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漳浦民間石敢當

探秘:漳浦民間石敢當

石敢當這個詞最早見於記載的,是西漢元帝前(前76-前33年),時的史游,在他的《急就章》中就寫過“師猛虎,石敢當。所不懼,龍未央”。關於石敢當這個詞,顏師古認為”石“是一個真實的姓,但不認同石敢當是一個人的名字,“敢當,所向無敵也”。

探秘:漳浦民間石敢當


對石敢當實物最早的記載是宋代的王象之在《輿地紀勝·福建路》中說到:“慶曆中,張緯宰莆田,再新縣後,得一石銘,其文日: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張。唐大曆五年,縣令鄭,押字記”。這是一條最直接地指出石敢當全部功能的材料,延至明清以後,石敢當已遍佈中國大多數地區的城鄉了,多半在街巷的丁字路口,在住宅的拐角處,在正對著別家住宅的牆角的地方,凡是路衝,水衝,甚至面對汙穢之處,均立一石條,石條高0.5米至1米不等,陰刻“泰山石敢當”或“石敢當”,字體無論優劣,多為楷書,以示慎重其事,雖然簡單,但行人一見,未免受其威攝,雖未必止步而緩行。人尚且懼之,鬼神穢物自然避之而唯恐不及。

最著名的傳說是清康熙年間,廣東徐聞縣數任知縣皆到縣不久即卒於任上。繼任的黃姓知縣因攜一風水先生同赴任,查明附近一座寶塔之影子正好落在縣衙的案座之上,前任系因未能經承受寶塔的壓力而死。黃知縣遂聽從風水先生的建議,在縣衙前立一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碣,以泰山之力敵寶塔及影,此後果然安然無恙。

探秘:漳浦民間石敢當

石敢當作為一種分佈廣泛的文化現象,各地在形式上也略有不同,既反映了人們對這一文化現象的理解,也吸收了地方的文化。某次,文化部門在調查清初建造的漳浦深土鎮的埭厝城時,無意中發現這小城中的石敢當保存特別之多。小城東門內側祠堂,西城內是關帝廟,沿著城中擁擠且毫無規劃的民居中穿行,發現凡是窄小的通道中,轉角處必然都有一通醒目的石敢當,刻字的形式有“石敢漫話石敢當當”、“泰山石敢當”不等,並見有在轉角處的牆角砌一塊較大而醒目的石塊,大約也可起到石敢當的作用。

探秘:漳浦民間石敢當

最令人意外的是,在這些大同小異的碑石中,發現北門內的一通很有特色,石碑上方浮雕一簡略的獅頭形,下面一行銘文寫的是“李廣將軍箭在此”。李廣這位西漢文帝時抗擊匈奴,奇功蓋世,卻終生未得封候的飛將軍,曾在一次夜巡中一箭射穿岩石,這見於正史記載,卻令人無法解釋的事,一直是中國人的千古美談。而以李廣之箭代替石敢當,實在是一個聰明的創舉,只是不知其效力如何。後來請教了當地的老人,知道漳浦縣城過去也有直接寫“李廣將軍箭在此”的小紙條上,貼在某一適當的位置上,這當然是一種更簡便的,適合於臨時應急的辦法了。但不知在漳浦之外,有沒有這種風俗。


十幾年前文化部門在調查佛曇鎮港頭村一建於明代的破土樓時,見樓門正對前一座約建於清代的的民居的後牆,因此牆角也立著一通石敢當,這石碑除了刻著“泰山石敢當”外,上面說雕有一個浮雕的八卦,很是新奇。想起來八卦應該具有避邪厭勝的功能,這兩者的結合,怍用將大大加強。

探秘:漳浦民間石敢當

在佛曇東坂村,就在相距幾十米的地方,同時找到二通上面刻有獅頭的石敢當,獅頭均作浮雕,線條簡練,抽象,但確實令石敢當這一單調的形式變得生動,內涵變得豐富起來,即使文化不同的人,看到這樣的石雕,也能猜出其中的一些含義。(據漳浦縣原博物館館長王文徑文章整理)

探秘:漳浦民間石敢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