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信息技術如何在抗疫中升維數字基礎設施

2020年春節之前,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在家中宅一個月是怎樣的狀態。至今,經歷了一個多月家中抗疫的人們,已經接受了少出門不聚會,生活似乎沒有那麼枯燥和難熬。

為什麼人們能夠安於家中?除了醫護人員在一線奮戰,線上購物、遠程辦公、在線授課、線上問診、網絡娛樂等,支撐起人們在互聯網雲生活,成為打贏疫情防控戰役重要的數字化公共服務系統。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2萬億元增加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從20.8%擴大到34.8%,總量居世界第二。

數字基礎設施已經滲透每個人的日常。疫情期間,人們在淘寶天貓購物,享受菜鳥物流配送,通過盒馬、餓了麼訂餐買菜,在釘釘打卡上課,阿里旗下智能搜索APP夸克提供的智能信息服務,也是其中的一環。

宅家抗疫的穩定器

在這個“宅著就是做貢獻”的特殊時期,人們如何填滿時間緩解焦慮?QuestMobile數據顯示,疫情發生以來,網民每天上網時長比年初增加21.5%,疫情中人們普遍存在信息焦慮,搜索APP成為最快獲取資訊的途徑。

作為互聯網基礎信息服務,夸克搜索在疫情期間集成了多項社會功能。應用智能化的搜索大數據實時分析計算,即時疫情數據、全國疫情分佈、最新疫情動態等直觀呈現,及時、權威的資訊信息,成為化解公眾焦慮的良藥。

聚合阿里健康、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等專業機構的在線問診資源,夸克幫助用戶獲得醫生實時在線診斷,以及心理問題的疏導和科學的防護指南。

在簡單到極致的搜索框背後,每一次提問,不僅是信息服務供給,也通過大數據的智能化分析,不斷擴展數字生態系統的能力,覆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化信息技术如何在抗疫中升维数字基础设施

夸克疫情期間搜索熱詞顯示,宅在家中的人們有了充裕的時間在廚房一展身手,菜譜搜索量增長了107%。可樂雞翅成為最受關注菜品,蛋炒飯、煎蛋、涼皮、電飯鍋蛋糕也都躋身“人氣網紅”之列。

不同地域的宅人,也在夸克上找到了不同的生活樂趣。性格開朗、幽默的東北老鐵最放不下對音樂和綜藝節目的關注,北京人愛上了自力更生理發,重慶人則忙著運動練出了馬甲線和天鵝臂。

復工復課的雲助手

在“停課不停學”、“靈活復工復產”的號召下,從2月初開始,遠程辦公和在線學習的需求明顯上升,人們一邊克服對疫情的擔憂,一邊適應著工作學習的新場景。

針對復工返程人群,夸克上線了“同行程查詢”功能,搭設出行防疫“雷達”。同時推出的“返程助手”收錄了來自權威發佈的各地疫情信息與防疫政策,幫助返程公眾出發之前瞭解目的地防疫現狀,做好應對。

同時,結合上班族通勤與辦公場所的防護,夸克在防疫指南中設置“安心醫典-上下班防護手冊”板塊,邀請三甲醫院的專業醫師,針對“到公司辦公如何防護”、“上下班途中怎麼防護”、“食堂集中用餐如何防護”等問題,給出具體專業的小提示。

智能化信息技术如何在抗疫中升维数字基础设施

隨著全國各地中小學和高校迎來“雲開學”,夸克將各個專業學習平臺的課程內容聚合在“在家學習”板塊,為中小學生提供細化到不同年級、覆蓋各種學科的精品課程。

夸克數據顯示,“考證”相關信息搜索提升100%,駕照、普通話、教師資格證信息最熱門,合肥人的學習動力最強。南京人成為在夸克上關注復工人群的代表,宅家的人們依然保持著努力上進的心態。

數字基礎設施新藍圖

應用智能化數字技術的創新產品,正在進化為生態型平臺,隨著更多用戶的接入,優化各種數字資源與能力的供給。

智能化信息技术如何在抗疫中升维数字基础设施

疫情期間,一大批專業醫生大規模長時間在線問診,全國老師都在學習成為網紅主播,中老人越來越習慣用手機解決生活服務需求,數字生活覆蓋到下沉市場人群。疫情讓更多人接入數字基礎設施,接受數字經濟生活的啟蒙,將互聯網作為日常生活服務的核心入口。

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彭麗紅總結,與2003年疫情相比,此次疫情防控由於數字經濟的發展而呈現出三大亮點:平臺企業發揮了特殊的社會組織功能;數字技術促進服務疫情新需求;“宅”生活體現了數字經濟的價值和韌性。

疫情讓不少社會功能由線下向線上轉移,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升級提速。這不是臨時的遷移,而是結構性的替代,更多人連接到數字基礎設施中,也讓這一公共服務系統運轉更為高效,增強著整個社會的免疫力。

一個簡單的搜索框背後,蘊含著面向未來的數字生活新藍圖。正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所言:疫情之後,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新的發展方向,數字化創新未來一定會發揮長久廣泛的貢獻。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