根本

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過程,然後才成為科學獲知過程的一部分。”自信心的樹立是精神成長的一部分。自信心來自於社會對自己價值的評判,被周圍人尊重認可的程度。

尼克老師一開始見到伊夏的時候,他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於是,他要幫助伊夏樹立自信心,激發他的精神成長,在幫助伊夏樹立自信心的過程中,他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他翻遍伊夏的作業本,找出拼寫的錯誤規律,從而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後到伊夏家進行家訪,從他的本子裡發現了他畫畫的天賦,尤其是一個本子上畫出了自己一步步被家人疏遠的過程。從一家四口相親相愛地在一起,到慢慢地自己離家人越來越遠,直到畫面上只留下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連續的畫面就像在放一部電影一樣,尼克驚訝於伊夏的想象力。

針對他的讀寫障礙,單獨輔導,一對一授課,幫助他克服讀寫障礙。針對他的繪畫天賦教學,讓他感受到學習的幸福感。但這不能夠讓伊夏有更多的自信心。

最後,他給了一個發揮才能的機會,舉辦全校繪畫比賽。

當伊夏的才能被專家和學校認可時,這種巨大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才是精神快速成長的催化劑。在所有人羨慕的眼光下,伊夏終於找到自信,靈魂被喚醒了。從一個痛苦萎靡的孩子成長為小畫家,開啟了人生美好的新篇章

伊夏遇到尼克老師,就像千里馬遇到伯樂。把他從深淵裡拉了上來,一點點抹去心靈的黑暗,換上明亮的色彩,獲得自信心,完成精神上的成長。尤其是幫助他們挖掘潛在的才能,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以《地球上的星星》為例分析,雅斯貝爾斯教育理念在電影中的呈現

四、自由地成為他自己是教育的終極目的

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第五層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的最高追求,也就是雅斯貝爾斯所說的:“教育幫助個人自由地成為他自己。”

成為他自己也就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自由地成為他自己”是喚醒靈魂的第四步。自我價值的實現具體體現為成就感,成就感是人類快樂的源泉,是一種社會價值的高峰體驗,具有一種如痴如醉的快樂感覺。

像伊夏這樣有智力障礙的孩子,在生活中會被老師直接放棄。尼克老師並沒有放棄他,這正是影片最讓我們感動的地方。他一直在感情上給伊夏安慰,尤其是發現他的潛能之後,努力挖掘,引導他施展繪畫才能。

在雅斯貝爾斯看來,教育最初的含義就是“引出”或“導向”,也就是說,把個體內在的天賦本性引發出來,從自然性引向社會性,從個體性引向總體性,從單一性引向普遍性,從現實性引向歷史性,把人的心靈、精神從低處引向高處等。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了通過這四個階段喚醒孩子靈魂的過程。尼克老師用愛把天賦引導出來,把孩子的心靈由低處引向高處,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長,最後自由地成為他自己。

心中有愛的人才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力,喚醒他們的靈魂。一個人的靈魂一旦被喚醒就會成為全新的人。他們在感受溫暖的同時,接受了教育,同時也發現自己的有用的人才,發掘了自己的潛能,樹立起自信心,確定人生的方向。

以《地球上的星星》為例分析,雅斯貝爾斯教育理念在電影中的呈現

五、雅斯貝爾斯教育理念給我們父母的啟示

《地球上的星星》並不只是老師看的電影,只要是孩子的教育者,都可以從影片中得到啟發和反思。尤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更需要對照伊夏的父母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合理,我從影片中得到4點關於教育孩子的啟發。

1、 承認孩子的差異,善於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我曾經看過一部叫《零零後》的紀錄片,對裡面一個叫一一的小女孩印象特別深刻。一一從小就是一個內向、孤僻、不太合群的孩子。但是一一的父母並沒有因為她的安靜而焦慮。他們說:我們給孩子取名一一,就是希望孩子過一個簡單的平靜的人生。在周圍的父母都希望孩子開朗活潑的環境下,一一父母接納了她的不完美。

她的個性始終被尊重並被保護。不管是園長還是父母,都沒有給他壓力和要求。更沒有人批評和責罵她。如今的一一年滿13歲,成了一個有愛心,思維清晰,學習上進的孩子,並且擁有了自己的朋友,是個美麗自信的女孩子。

猶太畫家畢加索曾說,作為父母,必須拿出全部的愛以及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能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成功的人。

以《地球上的星星》為例分析,雅斯貝爾斯教育理念在電影中的呈現

2、挖掘孩子的潛能,善於發現孩子的“美”

因為孩子的能力大小不一,父母需要清楚自己孩子的能力水平。比如孩子不擅長學習,我們需要給他規定一個平均線。如果有些事情孩子真的討厭,強迫去做也是沒有用的。因此,父母要對孩子擅長的事情深入培養。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孩子的潛能是個巨大的寶庫。哈佛大學教授霍德華.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我們人類具有語言、數學、音樂、視覺空間、運動、自然觀察等8種潛能。這種潛能在每個孩子身上都會體現出來。

雖然一個人的發展,和遺傳基因關係大,但後天的環境和教育也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家長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的某個行為,已經到了"成熟"發展階段,並且給他們及時的培訓或引導,孩子的生長髮育會更好。

以《地球上的星星》為例分析,雅斯貝爾斯教育理念在電影中的呈現

3、放下批判,善於看見孩子的“真”

德國心理治療大師博特·海靈格在《真愛的發生》一書中說:當你只注意孩子的行為時,你就沒有看見孩子;當你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意圖時,你就開始看孩子了; 當你關心孩子意圖背面的需要和感受時,你就真的看見孩子了。

生活中,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聽話的行為。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不要急著去評判、去責備,而是要了解這個不良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是什麼,是不是真的是“不良行為”?是不是孩子有什麼內在需求?

父母不用“應該怎樣”的慣性思維框住孩子,孩子才能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去體驗屬於他的無限可能。才能在自由的世界裡發揮創造性,成為真實的自我。

以《地球上的星星》為例分析,雅斯貝爾斯教育理念在電影中的呈現

4、除了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父母也要做自己

除了為人父母、子女、妻子、丈夫的身份,我們還是我們自己。不管在任何時候,父母都不應該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家庭和事業上。因為只有父母做自己了,才能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孩子想要做自己的願望。

父母最好的狀態是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做自己

最後,借用紀伯倫的詩與所有父母共勉: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