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廟中發現一牌匾,上面的字沒人認識

山西陽曲縣城發現一塊牌匾,相傳是大書法家傅山所作,然而卻沒有人認識牌匾上的四個字究竟寫的是什麼,直到一位老專家出馬,才讓謎底揭穿,真相大白於天下。

山西廟中發現一牌匾,上面的字沒人認識

1986年11月,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後,城市建設也掀起了新一輪的新潮。位於山西太原市的曲縣東黃水鎮的關帝廟,因為破損嚴重,已經失去了修繕的價值。故此當地有關部門,批示將其拆除,然後廟址移作他用。鎮長率領工程隊在拆除關帝廟時,在關帝廟正殿發現了一塊藍底金字的牌匾,牌匾上的四個草書文字筆風犀利,力透八荒。看得出來,這確實是一筆好字,然而牌匾上的字究竟念什麼?

鎮長問遍了所有的鄉民,依然無從得知,村中只有一位老人說:“這幅牌匾已經有了近400年的歷史了”,鎮長去查典籍資料,他發現在歷史記載中,這幅牌匾上的字跡是傅山所提。


那傅山究竟是誰呢?

此人非常不簡單,他是明清時期的書法家、道家思想家、醫學家。不但沉迷於老莊之學,還廣泛涉獵醫學藥典,曾經著述了《傅青主女科》與《傅青主男科》兩本醫書。傅山是當時的文人典範,不但通曉經史子集,長於書畫,在民族大義面前也保持了高度的文人氣節,傅山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也一起被梁啟超稱為“清初六大師”。

山西廟中發現一牌匾,上面的字沒人認識

既然牌匾上的字體為大師所留,其珍貴程度自然可想而知。為此,中央臺還特意進行了報道,山西省報紙也同時在頭版的位置,刊登了牌匾的照片,並徵集能夠破解該匾文字之人,此事一出,一時之間轟動了整個山西省。不少人都躍躍欲試,可無一例外全都以失敗告終,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們都是抱著重在參與的態度前來圍觀。

山西廟中發現一牌匾,上面的字沒人認識

關於牌匾上的字,究竟寫的是什麼?

眾人都是靠“猜”,也拿不出相關的證據,因此這也成為了眾人鎩羽而歸的原因。此時,一位山西籍姓張的專家聽說此事後,隨即趕往山西曲陽縣,張專家不僅是考古界的泰斗人物,他對古代文學也有著頗深的造詣,看過牌匾之後,張專家只說了一句話——這是“氣生道成”。

山西廟中發現一牌匾,上面的字沒人認識

氣生道成

1988年張專家特意把此四字寫成立軸示人,並題有長款:“丙醜(丙寅之筆誤1986年)之歲,陽曲縣發現四字牌匾,氣、道二字見於《汗簡》,生、成二字見於金文,其詞意發自《鶡冠子·度萬篇》:氣由神生,道由神成,於義甚明,何庸饒舌哉。”對其作出了相應的合理解釋,對於這種結論,卻依然存在著不少反對的聲音,有人認為這四個字應該叫“易生道成”,一般來說,“易”字的出現,大多數人會想到中國古老的“八卦”,八卦與易經的關係又很密切,故而不少人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其實根據《汗簡》上的古文字資料來看,“易”字的字形雖然與牌匾上的字很接近,可是細看之下卻有一定區別,其下部的形態走勢與牌匾上字體的形態有些不符,反觀《汗簡》中的“氣”字,其篆文則與之完全相同,故此“氣生道成”是權威的說法。

山西廟中發現一牌匾,上面的字沒人認識

張專家(張頷)

在我看來,就牌匾上的字義而言,無論是哪家學說,其追求真相的學術態度都值得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