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五十年前入洞房的地坑院,如今成为网红地游人不断看看啥情况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段改儿,今年68岁,在这,春天金黄满院,夏天绿色环绕,冬暖夏凉的地坑院,居住了半个多世纪。这样的地坑院在我们新绛县、稷山县乃至侯马曲沃一带的平原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

地坑院是我永远的最爱。我当年结婚时,就住在有灯光的东窑洞里。那时候结婚彩礼240元,全部的席口钱才80元,连现在一个特色菜钱都不够。

我那老头子是村里的一个能人,油画、木工、吹拉弹唱样样能行。说起当时的媒说之和,办结婚喜庆的情景,老头子还有一点不好意思,转身走开,一边偷着乐呵去了。

地坑院四周共有六孔窑洞,东南角为进出的门洞,长辈一般居住在阳光照射时间长的北窑洞,晚辈居住在东窑洞,南窑洞是以后新扩建的,主要是放生产生活用具的。院里坐着的这几个老人,就是当年扩建南窑洞的建设者,主要就是体力活,在下面挖土和上面吊土工作。

我在地坑院里冬季做饭,一直沿用传统的柴火,一天做两顿饭后,窑洞里、土炕上的温度经常是温暖的,这就充分体现了窑洞的特性。

地坑院的窑洞内通风换气,主要靠窗户上,可以上下翻动的窗扇进行通风换气。尤其到了开春,室外的温度逐渐升高,做饭时烟囱的气流不畅,所以一定要把它打开,让烟气从这里流出。这样的窗扇设计,传说还是鲁班发明的。

红枣小米粥是我们晋南人的最爱,每天早饭必须要喝。当水烧开后,把淘好小米放入,稍微滚一滚,再放入红枣慢慢熬制。这样熬制的小米粥,香、甜稠喝了后十分养人。

儿子在重庆读博,一家人生活在那里。家里就是我和老伴俩个人,我们在地炕院上边养了鸡,种了农家菜,生活得十分安逸幸福。

地坑院四周的迎春花,到了春季,金色的小花开满院落的四周,蜜蜂飞舞,景色煞是好看,吸引了周边十里八乡的游人前来观看。而每天的落花打扫,也成了我一天的头疼事。

在这地坑院里住久了很有感情,孩子让我老俩口到重庆去居住,我们还不习惯城市的那种生活节奏,就喜欢这冬暖夏凉的地炕院。

迎春花满四周地炕院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几年来观看的人非常多,村里有人建议我老伴凡进院观看者,可以适当地收点钱。我的老伴坚决不干,他说我们这个院子祖辈留下来风水好,凡是来的游人他都欢迎到院里来,认真讲解地坑院的历史和未来的打算。

今天是国际三八妇女节,我也在立春后的暖阳下,迎春花开得正艳时。享受着春天的快乐,拍个图片给儿子和孙子们看看,让他们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时刻,欣赏欣赏老家地坑院的美景,让他们永远记住家乡的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