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醫如何解釋水在人體得運行?

楊健


用中醫如何解釋水在人體中的運行?

回答如下:

中醫一般把水歸入“飲”的範疇,屬於流動的液體物質,比較詳盡的解釋在《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篇裡是這樣描述的:

“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什麼意思呢?

我大概地給想了解學習中醫的人說一下吧,藉以提高大家對學習中醫的興趣。

“水”為陰,陰成形,屬於地之氣,如液體之類,為飲。喝入於胃腑中後,在充滿遊蕩的過程中分化為有形的極細微的精微濁陰物質(比如各種離子,電解質之類)和無形的清陽之氣這兩大類物質。

無形的清陽之氣包裹著有形的精微物質上升入於脾臟,在脾臟所主的運化功能中對有形的極細微的精微濁陰物質進一步的再氣化後,上升歸入到了上焦的華蓋肺臟中,這時差不多所有的有形的精微物質都已經轉化成為了無形的清陽之精氣!

當肺臟接受了脾臟輸送來的充沛的清陽之氣(脾土生肺金)後,按照“清陽發腠理,濁陰入五臟,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的規律,向上向外將清陽之氣宣發輸布到肺衛,皮脈肉筋骨全身用以給人體提供源源不絕的熱量,多餘的部分在肺氣的作用下化汗而排出體外!向下向內將濁陰之精充滿到五臟六腑儲存起來備用,並且將多餘的部分向下通入於腎臟,在腎的氣化作用中由尿而排出體外!

以上就是水飲入於胃後在脾的運化,肺的輸布,腎的氣化過程中吸收利用排出的基本情況。

當然,再進一步更詳細地論述就要談到更深一層次的入於五髒入六腑乃至於四肢百骸經脈周身同時進行的氣化道理了。

那什麼叫做”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呢?

噢!這就是說,水飲在人體內的運化過程是一個人身體自身協調運動的氣化過程,是一個小整體。又因為人是生於天地之中,故而人體五臟陰陽五行的氣化過程又要與天地陰陽四時節氣,五行運化相互地協調起來,這又是一個更大的整體氣化過程。一旦氣機逆亂,陰陽失調,整體之間的調整出錯的話,疾病就產生了。

所以,時時地注意讓身體的氣化功能達到正常的動態的平衡狀態是多麼地重要的事啊。

您說對嗎?


用戶56368689281


題主高見,直指中醫命門!一介農夫,不學無術,願答其問。勿庸置疑,水分三態,氣液固也,人分三焦,上中下也。內經曰: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故,飲入於胃,水為液態,腎陽煦之,氣化出焉。故上焦氣如霧,腎者主水,味鹹,北方生寒,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髒為腎。故腎元陰元陽居,骨者如冰之態,水者凝得。內經謂之:天寒地冬,則經水凝泣。天署地熱,則經水沸溢。如是,反推其動五行逆從,天至高而寒,山至高而冰,則人頭至高之地,骨髓膏成,亦如水冰。故內經曰:上部有天有地有人,中部有天有地有人,下部有天有地有人一一人上焦有冰有液有氣,中焦有冰有液有氣,下焦有冰有液有氣水之三態分成。是故,四時陰陽五行逆從,水之用其理明矣。


心願103337456


五行中水即是腎,腎水上行,和心火濟濟,陰陽平衡,心火與腎水互動相交,其實腎水不單指腎陰,腎陽育於陰才是先天之本。腎司二便,二便就是濁。濁的主要成份是濁水,降濁則是現代所說的,排出代謝廢物。

小腸是受盛之官,受盛水谷精微,精微就是營養物質。營養物溶於水,在水分穴升清降濁,濁物交於大腸,清物交於心脾,完成升清。

其實水分應指整段小腸,經絡是為突出穴性而言。

胃,小腸,大腸三位一體共同完腐熟化物過程,也就是水谷化精微。水谷精微的轉化就是中醫的升清,脾主升,心肺及肝腎完成宣散,也即今天說的代謝。如比說來,水谷精微物質轉化和現代西醫說是一個道理。

中醫的水谷精微的升降比西醫更科學,更全面,因為中醫的五臟六腑全在其中。

純是個人淺見。


王高華9999999998


這個問題在《靈樞·五味》上有過此義。

中醫把“水谷”是合算在一起的。在體內轉化成的物質,稱為“精微”。其運行“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至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衛之道。”

精微包括水,可以簡單理解為“營養”,先出於胃,也就是中焦,然後至上下兩焦。

《素問·經脈別論》上也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在肺處,形成營衛二氣,繼之灌溉五臟,濡養全身。

脾胃的功能是升清降濁。清,也就是人所需要的水分;濁,就相當於代謝廢物。中焦脾胃把水分之“清”進行輸布,那水分之“濁”傳送給下焦的腎和腸,最終排出體外。

換句話說,中醫對水分在人體運行的理解,與西醫以解剖學為基礎的觀點並無不同。

同時,中醫很強調小腸對“濁”的接收。《太素》中就說,“胃化糟粕,小腸受而盛也”“胃者,腐熟水谷,傳與小腸,小腸受盛,然後傳於大腸,大腸傳過,是為小腸受穢濁最多”“脾胃糟粕,入於小腸,小腸盛受”。

現代人都知道小腸對水分循環的意義。但是在西醫解剖學誕生之初,還沒有了解到這種情況。

換句話說,在解剖學誕生的1700年~1800年前,中醫已經把這些情況都掌握了。


純鈞LHGR


中醫的水,總歸屬於陰,以腎來主水,以水為中心,其它四行與其的生克乘侮關係,為其運行之道


周天奇師


都錯了,中醫的水指的是氣。


仁愛礁4


中醫認為,水性陰寒,冬天天氣寒冷,也屬陰,所以,冬泳的水池或者江河湖泊是陰氣很重的地方,冬泳雖然能刺激人體潛能,產生更多的陽氣來對抗陰寒冰水,但是總體來說得不償失。我多年前曾為某省游泳隊製作過一批保健品,據其總教練說,運動員長期泡在水裡,陽氣不夠,體質下降,需要用大熱大陽的中藥方劑幫運動員提升陽氣。這裡說的陽氣,可以簡單理解為能量和抵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